菲利普·威尔金森、道格拉斯·查令主编的《DK宗教百科全书》以历史发展为脉络阐述世界各种宗教的基本知识和文化特征。涉及土著宗教,印度教,佛教,东亚宗教,锡克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教义、建筑形式、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等。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描述,清晰的构架,让《DK宗教百科全书》同时兼具工具书和通俗读物的两种价值。
印度教和锡克教有什么不同?所有的宗教都崇拜 神吗?哪些宗教举办成人仪式?宗教是怎样产生的? 那些神圣的经文是如何被记录卜米的? 你可以在这本**的世界宗教启蒙书里寻找*多 问题的答案。
对我们来说,了解世界上不同的信仰从来没有像 现在这样*要。菲利普·威尔金森、道格拉斯·查令 主编的《DK宗教百科全书》将带你开始一次多彩的环 球旅行,体验世界宗教惊人的多样性,其中包括六个 主要的有组织的宗教: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 兰教、犹太教和锡克教。
《DK宗教百科全书》阐释了世界宗教的重要历史 、教义、节日、活动,以及它们对艺术与建筑的影响 。书中有趣的文字搭配1500多幅精美的图片,将每个 宗教的特点和本质生动地展示出来。你将发现这些宗 教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看到宗教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 影响。
《DK宗教百科全书》既是生动的宗教百科,也是 带领你了解世界多样性的不可多得的指南。
引言
什么是宗教
古代宗教
土著宗教
宗教仪式
世界各地的宗教
神圣的经文
宗教节日
近代的宗教运动
印度教
印度教信仰
三大主神
印度教诸神
伟大的女神
圣典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
寺庙与崇拜
节日与年历
敬奉诸神
印度教徒婚礼
印度教在世界各地
佛教
佛教简介
佛陀的生活
成佛而活
特征、姿势与姿态
佛陀的教诲
上座部佛教
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
其他的佛与菩萨
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日本佛教
佛教禅宗
魔鬼与神
佛教符号
率堵波与佛塔
佛寺与建筑群
佛教僧尼
佛教徒的生活方式
献身于佛陀
节日
生命的轮回
东亚宗教
儒教的虔诚
道的本原
神道教的和谐
锡克教
锡克教信仰
锡克教圣典
谒师所与礼拜
成为一名锡克教徒
犹太教
起源
应许之地
**位国王
新的统治者
罗马统治
中世纪
散居的生活
大屠杀
犹太复国主义
一个新的噩梦
大屠杀
战后余波
犹太会堂
祈祷
圣书
著作和思想家
价值观
犹太食品
犹太教的分支
标志和语言
犹太人的一生
敬畏节
节日
犹太人的贡献
基督教
起初
耶稣的诞生
耶稣传教
钉十字架
复活
传福音
上帝的书
天堂和地狱
天主教
东正教
宗教改革
新教
基督徒的生活
修士和修女
司祭职务
教堂
圣餐
礼拜的方式
基督教年历
生命的循环
基督教文化
伊斯兰教
阿拉伯早期文明
先知穆罕默德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五功
清真寺
哈里发
*初的征服
学者和教育
传播知识
游牧和定居
伊斯兰文化
商人和旅行者
西班牙
非洲
蒙古人和土耳其人
中亚,伊朗和印度
中国和东南亚
服装与首饰
伊斯兰社会
节日与仪式
词汇表
索引
这本厚重的《宗教百科全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本来以为自己对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多少有点了解,但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信仰体系中仪式和象征意义的深入剖析。比如,关于佛教中的“曼陀罗”和基督教中“圣餐礼”的差异,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各自文化和哲学背景下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叙述非常细腻,即使是对于一个非信徒来说,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张力。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小众但历史悠久的宗教分支时,比如早期的诺斯替主义或者某些非洲部落的泛灵信仰,那种详实的文献引用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肃然起敬。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平衡性,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历史记载和现代学者的不同观点,这对于想要建立全面认知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由一位博学的导游带着,逐一探索那些尘封的信仰宝库。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也做得极佳,那些复杂的宗教符号和建筑结构图,都清晰明了,极大地帮助了视觉化理解。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体量让人望而生畏,但我真正开始阅读后,就很难停下来。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对“信徒”的解释上,而是深入到了“信仰的心理学”层面。比如,它分析了人类为什么需要仪式感,为什么集体性的信仰能够提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以及恐惧和希望在宗教叙事中是如何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书中对于符号语言学的运用也达到了教科书级别,每一个手势、每一种颜色、每一种特定的颂词,背后都有其精确的语境和能量。我特别喜欢它在收录不同文化的神话故事时所采用的叙事风格——既保留了神话原有的韵律和神秘感,又提供了现代人类学家的注解,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双重视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资料汇编,它更像是一份关于人类精神发展史的宏大纲领,充满了智慧的沉淀和跨越文明的对话,读完后,你会觉得对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它对“神圣性”概念的跨文化比较。我过去总习惯于用一种单一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宗教”,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框架。它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东方哲学中“道”的不可言说性,以及它与西方三神教“人格化上帝”之间的本质区别。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探讨了世俗化进程对传统信仰结构的影响,特别是提到了在现代社会中,一些边缘化的、基于个人体验的“新时代运动”是如何在既有宗教框架之外寻求精神慰藉的。这本书的论述非常有前瞻性,它没有将宗教视为静止不变的博物馆展品,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演化的生命体。每当读到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真理”,在千年之后会被后人如何解读?这种深层次的反思,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文字的密度非常高,但逻辑层次极其清晰,即便是复杂的哲学思辨,也被拆解得如同精密的机械图纸,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近乎偏执的细节还原度。我曾对古代埃及的来世信仰非常好奇,想知道他们如何看待“卡”(Ka)和“巴”(Ba)的分别,以及“阿努比斯”在整个死亡仪式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这些信仰置于其产生的社会、政治和地理环境中进行解读。例如,它详细描述了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分裂的早期历史事件,那种对权力斗争和神学解释细微差别的梳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宗教的演变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另外,书中对那些已经消亡的古代宗教的复原工作,尤其令人称道。它引用了大量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碑文进行交叉比对,力图重建那些早已沉寂的声音。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一名考古学家,在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精神世界。这种考古式的叙事风格,让原本枯燥的宗教史变得波澜壮阔,充满了探险的乐趣。
评分我买过不少宗教入门书籍,但大多都流于表面,要么过于美化,要么过于批判。这本《百科全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冷峻”与“全面”。它对待每一个信仰体系都保持着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比如,在论述某些宗教内部产生的极端行为时,它没有回避,而是从教义的特定解读和历史的偶然性中寻找根源,分析得极为透彻,让人能清晰地看到“信仰”如何被扭曲。这种不加粉饰的态度,对于追求真实历史和复杂人性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尤其欣赏它对“次要人物”的关注,比如那些推动神学辩论的边缘学者,或者在宗教改革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女性群体,他们的故事往往被主流叙事所忽略,但这本书却给予了应有的篇幅。阅读体验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校准”过程,它不断地挑战你原有的世界观,迫使你以更开阔的胸襟去接纳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样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