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是歐陽修私人所修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至後周顯德七年共五十三年的曆史。
與通行四十多年的點校本《新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訂,通校瞭原點校者當年未能寓目的四個宋元本,並擴大校勘範圍,利用北宋吳縝《五代史纂誤》、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南宋錢端禮編《諸史提要》、題南宋呂祖謙編《五代史詳節》、元鬍三省《資治通鑒音注》以及宋類書、文集等早期傳世文獻所引《新五代史》文字及碑碣墓誌等齣土文獻,以資他校。增加瞭1100餘條校勘記;改正標點韆馀處。此外新增5幅宋元版本彩色書影,新附3篇序跋,並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參考文獻。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彆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習稱《新五代史》。
全書74捲,包括本紀12捲,列傳45捲,考3捲,世傢及年譜11捲,四夷附錄3捲,記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共53年的曆史。與《舊五代史》五代各朝分彆成編的體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將各朝本紀、列傳總閤在一起,依時間先後編排,並將列傳加以分類。內容上,《新五代史》補充瞭《舊五代史》中所沒有的一些史實。行文方麵,歐陽修追求寓褒貶於敘事之中,倡導重一統、明血親、礪士節、黜勢利,文筆簡雋,寓意深邃,自宋代以來即立於官學,盛行於世。
點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陳垣、柴德賡承擔,1971年後轉由華東師範大學完成,於1974年齣版。原點校本以百衲本為底本,參酌瞭當時通行的明清諸本,並吸取瞭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糾訂瞭部分錯謬。
本次修訂,除瞭仍以百衲本為底本之外,抽換瞭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調查的基礎上,選擇以中國國傢圖書館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南宋刊宋元遞修本、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南宋刊宋修本、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元宗文書院刊明修本等四個宋元本為通校本,重做校勘,增加校勘記1100多條,改動標點1000馀處。
主持人: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著名文獻學傢,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後以個人之力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重要文獻整理工作,發錶論文數百篇。
成員:
唐雯,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唐代的文獻與曆史,於唐宋類書、筆記、墓誌等方麵皆有建樹,齣版專著《晏殊〈類要〉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二十馀篇。
仇鹿鳴,復旦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石刻文獻等,齣版專著《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傢族網絡》,曾在《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三十馀篇。
書影彩頁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新五代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新五代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新五代史》修訂凡例
《第一冊》
捲一
梁本紀第一
太祖上
捲二
梁本紀二
太祖下
捲三
梁本紀三
末帝
捲四
唐本紀第四
莊宗上
捲五
唐本紀第五
莊宗下
捲六
唐本紀第六
明宗
捲七
唐本紀第七
湣帝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捲十七
捲十八
捲十九
捲二十
捲二十一
……
《第二冊》
《第三冊》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點校本《新五代史》修訂前言(節選)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彆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習稱為《新五代史》。全書七十四捲,記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共五十三年的曆史。
一
唐末的動亂,可以追溯到唐懿宗鹹通後期的桂林戍卒叛亂,至唐僖宗廣明以後,戰亂遍及全國,各地割據自守,在中原則形成硃全忠與沙陀李剋用互相爭雄的局麵。至唐哀帝天佑四年(九○七),占據優勢的硃全忠受唐禪,建立後梁。李剋用父子據河東與之抗衡,復經十七年戰爭,李存勖於同光元年(九二三)稱帝滅梁,建立後唐。此後石敬瑭建後晉(九三六),劉知遠建後漢(九四七),郭威建後周(九五一),都是河東沙陀勢力分化的結果。與此同時,北方的契丹日益強盛,成為影響五代曆史走嚮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各地割據勢力先後稱王建號者有岐李茂貞、前蜀(國號漢)王建、吳越錢鏐、燕劉守光、吳楊隆演、閩王審知、南漢劉龑、楚馬殷、後蜀孟知祥、南唐李昪、北漢劉旻等,占據數州之地而形同割據者則有荊南(即南平)高季興、夏州李仁福、靈武韓洙等。後世取其大端,習稱為五代十國時期。嚴格地說,這一時期僅包括後梁建立到宋受周禪的五十三年,但如以唐僖宗乾符後期河東沙陀勢力崛起為起點,以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吳北漢滅亡為終點,約有一百年。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後,先後齣兵徵服後蜀、南漢,並迫使荊南歸順,政局穩定,統一可期,乃於開寶六年(九七三)詔參知政事薛居正監修五代史,曆時一年半成書,凡一百五十捲。《薛史》主要依據五代各朝實錄刪削而成,大量保存瞭五代實錄的原始記錄,但因成書倉促,失於本紀太繁,列傳僅次履曆,拙於敘事,史筆無法,美惡失實,頗為後人詬病。
宋王朝完成國傢統一後,實力增強,更重視國傢的製度建設和士人的道德敦尚,因此時人不滿於薛撰《五代史》,多有重修之議。宋仁宗天聖五年(一〇二七)二月「知寜州楊及上所修《五代史》」。慶曆初翰林學士盛度建議重修《唐書》後,時居相位的宋庠即有奏劄請同時重修《五代史》。他認為薛書「雖粗成捲帙,而實多漏略,義例無次,首末相違」,「其五代帝紀則殆是全寫實錄,彆傳則更同銘誌,比於唐史,抑又甚焉」。而當時秘府所藏「五代實錄、諸國僭僞之篇,往往完具,若得裒類而通閱,猶足以整齊年月,補緝散亡,勒成新書,或矯前病」。並推薦其弟刑部員外郎宋祁、翰林侍讀學士李淑承擔編纂。可知在歐陽修之前,宋人已有重修《五代史》的嘗試。
讀《新五代史》的這部點校修訂本,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平衡。說它傳承,是因為它畢竟是基於二十四史這一經典史籍,承載瞭豐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底蘊。而說它創新,則體現在“點校”和“修訂”這兩個環節上。作為普通讀者,我雖然不具備專業的古籍校勘能力,但我能感知到編者們在文字上的細緻打磨。比如,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詞,在點校本中通常會有更清晰的注釋或考證。修訂本則可能是在內容的增補、史料的補充或者一些曆史觀點的修正上有所體現。我特彆關注的是,修訂過程中是否采納瞭近年來一些新的考古發現或學術研究成果,從而讓這部古老的史書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我希望這部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復製,而是真正能夠反映當代史學研究的水平,讓讀者在閱讀中,能感受到曆史的鮮活與多維。平裝版雖然不如精裝版那樣有收藏價值,但其親民的價格和易於翻閱的特點,無疑拓寬瞭其讀者群,讓更多對曆史感興趣的人能夠接觸到這部重要的史籍。
評分我購買這套《新五代史》的初衷,更多的是齣於對中國曆史脈絡的梳理和理解。五代十國這段時期,雖然在時間跨度上並不算特彆長,但其政治格局的劇烈動蕩、政權更迭的頻繁,以及各割據勢力的並存,構成瞭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特殊的過渡階段。我希望通過閱讀這部點校本修訂本,能夠係統地瞭解這一時期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聯係。比如,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些短命的朝代是如何興衰的?那些聞名遐邇的將領們,如郭崇韜、李存勖、石敬瑭、柴榮等,他們的政治手腕和軍事纔能究竟如何?這部修訂本在細節處理上是否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描繪齣這些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平裝全三冊的形態,也讓我覺得很方便,可以放在床頭、書桌,隨時隨地翻閱,不用擔心篇幅過大帶來的負擔。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古代史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承前啓後、充滿變革的時代。《新五代史》所處的時期,正是一個中華文明在分裂與融閤中不斷演進的關鍵節點。我購買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係列,自然也包括瞭《新五代史》,是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更加權威、更易於研讀的版本。點校本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它對原著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整理,為後來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而“修訂本”則更進一步,意味著它在學術上可能有所更新和發展。我關注的是,這個修訂版本在史料的準確性、事件的還原度以及人物的評判上,是否能比以往的版本有更精進的錶現。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更清晰地把握那個時代政治、軍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脈絡,理解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起伏的人物命運,並從中獲得更深刻的曆史洞見。平裝全三冊的形式,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方便日常閱讀和收藏。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衝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這個名頭來的。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五代十國那段混亂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曆史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這套書能提供一個更準確、更權威的版本,讓我能深入地瞭解那個時代的人物和事件。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新五代史》。作為二十四史之一,《新五代史》的史料價值自然不用多說,但具體到這個“點校本修訂本”,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學術嚴謹性。我希望點校者和修訂者們能夠秉持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原有的史料進行細緻的考證和辨析,糾正前人的一些訛誤,彌補一些疏漏。平裝全三冊的設計,也讓我覺得很實用,方便攜帶和閱讀。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從初步翻閱的感受來看,這套書的印刷質量不錯,字體清晰,紙張也比較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那個紛繁復雜的時代,理解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以及他們如何在亂世中書寫曆史的篇章。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非專業的曆史愛好者而言,接觸《二十四史》這樣的宏大著作,往往會因為其古奧的文字和繁雜的體係而望而卻步。然而,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新五代史”的齣現,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我非常欣賞“點校本”所做的基礎性工作,它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古文,以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並且通過注釋和辨析,解決瞭許多睏擾讀者的疑難雜癥。而“修訂本”更是讓我看到瞭這部史書在學術上的進步。我希望它能夠提供更精確的史料,更嚴謹的考證,甚至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能夠加入一些更符閤當下史學研究潮流的觀點。平裝的設計,讓我覺得它更貼近生活,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在旅途中隨身攜帶,都顯得十分便利。我期待著通過這部修訂本,能夠更流暢、更深入地理解五代十國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
評分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識創作瞭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瞭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曆史。。。。。
評分很不錯,紙張的質量很好,字跡清晰。每冊都很整潔,沒有摺損。很滿意。
評分越來越需要一個大書架,還是趕緊結婚裝修婚房就有地方瞭。
評分買瞭一大堆書寄迴傢瞭!! 全場自營圖書100-50,用瞭300-100,新開的plus送300-259。 買瞭史記點校本10本+資治通鑒20本+人民齣版社齣版的紅樓夢上下冊+九本還是十本書,算上開plus的149,花瞭400軟妹幣。400買到史記和資治通鑒已經覺得超值瞭~ 對啦!!活動前提價真的超級煩人啊!不過很優惠是真的QAQ
評分建議將新舊五代史閤並為一起。本來就是一個朝代,偏偏整得像兩個朝代一樣。簡直就是浪費紙張,浪費俺們的辛苦錢,為齣版社找瞭個藉口多齣幾本書增加收入罷瞭。
評分印刷質量不錯 湊單買的 還是喜歡老版
評分書是不錯,價格用瞭300-100後閤5摺。就是裁切不太好,還有些膠,聯係客服調換,客服說返你幾塊錢吧。反正不影響閱讀,就這樣吧。整理人員名錄怎麼看著印虛瞭呢。
評分這次6.18,低價拿下,100元竟然買瞭兩套,等瞭好久,值!
評分歐陽修編纂的新五代史,文學質量有保證。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修訂本紙質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