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輯佚書,以紀傳體形式記載瞭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十三年的曆史。
與通行近四十年的點校本《舊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訂,增校瞭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較全麵網羅瞭宋元明文獻存錄五代實錄或《舊五代史》的遺文,以資參校,尤其是係統而徹底地梳理比對瞭《冊府元龜》近萬則五代文獻,收獲頗豐;對齣土墓誌也有充分掌握和適當利用。與原點校本相比,修訂本無論是對資料占有的廣度還是對文獻認識的深度,都大幅進步。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馀處。此外新增6幅彩色書影,新增5篇序跋,並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參考文獻。
《舊五代史》150捲,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後世為與歐陽修所撰《五代史記》相區彆,稱薛史為《舊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宋後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從《永樂大典》等書輯齣,是“二十四史”中獨一的輯佚書。《舊五代史》主要刪削五代各朝實錄而成,由於五代實錄今均已失傳,《舊五代史》因大量保存瞭實錄遺文而具有重要價值。
點校本《舊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陳垣、劉迺龢承擔,文0革中轉至上海,由復旦大學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羅宿影印四庫館繕寫進呈本(簡稱影庫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劉氏嘉業堂本及其他三種抄本,並吸收瞭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質量較高的一種。
本次修訂仍以影庫本為底本,通校瞭殿本、劉本以及原點校本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又據《永樂大典》殘捲、《冊府元龜》、《太平禦覽》、《五代會要》等傳世文獻作瞭充分他校,碑碣墓誌可資校訂者,亦多有參酌。分段、標點力求更為妥善精確。修訂中還廣泛吸收瞭陳垣、郭武雄、硃玉龍、陳尚君諸傢校訂成果,以及其他或見諸專書、或散在期刊的點校意見。
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馀處。
主持人: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著名文獻學傢,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後以個人之力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重要文獻整理工作,發錶論文數百篇。
成員:
唐雯,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唐代的文獻與曆史,於唐宋類書、筆記、墓誌等方麵皆有建樹,齣版專著《晏殊〈類要〉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二十馀篇。
仇鹿鳴,復旦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石刻文獻等,齣版專著《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傢族網絡》,曾在《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三十馀篇。
書影彩頁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舊五代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凡例
第一冊分目錄
第二冊分目錄
第三冊分目錄
第四冊分目錄
第五冊分目錄
第六冊分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前言(節選)
記錄五代十國史事的正史,宋人編修瞭兩部,一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二是北宋中期歐陽修私修的《五代史記》。歐陽修《五代史記》流通後,為加以區彆,前者稱為《舊五代史》,簡稱《薛史》,後者習稱《新五代史》,簡稱《歐史》。《舊五代史》南宋後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預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等書輯齣,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輯佚書。
一
自公元九〇七年硃溫代唐稱帝,至九六〇年北宋建立,在短短五十三年間,中原地區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王朝相繼代興,另有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馀個政權割據一方。這一時期全國分裂,戰亂頻仍,經濟凋敝,民生艱難,史稱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雖稱亂世,卻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轉摺時期。經過唐末五代戰亂的打擊,魏晉以來以士族為中心的社會結構趨嚮瓦解,五代雖武人主政,但基本的文官體係與選舉製度得以延續,入宋後隨著科舉製度的完善、取士數量的增長,下層士人入仕機會增加,官僚集團構成日趨庶民化,逐步完成瞭社會轉型。相比於北方戰亂,南方諸割據政權大都采取保境綏民政策,政局較為安穩,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經濟、文化諸方麵獲得長足進步,延續瞭安史亂後經濟重心漸次南移的趨勢,對外交通與貿易重心也從西北轉嚮東南。中唐以後,隨著均田製的瓦解及兩稅法的推行,土地製度、稅收來源乃至整個國傢的經濟體製都發生瞭重要變化,至宋更有「田製不立」之說,租佃製發達,農民對土地的依附程度下降,貨幣經濟有瞭長足發展。以隋唐長安為代錶的坊市製城市格局被打破,商業城市興起,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奠定瞭宋代文化繁盛的技術基礎。五代的唐、晉、漢三朝皆由沙陀貴族建立,政權基本特徵是鬍人主軍事而漢官負責朝廷日常運作。契丹王朝取得燕雲十六州後,也成功建立鬍漢雙軌的政治體製。從唐末起長期割據夏州的黨項族,其後建立西夏政權,也在西北與北宋相對峙,由此形成瞭與以往不同的天下格局。
記載五代史事的兩部正史,歐陽修《新五代史》重在文章義例,褒貶人物,激勵士節,雖也有史實增益,但主要目的不在五代第一手曆史文獻的保存。薛居正《舊五代史》雖有許多局限,但其最重要價值是保存瞭以五代實錄為主的五代各朝基本史實和原始文獻,因而具備特殊意義。
……
我最近入手瞭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的平裝版,說實話,完全是抱著“買來放著,有空再看”的心態,畢竟曆史書這東西,總覺得離生活有點遠。結果,翻開之後,我驚嘆於它詳實的內容和嚴謹的編纂。 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人物的刻畫,雖然是史書,但絲毫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比如,對於後唐莊宗李存勖,書中詳細描寫瞭他從一個勇武善戰的軍事統帥,如何一步步沉迷於戲麯歌舞,最終導緻國傢覆滅的過程。這種從興盛到衰敗的軌跡,讀來讓人唏噓不已,也讓我深刻體會到“驕奢淫逸,亡國之君”的警示。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事件,還包含瞭大量的細節和考證。例如,在描述某個戰役時,不僅僅列齣參戰雙方的兵力,還會詳細分析戰役的地理環境、雙方的戰術部署,甚至會引用當時的文書、詔令作為佐證。這些細節讓曆史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事件呈現。 而且,作為“點校本修訂本”,它在文字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上也做得非常齣色。一些古代漢語的晦澀之處,通過校點和注釋,都變得易於理解。這對於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 總而言之,這套書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閱讀體驗。它不僅滿足瞭我對曆史的好奇心,更讓我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魅力。雖然是平裝版,但其內容和價值卻絲毫不打摺扣。
評分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的平裝版,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對五代十國這段分裂混亂卻又充滿戲劇性的時期特彆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版本要麼是學術性太強,定價高昂,普通讀者難以負擔;要麼就是通俗化過度,失瞭史料的嚴謹。這套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 首先,它的“點校本修訂本”定位就讓我眼前一亮。這意味著它是在前人紮實的研究基礎上,經過修訂和更新,更加精益求精。我粗略翻閱瞭幾頁,發現其校勘、注釋都做得相當到位,對於一些曆史細節的考證,以及原文中可能齣現的歧義,都有清晰的說明。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這段曆史,甚至進行學術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 其次,全套六冊的平裝形式,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便利性。相比於厚重的精裝本,平裝本更輕便,方便攜帶和隨時翻閱。而且,六冊的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雖然是平裝,但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遠超預期,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平裝本的定價閤理,讓更多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能夠輕鬆擁有這套重要的史學著作,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普及”。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它對於“舊五代史”本身的整理和呈現。這段曆史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從後梁的硃溫到後周的郭威,一係列梟雄的崛起與覆滅,構成瞭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這套書以嚴謹的史學態度,忠實地還原瞭這段曆史的本來麵貌,沒有迴避其中的血腥與殘酷,也沒有過度渲染其中的英雄主義。它讓我能夠以一個更加客觀、全麵的視角去審視那段紛亂的歲月,理解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總之,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五代十國這段時期有濃厚的興趣,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裝全6冊)絕對是值得你擁有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情有獨鍾的普通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讓我沉浸其中的經典史書。最近,我終於找到瞭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裝全6冊),它的齣現,簡直是滿足瞭我對一套高質量、易於閱讀的史書的所有期待。 我特彆喜歡它對曆史細節的捕捉。例如,書中對於不同政權下官員的任免、稅收製度的變遷、甚至是民間風俗的描寫,都詳盡入微。這些細節之處,往往更能反映齣一個時代的真實麵貌。讀到書中關於後唐時期,節度使們擁兵自重,中央政權難以控製的描述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種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 這套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的“修訂本”身份。這意味著它在繼承瞭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進行瞭創新和發展。我注意到,它對一些史實進行瞭重新考證,並且根據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對一些錯誤進行瞭糾正。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可靠,也更加具有學術價值。 而平裝版的選擇,更是貼心之舉。它使得這套原本可能非常昂貴的學術著作,變得觸手可及。我不再需要因為價格而望而卻步,可以毫無負擔地將其收入囊中,並隨時隨地翻閱。六冊的精巧設計,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都非常方便。 閱讀這套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那個分裂與融閤、戰亂與建國的五代十國時期。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麯摺與復雜,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中華文明的韌性與頑強。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段通往曆史深處的旅程。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舊五代史》這部史書瞭解不多,隻知道它是二十四史之一,記錄的是五代十國那段混亂的時期。這次偶然看到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裝全6冊),被它完整的裝幀和“點校本修訂本”的字樣吸引瞭,就入手瞭。 翻開第一冊,我就被其內容的豐富性所震撼。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敘述,更像是那個時代的一幅全景畫捲。書中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有涉及,而且內容詳實,考據嚴謹。例如,在講述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時,書中詳細分析瞭當時內外的政治格局,石敬瑭的個人動機,以及這次事件對後世中國北方邊防帶來的深遠影響。這種層層深入的分析,讓我對曆史事件有瞭更深的理解。 我還特彆欣賞它對於史料的運用。書中大量引用瞭同時代的史料,包括詔令、奏摺、碑文、文集等,並且對這些史料進行瞭詳細的校勘和注釋。這使得讀者能夠直接接觸到第一手的曆史資料,瞭解曆史事件的真實麵貌,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後人的解讀。 另外,這套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閤理,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而且,全套六冊的平裝設計,也方便瞭攜帶和存放,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和查閱。 總的來說,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史學著作。它不僅為我打開瞭瞭解五代曆史的一扇窗,更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深度和廣度。對於任何對中國古代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其復雜性和多麵性,而《舊五代史》恰好是展現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具代錶性的混亂時期。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裝全6冊)的齣現,讓我得以更深入地走進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處理曆史事件時,並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判斷,而是力求客觀地呈現事實。比如,對於一些統治者,書中會詳細列舉他們的功績,但同時也會毫不避諱地指齣他們的過失和罪行。這種平衡的視角,使得讀者能夠更全麵地認識曆史人物,理解其行為的復雜性。 而且,它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點。雖然是史書,但其敘述條理清晰,語言精練,讀起來並不枯燥。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細節描寫,比如對某個朝代滅亡前夕的宮廷生活描繪,抑或是對某個戰場上的將領風采刻畫,都讓曆史人物躍然紙上。 作為“點校本修訂本”,它在學術嚴謹性上做得非常好。我曾對比過一些其他版本的《舊五代史》,發現這套書在校勘和注釋方麵都更加完善,對於一些爭議性的曆史觀點,也給齣瞭相應的解釋和依據。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這段曆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 平裝版的設定,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增強。不必擔心價格的門檻,也不必因為書的沉重而猶豫。我經常會隨身攜帶其中一兩冊,在通勤的路上或者休息的間隙翻閱,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 這套書就像一位博學的智者,耐心地為我講述那個曾經輝煌又充滿動蕩的時代,讓我不僅瞭解瞭曆史的脈絡,更從中汲取瞭人生的智慧。
評分附錄《三皇本紀》、《主要參考文獻》等;
評分買瞭精裝版,但看起來不如簡裝的舒服,於是便又買瞭簡裝的。質量沒的說,但書脊如果是純綫裝的會更加耐用,那樣就完美瞭。價格還是貴瞭些。
評分
評分印刷精美,竪版繁體,看起來很有感覺,心水已久,趁活動趕緊拿下。
評分一套史記,值得好好研讀!質量非常不錯!
評分價格:圖書日搞活動下手,滿減加券,價格劃算。
評分一套史記,值得好好研讀!質量非常不錯!
評分新五代史》是歐陽修私人所修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至後周顯德七年共五十三年的曆史。
評分新修二十四史,中華書局最好的版本,史學愛好者必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