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凝结了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极具创造性的、多层面的思考,可以说这对过去的剪辑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开篇他便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从这里开始,默奇带领读者进入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贯穿其间的既有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考量。他对以下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剪辑时、做梦时、现实生活中影像的连贯性与非连贯性,判断好剪辑的标准,眨眼的动作既类似于剪辑时的画面切换又是出于一种情感暗示,等等。在新版本扩充重写的部分中,默奇总结了数字剪辑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优势与可能产生问题。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一 弗朗西斯?科波拉
推荐序二 周新霞
译者前言
第二版前言
前言
上篇
眨眼之间
01 剪切:可见与不可见切口
02 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
03 把拍坏了的部分剪掉
04 以少胜多
05 剪辑的六条原则
06 误导:魔术师的障眼法
07 画幅边沿以外
08 描绘梦境:诉说者与倾听者的合作
09 团队协作:多个剪辑师合作的问题
10 决定性瞬间
11 手法与设备:石头与陶土
12 试映:反射性疼痛症
13 别害怕,这不过是电影
14 法网
15 满天星光闪烁
下篇
数字剪辑的过去、现在
以及设想中的未来
01 天文数字
02 数字的优势
03 数字:回到未来
04 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
05 发展中的问题
06 一个和半个《英国病人》
07 当人遇到机器
08 随机存取和速度问题
09 数字剪辑——更快、更快、更快
10 一般观察:赛璐珞组成的亚马逊丛林
11 数字现状
12 数字未来
13 Gesamtkunstkino——完全的艺术电影
出版后记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畅快,行文流畅,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难懂。它很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将节奏比作音乐的节拍,将景别变化比作诗歌的韵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声音设计与剪辑的互动”这一章节的论述。电影剪辑绝非视觉的孤岛,声音才是情绪的催化剂。书中对同期声的保留与舍弃、音乐切入点的精确把握,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被感动,是因为声音和画面在某个瞬间达成了完美的共振。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图文并茂,很多理论性的阐述都有清晰的视觉辅助,这对于理解剪辑的动态过程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视觉叙事节奏学”的权威指南。我曾经在自己做一些短片项目时,常常为如何控制时长和信息密度而苦恼。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框架,讲解了如何通过长镜头与快速剪辑的交替使用,来管理观众的注意力资源。它对不同题材的剪辑规则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例如喜剧片中对“时间点”的精准拿捏,与惊悚片中对“信息延迟”的精妙布局。对我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学会用更具结构性和目的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帧影像。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感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剪辑的伦理和艺术边界”的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好莱坞的经典叙事,还拓宽视野,讨论了独立电影、实验电影乃至纪录片中的剪辑手法差异。比如,纪录片剪辑师如何在尊重真实事件的同时,构建出具有说服力的叙事弧线,这其中涉及到的道德抉择非常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可见剪辑”的讨论,即最高明的剪辑是让观众完全感受不到剪辑的存在,而是沉浸在故事之中。这本书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变化,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电影教育。它让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观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去审视每一个画面背后的潜台词。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剪辑即连接”的传统理解。我原以为剪辑只是把拍好的素材按顺序接起来,但这本书深入阐释了“剪辑即创造意义”的哲学高度。它探讨了如何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打破观众的线性预期,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多层次的观影体验。尤其是关于“跳切”和“匹配剪辑”的运用,书中给出了大量经典案例,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看似突兀的转场,反而能增强戏剧张力。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实践指导性结合得非常好,既有理论框架的支撑,又不失为一部实用的工具书。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电影语言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它教会你的不只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内容肯定很扎实。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深入剖析那些看似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剪辑技巧。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场景的节奏会让人心跳加速,而另一些则让人感到舒缓。这本书如果能把蒙太奇的理论,比如爱森斯坦和库里肖夫的实验,用现代电影的案例来解读,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只是罗列技术名词,而是能真正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剪辑师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之间搭建桥梁的,如何通过镜头的选择和排列,引导观众的情绪和认知。特别是对于动作场面和悬疑片的剪辑,如果能有详细的拆解,比如如何通过切点和景别变化来制造紧张感,那我的观影体验绝对会提升一个档次。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很喜欢,简洁又充满力量感,似乎预示着内容会直击核心,毫不拖泥带水。
评分双11活动买了几千块钱的书,最近京东的快递质量有所提升,书全部都没有损坏。
评分分十二章介绍了电影知识。每章列举了几十部电影。每部电影做了简短说明。
评分教材图片化科普化,挺好的,每个范畴都有自己的理论,当家具摆设挺好。
评分是一本很不错的电影图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影的拍摄技术。
评分前辈推荐的书,还没读。但是看起来还不错。
评分这本书很不错,对我们了解电影知识,分析电影很有帮助。
评分公元1138这一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各地老大都很忙。 这一年,南宋小朝廷向金兀术称臣纳贡,偏安杭州,从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郁闷的岳飞正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一年,赞吉正在猛K拜占庭和十字军国家的脆弱联盟。 最热闹的是西欧了: 这一年红胡子绯特烈的叔叔,德皇康拉德三世勾结教皇,挤走姐夫“骄傲的亨利”,篡位成功。开创霍亨斯陶芬王朝。 英王亨利一过世,法国外甥斯蒂芬在“旗帜战役”中,K翻苏格兰表舅罗伯特,打败表妹,也就是“诺曼征服”的老威廉亲孙女,金雀花短斗蓬王亨利的老妈玛蒂尔德,让她穿白袍从冰上哭着爬走。暂时篡位成功。 倒是法国“年轻王”路易七过得正爽,洞房花烛加金殿提名,娶了16岁的美女兼富姐亚魁当女公爵爱琳娜,顺利接班。 但是不要慌,他很快就知道这个老婆有多闹心了。 还有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生了一个库尔德小孩,他叫萨拉丁,意为“真理和正义”。 老萨家是当地望族,世代为官,赞吉就曾是他们的家丁。 所以萨的少年时代不但家学渊源,还有希腊家教补课,骑马打架喝酒泡妞也很在行
评分薄薄的一本书,但是很耐看,喜欢电影剪辑的朋友可以拿来品读,内容很不错……
评分《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推荐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