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钩沉致远,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温故知新,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特价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政治哲学的理想等六个方面来讨论在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笔底波澜,云蒸霞蔚。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出版论著16 部,发表学术论文160 多篇。2005-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店简与上博简中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2012-2017 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简帛文明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子课题“政治哲学”负责人。
第一章 先秦儒家的宗教性
一、郭店儒简的宗教思想论析
二、从《鲁邦大旱》看孔子的宗教思想
第二章 诚信社会何以建立
一、《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合论
二、论《民之父母》的政治哲学内涵
第三章 简帛文献中的性情思想
一、《性自命出》的性情思想研究
二、帛书《要》篇的人学思想研究
第四章 简帛文献中的伦理思想
一、《六德》与儒家的伦理智慧
二、从《周易》的角度看《保训》《中庸》的“中”
第五章 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
一、论子张氏之儒与孔子的思想差异
二、郭店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的思想异同
三、《容成氏》的思想倾向简析
第六 章政治哲学的理想
一、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禅让制的诉求
二、《三德》中的儒家思想初探
三、上博简《仲弓》的思想史意义
读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些关于“历史的真相”的探索画面。过去,我们对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著作,例如《尚书》、《春秋》等。然而,这些文本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经历文字的损毁、传抄的错误,甚至是被后世学者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思想潮流进行解读和修订。这种“二手”的认知,总让我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实。而出土简帛,则像是直接从历史的土壤中挖掘出来的“活化石”。它们未经“二次加工”,保留了最原始的书写状态和思想痕迹。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运用这些宝贵的出土材料,来重新审视和解读早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它是否会揭示出与我们现有认知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例如,在那些被遗忘的竹简中,是否隐藏着我们不曾了解的关于国家构建、社会秩序、权力分配的独特视角?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具体出土文献的详细分析,比如那些在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清华简中发现的政治思想内容。它们是如何影响当时的政治实践的?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呈现出一种更加多元、更加细致的早期中国政治思想图景,而不再是单一的、标准化的叙事。这种对历史本源的追溯,对知识的求索,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评分“出土文献”这几个字,在我看来,就代表着一种突破和革新。过去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政治哲学,总是在一种相对固定的框架内进行。传世文献的解读,往往会受到后世思想的影响,甚至是被“后注”和“修正”。而《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本书,显然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它以出土简帛为核心,为我们呈现的是更接近历史本真的声音。我非常好奇,这些沉睡在地下的竹简和帛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是否会有颠覆我们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通常认为某些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出土文献会不会让我们看到,在早期,这些思想就已经以一种更加多元、甚至有些“未经打磨”的面貌存在?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有时甚至显得“粗糙”的出土文本,整合成一套连贯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的。它如何梳理出土文献中关于“治国之道”、“民生政策”、“君臣之道”等方面的论述?是否会揭示出一些我们过去从未关注过的政治观点或理论?这种从“物”到“理”的转化,这种从尘埃到思想的提炼,是我对这本书最期待的部分。它不仅是对学术研究的贡献,更是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再认识。
评分《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瞬间就点燃了我对学术探索的热情。我想象着,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竹简和帛书,承载着怎样一段段被遗忘的历史,又隐藏着怎样深刻的思想。传世文献,在漫长的岁月里,可能已经被无数次地解读、阐释,甚至是被“改造”过了。而出土文献,则像是从历史的尘埃中直接挖掘出来的“证据”,它们更具原始的、未经雕琢的价值。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在这些出土的简帛中,究竟隐藏着怎样关于政治的“新知”。例如,它是否会颠覆我们对于某些早期政治思想流派的认知?又或者,它是否会揭示出一些在传世文献中难以寻觅的政治观点和理论?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遗址、不同时期的简帛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早期中国政治哲学图景。这种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对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是我对这本书最主要的期待。我相信,它将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评分在我眼中,《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文献的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一把能够开启早期中国思想宝库的钥匙。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但同时,也因为缺乏直接的史料,而留下了许多令人扼腕的空白和模糊之处。特别是关于政治哲学,那些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讨论,往往是抽象而宏大的。而“出土简帛”的出现,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们能够瞥见那个时代真实的讨论和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简帛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土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要能够解读这些文字背后的政治逻辑和思想体系。比如,出土文献中是否有关于“权力的合法性”的讨论?在当时,统治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统治是合乎天道或民心的?又或者,在那些日常的简牍中,是否记录了普通民众对于政治的看法和诉求?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出土的文献,是如何与我们所熟知的儒家、道家、法家等主流思想流派相结合,又或者是提出了哪些全新的、在传世文献中难以找到的观点。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知识补充,更是一次挑战固有认知,探索历史真相的激动人心的旅程。
评分《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世界的大门。传世文献,虽然宝贵,但经过千百年的流传,难免会掺杂后世的解读和政治的考量。而出土的简帛,则是直接来自那个时代最原始的声音,它们没有经过“润色”,没有被“标准化”。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出土文献中蕴含的关于政治的原始思考。比如,在那些出土的典籍中,是否能够看到关于“国家起源”、“社会契约”的更早期的表述?或者,那些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简牍,是否能够透露出当时民众的政治诉求和对统治者的态度?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通过分析这些出土文献,来重新审视和构建我们对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解。它是否会揭示出一些与我们现有认知相悖的观点?又或者,它是否会让我们看到,在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并非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和多元的面貌?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渴求,一种对知识的探索,我相信它会带来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评分“出土文献”与“政治哲学”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探索未知和颠覆认知的魅力。我一直认为,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传世文献的限制,这些文献经过漫长的历史筛选和解读,可能已经与原始面貌有所偏差。《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本书,显然是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格局。我非常好奇,这些“重见天日”的简帛,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新知”。它们是否会揭示出一些我们从未了解过的政治思潮,或者对我们熟知的政治概念,如“礼”、“法”、“德”、“治”,提供更加原初、更加丰富元的解释?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那些出土文献如何与当时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它们是如何影响当时的政治决策和国家治理的。这种将抽象的政治哲学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分析的学术方法,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盼。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献的深入挖掘,我们能够更清晰、更真实地看到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演进脉络,感受到那些来自远古的智慧,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评分《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于“历史的真实面貌”的好奇心。我们都知道,很多历史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都会经过不同程度的损毁、删改和解读,这使得我们对古代思想的理解,常常会带有后世的色彩。而“出土简帛”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接触那些最接近历史现场的原始材料。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些出土文献中关于政治哲学的价值。例如,那些简帛上记载的法律条文、政治策略、统治者的诏令,甚至是私人的书信,它们是如何反映当时的政治思想和实践的?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分析出土文献中关于“权力来源”、“合法性论证”、“社会契约”等早期思想的萌芽。又或者,它是否会揭示出一些我们之前不曾了解的政治派别或思想流派?我设想,这本书能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早期中国政治思想图景,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熟知的几家之言。这种回归史料本身,对历史进行“祛魅”和“重塑”的学术态度,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我相信它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评分当我看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闪过那些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散发着古朴气息的竹简。这些沉睡在地下的文献,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学术价值。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很感兴趣,但总觉得传世文献经过千年的流传和解读,可能已经不是最原初的面貌了。而出土简帛,就像是历史的“信使”,带着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来到我们面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简帛中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比如,它们是否会揭示出一些我们不曾了解的政治理念,或者对我们熟知的政治概念(如“仁政”、“法治”)提供了更加原初的解释?我特别想看到书中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出土文献,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勾勒出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全貌。这种从“尘埃”中发掘“智慧”,从“碎片”中构建“体系”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感受那些来自遥远过去的思想的光辉。
评分“出土简帛”这四个字,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当我看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时,我 immediately felt an intellectual pull. 传统的政治哲学研究,往往依赖于传世文献,而这些文献的解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背景和研究者自身视角的影响。出土文献的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原始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检验和修正原有的认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具体探讨,例如,在那些被重新发现的竹简和帛书中,是否存在与我们熟知的“大一统”思想有所不同的地方?或者,对于“君权神授”、“天下为公”等概念,出土文献是否提供了更加细致、更加贴近当时社会现实的解读?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出土信息,整合成一套完整的早期中国政治哲学体系的。它是否会发掘出一些我们过去完全未曾意识到的政治思想的源头?又或者,它是否会揭示出,在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多元化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想象?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学术上的求知,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一次对中国古代智慧的重新发现。
评分这本《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吸引我的,首先是它那极富冲击力的书名。“出土文献”和“早期中国思想”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学术价值,而“政治哲学”则将这种价值进一步聚焦,指向了我们理解古代社会运作和思想体系的核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流传的许多著作,往往是基于传世文献,这些文献经过千年的流传、编纂和解读,难免会带有一些后世的解读和修正,甚至可能存在误读。而“出土简帛”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接近原始面貌的窗口。这些尘封千年的文字,承载着当时人们最直接、最真实的思想记录,它们不带有后世的滤镜,不经过漫长的流变,仿佛是历史的回声,直接诉说着当时的社会是如何思考治理、权力、道义的。想到这些沉睡在地下数千年的竹简和帛书,在今天重见天日,它们上面刻写的每一个字,都可能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重新构建我们对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解,这本身就足够令人兴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出土文献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它们是如何与我们熟悉的《论语》、《孟子》等著作相互印证、补充,甚至产生碰撞的。比如,是否有些出土文献揭示了我们之前未曾了解的政治派别、思想流派,或者对某些重要政治概念(如“民本”、“法治”、“君权”)有了更细致、更原初的解释?仅仅是想象一下,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无限的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感受那些来自遥远过去的智慧之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