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
秋山木工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厂家,“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书中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同时,通过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秋山利辉现身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工匠,应该是懂得关心他人、知道感恩、能为别人着想的人,是能够说“好的,明白了。请交给我来做”的人,也就是拥有一流人品、“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秋山利辉从做事开始,后来发现还真是“事在人为”。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渐渐地走到了“己成,则物成”,“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
《匠人精神2》:
《匠人精神2》细致、系统地介绍了“秋山木工”所实行的学徒制度,包括学徒的选拔、生活与工作方式、等级制度,以及秋山利辉和他的学徒所取得的成就等。作者在书中阐明了他为何要实行学徒制度,以及这一制度如何缔造出真正的匠人精神。全书共约六万字,并配有作者精心挑选的十余幅图片。这些插图全面地展现了匠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集体用餐、打扫街道、工匠技能练习、参加比赛、木工作品,以及秋山先生与他的学徒之间的日常互动等,很好地体现了匠人的整体风貌。
作者简介
秋山利辉,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代表理事。1943年出生于奈良县,1971年成立秋山木工有限公司。“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
精彩书评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
——秋山利辉
★透过磨砺心性,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日式工作法。
——稻盛和夫
★秋山先生四十余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据“老僧常谈”,总结出了“匠人须知三十条”。培养一流人品和“匠人精神”的根本下手处,正是中国古圣先贤的“绝活”:圣人之治,孝悌而已矣。真是大道至简。
——梁正中
★在这个一味讲求速效、刺激,追求创意、美学的现代社会里,能够看到秋山利辉先生以八年时间训练一名一流家具匠人的种种精神、观念与做法,实在令人万分惊艳、佩服不已!
——严长寿
★秋山师父,在企业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培育了一批“通人”,并形成完善了一套造就“达人”的成熟方法。培育“通人”,首先与父母通,百善孝为先。其次,与师父通。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再次,与同事通,与客户通,与邻里通,与工具通,与所制作的家具通,跟徒弟通。培育“能通能达”的传人,“秋山木工”方向明确,方法正确,反复练习,故“师徒制”功到自成。
——智然
目录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
推荐序一 孝育天下 梁正中
推荐序二 全心全意投入,终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严长寿
推荐序三 企业生命力 智然
前言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秋山利辉
首章 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培育一流匠人
独特的匠人研修制度
让八年育成的匠人独立的理由
学徒制是培育一流人才的摇篮
进入工房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并且禁止使用手机、谈恋爱 19
植下“一流之根”的“匠人须知30条”
附:职人工具 刨刀
正章 “匠人须知30条”
匠人须知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匠人须知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匠人须知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
匠人须知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匠人须知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匠人须知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匠人须知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匠人须知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回应的人
匠人须知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匠人须知1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匠人须知1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
匠人须知1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匠人须知1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
匠人须知1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匠人须知1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匠人须知1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匠人须知1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匠人须知1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匠人须知1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匠人须知2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的人
匠人须知2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
匠人须知2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拥有“自豪”的人
匠人须知2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发表意见的人
匠人须知2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
匠人须知2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匠人须知2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匠人须知2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
匠人须知2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花钱谨慎的人
匠人须知2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会打算盘”的人
匠人须知3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
“匠人须知30条”总结
附:职人工具 凿子
末章 一流匠人的成长之路
守破离 通往一流的道路
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潜质
对高学历者说“当一次傻瓜”
诚挚地打招呼,是成为一流人才的首要条件
要无愧于“木之道”
不孝顺的人无法成为一流
和家长一起齐心协力培养孩子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
不是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
为社会、为他人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
结语 给各行业的匠人
《匠人精神2》:
序一 匠心精诚 传承爱敬 修身为本 重立人根
序二 学徒制-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
序三 匠人精神,当今时代的财富
前言
第一章 我以家具工匠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原因
创立秋山木工的原因
贫困的少年时代
中学二年级时动手做了一只船
以成为工匠为目标去了大阪
被杂务缠身屈居人下的时代
首次跳槽
第二次跳槽去东京
在大型百货公司木工部就职,开始了工作、学习和兼职的三重生活
创立秋山木工培养工匠
第二章 女孩也要剃光头 学徒十规则
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介绍的人不被接受入社
入社之后,无论男女一律要剃成光头
禁止使用手机,联系方式仅限书信
仅在每年的盂兰盆节和过年时才能和家人见面
禁止父母提供生活补助或给零花钱
研修期间严禁谈恋爱
早晨5点之前起床,首先是长跑
料理大家做,吃不完要道歉
工作从扫除开始
早会上跟着朗诵“匠人须知三十条”
社长参与所有的活动
紧张的每一天,学徒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三至四小时
教导学徒“难得糊涂”
每天拿出101%的努力挑战工作
第三章 越是笨拙的人越能成为一流人才
第一份工作从家具的送货开始
前辈指导后辈
不是通过表扬而是通过批评来让人成长
当着后辈的面,批评前辈
越是手巧的人越容易早早辞职而去
越是笨拙的人越能拼命工作
严酷的学徒时代,有一些人中途开了小差
让学徒在绘图本上写报告
每年举办一次“研修生和工匠木工展览会”
以“日本第一”为目标,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有些学徒四年后仍不能毕业
采用学徒制度才能培养“有修养的工匠”
第四章 毕业之后即让学徒离开会社
为什么学徒毕业后就让其辞职
会社指挥系统的弊端
也有集团成员会社减少的时候
在录用面试上踏踏实实下功夫
在父母和老师的配合下培养学徒
万一员工辞职,让他们先考虑好退路再请辞
第五章 成为真正工匠所必备的条件
当今时代需要“一流的工匠”
对于工匠来说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品
能让人感动的工匠是真正的工匠
即使愚钝也要干得漂亮
“多管闲事”“厚脸皮”和“执拗”这三种精神
未来的秋山木工
精彩书摘
《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
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但心性却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提升。我之所以对似乎已过时的“学徒制”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如此。我认为,只有经过集体生活,才能培养替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孝心,不孝顺的人也不能成为一流匠人。
直到昭和初期的时候,日本的大家庭还很普遍,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兄弟姐妹也很多,一个屋檐下住了十几口,是很常见的事。尊敬长辈、遵守规矩、照顾手足、维护和睦关系、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这些教养在家庭中自然形成,因为如果只顾自己,就无法在人数众多的家庭里生活下去。
在这样的家庭里,教导礼仪是奶奶的工作。从筷子的举起、放下,到与人寒暄、回话的方法等,过去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在人前的行为举止也都很大方得体。
然而,经过战后经济高速成长之后,日本开始步入小家庭时代。孩子变少的现代家庭,虽然有了隐私,但由于父母没有接受良好的教养熏陶,当然也不可能给孩子充分的教养或家庭教育。此外,双职家庭变多了,没有人好好纠正孩子的偏差和任性行为。
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的人,不会关心别人,也不会为他人付出。所以,一旦长大出社会,很多人就成为别人的困扰。
在中学毕业后,我因为偶然的机会,经历了当时已将灭亡的“学徒制”。在五年集体生活中,我学到的,不只是家具制作技术,还有作为工匠应有的行为举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都是托“学徒制”的福。
我自认为不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在小学和中学时,我的成绩总是“1”。但我并不是懒惰,小学和中学的九年间,我都是全勤,不过在教室里经常被罚站。
因为我姓秋山,点名总是第一个被点到。无论是国语课还是英语课,最先被老师叫起来的总是我。但那时我还不识字,只能默不作声,于是老师就让我一直站着。又因为我家境贫穷,买不起纸笔,直到初中二年级,我才学会用汉字写自己的姓名。
功课不好,那么总该有其他方面的长处吧?比方说,跑得快,或者擅长音乐之类的?可惜的是,我中学毕业的时候,连跳箱都没有跳过去,长跑也比别人整整慢了一圈,一点运动天赋也没有。此外,我也不会画画,还笨嘴拙舌,这样的我在十六岁时,竟然有机会能到大阪的木工厂上班,所以我尊敬师傅的一切,对师傅说的话言听计从。
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和师傅住在一起,24小时朝夕相处、一起吃饭睡觉,他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在如此奋力的学习期间,我就像吸水海绵一样,一点一点地吸收技术,本领也逐步提高。虽然我的师傅很严厉,但我认为他能传授我们知识已属难得,因此心生感瀚之情,也磨砺了自己的心志。
这样的环境,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够遇上的,为此,我唯有感谢把我送上这条学艺道路的父母和周围的亲朋们。
也因如此,我要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想成长为一流的匠人,首先必须放下自己微不足道的自尊心,将师傅们所授予的知识顺从地全盘接受,不如此便无法获得成长。
除了技术之外,同时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学会感恩。没有诚实和感恩之心,人是无法获得成长的。我还告诫徒弟们,如果你们不愿意尽孝道,不能让父母过得快乐,那么将无法成为真正的一流匠人。
我经常反复指导弟子们的生活态度,我“爱管闲事”、“脸皮厚”和“纠缠不休”,这些事不会输给任何人。每个人都拥有成为一流人才的潜质,但如果没有人反复提点和指引,成才的种子就不会发芽。
“秋山木工”的评价标准,是技术40%、品行60%。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谓“会好好做事”,就是一心想要让客户满意,而且拥有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从容、自信解决问题的判断力,同时具备能与客户顺畅交流的沟通能力,并且针对家具和材质等问题,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都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要培养这样“会好好做事”的匠人,学徒制是最好的方式。
和师傅及师兄弟们整天在一起,可以随时观察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偷学”他们的技术,师兄弟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当师傅亲自示范时,看到的弟子们都同样得到教益;这种教育模式,能把从技术到品行所有的一切都传授给弟子。
我相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
前言/序言
佛说世间一切皆因缘而生。秋山先生的《匠人精神》在台湾、大陆的顺利发行,正是好缘相连而生,而我这个无名小卒恰巧是串起那一颗颗珍珠的细线。
三年前,我因在日本横滨参加稻盛和夫先生的“世界企业家大会”,而与旅日华侨企业家、日本徽商协会副会长陈晓丽女士相识。陈女士古道热肠,致力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先后引荐了多位日本民间“高人”让我学习。前年夏天,陈女士和她的好友、日本能乐高手清水老师,陪同我去四国参访精通书道、茶道、花道、和服、能乐,且年过八旬的庆先生。途中,清水老师向我推荐了“仿佛是训练一流高僧寺庙”的“秋山木工”。三个月后,我于地处日本横滨乡间的“秋山木工”见到创办人秋山利辉先生。那天,在“秋山木工”狭小的会议室里,挨着秋山先生刚坐下,没有任何寒暄,秋山先生单刀直入地问我:你为什么来找我?你对“秋山木工”有所了解和研究吗?同时,他把充满期待而又“咄咄逼人”的目光全部投向了我。容不得思考,我回答道:你似乎特别重视一个人和家庭、家族之间“根”的连接,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道”。来访“秋山木工”前,承蒙清水老师关照,找到一张NHK介绍“秋山木工”的纪录片光碟,拜托陈女士寄给我。由于光碟是全日文原版,对我来说,仿佛是观看“哑剧”。我接着告诉秋山先生,光碟中有一段画面深深地触动了我:下着小雨,你回到老家的墓园,为自己的父母扫墓。身着深色的西服和领带,你虔诚、肃穆、一丝不苟地清扫墓地,擦洗墓碑。与此同时,你十分投入地和父母交谈着。我今天特别想当面请教,当时你“事死如事生”,边扫墓边和父母交谈的内容。秋山先生不假思索,很高兴地回答道:我在感谢我的父母,虽然我的祖上是历代贵族,但父母带给我贫穷。由此,我从青少年时期起努力不懈,以至于很早就悟到人生大道:为天命而活。
参访结束时,秋山先生赠我日文版的《匠人精神》,亲笔签名,并用日文写下:为天命而活。日文版的封面上,是稻盛先生对秋山先生的赞语:透过磨砺心性,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日式工作法。出于欲了解“为天命而活”的人,是如何探究出一流人品育成的法则,我问秋山先生能否将此书在台湾出版,秋山先生一口答应。感谢“亦师亦友”的蔡志忠先生推荐,大块出版社郝明义先生鼎力相助,《匠人精神》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台湾出版发行。
今年三月初,因《匠人精神》发行推广活动,得以和秋山先生在台北朝夕相处一周,近距离耳闻、目睹、心受他那无私而充沛的能量,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为人“演”“说”何为“为天命而活”。也正是,3月6日中午在台北亚都饭店天香楼为秋山先生饯行的午宴上,大陆出版界的老行尊董秀玉老师,深具慧眼,为振兴大陆几乎失传的“匠人精神”,和秋山先生握手成交《匠人精神》在大陆的出版发行。这几年,我这个门外汉,因辅导年轻人创业,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从做事开始,后来发现还真是“事在人为”。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渐渐地走到了“己成,则物成”,“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的“尊古训”道路上了。成人,也就是古人讲的,真正的君子,或俗话说的德、才兼备的人。如何培养一个“成人”?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如下两个方面,即为成人之大本。一曰:发心。解决“为何?”,即大到包括“人为什么活着?”,小到“我为什么做当下这件事?”。二曰:愿力。解决“如何?”,即对自己发心去做的正确之事,如何能够无怨无悔,甚至“甘愿受,欢喜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乃至一辈子去坚持,进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正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发心怎么教?“秋山木工”的方法直溯人伦本源:首先要取悦父母,每天要像作战一样,拼命努力,做出让父母高兴、吃惊、感动的事情来。父母满足,我们仿佛到了天国。一个不能取悦父母的人,是不能让同仁和客人高兴的。事实上,发心或德行,也是儒家讲的“正心和诚意”,是最难教的。实践表明,只能通过一个“正心诚意”的好榜样,如老师、师父、家长、领导者,垂范身边的人。形象地说,“人们看到他,就知道做人的最高标准,信仰他并想成为他”。秋山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立身行道的严师和教父,历45年,秉持天命,心中只存一念:培养至少十个在德、技二业超过秋山利辉的人。虽然经历大苦大难,癌症病痛,也丝毫不改初衷(发心),其结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甚至癌症也不治而愈。“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孝顺父母,还生孝顺儿”,都是在讲德政和德行的教育。正所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中国五千年精神传承的主要核心即是“孝道,师道”。正如《孝经》所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弟子规》更是开宗明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连出世的佛家在《优婆塞戒经》中也教导大家: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愿力如何培养?秋山先生四十余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根据“老僧常谈”,总结出了“匠人须知30条”。
难能可贵之处,“秋山木工”要求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学徒生涯中,每人能够每天背诵三至五遍“匠人须知30条”,八年累计一万遍左右。同时在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时刻对照自己如何把“匠人须知30条”去落实和践行。学徒每天晚上都会静下心来,如实反省今日所作所为,并尽心尽力用日志形式向师长、父母“汇报”。每两周会把写(或画)满日志的素描本寄给父母,通常父母在阅读后会感动得泪流满面,并在日志上留下感动或祝福、鼓励的话语,然后再寄回“秋山木工”。每日的朝会上,学徒当众读出父母的寄语时,往往也感激涕零。自愿努力
和奋发向上的动力,由衷升起。秋山先生讲:我们培养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我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其结果是每年“秋山木工”的学徒都能在日本木工大赛上名列前茅。如此八年,不断磨砺心性,既圆融了亲情,又在“德”、“技”双修的道路上,增添了无穷而自然的动力。
写到此,不禁想到,《弟子规》正被国人广泛诵读。这一现象诚然可喜,若能进一步把《弟子规》像“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30条”由家长、老师、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家、全校、全公司日日去践行,那将会造就多少一流心性的人才?多少圆满和谐的家庭、学校、企业?更惭愧自己德薄行浅,在孝悌传家,正己化人、助人的道路上尚须勇猛精进。秋山先生以及他的“秋山木工”留给我们的“匠人精神”正是他们师徒“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
匠人精神(套装共2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