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的烽火将熄,毛泽东、蒋介石都将目光投向了东北这块战略要地。林彪领衔出征: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辽沈战役,拉开了国共两军决战的大幕。四年北战南征,兵锋之下,180余万国民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党,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毛泽东
我们的对策方针:一是切断退路,一是围困敌人,最后达到歼敌的目的。
——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 罗荣恒
在国民党的营垒中,我的道路愈走愈窄,心情也愈来愈痛苦……我意识到这个党正在腐化、堕落,完全背弃了人民。
——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长官 郑洞国
第一卷 无惧风雨如晦 远赴白山黑水
第一章 捷足先登,十万大军奔赴东北
历史的岔路口:和平还是战争?
重庆的两双眼睛都在盯着东北
沈阳突然冒出了中国军队
第二章 短兵相接,山海关前初受挫折
毛泽东的急电:林彪在哪里?
苏联人开了一个国际玩笑
山海关口,烽烟四起
第三章 反戈一击,秀水河子重现威勇
斯大林全力支持蒋介石
林彪要尝尝打胜仗的滋味
本溪就像一根铁钉子
第四章 乍暖还寒,春风含恨败走四平
1945年的7月17日,当和平的曙光刚刚铺上欧洲大地之时,位于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已经戒备森严。英、美、苏三大国的首脑丘吉尔、杜鲁门和斯大林即将在此召开一次意义深远的国际大会。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走向尾声,漫布全球的战争阴云正在缓缓消散。意大利和德国已相继投降,只有已遭到重创的日本法西斯仍在负隅顽抗。英、美、苏三国为了解决德国、欧洲及其他问题,相约在7月17日这一天在波茨坦举行会议。
由于此次会议涉及到战后的利益分配,英美两国与苏联之间争得面红耳赤,面对着刚刚和即将摆脱法西斯控制的广阔地区,谁都不愿在这块肥肉上少咬一口。会议因双方的斤斤计较与讨价还价一直拖到8月2日才缓缓落下帷幕,成了二战期间召开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三国间的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不仅为战后处理欧洲问题而签署了《柏林会议议定书》,还特别讨论了对日作战的问题,并通过了一项《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将其霸占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归还中国。
会后,刚刚于当年4月取代罗斯福而成为美国新总统的杜鲁门,下令美军继续加强太平洋攻势和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并先后于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在第一次原子弹袭击日本两天后,即8月8日,苏联也正式对日宣战。
随后,苏联派出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1和第2方面军,分别由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麦列茨科夫元帅和普尔卡耶夫大将率领,兵分三路,从西、东、北三个方向向中国东北纵深实施了向心突击。
8月9日凌晨,正当中国东北边境线上的日本关东军仍在酣睡之时,在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东宁一线,苏军的重炮惊天动地地怒吼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密集的炮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东北大地颤抖起来,苏军的坦克集群隆隆轰鸣着向日军阵地猛扑而来。同时,天空中的苏军远程轰炸机也如黑云一般,呼啸云集。
半个小时后,苏军的轰炸机群已经长驱直入,到达伪“满洲国”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上空。爆炸声、防空警报声、难民的哭喊声掺杂在一起,整个长春陷入混乱之中。
关东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留守在长春总部的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惊慌失措,狂吼着要求所有人员立即撤往长春郊外的南岭地下指挥所。
这个时候,天空正在飘着沥沥的细雨。这场雨已持续了数日却丝毫没有停止之意。慌乱的日军人员你拥我挤,混乱不堪地冒雨冲过满路的难民人群,逃往郊外。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野全战事》,我立刻被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所吸引。与许多侧重宏观战略的军事著作不同,这本书仿佛是一位亲历者在低语,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战场瞬间。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某些人物或事件,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些基层连队和普通士兵的故事,他们如何在炮火中互相扶持,如何在饥寒交迫中坚守阵地,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对“人民解放军”这支队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战争中的牺牲与痛苦,相反,它以一种沉重而又充满敬意的笔触,记录了无数年轻生命为理想付出的代价。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涌起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惜,以及对那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过的人们的深深怀念。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的历史画卷。
评分《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野全战事》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更是通过对战事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指挥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程。书中对于战略战术的讲解,虽然专业,但却通俗易懂,让我这个非军事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智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人民战争”思想的阐释,它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军民一体、同仇敌忾的力量是如何转化为决定性的战争优势的。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无数个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和行动共同塑造而成。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历程,以及新中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必读之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野全战事》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的深度。作者在书中展现了扎实的史料功底,引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当时的电报、信件、回忆录等,使得叙述真实可信,细节翔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战役时,不仅仅局限于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还深入探讨了社会经济、民心向背、国际局势等多种因素对战局的影响。例如,在分析某次关键战役时,作者花了相当篇幅阐述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地方力量支援前线,这让我看到了战争胜利背后,并非只有冲锋陷阵的士兵,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和人民群众。书中对于一些著名战役的重新解读,也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和见解,挑战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认知,引发了我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著作,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不得不说,《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野全战事》在叙事节奏和文学性上也做得相当出色。它并非枯燥的军事报告,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将一个个战役描绘得如同电影场景一般扣人心弦。作者在处理宏大战争场面时,善于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到位,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元帅,还是默默无闻的战士,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战场间隙的描写,那些短暂的休整时刻,战士们的对话、他们的思乡之情、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都让冰冷的战争变得有温度。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巧妙结合的方式,使得本书既有史诗般的壮阔,又不失细腻的人文关怀。读完之后,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那个年代的人们,产生了更强的共情。
评分这本《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野全战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可以说,这本书真正满足了我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渴望。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战役名称和时间,而是将宏大的战争场面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在叙述中,不仅仅关注了战术层面的调度和指挥,更深入地挖掘了每个关键决策背后的战略考量、政治因素以及对民心士气的微妙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战争细节的刻画,比如那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战士们如何克服困难,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与智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枪炮声在耳畔回响,感受到硝烟弥漫的气息,甚至能体会到指挥员们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紧张与决绝。书中对于东北战场地形地貌的细致描述,也为理解战局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那些地理位置陌生的战役变得生动而立体。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军事的书籍,它更是一部关于人民、关于意志、关于时代洪流的史诗。
评分期待已久的书,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好好好,第二天就收到了
评分这是.买的20多本书,保装最差的一本、塑封,根本没有,而且、介绍的目录,印刷的字迹、油墨很轻,几乎看不到,写的是什么,很明显,是一本,退换的书籍,发货的仓库人员,你们心里是最清楚的、太坑人,你们是要,砸自己的饭碗,还是京东的招牌,差,差差评
评分京东自营的送的很快,书很不错。
评分好评。相信京东,网购基本都选京东商城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京东产品还是可以的,速度快,慢慢来。
评分很快就收到了
评分然而,在全国人民欢庆胜利之时,蒋介石已经磨刀霍霍了。重庆,曾家岩官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