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辑佚书,以纪传体形式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十三年的历史。
与通行近四十年的点校本《旧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订,增校了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较全面网罗了宋元明文献存录五代实录或《旧五代史》的遗文,以资参校,尤其是系统而彻底地梳理比对了《册府元龟》近万则五代文献,收获颇丰;对出土墓志也有充分掌握和适当利用。与原点校本相比,修订本无论是对资料占有的广度还是对文献认识的深度,都大幅进步。修订本校勘记的数量约是原点校本的三倍,标点调整约2000馀处。此外新增6幅彩色书影,新增5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150卷,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相区别,称薛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宋后流传渐微,约在明清之际亡佚,今所见者为清代学者邵晋涵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是“二十四史”中独一的辑佚书。《旧五代史》主要删削五代各朝实录而成,由于五代实录今均已失传,《旧五代史》因大量保存了实录遗文而具有重要价值。
点校本《旧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陈垣、刘迺龢承担,文0革中转至上海,由复旦大学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罗宿影印四库馆缮写进呈本(简称影库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刘氏嘉业堂本及其他三种抄本,并吸收了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质量较高的一种。
本次修订仍以影库本为底本,通校了殿本、刘本以及原点校本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又据《永乐大典》残卷、《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五代会要》等传世文献作了充分他校,碑碣墓志可资校订者,亦多有参酌。分段、标点力求更为妥善精确。修订中还广泛吸收了陈垣、郭武雄、朱玉龙、陈尚君诸家校订成果,以及其他或见诸专书、或散在期刊的点校意见。
修订本校勘记的数量约是原点校本的三倍,标点调整约2000馀处。
主持人: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献学家,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后以个人之力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等重要文献整理工作,发表论文数百篇。
成员:
唐雯,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的文献与历史,于唐宋类书、笔记、墓志等方面皆有建树,出版专著《晏殊〈类要〉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馀篇。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石刻文献等,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馀篇。
书影彩页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旧五代史》整理人员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旧五代史》修订前言
点校本《旧五代史》修订凡例
第一册分目录
第二册分目录
第三册分目录
第四册分目录
第五册分目录
第六册分目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点校本《旧五代史》修订前言(节选)
记录五代十国史事的正史,宋人编修了两部,一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二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私修的《五代史记》。欧阳修《五代史记》流通后,为加以区别,前者称为《旧五代史》,简称《薛史》,后者习称《新五代史》,简称《欧史》。《旧五代史》南宋后流传渐微,约在明清之际亡佚,今所见者为清代学者邵晋涵预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佚书。
一
自公元九〇七年朱温代唐称帝,至九六〇年北宋建立,在短短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相继代兴,另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馀个政权割据一方。这一时期全国分裂,战乱频仍,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虽称乱世,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打击,魏晋以来以士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趋向瓦解,五代虽武人主政,但基本的文官体系与选举制度得以延续,入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取士数量的增长,下层士人入仕机会增加,官僚集团构成日趋庶民化,逐步完成了社会转型。相比于北方战乱,南方诸割据政权大都采取保境绥民政策,政局较为安稳,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文化诸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延续了安史乱后经济重心渐次南移的趋势,对外交通与贸易重心也从西北转向东南。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及两税法的推行,土地制度、税收来源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至宋更有「田制不立」之说,租佃制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下降,货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以隋唐长安为代表的坊市制城市格局被打破,商业城市兴起,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奠定了宋代文化繁盛的技术基础。五代的唐、晋、汉三朝皆由沙陀贵族建立,政权基本特征是胡人主军事而汉官负责朝廷日常运作。契丹王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也成功建立胡汉双轨的政治体制。从唐末起长期割据夏州的党项族,其后建立西夏政权,也在西北与北宋相对峙,由此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天下格局。
记载五代史事的两部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重在文章义例,褒贬人物,激励士节,虽也有史实增益,但主要目的不在五代第一手历史文献的保存。薛居正《旧五代史》虽有许多局限,但其最重要价值是保存了以五代实录为主的五代各朝基本史实和原始文献,因而具备特殊意义。
……
我最近入手了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的平装版,说实话,完全是抱着“买来放着,有空再看”的心态,毕竟历史书这东西,总觉得离生活有点远。结果,翻开之后,我惊叹于它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编纂。 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人物的刻画,虽然是史书,但丝毫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比如,对于后唐庄宗李存勖,书中详细描写了他从一个勇武善战的军事统帅,如何一步步沉迷于戏曲歌舞,最终导致国家覆灭的过程。这种从兴盛到衰败的轨迹,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骄奢淫逸,亡国之君”的警示。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包含了大量的细节和考证。例如,在描述某个战役时,不仅仅列出参战双方的兵力,还会详细分析战役的地理环境、双方的战术部署,甚至会引用当时的文书、诏令作为佐证。这些细节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事件呈现。 而且,作为“点校本修订本”,它在文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也做得非常出色。一些古代汉语的晦涩之处,通过校点和注释,都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 总而言之,这套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更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魅力。虽然是平装版,但其内容和价值却丝毫不打折扣。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和多面性,而《旧五代史》恰好是展现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混乱时期。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平装全6册)的出现,让我得以更深入地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处理历史事件时,并没有简单地进行褒贬判断,而是力求客观地呈现事实。比如,对于一些统治者,书中会详细列举他们的功绩,但同时也会毫不避讳地指出他们的过失和罪行。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理解其行为的复杂性。 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虽然是史书,但其叙述条理清晰,语言精练,读起来并不枯燥。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比如对某个朝代灭亡前夕的宫廷生活描绘,抑或是对某个战场上的将领风采刻画,都让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作为“点校本修订本”,它在学术严谨性上做得非常好。我曾对比过一些其他版本的《旧五代史》,发现这套书在校勘和注释方面都更加完善,对于一些争议性的历史观点,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依据。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平装版的设定,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不必担心价格的门槛,也不必因为书的沉重而犹豫。我经常会随身携带其中一两册,在通勤的路上或者休息的间隙翻阅,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这套书就像一位博学的智者,耐心地为我讲述那个曾经辉煌又充满动荡的时代,让我不仅了解了历史的脉络,更从中汲取了人生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旧五代史》这部史书了解不多,只知道它是二十四史之一,记录的是五代十国那段混乱的时期。这次偶然看到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平装全6册),被它完整的装帧和“点校本修订本”的字样吸引了,就入手了。 翻开第一册,我就被其内容的丰富性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叙述,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一幅全景画卷。书中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而且内容详实,考据严谨。例如,在讲述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当时内外的政治格局,石敬瑭的个人动机,以及这次事件对后世中国北方边防带来的深远影响。这种层层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还特别欣赏它对于史料的运用。书中大量引用了同时代的史料,包括诏令、奏折、碑文、文集等,并且对这些史料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和注释。这使得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后人的解读。 另外,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全套六册的平装设计,也方便了携带和存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查阅。 总的来说,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学著作。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了解五代历史的一扇窗,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的平装版,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分裂混乱却又充满戏剧性的时期特别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是学术性太强,定价高昂,普通读者难以负担;要么就是通俗化过度,失了史料的严谨。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首先,它的“点校本修订本”定位就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它是在前人扎实的研究基础上,经过修订和更新,更加精益求精。我粗略翻阅了几页,发现其校勘、注释都做得相当到位,对于一些历史细节的考证,以及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歧义,都有清晰的说明。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甚至进行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其次,全套六册的平装形式,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便利性。相比于厚重的精装本,平装本更轻便,方便携带和随时翻阅。而且,六册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虽然是平装,但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远超预期,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平装本的定价合理,让更多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能够轻松拥有这套重要的史学著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它对于“旧五代史”本身的整理和呈现。这段历史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后梁的朱温到后周的郭威,一系列枭雄的崛起与覆灭,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套书以严谨的史学态度,忠实地还原了这段历史的本来面貌,没有回避其中的血腥与残酷,也没有过度渲染其中的英雄主义。它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去审视那段纷乱的岁月,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总之,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五代十国这段时期有浓厚的兴趣,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平装全6册)绝对是值得你拥有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沉浸其中的经典史书。最近,我终于找到了这套《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平装全6册),它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对一套高质量、易于阅读的史书的所有期待。 我特别喜欢它对历史细节的捕捉。例如,书中对于不同政权下官员的任免、税收制度的变迁、甚至是民间风俗的描写,都详尽入微。这些细节之处,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读到书中关于后唐时期,节度使们拥兵自重,中央政权难以控制的描述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不安。 这套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的“修订本”身份。这意味着它在继承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我注意到,它对一些史实进行了重新考证,并且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这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可靠,也更加具有学术价值。 而平装版的选择,更是贴心之举。它使得这套原本可能非常昂贵的学术著作,变得触手可及。我不再需要因为价格而望而却步,可以毫无负担地将其收入囊中,并随时随地翻阅。六册的精巧设计,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非常方便。 阅读这套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分裂与融合、战乱与建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曲折与复杂,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与顽强。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段通往历史深处的旅程。
评分书是不错,价格用了300-100后合5折。就是裁切不太好,还有些胶,联系客服调换,客服说返你几块钱吧。反正不影响阅读,就这样吧。整理人员名录怎么看着印虚了呢。
评分图书品类日入手,收集二十四史
评分好,小手一抖,积分到手,,,嘻嘻?
评分这次力度比较大,400-250买的,发货速度快,第二天就收到了,京东物流没话说,靠谱。期待双11更大力度的优惠,过几天再撸大部头的书。
评分很有质感的书,厚度合适,繁体字,印刷清晰,准备慢慢看
评分新修订本,大爱之!
评分与通行五十年的绿皮点校本《史记》相比,扩大校勘范围,统一体例;增加三千四百余条校勘记;改正标点千余处;
评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久负盛名,篇幅不大,印刷很好,平装锁线,繁体竖排。
评分中华书局经典丛书,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