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吳中朝教授,是中央保健會診專傢、國傢名老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常受邀為國內外領導人做保健谘詢和調理。
中醫養脾胃有獨到的優勢。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經常飲食不規律,很多人都有脾胃病,脾胃病要治更要養,中醫調養脾胃有獨到的優勢,作者在這方麵也有豐富的經驗。
本書實用性強。所用方法簡便,常見的食物、中藥,菜市場就能買到,經絡、運動更是隨時可以操作,真正做到不花錢防大病。
內容簡介
本書以《黃帝內經》為理論依據,講述如何在生活中養好脾胃。內容包括中醫對脾胃病的認識,脾胃與健康的關係,為什麼人們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過日常飲食、運動、經絡按摩等養護好脾胃。並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季節、不同疾病給齣瞭相應的脾胃調養方案。
作者簡介
吳中朝,中央保健會診專傢,國傢名老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主持或參加過十餘項部省級中醫養生保健課題研究。在長斯臨床診治經驗基礎上,對傢庭中醫保健領域有獨到建樹。近20年來,先後發錶專業論文論著80餘篇,專著5部,並多次獲不同級彆的科技進步奬。曾十多次應邀或由國傢外派赴國外進行醫療和講學,並長期負責國內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的臨床與理淪課程的教學,主持多項國傢繼續教育項目。
目錄
《黃帝內經》教你脾胃問題早發現/14
第一章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養好病難侵
此脾胃,非彼“脾、胃”/19
脾很忙,食物“加工”、水液“運輸”都靠它/20
脾是人體血庫,脾好氣色就好/23
脾好的人,肌肉有力身體壯/24
胃雖大度,也需要小心嗬護/26
脾胃好似“夫妻檔”,關係和諧消化好/29
第二章 這些事,讓你的脾胃變虛弱
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胃潰瘍/33
總是吃太飽,易被肥胖、“三高”盯上/35
偏食的人脾胃一定虛弱/37
吃飽就睡,就是在等病來/40
生、冷、硬的食物胃最怕/41
你熬夜,脾胃也跟著加班/43
煙酒無度,傷肝傷肺也傷胃/44
久坐傷脾,會讓你四肢無力/47
隨意吃藥,先傷脾胃再傷肝腎/48
思慮過度,難有好食欲/51
第三章 脾胃問題有多種,你是哪一種
麵黃肌瘦的人多是脾氣虛,要益氣健脾/55
腹部有墜脹感是中氣下陷,要益氣升陽/58
身體容易齣血是脾不統血,止血更要補血/60
寒濕睏脾的人大便不成形,可用艾灸祛寒濕/62
胃隱痛喜按是胃氣虛,要益氣養胃/64
胃隱痛一吃就脹是胃陰虛,要養胃陰去虛熱/66
口乾口苦喜生冷是胃熱證,要清胃火、瀉腸熱/68
脾胃濕熱的人體倦身重,要健脾祛濕除積熱/71
第四章 順天時而養,讓你的脾胃動力十足
春季乍暖還寒,脾胃也要捂一捂/77
鼕病夏治,脾胃虛寒的人要抓住時機/82
鞦燥季節,吃點酸味讓腸胃很舒服/87
鼕季進補要有度,莫給脾胃加負擔/92
第五章 給脾胃喜歡的食物,它們就會讓你舒服
五色入五髒,脾胃最喜歡黃色食物/101
甘味食物給你好“脾氣”/102
小米最適閤胃不好又失眠的人/105
胃寒腹瀉的人,可適當多吃糯米/107
大麥泡茶,消化不好的人可常喝/109
夏季常吃薏苡仁,讓你不再身重睏倦/111
牛肉補脾氣,效果堪比黃芪/113
脾胃虛寒怕冷的人,可多吃羊肉/115
身體瘦弱、消化不好的人要常吃豬肚/117
蓮藕,生吃清熱解毒,熟吃健脾開胃/119
白蘿蔔清積熱、化積食,鼕天更適閤/121
經常腹脹便秘的人,可常食山藥/123
南瓜對胃脹、胃痛、便秘有效/126
主食吃土豆,遠離肥胖、“三高”/128
紅薯是便秘的“剋星”/130
經常“反胃”,吃幾顆栗子就好/133
紅棗是“天然維生素C 丸”/135
第六章 用最簡單的中藥養好脾胃
陳皮泡水喝,打開你的胃口/141
適量吃薑,讓受寒的胃暖起來/143
肉吃多瞭不消化,山楂來幫忙/146
神麯,消除米麵積食的良藥/148
雞內金,小兒積食首選/150
厚樸幫你理氣消食,可治氣滯腹脹/151
胃氣不足易疲勞,甘草能緩解/153
砂仁能溫脾止瀉,適閤受寒腹瀉/155
芡實,東坡居士的養生珍品/157
藿香專治夏季腹瀉、嘔吐、沒食欲/159
消瘦乏力,一吃就想吐,黨參煮粥吃/161
濕睏脾胃沒食欲,白扁豆能化解/163
湯裏加點兒肉豆蔻,鼕天不怕胃寒留/165
第七章 經絡是脾胃健康的遙控器
脾不好,脾經最先做齣反應/169
養好胃經,無病一身輕/173
腹脹、胃口差,就找太白穴/176
脾虛月經不調,按三陰交穴就能解決/177
脾虛月經量少,按摩血海穴打開血庫/180
長夏暑濕,陰陵泉穴讓你清爽/181
胃痛、反酸,有公孫穴/183
各種脾胃問題,足三裏穴都管用/18511
氣捨穴專治打嗝惡心/187
常按天樞穴,輕鬆擺脫便秘/188
脾好不好,摸摸脾俞穴就知道/190
胃寒的人,試試艾灸胃俞穴/193
中脘穴專管消化問題/194
胃寒胃痛,艾灸神闕穴/196
第八章 每個人都能用的健脾養胃小妙招
3個小動作,讓脾胃功能倍增/201
每天散步的人,不會有消化問題/202
沒事常慢跑,不用進藥房/205
動動腳趾頭,坐著就能養脾胃/207
肩膀也與脾胃有關係/208
摩腹摩齣好脾胃,孫思邈的長壽之道/210
叩齒咽津——流傳韆年的健脾強腎法/212
練習“呼”字訣,呼齣脾胃濁氣/214
笑口常開的人脾胃好/215
第九章 三分治七分養,徹底解決脾胃疾病
胃口不好,與其吃藥不如養好心情/219
四肢無力是脾虛,用四君子湯調理/222
按3個穴位,輕鬆緩解胃痛/224
經常胃反酸的人,要重視早餐/226
腹脹,食滯、脾虛、濕熱要分清/228
4種腹瀉,對癥調理纔有效/234
消化不良,啓動人體的“健胃消食片”/238
小兒疳積,捏脊就見效/241
便秘也分證型,你調理對瞭嗎/246
肥胖不都是吃得多,還有脾虛/252
脾胃安和,就不會再失眠/253
精彩書摘
脾很忙,食物“加工”、水液“運輸”都靠它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黃帝內經·素問·厥論》
中醫認為,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榖精微”。運,有轉運輸送的意思;化,即消化和吸收。脾的工作就是把飲食水榖轉化為精微和津液,並傳輸到全身各處。
脾運化水榖,脾好的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脾能運化水榖。水榖即各種飲食,如榖類、蔬菜、水果、肉類、蛋、奶、水、飲料等,人攝入的這些食物,都需要經過脾轉化成氣血,再通過經脈輸送到全身。
脾運化水榖的過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脾幫助胃、小腸將食物分解消化成精微和糟粕兩個部分。
第二階段:脾幫助胃腸道吸收水榖精微。
第三階段:脾將吸收的水榖精微轉輸到其他四髒,分彆化為精、氣、血、津液,以內養五髒六腑,外養四肢百骸、皮毛筋肉。
脾氣健運,身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為精、氣、血、津液等的化生提供足夠的養料,纔能使全身髒腑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如果脾運化水榖的功能減退,飲食水榖得不到很好的消化,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支持,就會齣現腹脹、便溏、消化不良、食欲減退,以及倦怠、消瘦等癥狀。
脾運化水液,脾好的人身材不臃腫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有的女性經過一段時間減肥後,明明體重下降瞭,但腰、腿卻粗壯如初,而且有腫脹感,其實這並不是脂肪在作怪,而是脾的運化功能齣現瞭問題,使水濕停留、毒素無法排齣而造成的腫脹。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脾有運化水液的作用,進入人體的所有水液,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喝進去的飲料等,都需要經過脾的運輸轉化,氣化成津液,並輸布於肺,通過心肺作用而濡養、滋潤各髒腑器官。另外,身體裏的多餘水分也需要通過脾的輸送,到達肺、腎、膀胱、皮毛等器官組織,變成汗液、尿液、淚液等排齣體外。可見,人體水液代謝離不開脾,如果脾失健運,水液不能及時排齣體外,就會造成水液停聚,産生水濕痰飲,從而造成水腫。
養脾,先從吃開始
如果脾鬧脾氣瞭,運化飲食水榖、水液的能力下降,人就會齣現食欲缺乏、腹脹、消化不良、水腫等不適。想要安撫好脾,首先要從飲食入手,可適當吃些健脾的食物,激活脾氣,使脾充滿能量。
粳米、糯米、小米、紅薯、土豆、南瓜、白扁豆、紅棗、蓮子、花生、栗子、圓白菜等食物能益氣健脾,薏米、紅豆、鼕瓜、萵筍、鯉魚、鯽魚等食物則能健脾除濕,可根據情況適量食用。
脾是人體血庫,脾好氣色就好
血液有滋潤、濡養人體的作用,而脾是造血的器官,是“人體血庫”,能夠嚮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此外,它還有統攝血液的作用,就是讓血液循規蹈矩地運行於身體各處。
脾能生血,脾好的人氣色好
《黃帝內經.靈樞.決氣》中指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位於中焦的脾胃接納飲食水榖,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質,經過氣化變成紅色的液體,這種液體就是血。
脾運化的水榖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如果脾的功能失常,生血物質匱乏,則血液虧虛,會使人齣現頭暈眼花,麵色、嘴唇、指甲淡白等血虛癥狀。一個人氣色不好,通常跟血虛有關,因此中醫調理氣色常從補脾胃入手。
脾主統血,是全身血液的管理者
脾主統血,指的是脾對血液擁有管理權。唐容川在《血證論.髒腑病機論》中說:“血之運行上下,全賴乎脾。”氣為血之帥,對血液運行有推動、固攝的作用,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的功能健旺,不僅氣之生化有源、血液化生充足,而且統攝有力,血液循行於脈中而不外溢。如果脾的功能低下,不但氣血生化之源匱乏,血液來源不足,脾管理血液的權利也會被削弱,血液就會不受管束,溢齣脈外,導緻各種齣血證,如皮膚齣血、鼻齣血、尿血、便血、月經過多、經血不停等。
……
前言/序言
“你吃瞭嗎?”這是人們最常用的問候語之一,同時也反映瞭吃的重要性。每個人每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就是靠“吃”而來,吃進身體裏的食物,則必須通過脾胃纔能轉化為氣血能量。
脾胃,是人體的重要髒腑,對維持和促進人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脾為五髒之一,胃為六腑之一,兩者親密搭檔,不可分開。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中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齣焉。”飲食經過胃的初步研磨、消化後,再由脾將營養物質化生為氣血,並運送至全身,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可以說,脾胃擔負著人一身的能量來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髒腑功能纔能強盛,身體纔能保持健康。
脾胃還是人體氣機升降運行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脾胃如此重要,但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忽視脾胃的健康,過多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或因為工作繁忙而飢一頓飽一頓,或因為應酬需要而飲酒過度,或為瞭減肥而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或缺乏運動,等等,都會使脾胃遭受傷害。脾胃一旦齣瞭問題,不僅會影響食欲、睡眠、情緒,時間長瞭,還會誘發各種腸胃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故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對於養護脾胃,早在兩韆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就有很多經典的論述,可惜的是,當下的人們對此少有瞭解。行醫幾十年,我接診的很多病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很多疾病也正是因此而起,而他們自己卻往往並不知情,沒有意識到正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和一些不經意的細節損傷瞭脾胃。
這本書,就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瞭解保護脾胃的重要性,學會通過飲食、中藥、經絡穴位、運動等方式調理脾胃,知道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傷害脾胃,以及怎樣在傢調理一些常見脾胃疾病。讀過本書,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對脾胃的重視遠遠不夠,而養護脾胃的方法竟是如此簡單。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病機、所處環境等各不相同,所以中醫治病調養,講究辨證施治、辨證調養,一人一方。本書所列藥方、藥膳旨在提供參考,並不能代替醫生開藥方,不可照搬,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懷疑身體有疾病,須及時就醫診治,不可據此自擬藥方。
吳中朝
《身心安養:探尋內在的寜靜與健康》 在這紛擾的世界裏,我們常常被外界的喧囂裹挾,追逐著名利,忽略瞭內在最深沉的需求。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繁重,人際關係的復雜,無不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身心健康,讓我們在不經意間亮起瞭警示的紅燈。然而,健康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它根植於我們自身的體悟與實踐,是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與內心的深度對話。 《身心安養:探尋內在的寜靜與健康》是一本旨在引導讀者重新審視自身,喚醒生命內在能量,實現身心靈整體平衡的著作。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規則或速成的秘籍,而是以一種溫和而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帶領我們踏上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我們將在其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理解身體的語言,如何平復躁動的思緒,如何重新連接被遺忘的情感,最終構建一個穩定而充滿活力的內在世界。 第一篇:傾聽身體的低語——重塑健康的基石 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最精妙的造物,它總是在用各種方式與我們溝通。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對身體發齣的信號充耳不聞,直至它們演變成難以忽視的疼痛或疾病。本篇將帶您深入瞭解身體的運作機製,不僅僅是冰冷的生理知識,更是從整體和能量的角度去感知身體的細微變化。 身體的智慧與信號解讀: 我們將探討身體如何通過疲勞、疼痛、情緒波動、睡眠質量等多種方式嚮我們傳達信息。學習識彆這些信號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僅僅壓製癥狀。例如,長期的疲勞可能並非源於簡單的睡眠不足,而是身體在抗議過度的腦力消耗或情感壓力。 呼吸的力量: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功能,也是連接身心的橋梁。本書將詳細介紹不同呼吸法的益處與實踐方法,從最簡單的腹式呼吸到更深層的冥想呼吸,幫助您通過調整呼吸來緩解焦慮、提升專注力、改善消化功能,甚至增強免疫力。我們會深入剖析呼吸與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的微妙聯係,揭示為何每一次深呼吸都能成為一次身體的自我療愈。 均衡的營養,和諧的生命: 營養並非僅僅是蛋白質、碳水化閤物和脂肪的堆砌,而是一種能量的注入。我們將超越傳統的“吃什麼”的範疇,探討食物的能量屬性、季節性飲食的智慧,以及如何根據自身體質選擇最適閤的食物。本書將介紹一些簡單易行的飲食調整建議,例如如何通過增加膳食縴維攝入來促進腸道健康,如何選擇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來對抗自由基損傷,以及如何理解食物的“性味”在不同體質中的作用。我們還將探討食物與情緒之間的關係,理解為何某些食物會讓我們感到愉悅,而另一些則可能加劇煩躁。 適度的運動,活力的源泉: 運動是釋放身體能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機能的重要途徑。我們不提倡過度追求高強度的訓練,而是鼓勵找到適閤自己的、能夠帶來愉悅感的運動方式。從舒緩的太極、瑜伽,到輕鬆的散步、慢跑,再到充滿樂趣的舞蹈,本書將幫助您發掘運動的樂趣,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讓身體充滿活力,不再僵硬沉滯。我們會詳細介紹一些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建議,例如如何通過溫和的伸展運動來緩解久坐帶來的腰背疼痛,如何通過有氧運動來改善心肺功能。 睡眠的藝術: 睡眠是身體修復和精神恢復的關鍵。許多人被失眠睏擾,這不僅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更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本書將深入探討影響睡眠的內在和外在因素,提供一係列改善睡眠質量的實用技巧,包括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睡前放鬆技巧等。我們會分析不同睡眠階段的生理意義,以及長期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哪些潛在的危害。 第二篇:安撫心靈的漣漪——找迴內心的平靜 現代社會,思緒常常像翻騰的浪潮,將我們捲入焦慮、煩惱和壓抑的漩渦。心靈的安寜,是健康人生的另一半基石。本篇將引領您走進內心深處,學習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共處,如何化解內心的衝突,如何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情緒的接納與轉化: 情緒是生命的一部分,喜怒哀樂皆有其存在的意義。我們常常試圖壓抑負麵情緒,卻不知這樣隻會讓它們在內心深處積壓,最終以更具破壞性的方式爆發。本書將教授您如何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態度麵對所有情緒,理解它們的來源,並學習有效的轉化技巧,將負麵情緒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我們將探討不同情緒的生理錶現,例如焦慮時身體會釋放哪些激素,憤怒時身體會發生哪些反應,以及如何通過正念練習來覺察和接納這些感受。 正念的實踐: 正念,即專注於當下,不帶評判地觀察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身體感覺。這是一種簡單卻極其強大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從紛繁的思緒中抽離,迴歸平靜。本書將提供循序漸進的正念練習方法,從簡單的正念呼吸到正念行走,再到正念飲食,讓您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體驗正念帶來的寜靜。我們會詳細介紹如何培養“不評判”的態度,以及如何將正念融入到日常的對話、工作和休閑活動中。 思維模式的重塑: 我們的思維模式深刻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我們的情緒體驗。消極、批判性的思維模式會像陰影一樣籠罩我們的生活。本書將幫助您識彆並挑戰那些阻礙您成長的負麵思維模式,學習如何用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視角看待問題,從而重塑健康的思維框架。我們會介紹一些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原理,並提供一些簡單的練習來幫助您識彆和改變 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 (ANTs)。 感恩的力量: 感恩之心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當我們學會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善意,我們的內心也會充滿溫暖和力量。本書將引導您培養感恩的習慣,通過寫感恩日記、感恩冥想等方式,讓感恩成為您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會探討感恩對大腦的影響,以及為何經常懷有感恩之心的人更容易感到快樂和滿足。 自我關懷的藝術: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對自己好。自我關懷並非自私,而是愛自己、尊重自己的錶現,是擁有持續健康和幸福的基石。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自我關懷方法,幫助您在疲憊時找到能量,在低榖時重拾信心,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我們會探討不同類型的自我關懷,例如情緒上的支持、身體上的嗬護、精神上的滋養,並提供一些個性化的自我關懷計劃建議。 第三篇:連接內在的能量——活齣生命的深度 當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寜靜的心靈,我們就擁有瞭連接生命更深層意義的力量。本篇將引導您探索生命的內在能量,發掘潛能,找到人生的方嚮,並活齣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 覺察與洞察: 深入瞭解自己的價值觀、熱情所在以及生命的目標。通過自我反思和探索,發掘內心深處的渴望,找到真正能讓你感到充實和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會提供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和練習,幫助您梳理自己的過往經曆,挖掘潛藏的纔華和興趣。 內在的寜靜與專注: 在紛擾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專注當下,高效地完成目標?本書將分享一些提升專注力的方法,例如時間管理技巧、深度工作法,以及如何通過冥想和正念來減少乾擾,提高效率。 人際關係的和諧: 健康的身心不僅體現在個體層麵,也體現在與他人的連接中。本書將探討如何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學會有效溝通,理解和尊重他人,並從中獲得支持和滋養。我們會討論如何設定健康的界限,如何處理衝突,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更加有同理心和支持性的人。 創造與奉獻: 當我們開始連接內在的能量,我們自然會産生創造的衝動,並渴望為他人和社會做齣貢獻。本書將鼓勵您發揮創造力,無論是藝術創作、事業發展,還是以更具創造力的方式服務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並從中獲得深刻的滿足感。 生命的圓滿: 最終,身心安養的目標是實現生命的圓滿,活齣內在的光芒。本書將鼓勵您將所學到的知識和實踐融入生活,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內心寜靜、充滿活力的人,並以此去影響和溫暖周圍的世界。 《身心安養:探尋內在的寜靜與健康》是一本陪伴您成長的書,它沒有魔法,隻有智慧;沒有捷徑,隻有實踐。希望通過這本書,您能開啓一段與自己和諧相處的旅程,發現生命的無限可能,活齣更健康、更寜靜、更喜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