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凝结了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极具创造性的、多层面的思考,可以说这对过去的剪辑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开篇他便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从这里开始,默奇带领读者进入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贯穿其间的既有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考量。他对以下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剪辑时、做梦时、现实生活中影像的连贯性与非连贯性,判断好剪辑的标准,眨眼的动作既类似于剪辑时的画面切换又是出于一种情感暗示,等等。在新版本扩充重写的部分中,默奇总结了数字剪辑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优势与可能产生问题。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一 弗朗西斯?科波拉
推荐序二 周新霞
译者前言
第二版前言
前言
上篇
眨眼之间
01 剪切:可见与不可见切口
02 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
03 把拍坏了的部分剪掉
04 以少胜多
05 剪辑的六条原则
06 误导:魔术师的障眼法
07 画幅边沿以外
08 描绘梦境:诉说者与倾听者的合作
09 团队协作:多个剪辑师合作的问题
10 决定性瞬间
11 手法与设备:石头与陶土
12 试映:反射性疼痛症
13 别害怕,这不过是电影
14 法网
15 满天星光闪烁
下篇
数字剪辑的过去、现在
以及设想中的未来
01 天文数字
02 数字的优势
03 数字:回到未来
04 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
05 发展中的问题
06 一个和半个《英国病人》
07 当人遇到机器
08 随机存取和速度问题
09 数字剪辑——更快、更快、更快
10 一般观察:赛璐珞组成的亚马逊丛林
11 数字现状
12 数字未来
13 Gesamtkunstkino——完全的艺术电影
出版后记
路易斯·贾内梯(Louis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先生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闪回:电影简史》《美国电影大师》《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焦雄屏,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成功推动台湾新电影浪潮,也是台湾电影在国际上成功的关键人物。 她曾监制多部中港台电影,包括《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侯孝贤画像》《禅打》,此外也参与《阮玲玉》《苹果》《观音山》摄制,近期新作是《超少年密码》。 她是著名的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并担任金马@。她经常出任国际一流电影节的评审,也出席耶鲁、伯克利、哈佛、UCLA等名校学术会议及演讲。1993年她曾担任过台湾电影年的执行长,大规模培养台湾至今在一线工作的制片、录音、摄影、美术、动画、表演人才,并出版了一系列台湾电影史丛书,推动数十个台湾电影在外国的专题展,电影数字数据库,替台湾电影打下日后蓬勃的基础。
评分那种有产权、购买性质的才有买的价值。
评分书中采用很多电影实例做讲解,还有注释,比较用心的一本书,在读中,相信会有一定收获
评分囤书也是一种乐趣,虽然以有限之生命畅游无限之书海必败无疑。但是生命不息买书不止。
评分书有薄膜保护,无损坏。我买的的插图第11版,没有买铜版纸全彩版,一来因为价格,二来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铜版纸感觉不好。总之,书不错。内容不评价,还没开始认真读
评分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看见打折就忍不住了
评分还不错,收藏版本,必须珍贵。从包装和装帧来看,不错的。赶上促销,价格不错,价值感人。
评分很大很厚一本,单手拿很吃力,目录页我也拍了,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书里面会讲一些电影专业知识 配合着一些电影实例,非常有条理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买了绝对不后悔啊
评分和11版的最大区别是黑白图换成了彩图,电影资料换成了较新上映的电影。质量不错,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