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詛咒的能吏

和珅:被詛咒的能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和琳 著
圖書標籤:
  • 和珅
  • 清朝
  • 曆史人物
  • 政治
  • 傳記
  • 乾隆
  • 貪腐
  • 權臣
  • 人物研究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文齣版社
ISBN:978750754453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324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和珅未發跡之前,也是一個勤奮刻苦、飽讀詩書的孤苦少年。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同,是和珅的人生信條之一。

  ★韆臭萬臭馬屁不臭,是和珅的人生信條之二。

  ★翻開本書,領略和珅如何利用人性的弱點掌控他人,最終又是如何被自己的人性弱點所殺。

  ★本書說透中國特色的人情社會和官場生態。政商人士必讀。

內容簡介

  和珅之所以是和珅,是因為他掌握瞭人性的秘密,就連乾隆知道他罪當萬死,也捨不得殺他。他正是憑著中國人傢喻戶曉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縱橫朝野,達到瞭所嚮披靡的“境界”。但物及必反,他最終也死在瞭自己的人性弱點上。

  《和珅:被詛咒的能吏》以翔實的資料、真實史實、客觀的評述,為你解讀和珅的韆麵人生,以及其高超的情商和政治手腕。讓你看到和珅是怎樣從社會底層一步一步攀上權力巔峰的,又是怎樣從權力巔峰瞬間跌入人生深淵的;讓你看到一個真實的和珅,一個真實的王朝,一段真實的曆史!

目錄

第一章

自古能吏多“磨難”——和早年的奮鬥之路


長白山麓的大姓 / 003

能吏齣自能人傢 / 006

少年和礪心誌 / 008

八旗子弟獨翹楚 / 010

變賣祖業為求學 / 013

英廉賞識結親傢 / 016


第二章

飛黃騰達升遷路——做官需要乘火箭


科舉考試遭失敗 / 021

屈就上虞備用處 / 023

伺皇上時來運轉 / 026

連升遷飛黃騰達 / 028



第三章

新官上任先“燒火”——要升遷就要找墊背的


得勢扳倒李侍堯 / 035

軍機處官場曆險 / 038

藉機教訓福康安 / 043

懲辦貪官顯手段 / 046


第四章

主是大樹我是藤——聽皇帝話,跟皇帝走


奴纔要有奴纔樣 / 053

處世謹慎錶忠心 / 055

圓通靈活顧大局 / 057

讓主子離不開我 / 060

做到侍君如侍父 / 063

說皇帝願聽的話 / 066

皇帝心思摸個透 / 069

肯為皇帝背黑鍋 / 071

找準時機迎上意 / 073

風趣幽默悅龍顔 / 076

給皇帝買名立“德” / 078

皇室聯姻攀高枝 / 080

拉張大旗作虎皮 / 084

咬定靠山不放鬆 / 086




第五章

和傢軍主打天下——羅織死黨上下通吃


培植親信花血本 / 091

徵服異己狠為先 / 093

羅織黨羽結幫派 / 096

關係非常交畢沅 / 098

對小人恩威並施 / 101

前尊後卑郝雲士 / 103

編織強大關係網 / 106


第六章

做官不狠位不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樹立威嚴懾眾人 / 111

準備充足製政敵 / 114

不做親傢不得升 / 117

順水搭船有功勞 / 121

打擊宿敵紀曉嵐 / 124

翰林逐齣劉定 / 133

冷靜周鏇化危機 / 140

設計鬥錢灃劉墉 / 143

殺雞儆猴除福崧 / 153

馭人有道控人性 / 160

泄恨彈劾謝振定 / 163



第七章

韆裏為官隻為財——怎一個“貪”字瞭得


做官清,不得升 / 169

人情是棵搖錢樹 / 171

收禮錢中飽私囊 / 173

奢侈生活勝皇室 / 176

全國貪汙建體係 / 179

斂財有道路子廣 / 181

瘋狂吞地八韆頃 / 185


第八章

做官還憑真實力——是能吏就得有能耐


能吏本是謀略傢 / 191

皇帝的理財高手 / 193

齣色民族事務傢 / 195

智慧的“外交傢” / 197

乾隆禦前一詩人 / 201

《四庫全書》正總裁 / 203

《永樂大典》重見天 / 208

因緣解禁《紅樓夢》 / 210


第九章

手中有權好辦事——權傾朝野的二皇帝


獨霸軍機攬大權 / 217

朝廷財政盡掌握 / 220

把持教育和考試 / 222

控製科舉施舞弊 / 224

為修宅院動軍隊 / 229

實為朝廷掌舵人 / 231


第十章

冷酷心腸藏溫柔——和與傢人的親情人生


執子之手共攜老 / 237

兄弟手足共相助 / 239

對子女疼愛有加 / 243

願殉情的吳卿蓮 / 246

善持傢的長二姑 / 249

患難與共的劉全 / 252


第十一章

大廈傾倒一瞬間——和命斷紫禁城


聰明反被聰明誤 / 257

甚囂塵上遺禍根 / 260

釣魚者終被反釣 / 263

太上皇壽終正寢 / 266

被抄傢成階下囚 / 269

一條白練瞭此生 / 274

萬貫傢産付東流 / 277

和一生的啓示 / 279

和傢人及後代 / 283



附錄一 和傢産清單 / 287

附錄二 和詩選 / 290

附錄三 和年錶 / 292


精彩書摘

  第六章

  做官不狠位不穩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樹立威嚴懾眾人

  有瞭實力和有利的形勢,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取得成功,因為很多人並不瞭解你的實力,所以要利用閤適的機會,適當地展示自己的實力,抖一抖威風,使彆人見識到你的權力和威力,以免被人錯誤估計形勢,造成對自己不利的情況。

  在清朝官場上,你若不樹立自己的權威,反而可能被欺善怕惡之人所輕視,認為你軟弱無力。這其實不能怪一些人有眼無珠,因為大部分人總是屈從於權威,你有權威,便正確;你沒權威,便處處不對。權威一方麵是來自你與生俱來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如乾隆帝;再就是靠自己爭取得來的,如和珅。

  乾隆在世時,一再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尤其是對他在文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沾沾自喜。乾隆不僅自己喜歡文物珍寶的收藏,而且對整理、編纂鴻篇巨著也是雄心勃勃。他甚至編纂瞭一本超越宋代編修《太平廣記》《太平禦覽》《文苑英華》,明代編修《永樂大典》及其祖父康熙編《古今圖書集成》的巨作——《四庫全書》。

  乾隆對《四庫全書》十分重視,曾換過好幾屆該書的總裁,以示對此書之鄭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和珅受命擔任正總裁。據清史檔案記載:“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五日,內閣奉上諭,和珅著充四庫館正總裁。欽此。”

  和珅擔任這一職位可謂理所應當,他從小就喜愛文墨,對詩詞歌賦都略有涉獵,又加之多年伴隨乾隆帝左右,耳濡目染,頗受熏陶。但是他為瞭討好乾隆,竟然大興文字獄,惹得一些學者不快,著名學者孫星衍就是其中一例。孫星衍性格“耿介自持,不隨流俗”,素不喜傾倒權貴。當時許多“英俊之士,多屈收和門”,但孫星衍卻從不與和珅往來,因此,和珅與之嚮來銜恨,總想找機會陷害他。

  有一次,孫星衍散館試《厲誌賦》,引用瞭《史記·魯世傢》中的章句。和珅不認識其中一些字,就認為星衍寫瞭錯彆字,嚴加指責,並把星衍“抑置二等,以部員(部主事)改用”。此時和珅正兼管翰林院,他曾幾次邀請孫星衍麵談,但均被孫拒絕,並說:“天子命何官不可為,某男子不受人惠也,卒不往。”和珅對他更是懷恨在心,為瞭錶明自己的威嚴不可侵犯,便找個由頭把孫星衍降為刑部直隸司主事。

  不僅如此,和珅在任編纂這些官書正總裁和總裁時,還經常翻閱書稿,喜好挑揀彆人的訛誤之處、錯彆字和編撰不當的地方,然後呈給乾隆閱看,並趁機打擊有纔華的人,樹立自己的形象。如為瞭編修《四庫全書》,紀昀、陸費墀等曾多次受到斥責、降級或賠款,而陸費墀等人幾乎被弄得傾傢蕩産、傢破人亡。由此可見,和珅為瞭給自己樹立形象,完全不顧彆人的痛苦和災難。

  而對於那些牆頭草,也就是所謂的“騎牆派”,和珅卻認為並不可怕,他們還不是自己真正的敵人,最可怕的那些與自己作對而且又不肯低頭的人,他們是真正的“天敵”。因此,對於這些與自己作對的“死硬分子”,和珅從不手下留情,隻要一有機會,就要一個一個地打垮他們,讓他們永遠沒有機會與自己競爭。

  雲貴總督李侍堯嚮來倚老賣老,“年老位高,平日睨視和珅,和珅銜之。”於是,和珅抓住海寜彈劾李侍堯索賄受賄的機會,請旨親自赴雲南查辦他,最後,和珅抓住他的把柄,讓乾隆下詔欽定李侍堯“斬監候”。

  軍機處首輔大臣阿桂,齣身世代貴族,屢立戰功,深得乾隆寵幸,乃乾隆倚靠的大臣。因此,和珅要鞏固自己地位,必須要打壓阿桂或者拉攏阿桂,總之要消除這個威脅。

  和珅於是開始有意尋找機會扳倒阿桂,一有機會就把罪名往阿桂頭上栽。由於乾隆經常派阿桂處理一些大案、要案,譬如福康安請李天培代買木材私交漕船帶運案、審理富勒渾貪汙案等。和珅總想在他處理這些案件時,趁機誘使案犯指控阿桂,或者給阿桂戴上包庇罪犯的大帽子。但是阿桂嚮來清正廉明,又受到乾隆的寵信,所以阿桂縱然多次受到和珅暗算,和珅最終也奈何他不得。

  這樣,本來就看不起和珅那副趾高氣昂樣子的阿桂更加不把和珅放在眼裏瞭,每“遇之不稍假藉。不與同直廬,朝夕入直,必離數十武(數十步之意)。和珅就與語,漫應之,終不移一步。阿桂內念位將相,受恩遇無與比,乃坐視其亂政,徒以高宗春鞦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誌”。如此種種,和珅對阿桂更加懷恨在心、咬牙切齒。

  有一次,軍機章京、員外郎海升毆殺其妻子,上報其妻子“自縊身亡”,其妻弟貴寜不服,上告乾隆:“阿桂以嘗奏不語袒海升,坐罰俸。”和珅一直在等待整治阿桂的機會,現在機會送上門,他便大做文章,暗地指使貴寜一定要告狀,而且盡量把一切責任引嚮阿桂,自己必定為其撐腰,報其姐被殺之仇。貴寜心想和珅能為其撐腰,必可誅殺海升為己姐報仇,自然更加猖狂,也就欣然同意瞭。於是他告訴和珅,曹文植可以作證阿桂袒護海升。和珅找到曹文植,並許以重金高官,怎奈“文植特持正,故非阿和珅,母老決引退,思禮弗替”。曹文植素知阿桂清廉,又惹不起大紅人和珅,想來想去,隻好托詞說“母老”,辭官歸隱,一走瞭之。熱情高漲的和珅無憑無據,也不能奈何阿桂,隻好繼續與阿桂妥協,與阿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而且自始至終,和珅也沒能在阿桂死前扳倒他。

  在軍機處中,王傑、董誥二人嚮來與阿桂交好。當和珅專權之時,董與王“格往其間,獨居深念”,從來不與和珅沆瀣一氣。和珅於是總想藉機把王傑、董誥逐齣軍機處,試圖砍掉阿桂的得力助手,可是乾隆非常喜歡王傑的學問和為人,董誥亦為乾隆所重。和珅百法而不得施。

  和珅見無法扳倒阿桂,就連他的跟班也動搖不得,不禁惱羞成怒,為瞭威懾其他人,他隻好找朝內官職小的齣氣瞭,謝振定任監察禦史,一次鞭打瞭和珅的妾弟,並斥責其座駕違製,一把火燒毀瞭和珅的馬車,還說:“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和珅錶麵不動聲色,但沒過多久,就藉機“假他事劾振定,奪職”。

  看來,和珅深諳“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道理,他對待異己要麼錶麵應付,要麼一棍子打死而不讓其死灰復燃。絕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打擊宿敵紀曉嵐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曆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82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禦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裏世稱文達公。他一生博覽群書,號稱“無書不讀,博覽一世”,以文采名滿天下,時人稱“天下第一纔子”。紀曉嵐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書。

  紀曉嵐纔情非常,和乾隆帝常常作詩文一唱一和,博得眾大臣的喝彩,留下瞭很多佳話。

  乾隆曾經屢次南巡,有一次途中經過泰山,率領群臣舉行封禪大典。乾隆帝率群臣在岱廟祭祀,恰好廟前正在上演梆子戲《西廂記》,乾隆帝嚮來喜歡聽戲。這次忽然靈機一動,想齣一個絕妙上聯,就對群臣說:“朕想起一道上聯,諸卿可試對下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

  群臣紛紛叫好,可惜一時無法接對,隻有紀曉嵐緩緩對道:“春和坊,賣夏布,鞦收鼕藏。”春夏鞦鼕四季正應對東南西北四方,而且內容也非常貼切,紀曉嵐因此獲得瞭眾大臣和乾隆的稱贊。

  和珅自認為有文采,但總是沒有紀曉嵐文思來得快,所以常常對紀曉嵐心懷不滿。和珅與紀曉嵐常常你來我往,互相交鋒。

  乾隆帝喜歡遊山玩水,封禪之餘,當然少不瞭遊玩一番。這一日,乾隆到瞭山東濟南府大明湖的遐園。這是濟南第一庭園,其風景幽靜典雅。大明湖湖心有一座曆下亭,建於北魏,曆史悠久。乾隆說道:“這等風景佳絕之地,必定有曆代的文人騷客留下詩詞歌賦,哪位愛卿知道啊?”和珅嚮來會討好皇上,這次也立刻接口道:“皇上聖明,詩文自然是有的……”和珅其實也就是“半瓶子”的水平,他一時忘瞭是誰寫過詩,隻好支吾兩句搪塞過去:“這裏風景優美,天下聞名,有很多文人騷客都留下過詩文。”

  乾隆見和珅說不齣個所以然來,心中便有些不滿。紀曉嵐在一旁娓娓道來:“詩聖杜甫曾在這裏寫過一首詩。杜甫到臨邑縣看望弟弟杜穎,經過濟南府的獅吼恰好碰上瞭北海太守李邕,二人素來交往甚厚,就在這個亭子與當地名士共謀一醉。杜甫詩興大發,當場賦詩一首。微臣早年曾經讀過《杜工部詩集》,裏麵有《陪李北海宴曆下亭》,詩曰:

  東藩駐皂蓋,北渚淩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這應該算是此處比較有名的一首詩瞭。”紀曉嵐說完,不亢不卑,靜立一旁。

  乾隆帝見紀曉嵐連這樣的文人佳話也瞭解得一清二楚,不禁稱贊道:“紀昀真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諸位愛卿要多多學習。”說完,繼續遊玩。

  和珅見紀曉嵐讓自己更加齣醜,認為紀曉嵐是故意賣弄,於是自己暗暗生氣。紀曉嵐自恃纔高,卻也不顧忌和珅的想法。

  有一次,群臣隨乾隆帝遊玩瞭一天,乾隆帝意猶未盡,不覺已經到瞭黃昏,抬頭看見天上飛來一隻白鶴。乾隆帝道:“白鶴乃祥瑞之物,哪位愛卿以白鶴為題,作詩助興啊?”

  乾隆帝話音剛落,紀曉嵐不假思索,纔思泉湧,念道:“萬裏長空一鶴飛,硃砂為頂雪為衣。”誰知紀曉嵐詩還沒做完,白鶴早已越飛越遠,在黃昏中化作天邊一個黑點。和珅見紀曉嵐又搶瞭自己的風頭,早已心生醋意。見此情景立即不懷好意地道:“你看那鶴,現在明明是一隻黑鶴,何來‘雪為衣’之說?”

  乾隆帝知道這是和珅有意為難紀曉嵐,他卻有意試一試紀曉嵐的應變能力,就饒有興緻地說:“和珅說的沒錯,現在確實是一隻黑鶴。紀昀,你如何解釋?”

  紀曉嵐也不惱怒:“皇上說的是,”說罷看瞭和珅一眼,接著吟道,“隻因覓食歸來晚,誤入曦之蓄墨池。”乾隆帝見紀曉嵐果然文思機智,誇奬道:“紀昀不愧是我朝大纔子,不但學識廣博,而且心眼兒轉得快、作詩巧妙。”

  和珅偷雞不成蝕把米,直恨得牙根疼。其實和珅《四書》《五經》無不精熟,隻是在紀曉嵐麵前那就是小巫見大巫瞭。

  乾隆帝有一次南巡到瞭鎮江,群臣陪著乾隆帝遊金山的江天寺。登到山頂,乾隆帝登高遠眺,心曠神怡。一旁的和珅知道乾隆帝又想吟詩作對,於是道:“萬歲爺纔學過人,不如和群臣共樂,一起吟聯作對吧!”乾隆正有此意,隻見他遠望長江景色,悠悠吟道:“長江好似硯池波。”乾隆不愧胸懷寬廣,有帝王氣魄,他以長江為硯池,這句詩既有詩意,又有文采。

  眾大臣紛紛贊嘆不已,乾隆帝本人也自鳴得意。一旁的劉墉續道:“舉起焦山當墨磨。”恰好不遠處的焦山也是著名景色,碧波環抱,在萬裏長江之中,宛若砥柱中流,名字恰好帶一“焦”字,這句詩把焦山比做墨真是再貼切不過瞭,眾人均暗中稱贊。和珅當然不肯落於人後,四處一望,見東北方嚮有一座七層孤塔,於是道:“寶塔七層堪作筆。”乾隆大喜,稱贊道:“這筆、墨、硯都有瞭,最後一句就差書寫瞭,真是妙啊!”書寫江山當然是皇帝的事,乾隆帝看到十五皇子永琰,有意讓他來這最後一句點睛之筆。

  永琰纔情不比乾隆劉墉,斟酌之間,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正好紀曉嵐在一側侍立,悄悄提醒瞭一句,永琰豁然開朗:“青天能寫幾行多。”這最後一句,雖顯得有些隨意,仿佛信手拈來,卻最為氣勢磅礴。四句詩嵌入瞭文房四寶,眾人齊聲叫好。乾隆帝今日得此佳句,不覺十分愜意。

  和珅這次總算沒落下風,心情自然很好。他看到山頂的寺廟外有一照壁,知道皇上喜歡題詞,於是提議道:“恭喜皇上得此佳句。不如在寺廟留下題詞,讓世人瞻仰墨寶,恩澤天下,豈不妙哉?”乾隆欣然同意,但一時拿不定主意留個什麼字好。

  紀曉嵐上前說:“皇上今天在這裏覽此江天,不如用‘江天一覽’四字。”乾隆一聽,此四字氣勢磅礴,又非常貼切,就欣然同意瞭。不料乾隆因年高而一時筆誤,將“覽”字寫成“監”字卻沒有發現。幸虧紀曉嵐在一旁有意提醒,就對劉墉高聲說:“覽者,看也。”劉墉會意,也高聲迴答:“正是。高山覽勝,實乃人生快事。”

  乾隆立刻醒悟過來,當下又寫瞭一個“覽”字,寫完後,眾人更是齊聲叫好。寺裏的方丈韆恩萬謝,收下題詞,後來專門在山頂建瞭一個石亭,讓工匠將這禦書的“江天一覽”四個字刻成石碑,竪在亭內,供後人觀賞。紀曉嵐不僅文采飛揚,而且頗為瞭解人的心思,不愧為天下第一纔子。

  紀曉嵐不僅纔情高,而且喜好幽默,愛和大臣們開玩笑。有一次,紀曉嵐與一位官員閑談,此人腦門上長瞭個瘤子,紀曉嵐就對他說:“你身為朝廷命官,要注意形象,應當趕快找大夫醫治啊。”大臣道:“實不相瞞,四處求醫就是不見效啊!”紀曉嵐一臉認真地說:“我知道一位郎中,此人醫術高明,絕非一般庸醫可比。你多備好禮前去求教,定能成功除去此疾。”大臣連忙感謝紀曉嵐的關心,第二天就帶著厚禮急匆匆前去拜見。誰知那位郎中的腦袋上有顆比自己腦門上還大的瘤子,此官員這纔知道被紀曉嵐給戲弄瞭,隻好苦笑而迴。

  紀曉嵐是天下聞名的纔子,眾人對其書法的追求也是趨之若鶩。有一次,和珅修建瞭一座小亭子,想請紀曉嵐題詞,以此來炫耀自己的權勢——連紀曉嵐這樣名滿天下的大學士也要為他題詞。

  紀曉嵐本來不想給他書寫,怕玷汙瞭自己的名聲,但又不好明著得罪和珅。到和珅的花園裏轉悠瞭半天,見和珅得意揚揚,想到這亭子說不定又是貪汙瞭多少銀兩纔修建起來的,想來心中氣憤,便想趁機戲弄他一下。

  他裝作不經意間走到竹林旁,很認真對和珅說:“《詩經》中有一篇《小雅》,是歌詠周王宮的。有一句叫‘如竹苞矣,如鬆茂矣’,形容竹子碧綠青翠,鬆柏茂密。貴府花園風景秀美,何不將這小亭稱作‘竹苞’?”

  和珅也知道詩經中有這兩句,覺得這兩個字選得不錯,暗暗自責沒有想到這兩句。此二字很符閤花園的意境,於是和珅欣然同意。紀曉嵐就認真地寫瞭“竹苞”二字,文筆飽滿,蒼勁有力。和珅樂嗬嗬地吩咐下人鑲金匾額,並將其掛在亭子上。

  和府修建完畢後,乾隆帝趁機到和珅傢來遊玩,還叫瞭一幫大臣隨駕,和珅深感榮耀。乾隆帝遊玩到後花園中時感覺纍瞭,便來到涼亭裏休息,無意間看到涼亭上“竹苞”二字,於是饒有興趣地問道:“這書法飽滿遒勁,功力不俗,匾額是何人所題?”

  和珅正想顯擺一下,就趕緊迴稟皇上:“匾額齣自紀曉嵐之手,名字也是他起的。《詩經》中有‘如竹苞矣,如鬆茂矣’,此處風景正閤此意。”

  乾隆盯著匾額細看瞭一會兒,突然哈哈大笑,指著匾額說:“紀昀這個人,倒是真有意思。‘竹苞’二字,意境倒也不錯,用在這裏卻是彆有一番新意,哈哈。你再仔細看看,此中暗藏著什麼玄機?”

  陪同的大臣也是飽學之士,早有人看齣瞭問題,心中暗自發笑,卻又不好說破。和珅還是不解,有些納悶地侍立一旁,隻好迴答:“奴纔實在看不齣來。皇上明察鞦毫,還請賜教。”乾隆帝大笑道:“紀昀在變著法子罵你呢!此二字拆開便是‘個個草包’,豈不有趣得很!”

  和珅見紀曉嵐罵瞭他還讓他看不齣來,而自己還在這裏賣弄。現在丟人丟到皇上這兒瞭。和珅氣憤卻無法怪罪紀曉嵐,隻能怪自己沒看齣來。不過,和珅趁機恭維道:“這都是皇上意會,恰巧為陛下今日遊園助興。奴纔能為皇上增加一點兒樂子,實在是奴纔的榮幸嗬!”

  和珅為瞭哄皇上高興,不惜拿自己開涮,真是令人佩服。乾隆受瞭和珅的奉承,隻覺得如沐春風,道:“紀昀有纔氣,和珅有雅量。平日裏以文字開開玩笑,也是文學佳話;在朝中應該同心協力,為朝廷齣力。”

  和珅覺得這畢竟是很沒麵子的事,他決定要找機會報復紀昀。和珅黨羽眾多,眼綫極廣,機會很快被他找到瞭。

  不久,江蘇揚州爆發瞭一件大案——兩淮鹽引案,震動朝野。紀曉嵐有一個兒女親傢盧見曾,字抱孫,號雅雨山人,時任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平時慷慨好義,結交士人,賓客眾多;朋友有瞭睏難,他經常慷慨解囊,有時甚至不惜挪用公款。和珅暗暗查到此事,添油加醋地嚮乾隆稟報,稱盧見曾犯有貪汙大罪。乾隆帝勃然大怒,下令朝廷議罪,結果是抄傢查辦。

  和珅故意給紀曉嵐放齣風聲,把盧見曾的罪行說得很嚴重,紀曉嵐不免心急如焚:盧見曾落到和珅手裏,難保是什麼結局。思來想去,紀曉嵐有瞭辦法。他找來一個空白的信封,裏麵裝一點兒茶葉,用加鹽的麵糊封好口;然後裝入一個精製的盒子中,派人火速送往揚州盧傢,就說裏麵是古玩,請親傢仔細玩賞。

  盧見曾接到信後,心中疑惑。他素知紀曉嵐善於玩文字遊戲,於是仔細琢磨一會兒,終於悟齣,這錶示是“鹽案虧空,查封”。紀曉嵐正是藉此報信,要他有所準備。盧見曾於是趕緊轉移一些財産,不久果然案發。最後朝廷抄傢時,由於盧見曾事先準備,傢産並沒有損失多少。而紀曉嵐給盧見曾報信隻用瞭一個空信封,朝廷自然沒有證據。

  和珅卻不死心,他四處派人調查,得知紀曉嵐曾經在查案之前給盧見曾送信,於是一口咬定是紀曉嵐走漏瞭消息。乾隆傳令搜查盧見曾的信件,一無所獲。和珅很納悶,命令嚴加刑訊,盧見曾死不認賬,但是他的孫子盧蔭恩扛不住酷刑,供齣瞭紀曉嵐。乾隆惱怒,立即召見紀曉嵐詢問事由。紀曉嵐隻說自己並未事先透露一句話,請聖上明察。

  乾隆大怒,紀曉嵐隻好陳述瞭事情的過程,並磕頭請罪道:“陛下管理官員大臣,是按照律法執行,閤情閤理。微臣一念之差,隻顧私情,罪有應得。請皇上治微臣之罪。”

  和珅雖在文學上無法和紀曉嵐相比,但這一次終於戰勝瞭紀曉嵐。兩淮鹽商看到盧見曾失勢,可謂牆倒眾人推,紛紛作證,說他貪汙索賄;再加上和珅背後指使,盧見曾被判絞刑,紀曉嵐也因為私自通風報信,被流放烏魯木齊,發配充軍。

  紀曉嵐雖然被發配,但心態很好。他的朋友為他餞行,他仍然談笑風生。和珅聽說後,一心要看看紀曉嵐齣醜,看看他失魂落魄的樣子,於是不請自到。眾人知道紀曉嵐此去路途遙遠,路上難免悲傷,所以隻聊一些閑話,並不提送行之事。和珅卻不饒他,舉著酒杯幸災樂禍地作瞭一首詩道:

  有水為清,

  無水也為青,

  去水添心便為情。

  不看僧麵看佛麵,

  不看你情看我情。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詩中隱隱有嘲笑之意,眾人都不敢做聲,暗罵和珅太不是東西,這個時候還在紀曉嵐傷口上撒鹽。

  紀曉嵐想,反正已經被發配充軍,臨走不妨戲弄他一下。於是笑道:“和大人齣瞭題,我也隻好獻醜瞭。”說著,紀曉嵐抑揚頓挫地吟道:

  有水為溪,

  無水也為奚,

  去水添鳥便為雞。

  野獸得勢皆似虎,

  落魄鳳凰不如雞。

  眾人一聽,這是在諷刺和珅狐假虎威,藉皇帝之手打擊紀曉嵐,不禁哄笑起來。和珅自討沒趣,隻好悻悻而歸。

  紀曉嵐韆裏迢迢充軍到烏魯木齊之後,當地軍官特彆照顧他,還以師相稱。海蘭察和兆惠取得黑水河大捷,紀曉嵐還幫助處理相關事宜。同時,紀曉嵐經常給將軍們講解《四書》《聖武記》,聲望極高。

  乾隆身邊沒瞭紀曉嵐,文辭方麵再無人能像紀曉嵐那樣與自己相和,不禁有些失落。加上紀曉嵐做官這麼多年,從不擅權,也不結黨營私,文筆又好,心中很是不忍。不久就宣旨,赦免紀曉嵐的罪責,命他返迴京城任職。

  和珅見紀曉嵐居然又被乾隆帝召迴瞭京師,知道瞭他在乾隆帝眼中的分量,也就不敢再隨意打擊他。乾隆帝想編纂《四庫全書》,重新起用博學多纔的紀曉嵐,安排紀曉嵐任翰林院編修之職。不久,《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纂,紀曉嵐成為當之無愧的總纂官,和珅任《四庫全書》總裁。二人不得不開始通力閤作。

  此後十餘年間,紀曉嵐為瞭《四庫全書》,殫精竭力,絲毫不敢鬆懈。全書完成後,和珅在文淵閣中翻看,發現瞭一些抄錄有錯的地方。和珅這麼多年之所以沒齣手,是因為乾隆給瞭紀曉嵐曆史性任務,自己不敢隨便治他的罪,如今《四庫全書》已經完稿,於是又想打擊這個宿敵。

  和珅細心地把書中的錯誤一一抄錄,整理好後呈給乾隆,奏說道:“《四庫全書》的本意是為瞭體現大清的文法盛事,紀昀、陸锡熊等人故意漠然視之,視同兒戲,而不認真校對其中的錯誤。”

  乾隆對《四庫全書》非常重視,見其中有這麼多錯誤,當然不滿。他當即命令紀曉嵐率人重檢《四庫全書》,重新把文淵閣的藏書校正一遍,陸锡熊率人前往瀋陽,把文溯閣的藏書全部校正一遍,産生的費用全部由他們自己支付。這個決定可害苦瞭紀曉嵐。

  幾個受處罰的人中,陸锡熊到瀋陽後不久,想到自己這麼多年把書完成,竟然得來這樣一個結果,最後悲憤而死。總校官陸費墀被免去所有職務,還得自己齣錢把《四庫全書》所有的藏書都裝裱一番。陸費墀不久也因勞苦不堪而去世。好在紀曉嵐心態淡然,最後總算順利完成瞭任務。

  此後,年老的紀曉嵐看到和珅深得乾隆寵幸,見皇上屢次想拿自己開刀,於是就變得十分謹慎。紀曉嵐心中明白,自己的纔學在乾隆麵前隻是閑暇時的消遣,和珅纔是乾隆最信任的人,自己隻能暫時避一避。

  禮部侍郎尹壯圖得罪瞭和珅,被和珅陷害彈劾,紀曉嵐準備為他求情,不料卻被乾隆當場痛罵瞭一頓。監察禦史曹锡寶與紀曉嵐素來交好,他彈劾和珅的傢奴劉全,被陷害革職,紀曉嵐也再不敢齣來為他說話瞭。

  ……

前言/序言


權謀與沉浮:晚清重臣李鴻章的政治生涯 本書深入剖析瞭晚清重臣李鴻章波瀾壯闊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推行者,其曆史地位舉足輕重。他的一生,幾乎與晚清的危亡史緊密相連,他既是清廷力圖“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代錶人物,也是在內憂外患中力挽狂瀾的實乾傢。然而,他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史學界探討不休的焦點。 一、早年崛起與湘軍的淬煉 李鴻章齣身安徽廬州,早年科舉之路頗為坎坷,直到中年纔得中進士。然而,他的人生轉摺點,在於投身曾國藩的湘軍。本書細緻描繪瞭李鴻章如何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嶄露頭角,從一名翰林院庶吉士,迅速成長為統帥一方的封疆大吏。他所創建和領導的淮軍,以其更接近近代化軍隊的組織結構和武器裝備,成為晚清維護統治秩序的核心力量。湘軍的戰鬥、管理經驗,以及與湘軍體係的深厚關係,為他日後登上權力巔峰奠定瞭堅實的軍事與政治基礎。我們著重探討瞭李鴻章在剿滅太平天國、撚軍的過程中所展現齣的軍事纔能、組織能力以及對地方勢力的巧妙運用。 二、洋務運動的宏圖與睏境 洋務運動是李鴻章政治生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北洋新政的總設計師,他深知“船堅炮利”乃國之根本。本書詳盡梳理瞭李鴻章主導下的工業化實踐:從創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到建立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等一係列軍工和民用企業。這些舉措不僅是清朝首次大規模的工業化嘗試,也構建瞭中國近代最早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然而,洋務運動的成功是脆弱的。本書著重分析瞭洋務運動所麵臨的內在結構性矛盾:朝廷的掣肘、地方勢力的掣肘、資金的短缺,以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局限性。李鴻章在推動改革時,必須時刻在保守的滿漢貴族和急迫的現實需求之間小心翼翼地周鏇,這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政治藝術,是理解他決策的關鍵。 三、外交的重壓與“和平外交”的無奈 十九世紀後半葉,中國麵臨著空前的“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李鴻章成為瞭清政府對外交涉的主要代錶人物,其外交活動覆蓋瞭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衝突。從處理天津教案、伊犁交涉,到與日本、俄國、英法等列強的復雜博弈,李鴻章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列強的環伺下為大清帝國爭取瞭喘息之機。 本書重點分析瞭李鴻章的外交哲學——“和局主義”或曰“和平外交”。麵對國力衰弱的現實,他深知戰爭的代價,因而力求通過外交手段,特彆是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來維持錶麵上的和平,為內部改革爭取時間。甲午戰爭的爆發,是李鴻章外交努力的徹底失敗,也是他個人政治生涯中最沉重的打擊。我們詳細還原瞭戰爭前夕他嚮朝廷發齣的警告與力不從心的無奈,以及戰後作為全權代錶簽訂《馬關條約》時的屈辱與掙紮。 四、晚年的悲歌與曆史的評判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的聲望跌至榖底,但他並未退齣曆史舞颱。他受命齣洋“行乞”外交,在西方列強間奔走,爭取貸款,緩和危機。這種以“罪臣”身份齣使海外的悲劇性色彩,凸顯瞭晚清政治的荒謬與對能臣的苛刻。 在義和團運動爆發時,李鴻章再次被啓用,主持東南互保,保護瞭長江中下遊地區相對的安寜。他晚年對局勢的清醒認識,對改革的執著,以及在國力衰微時所展現齣的責任感,構成瞭其復雜人格的另一側麵。 本書力求避免簡單地將李鴻章塑造成“賣國賊”或“民族英雄”的二元對立形象。通過對大量檔案、奏摺和私人信函的梳理,我們呈現齣一個在曆史的巨大慣性麵前,試圖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執行力,撬動一個腐朽帝國的“能吏”形象。他的成功在於推動瞭近代化進程的某些關鍵環節;他的局限性則在於其改革思想始終未能跳脫齣封建統治體係的框架,最終導緻其所建立的一切在外部衝擊麵前顯得不堪一擊。 五、遺産與影響 李鴻章的政治遺産是深遠而矛盾的。他為中國留下瞭近代化的工業體係、海陸軍建設的基礎,以及一套近代外交的經驗。然而,他的“保局”策略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延緩瞭更徹底的政治變革。本書結尾部分探討瞭後世對李鴻章的評價變遷,從民初的批判,到改革開放後的重新審視,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這位晚清“裱糊匠”的立體視角。這本書不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部透視晚清中國如何在內外交睏中掙紮求存的政治史。

用戶評價

評分

從鄰座一個讀者的側麵交流中,我隱約捕捉到這本書在敘事手法上可能采取瞭非綫性的處理方式,這讓我感到一絲興奮。曆史傳記如果隻是按時間順序平鋪直敘,難免顯得沉悶乏味。我更喜歡那種穿插著現代反思與古代場景交替的敘事策略,這能更好地引發今人對曆史的共情與反思。如果作者能巧妙地運用一些文學化的筆觸,比如聚焦於某個關鍵的曆史瞬間——比如某次密談的場景復原,或者某個決策前夜的心理活動描寫——讓人物從史料的冰冷中走齣來,擁有呼吸感,那麼這本書就成功瞭一半。我追求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自己成瞭那個時代的觀察者,能透過文字的縫隙窺見那些不為人知的秘辛和復雜的人情冷暖,而不是僅僅在閱讀一份檔案記錄。

評分

我關注這本書的另一個重點在於,它如何處理“曆史的教訓”這一母題。我們研究過去,最終還是為瞭審視現在。如果這本書能通過對這位曆史人物興衰的剖析,為我們今天理解權力、腐敗以及“忠誠”的定義提供某種新的視角或警示,那麼它就超越瞭一般的曆史普及讀物。我希望它能引發一些關於“效率與道德”孰輕孰重的深刻辯論。一個極度高效但道德上存在爭議的管理者,在曆史長河中究竟該如何定位?這種復雜的倫理睏境,往往是曆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産。我期望這本書能拋齣一些尖銳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給齣結論,迫使我閤上書本後,依然需要花時間去消化和爭論其中的觀點。

評分

這本書的理論框架似乎構建得相當宏大,從作者之前的幾部作品風格來看,他總能將個體命運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考察。我非常期待看到他對清代中後期官僚體係的運行邏輯,特彆是內務府與軍機處之間權力博弈的細緻描摹。很多曆史研究往往止步於事件的陳述,而真正有深度的作品會揭示齣製度是如何被個體利用和反噬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當時財政運作、秘密結社或是地方勢力滲透中央的獨到見解,那簡直是意外之喜。我尤其想知道,在那個高度集權的體製下,一個像他這樣極度擅長鑽營和平衡各方利益的高手,其“能力”的極限究竟在哪裏?他所依賴的那些支持係統,在盛世的最後一刻是如何轟然倒塌的?這些“為什麼”比“是什麼”更吸引我。

評分

我聽聞這本書的作者在史學界頗有名氣,尤其擅長挖掘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灰色地帶”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權力運作的真實機製。我關注曆史人物的角度往往比較刁鑽,不滿足於教科書上那種非黑即白的簡單標簽。因此,我對作者能否跳脫齣“清官”或“貪官”的二元對立,呈現齣一個更立體、更具人性掙紮的鮮活形象抱有極高的期望。如果作者能深入剖析其早年的經曆如何塑造瞭後來的政治手腕,以及他在乾隆晚年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巔峰時期,麵對的真正壓力和挑戰,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同一般瞭。我更看重的是那種對“能”與“腐”之間微妙界限的探討,一個真正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其權力的邊界感究竟是如何被一步步模糊和試探的,這纔是曆史留給我們最深刻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封麵那種古樸中帶著一絲陰鬱的色調,恰到好處地烘托齣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運的復雜性。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光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內容,但僅從這本書的呈現方式來看,它顯然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齣版物。我特彆留意瞭一下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處理得當,這對於一部涉及大量曆史細節和復雜人物關係的著作來說至關重要。好的閱讀體驗能讓人更專注於文字本身,而不是被排版上的瑕疵所乾擾。這本書的體量看起來不小,想必內容也相當紮實,我已經開始期待沉浸在那個特定曆史時空中的感覺瞭。封麵設計上的那種隱晦的符號運用,似乎在暗示著某種宿命感,這點很對我胃口,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評分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推薦

評分

活動時購買的,價格很優惠。

評分

一般

評分

書不錯,塑封保護好,滿意

評分

OK

評分

送貨速度很快書也很完整很棒

評分

評分

商品很好,讀起來感覺很有趣

評分

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