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和路径来阐释现代管理学,揭示了有关制度、系统之所以有用、有利的不变之道。许先生认为,从商末到清末,中国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努力完善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其中的经验教训、管理理念和手段对如今的企业、公司管理者来讲,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公司制度,管理结构,计划、决策、执行、监督,人才选择、培训、使用,功能调节,凡此种种,皆能在本书中,在历史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比艰深史学研究更浅显,比管理理论更生动,史学与管理学互动,将一些专业研究的成果,融入企业管理者zui关心的课题,俾企业家们在本书中汲取不一样的管理智慧。
“许倬云看历史”系列包括《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套书写作时间先后持续二十多年,将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代经营管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深入提炼总结了“中国人自己的经营之道”,自2005年在大陆陆续出版以来畅销至今。
《从历史看管理》是“许倬云看历史”系列的第三本,此为全新修订增补版。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深入挖掘、提炼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营管理智慧,推陈出新地揭示了有关制度、系统的演变原理,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可贵参照。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荣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
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汉代农业》《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说中国》及“许倬云说历史”系列、“许倬云看历史”系列。
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管理知识,我们必须发掘中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要洋为中用,而且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许先生纵横古今,将中国历史上的管理之精粹娓娓道来。我相信,读者从本书中学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史学大家提炼的管理智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院长 张维迎
先生行走与书写都不便,却让思考走到很远,穿越了历史与成见。——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白岩松
能把严谨的学术著作写得好看的,非大学者不能为,因为只有大学者既能够钻进去,又能够跳出来,所以写出东西来才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新京报》
许先生的历史著作视野宏阔、表达风格雅俗共赏,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弥漫的家国之思,引起很多读者共鸣,形成了一种“大众史学”。他的著作成了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受到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的喜爱。——《北京青年报》
许倬云是一个不容易被框住的人,他反对科系之间的僵硬界限,也不同于专注书案的学者。他亲身参与了台湾文化运动的进程,1990年之后,许倬云常常来到中国大陆,以历史学的知识关注社会现实。——《东方历史评论》
他能把严谨、精深的学术内容,阐释得举重若轻,又能叙述得深入浅出。——《广州日报》
总 序 寻找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 I
序 一 管理没有新问题(张维迎) / X
序 二 学科之间的挹注互动 / XIII
001 / 第一讲 人类社会复杂系统与管理
024 / 第二讲 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形态
051 /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管理模式
077 / 第四讲 管理结构的模式
094 / 第五讲 管理功能的配套分析
117 / 第六讲 组织中的干部
141 / 第七讲 领导的方式与风格
161 / 第八讲 朝代的兴亡——调节功能的分析
185 / 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讲演
212 / 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讲演
227 /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谈话
代后记 许倬云的历史世界(冯俊文) / 251
《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
管理没有新问题 张维迎 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是我的一个信念。从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管理。不同的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个人的目标加总为组织的目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目标通过个人的行为而实现。任何组织,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终究会灭亡。这一点亘古不变!当然,如何“加总”,大有学问。 近几年来,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如何做大?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古老的中国。中国地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历史之悠久,生存能力之强盛,在人类历史上仅有。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能把国家做得如此之大?有人也许会说,国家是垄断组织,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所以做大一个国家比做大一家企业要容易得多。其实不然。至少在古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是不可能持续生存下来的。比如说,战国时代,诸侯林立,群雄争霸,竞争异常激烈,秦国最后兼并了其他国家,统一了中国,一定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知道,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信息传输很慢,要控制一个人多地广的国家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没有有效的管理是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的。 商业企业是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在竞争的市场上,一家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有效率;而要有效率,就得解决好诸如权力和收益如何在企业成员之间分配,如何选拔和培养人才,如何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如何激励每个人努力工作,如何沟通信息,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古人在管理国家的时候早就遇到了。以职业化管理为例,中国政府的职业化管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的思考使我相信,中国古代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一定有许多可供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管理知识,我们必须发掘中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要洋为中用,而且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不是历史学者,我的历史学知识充其量只是些基本的历史常识而已,远不足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就产生了求助于历史学家研究管理的想法。这时候,我读到了著名华人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从历史看组织》一书,大受启发,遂决定邀请许倬云先生来光华管理学院讲授“从历史看管理”。在芝加哥大学著名华人统计学家刁锦寰教授的帮助下,许倬云先生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克服行动之不便,于2003年9月来到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为期六周的讲课。许先生“坐而论道”,纵横古今,有问必答,将中国历史上的管理之精粹娓娓道来,令所有听课的学生大饱耳福,收获盛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就是许先生在光华管理学院讲课内容的录音整理稿。 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我们的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由史学大家开设这门课更是光华管理学院的荣耀;让没有机会聆听许先生授课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分享这门课的内容是我们的责任。
……
管理没有新问题
张维迎
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是我的一个信念。从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管理。不同的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个人的目标加总为组织的目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目标通过个人的行为而实现。任何组织,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终究会灭亡。这一点亘古不变!当然,如何“加总”,大有学问。
近几年来,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如何做大?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古老的中国。中国地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历史之悠久,生存能力之强盛,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能把国家做得如此之大?有人也许会说,国家是垄断组织,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所以做大一个国家比做大一家企业要容易得多。其实不然。至少在古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是不可能持续生存下来的。比如说,战国时代,诸侯林立,群雄争霸,竞争异常激烈,秦国最后兼并了其他国家,统一了中国,一定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知道,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信息传输很慢,要控制一个人多地广的国家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没有有效的管理是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的。
商业企业是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在竞争的市场上,一家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有效率;而要有效率,就得解决好诸如权力和收益如何在企业成员之间分配,如何选拔和培养人才,如何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如何激励每个人努力工作,如何沟通信息,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古人在管理国家的时候早就遇到了。以职业化管
理为例,中国政府的职业化管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的思考使我相信,中国古代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一定有许多可供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管理知识,我们必须发掘中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要洋为中用,而且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不是历史学者,我的历史学知识充其量只是些基本的历史常识而已,远不足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就产生了求助于历史学家研究管理的想法。这时候,我读到了著名华人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从历史看组织》一书,大受启发,遂决定邀请许倬云先生来光华管理学院讲授“从历史看管理”。在芝加哥大学著名华人统计学家刁锦寰教授的帮助下,许倬云先生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克服行动之不便,于2003年9月来到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为期六周的讲课。许先生“坐而论道”,纵横古今,有问必答,将中国历史上的管理之精粹娓娓道来,令所有听课的学生大饱耳福,收获盛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许先生在光华管理学院讲课内容的录音整理稿。
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我们的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管理学院开设“从历史看管理”是光华管理学院的首创;由史学大家开设这门课更是光华管理学院的荣耀;让没有机会聆听许先生授课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分享这门课的内容是我们的责任。
我相信,读者从本书中学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史学大家提炼的管理智慧。
我希望,本书的出版将不仅激励更多的历史学者投身于管理问题的研究,而且会使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对历史发生兴趣。当然,历史没有终结,管理需要不断创新!
2005年7月1日
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这本《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在我手中,着实让我翻阅出了一番别样的心境。许倬云先生的史学功底自然不必多言,但在这本书中,他并非只是单纯地梳理史实,而是以一种极为巧妙的视角,将历史长河中的经验教训,如珍珠串联般,呈现出与现代管理息息相关的脉络。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组织”的探讨,从古代的王朝运作到近代的国家建设,再到微观的家族传承,许先生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其中不变的核心要素——人与人的互动、权力的分配、目标的设定以及信息的流动。他不会简单地给出现成的管理模板,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在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管理方式会有效,又为何在另一种情境下会失灵。这种“溯源”式的分析,让我摆脱了许多管理书籍中那种“拿来主义”的浮躁,转而深入理解管理行为背后的逻辑和人性。更重要的是,许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力量,不似许多理论书籍那样枯燥生硬,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读来既有启发,又不失趣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反复琢磨许先生的观点,这种“触类旁通”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对历史的认知,更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和塑造我们所处的“组织”环境。
评分不得不说,《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带给我的启发,是那种在看似寻常的叙述中,却蕴含着颠覆性认知的惊喜。许倬云先生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但他更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将那些庞杂的历史事件,抽丝剥茧,提炼出与现代管理息息相关的“内核”。比如,他对“危机处理”的论述,我简直是拍案叫绝。无论是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还是社会动荡时期的民心向背,许先生都以一种极为沉静的笔触,剖析了危机爆发的根源、演变的轨迹,以及当时统治者或领导者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也充斥着惨痛的教训。这种对历史事件背后逻辑的深度挖掘,让我看到了许多现代企业或组织在面对危机时,所犯的似曾相识的错误。这本书让我明白,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技能,而是需要对复杂的人性、社会结构以及历史演变有着深刻的理解。许先生的分析,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有哲人的思辨,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读完《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并非只是过去的故事,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社会组织运作的本质规律,而管理,正是对这些规律的积极运用和调整。许倬云先生的洞察力着实令人惊叹,他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管理实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管理困境,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早已上演。书中关于“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篇章,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从帝王如何选拔贤臣,到士族如何传承家族声望,再到近代如何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和人才评价体系,许先生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策略。这不仅让我意识到,识别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古今中外永恒的管理课题,也让我反思,当下我们所推崇的人才观和评价标准,是否真正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是否真正抓住了人才的核心特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当下管理理论的局限,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去审视我们的管理行为,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这本书,更像是一次与历史智者的对话,它没有给我现成的管理公式,而是引导我去探索管理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许倬云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管理的现代性巧妙地结合,让我看到,许多看似陈旧的历史现象,实则蕴含着永恒的管理智慧。书中关于“沟通与信息传递”的章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从古代的驿站制度,到朝堂上的君臣沟通,再到社会舆论的形成,许先生细致地展现了不同时期信息传播的特点、障碍以及对组织运作的影响。这让我深刻反思,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我们的沟通是否真正做到了清晰、准确、及时,以及信息的失真或阻塞,会对我们的管理决策带来怎样的隐患。许先生的叙述,没有冗余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从历史的维度,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管理现象,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读完《许倬云看历史03:从历史看管理》,我最大的体会是,真正的管理,并非只是冰冷的规则和流程,而是关乎人、关乎人心、关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许倬云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流,洗涤了我对许多管理概念的固有认知。他并非简单地将历史事件作为管理案例的注脚,而是将历史的演进本身,视为管理过程的体现。书中关于“制度设计与变革”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智慧。从古代的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从法律的制定与废止,再到经济制度的变迁,许先生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制度是如何塑造社会,又如何随着时代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这让我认识到,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设计,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而僵化的制度,终将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许先生的分析,既有史学家的宏观视野,又有对人性细致的体察,读来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让我明白,管理不仅仅是“术”,更是“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智慧运用。
评分爱读许大师的书,全套的读。京东自营服务值得推荐。
评分经典版本,值得推荐!经典版本,值得推荐!
评分许老看问题还是很有高度的,从全局中归纳出规律,用以指导实践!当然,有些规律应用时,还是要注意前提条件的!
评分图书是正版的,但是没有塑封,封面看起来有些脏,分单发货,图书薄薄一个塑料袋,书角有些折。希望加强包装
评分宝贝收到了,很好很满意
评分不知道内容如何?
评分书质量挺好,在读书日买的,挺合算。
评分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多看看书的
评分京东真的是垃圾,送货严重超时,退货又不让退,不懂什么叫过了这村没这店吗。退款还得五个工作日到账。客服更是气人,不道歉,也不解决问题,态度非常横,永远就是在那说一样的话气你。祝这些客服早点下岗,京东最后一定会死在自己的傲慢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