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私人所修纪传体史书,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与通行四十多年的点校本《新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订,通校了原点校者当年未能寓目的四个宋元本,并扩大校勘范围,利用北宋吴缜《五代史纂误》、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南宋钱端礼编《诸史提要》、题南宋吕祖谦编《五代史详节》、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以及宋类书、文集等早期传世文献所引《新五代史》文字及碑碣墓志等出土文献,以资他校。增加了1100余条校勘记;改正标点千馀处。此外新增5幅宋元版本彩色书影,新附3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参考文献。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新五代史》。
全书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新五代史》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行文方面,欧阳修追求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倡导重一统、明血亲、砺士节、黜势利,文笔简隽,寓意深邃,自宋代以来即立于官学,盛行于世。
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清诸本,并吸取了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纠订了部分错谬。
本次修订,除了仍以百衲本为底本之外,抽换了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南宋刊宋元递修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刊宋修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宗文书院刊明修本等四个宋元本为通校本,重做校勘,增加校勘记1100多条,改动标点1000馀处。
主持人: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献学家,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后以个人之力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等重要文献整理工作,发表论文数百篇。
成员:
唐雯,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的文献与历史,于唐宋类书、笔记、墓志等方面皆有建树,出版专著《晏殊〈类要〉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馀篇。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石刻文献等,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馀篇。
书影彩页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新五代史》整理人员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前言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凡例
《第一册》
卷一
梁本纪第一
太祖上
卷二
梁本纪二
太祖下
卷三
梁本纪三
末帝
卷四
唐本纪第四
莊宗上
卷五
唐本纪第五
莊宗下
卷六
唐本纪第六
明宗
卷七
唐本纪第七
愍帝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
《第二册》
《第三册》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前言(节选)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为《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一
唐末的动乱,可以追溯到唐懿宗咸通后期的桂林戍卒叛乱,至唐僖宗广明以后,战乱遍及全国,各地割据自守,在中原则形成朱全忠与沙陀李克用互相争雄的局面。至唐哀帝天佑四年(九○七),占据优势的朱全忠受唐禅,建立后梁。李克用父子据河东与之抗衡,复经十七年战争,李存勖于同光元年(九二三)称帝灭梁,建立后唐。此后石敬瑭建后晋(九三六),刘知远建后汉(九四七),郭威建后周(九五一),都是河东沙陀势力分化的结果。与此同时,北方的契丹日益强盛,成为影响五代历史走向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各地割据势力先后称王建号者有岐李茂贞、前蜀(国号汉)王建、吴越钱镠、燕刘守光、吴杨隆演、闽王审知、南汉刘龑、楚马殷、后蜀孟知祥、南唐李昪、北汉刘旻等,占据数州之地而形同割据者则有荆南(即南平)高季兴、夏州李仁福、灵武韩洙等。后世取其大端,习称为五代十国时期。严格地说,这一时期仅包括后梁建立到宋受周禅的五十三年,但如以唐僖宗乾符后期河东沙陀势力崛起为起点,以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吴北汉灭亡为终点,约有一百年。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先后出兵征服后蜀、南汉,并迫使荆南归顺,政局稳定,统一可期,乃于开宝六年(九七三)诏参知政事薛居正监修五代史,历时一年半成书,凡一百五十卷。《薛史》主要依据五代各朝实录删削而成,大量保存了五代实录的原始记录,但因成书仓促,失于本纪太繁,列传仅次履历,拙于叙事,史笔无法,美恶失实,颇为后人诟病。
宋王朝完成国家统一后,实力增强,更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士人的道德敦尚,因此时人不满于薛撰《五代史》,多有重修之议。宋仁宗天圣五年(一〇二七)二月「知宁州杨及上所修《五代史》」。庆历初翰林学士盛度建议重修《唐书》后,时居相位的宋庠即有奏札请同时重修《五代史》。他认为薛书「虽粗成卷帙,而实多漏略,义例无次,首末相违」,「其五代帝纪则殆是全写实录,别传则更同铭志,比于唐史,抑又甚焉」。而当时秘府所藏「五代实录、诸国僭伪之篇,往往完具,若得裒类而通阅,犹足以整齐年月,补缉散亡,勒成新书,或矫前病」。并推荐其弟刑部员外郎宋祁、翰林侍读学士李淑承担编纂。可知在欧阳修之前,宋人已有重修《五代史》的尝试。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冲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这个名头来的。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五代十国那段混乱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套书能提供一个更准确、更权威的版本,让我能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新五代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自然不用多说,但具体到这个“点校本修订本”,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学术严谨性。我希望点校者和修订者们能够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原有的史料进行细致的考证和辨析,纠正前人的一些讹误,弥补一些疏漏。平装全三册的设计,也让我觉得很实用,方便携带和阅读。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从初步翻阅的感受来看,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不错,字体清晰,纸张也比较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理解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在乱世中书写历史的篇章。
评分读《新五代史》的这部点校修订本,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说它传承,是因为它毕竟是基于二十四史这一经典史籍,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而说它创新,则体现在“点校”和“修订”这两个环节上。作为普通读者,我虽然不具备专业的古籍校勘能力,但我能感知到编者们在文字上的细致打磨。比如,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在点校本中通常会有更清晰的注释或考证。修订本则可能是在内容的增补、史料的补充或者一些历史观点的修正上有所体现。我特别关注的是,修订过程中是否采纳了近年来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或学术研究成果,从而让这部古老的史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希望这部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真正能够反映当代史学研究的水平,让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多维。平装版虽然不如精装版那样有收藏价值,但其亲民的价格和易于翻阅的特点,无疑拓宽了其读者群,让更多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能够接触到这部重要的史籍。
评分我购买这套《新五代史》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历史脉络的梳理和理解。五代十国这段时期,虽然在时间跨度上并不算特别长,但其政治格局的剧烈动荡、政权更迭的频繁,以及各割据势力的并存,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过渡阶段。我希望通过阅读这部点校本修订本,能够系统地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比如,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些短命的朝代是如何兴衰的?那些闻名遐迩的将领们,如郭崇韬、李存勖、石敬瑭、柴荣等,他们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究竟如何?这部修订本在细节处理上是否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描绘出这些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平装全三册的形态,也让我觉得很方便,可以放在床头、书桌,随时随地翻阅,不用担心篇幅过大带来的负担。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而言,接触《二十四史》这样的宏大著作,往往会因为其古奥的文字和繁杂的体系而望而却步。然而,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新五代史”的出现,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非常欣赏“点校本”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通过注释和辨析,解决了许多困扰读者的疑难杂症。而“修订本”更是让我看到了这部史书在学术上的进步。我希望它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史料,更严谨的考证,甚至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能够加入一些更符合当下史学研究潮流的观点。平装的设计,让我觉得它更贴近生活,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旅途中随身携带,都显得十分便利。我期待着通过这部修订本,能够更流畅、更深入地理解五代十国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承前启后、充满变革的时代。《新五代史》所处的时期,正是一个中华文明在分裂与融合中不断演进的关键节点。我购买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系列,自然也包括了《新五代史》,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更加权威、更易于研读的版本。点校本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对原著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整理,为后来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修订本”则更进一步,意味着它在学术上可能有所更新和发展。我关注的是,这个修订版本在史料的准确性、事件的还原度以及人物的评判上,是否能比以往的版本有更精进的表现。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把握那个时代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脉络,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起伏的人物命运,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历史洞见。平装全三册的形式,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方便日常阅读和收藏。
评分
评分姚莹从小好学,对书无所不窥,往往“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其“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慨深切”。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次年招入粤督百龄幕府,当时海寇骚扰,日事招讨,因而得知海上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福建平和县知县,办事干练,诛奸抑暴,“所至鸡犬不惊,民无扰攘,风俗一变”。次年,调任龙溪知县,无论贫富,秉公断狱,漳人大悦,被誉称“闽吏第一”。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调任台湾知县。道光元年(1821年)任噶玛兰通判。在任期间,他多方规划,建造城垣衙署,改筑仰山书院,大力鼓励人民开垦,兴利除弊,积极促进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的@友好,对开发噶玛兰作了积极贡献,因而“深得士民心”,政声震一时。后来,因龙溪别案,受害革职,“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至京都,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讲究经世之学,关注国计民生,时政利病。
评分活動後111買入,便宜得不像話,印刷不錯,比舊版好多了!
评分[1]《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评分包装看着美观大气上档次。一直信任京东。质量不错,送货很快,服务很好!漂亮,大气,档次高,质量好。 货比三家,选的也好是辛苦啊!现在除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在强哥这里买不到其他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上午下单,下午到家,速度飞快!看着还行 货品不错,装了实用。质量可以。是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不错!!!!!!用了还可以,刚开始用有点涩。很干净,质感也不错,价位适中,性价比一般吧。 不错 物流一天就到了 整体感觉很不错,收到就用了,挺喜欢的,这个用的好,还要买多几个。 物美价廉,用着看看吧,免去市场购物之劳。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作为一个京东粉丝,在京东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 宝贝收到了,非常喜欢,质量很好,卖家热情,物流给力,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好评!
评分买了一大堆书寄回家了!! 全场自营图书100-50,用了300-100,新开的plus送300-259。 买了史记点校本10本+资治通鉴20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上下册+九本还是十本书,算上开plus的149,花了400软妹币。400买到史记和资治通鉴已经觉得超值了~ 对啦!!活动前提价真的超级烦人啊!不过很优惠是真的QAQ
评分书的编撰质量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难道还有更好的版本吗?
评分内容方面,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校勘记的大量增补,比如卷一原本有23条,修订本有41条,这是修订的精华所在。
评分心仪的书终于等到机会有时间看看了,物流很快,书的质量很好,排版和印刷都不错!五星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