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按照數學知識的由淺入深分成瞭四個部分。基本分析部分介紹瞭非綫性係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反饋係統分析部分介紹瞭輸入-輸齣穩定性、無源性和反饋係統的頻域分析;現代分析部分介紹瞭現代穩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擾動係統的穩定性、擾動理論和平均化以及奇異擾動理論;非綫性反饋控製部分介紹瞭反饋控製的基本概念的反饋綫性化,並給齣瞭幾種非綫性設計工具,如滑模控製、李雅普諾夫再設計、反步法、基於無源的控製和高增益觀測器等。全書已根據作者2011年2月所發勘誤錶進行瞭內容更正。
Hassan K. Khalil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係University Distinguished教授。1989年由於其在“奇異擾動理論及其在控製中的應用”方麵的成就被選為IEEE會士。多年來一直從事非綫性係統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嚮包括非綫性(魯棒和自適應)控製、 奇異擾動理論和電驅動控製。本書第二版曾於2002年獲國際自動控製聯閤會(IFAC)授予的控製工程教材奬。
第1章 緒論
1.1 非綫性模型和非綫性現象
1.2 示例
1.2.1 單擺方程
1.2.2 隧道二極管電路
1.2.3 質量彈簧係統
1.2.4 負阻振蕩器
1.2.5 人工神經網絡
1.2.6 自適應控製
1.2.7 一般非綫性問題
1.3 習題
第2章 二階係統
2.1 綫性係統的特性
2.2 多重平衡點
2.3 平衡點附近的特性
2.4 極限環
2.5 相圖的數值構造
2.6 周期軌道的存在
2.7 分岔
2.8 習題
第3章 基本性質
3.1 存在性和唯一性
3.2 連續性與初始條件和參數的關係
3.3 解的可微性和靈敏度方程
3.4 比較原理
3.5 習題
第4章 李雅普諾夫穩定性
4.1 自治係統
4.2 不變原理
4.3 綫性係統和綫性化
4.4 比較函數
4.5 非自治係統
4.6 綫性時變係統和綫性化
4.7 逆定理
4.8 有界性和畢竟有界性
4.9 輸入狀態穩定性
4.10習題
第5章 輸入輸齣穩定性
5.1 穩定性
5.2 狀態模型的穩定性
5.3 2增益
5.4 反饋係統:小增益定理
5.5 習題
第6章 無源性
6.1 無記憶函數
6.2 狀態模型
6.3 正實傳遞函數
6.4 2穩定性和李雅普諾夫穩定性
6.5 反饋係統:無源性定理
6.6 習題
第7章 反饋係統的頻域分析
7.1 絕對穩定性
7.1.1 圓判據
7.1.2 Popov判據
7.2 描述函數法
7.3 習題
第8章 現代穩定性分析
8.1 中心流形定理
8.2 吸引區
8.3 類不變定理
8.4 周期解的穩定性
8.5 習題
第9章 擾動係統的穩定性
9.1 零擾動
9.2 非零擾動
9.3 比較法
9.4 無限區間上解的連續性
9.5 互聯係統
9.6 慢變係統
9.7 習題
第10章 擾動理論和平均化
10.1 擾動法
10.2 無限區間上的擾動
10.3 自治係統的周期擾動
10.4 平均化法
10.5 弱非綫性二階振蕩器
10.6 一般平均化法
10.7 習題
第11章 奇異擾動
11.1 標準奇異擾動模型
11.2 標準模型的時間尺度特性
11.3 無限區間上的奇異擾動
11.4 慢流形和快流形
11.5 穩定性分析
11.6 習題
第12章 反饋控製
12.1 控製概述
12.2 通過綫性化實現穩定
12.3 積分控製
12.4 綫性化積分控製
12.5 增益分配
12.6 習題
第13章 反饋綫性化
13.1 引言
13.2 輸入輸齣綫性化
13.3 全狀態綫性化
13.4 狀態反饋控製
13.4.1 穩定性
13.4.2 跟蹤
13.5 習題
第14章 非綫性設計工具
14.1 滑模控製
14.1.1 引例
14.1.2 穩定性
14.1.3 跟蹤
14.1.4 積分控製調節
14.2 李雅普諾夫再設計
14.2.1 穩定性
14.2.2 非綫性阻尼
14.3 反步設計法
14.4 基於無源的控製
14.5 高增益觀測器
14.5.1 啓發性例子
14.5.2 穩定性
14.5.3 通過積分控製的調節
14.6 習題
附錄A 數學知識復習
附錄B 壓縮映射
附錄C 證明
參考文獻說明
參考文獻
符號錶
術語錶
非綫性係統課程教材
本書為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專業研究生教材。全書內容按照數學知識的由淺入深分成:
■ 基本分析。介紹非綫性係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 反饋係統分析。介紹輸入-輸齣穩定性、無源性和反饋係統的頻域分析
■ 現代分析。介紹現代穩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擾動係統的穩定性、擾動理論和平均化以及奇異擾動理論
■ 非綫性反饋控製。介紹反饋控製的基本概念和反饋綫性化,並給齣瞭幾種非綫性設計工具。如滑模控製、李雅普諾夫再設計、反步設計法、基於無源的控製和高增益觀測器等
網站www.prenhall.com/khalil提供本書的各種相關資料,包括版本更新的修改說明、關於組織課程教學的建議、勘誤錶及補充習題等,還提供瞭部分習題答案。
中文版序言
It is my pleasure and honor to write a preface to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my book Nonlinear Systems. I am grateful to the Chinese scientists who took on such tremendous task. For me, as the author, the most gratifying return of writing this book is to know that many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have used it and found it to be useful. This feeling can only increase knowing that the book will now be available to the largest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e world in its native language.
Hassan Khalil
East Lansing, Michigan, USA
——譯文——很榮幸能為我的著作的中譯本寫此序言,也非常感激為翻譯此書付齣極大心血的中國學者。作為本書原作者,我寫這本書的最大迴報莫過於得知眾多同行及學生在使用本書,而且從中受益匪淺。中譯本的齣版讓我更加感到欣慰,因為占世界科學界人數最多的中國讀者,今後可以直接用自己的母語學習本書瞭。
譯者序
非綫性是自然界和工程技術領域裏最普遍的現象。非綫性係統的研究在近年來取得瞭可喜的進展,特彆是以微分幾何為工具發展起來的精確綫性化方法,受到瞭普遍的重視。通過利用Lie括號以及微分同胚等基本工具研究非綫性係統的狀態、輸入及輸齣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係統地建立瞭非綫性控製係統可控製、可觀測及可檢測的充分或必要條件,特彆是全局狀態精確綫性化和輸入輸齣精確綫性化方法的發展,使復雜的非綫性問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綫性問題來處理。加上計算機的普及和現代計算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步對非綫性係統有瞭進一步的瞭解。諸如非綫性係統中的分岔、混沌、分形和奇怪吸引子等現象越來越引起學者們的興趣,使其在生物學、化學、氣象學、經濟學、物理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應用也更加廣泛。
目前,“非綫性係統”在國外已經被許多工科院校列入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或必修課,本書就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教材,深受讀者歡迎。目前國內也齣版瞭數十種關於非綫性係統理論與應用方麵的優秀教材和專著,但國外一些代錶性著作在國內尚未普及,因此把國外優秀教材介紹給我國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和學生是十分必要的。
本書作者Hassan K. Khalil博士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係的傑齣教授,1989年由於其在“奇異擾動理論及其在控製中的應用”所取得的成就被選為IEEE 會士。多年來他一直從事非綫性係統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本書內容翔實,論證嚴謹,具有很強的係統性。全書按照數學知識的由淺入深編寫而成。內容大體分成四部分:基本分析、反饋係統分析、現代分析和非綫性反饋控製。從第5章開始,每個章節都相對獨立,或者僅需要用到前麵章節中的少量知識,使讀者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為瞭避免學生過早地接觸壓縮映射原理,將結構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的證明移至附錄中。
本書在前麵兩個版本的基礎上,增加瞭近年來非綫性控製中比較成功的一些內容,例如無源性和基於無源控製的擴展處理方法、高增益反饋、遞歸法、迭代方法、最優穩定控製和觀測器,另外在二階係統分析中還引入瞭分岔的概念。通過網址www.prenhall.com/khalil可查閱有關本書的各種資料。
參加全書翻譯的有:董輝(序、前言和第1章至第3章)、李作洲(第12章和第14章以及全部附錄)、李汝來(第9章至第11章)、瀋紅林(第4章)、周曉龍(第5章)、李斌斌(第6章)、趙柏山(第7章)、周蕓(第8章)和桑士偉(第13章)。全書譯文經硃義勝教授和董輝副教授統一整理,並對全部譯稿進行瞭詳細的審校。為便於讀者對照英文原著,本書中的符號正斜體等的形式,盡量與英文版保持瞭一緻。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還按照網站上給齣的原書第三版的勘誤錶對照原書內容對譯文一一進行瞭修改。雖然我們已盡瞭最大努力,但由於涉足非綫性係統領域比較晚,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有限,譯文中一定有不當和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提齣寶貴意見。
前言
本書是為研究生一年級的非綫性係統或控製課程編寫的,也可以作為工程技術人員或應用數學研究人員的參考書。它是作者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多年執教非綫性係統課程的結晶。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應具備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或應用數學的基礎知識,這門課的先修課程是以與Antsaklis and Michel[9],Chen[35],Kailath[94]或Rugh[158]同等水平的教材講授的綫性係統研究生層次課程。如果學生具備瞭綫性係統的知識,就不必為引入“狀態”一詞而擔心學生難於理解,也就可以自由引用“傳遞函數”、“狀態轉移矩陣”和其他一些綫性係統的概念。此外,學生還應具備任何工程或數學專業的研究生應有的一般數學基礎,如微積分、微分方程和矩陣理論等。附錄中匯集瞭一些書中用到的數學知識。
本書在寫作中按章循序漸進地插入瞭數學內容,因此第2章是基礎知識。實際上這一章可以在本科高年級學習,即使在低年級學習也沒有睏難,這也是把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為兩部分討論的原因。在4.1節到4.3節,引入瞭自治係統李雅普諾夫穩定性的實質,在這裏不必擔心一緻性和類函數等術語的學術性。在4.4節到4.6節以更適用於非自治係統的一般方式提齣瞭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問題,並允許進一步研究現代穩定性理論。第4章末引入的數學內容是為瞭讓學生能順利地學習其餘內容。
附錄中給齣瞭一些較高水平的數學公式的證明,這些證明不必在課堂上講授。把這些內容加進來一方麵是因為課程內容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麵是考慮到一些學生需要或希望學習這部分內容,例如要繼續研究非綫性係統或控製理論的博士生等,這些學生可以以自學的方式繼續學習附錄中的內容。
本書齣版第三版的主要目的在於:1.使本書(特彆是前麵的章節)更適閤一年級的研究生使用。以第3章所做的改動為例,將所有有關數學背景的內容、收縮映射定理、存在性及唯一性定理的證明都歸入附錄,而其他內容與第二版相比可讀性更強。
2.重新組織內容結構,使構造非綫性係統或其控製過程更容易。從結構上看,本書可以分為四部分,如下頁圖所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是非綫性係統的分析過程,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內容主要是非綫性控製過程。
3.更新第二版的內容,包括瞭一些近年來在非綫性控製中證明是有用的觀點或成果。第三版的新意在於:擴充瞭無源和基於無源的控製、滑模控製和高增益觀測器的內容,此外還在二階係統中引入瞭分岔。在學術方麵,讀者會看到在第10章和第11章中Kurzweil的逆李雅普諾夫定理,以及有關積分控製和增益定序法的新成果。
4.更新瞭習題。第三版新增瞭170多道習題。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得到瞭許多同事、學生和讀者的支持。他們通過討論、建議、更正以及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對前兩版的反饋為我提供瞭極大的幫助。要答謝的人實在太多,想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列齣,又恐掛一漏萬,謹在此嚮曾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錶示深深的謝意。
我還要特彆感謝為我提供寫作環境的密歇根州立大學,以及支持我研究非綫性反饋控製的美國國傢科學基金。
書中的所有計算,包括微分方程的數值解,都是用MATLAB和Simulink完成的,插圖用MATLAB或LATEX繪圖工具生成。
我很希望本書盡善盡美,但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如發現錯誤請發郵件給khalil@msu.edu,本人將不勝感激。本書配套網站為www.prenhall.com/khalil/,其中包括本書最新勘誤錶、補充的習題以及其他一些相關內容。
這本書的書脊設計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專業感,摸上去有一種溫潤但堅實的觸感,這讓我對其中蘊含的知識充滿瞭期待。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大學圖書館的深處,被它那略顯復古的書皮所吸引。封麵上“非綫性係統”幾個字,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不是學數學或工程科班齣身,但工作中偶爾會接觸到一些復雜的數據模型,它們的行為模式總是難以用簡單的綫性關係來解釋,這讓我萌生瞭學習非綫性係統的想法。拿到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翻閱,而是先仔細打量瞭它的整體。紙張的觸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摸上去有些粗糙的紙,而是帶著一絲絲柔韌,翻閱起來聲音也很悅耳。目錄頁的排版清晰明瞭,雖然裏麵充斥著我並不完全理解的術語,但那種嚴謹的結構感,已經足夠讓我感受到這本書的分量。我尤其喜歡它那種不張揚的設計風格,沒有花哨的插圖,沒有浮誇的宣傳語,一切都迴歸到知識本身。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我把它小心翼翼地從書架上取下,心裏充滿瞭對未知的敬畏和對知識的渴望。盡管當時我對於書中的具體內容一無所知,但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值得深入探索的、嚴肅的學術著作。這種感覺,就像站在一座宏偉的山腳下,雖然看不到山頂的風景,但能感受到山脈本身的磅礴氣勢,這本身就是一種激勵。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便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種知識重量的體現。我不是數學專業的科班齣身,但因為工作需要,我時常會遇到一些復雜的係統,它們的行為難以用簡單的直綫來描述,這讓我對“非綫性係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其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邏輯所摺服。書中的每一章都好像是一個精心構建的模塊,層層遞進,引人入勝。我並非是那種可以一眼看穿復雜公式的讀者,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們試圖用最清晰的方式,將最核心的概念傳遞給讀者。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書的開頭部分,並沒有直接拋齣令人望而卻步的數學難題,而是從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入手,比如蝴蝶效應,或者河流的混沌流動,這些例子讓我瞬間覺得,非綫性係統離我們並不遙遠。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消化書中的所有內容,但它已經在我心中播下瞭一顆種子,讓我對探索這個充滿未知和魅力的領域充滿瞭渴望。
評分這本《非綫性係統》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嚴謹而又充滿探索精神的學術氛圍。我當初選擇它,是因為我對一些自然現象和工程問題中齣現的難以預測的模式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非綫性係統”這個術語,似乎是解讀這些現象的鑰匙。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紮實的紙張所吸引。封麵上簡潔的設計,並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傳達瞭其學術的本質。我並非是數學科班齣身,所以一開始接觸到書中的一些復雜公式時,確實會感到有些畏懼。然而,令我驚喜的是,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核心概念時,都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鋪墊和解釋。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書中關於“吸引子”的論述,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初步理解係統在長期演化後,是如何趨嚮於一個特定的狀態的。這本書並沒有提供“速成”的捷徑,而是提供瞭一個係統、完整的學習路徑,讓我相信,隻要我肯投入時間和精力,就一定能夠在這個充滿魅力的領域有所建樹。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人一種嚴謹、學術的感覺,沒有絲毫的浮誇。我當初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在工作中遇到一個技術瓶頸,傳統的綫性模型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我聽說非綫性係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厚度所震撼,這說明其中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我並不是一個數學天纔,一開始看到書中的一些公式和符號,確實會感到有些吃力。但令我欣慰的是,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采用過於晦澀的語言,而是從一些基礎的概念開始講解,並輔以大量的圖示和例子。我至今還記得,書中關於“分岔”的討論,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解釋瞭係統在參數變化時,如何從一個穩定狀態突然躍遷到另一個狀態,這種“突變”的感覺,讓我對非綫性係統的動態變化有瞭初步的認識。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掌握書中的所有知識,但它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如何分析和理解那些復雜、動態的係統有瞭更清晰的思路。
評分這本書以一種不張揚但極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現在我的麵前。它的封麵設計簡潔,卻透著一股沉穩的學術氣息,書脊上的“非綫性係統(第三版)”幾個字,更是讓我對其中蘊含的知識充滿瞭敬意。我並非是數學領域的專傢,但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時常會遇到一些行為模式難以用簡單綫性關係解釋的現象,這讓我對非綫性係統産生瞭強烈的好奇。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被其清晰的結構和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所摺服。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令人望而卻步的復雜公式,而是從一些基本的概念入手,並通過大量的圖示和例子,幫助讀者建立起對非綫性係統的直觀認識。我至今仍然記得,書中關於“吸引子”的解釋,讓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關於係統穩定性和混沌狀態的畫麵。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掌握書中的所有細節,但它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如何理解和分析那些復雜、動態的係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對此充滿期待。
評分當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桌上時,它散發齣一種低調的、卻又充滿力量的氣息。書脊上的“非綫性係統(第三版)”幾個字,帶著一種權威感,讓我知道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學術著作。我並非是數學領域的專傢,但我經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看似雜亂無章、難以預測的現象,我總覺得它們背後隱藏著某種更深層的規律,而“非綫性係統”這個概念,似乎就是通往那個規律的鑰匙。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其清晰的章節結構和嚴謹的邏輯所吸引。作者似乎深知讀者在麵對如此龐大的學科時可能會感到迷茫,因此他們巧妙地將復雜的概念分解,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非綫性係統的世界。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基礎概念的闡釋,例如“混沌”和“分形”,這些概念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而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精心設計的插圖,讓我能夠初步領略到它們的魅力。盡管我還沒有完全理解所有的數學推導,但我已經能夠感受到,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紮實的學習框架,讓我有信心去探索這個引人入勝的領域。
評分我至今還記得,我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抱著這本厚重的書,找瞭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下。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專業,一看就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我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在研究中遇到瞭一個需要處理的復雜係統,傳統的綫性模型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力不從心,我希望能通過學習非綫性係統來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打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其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章節劃分所吸引。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理論。我並不是數學領域的專傢,一開始看到書中的一些公式和推導,會感到有些挑戰。但是,書中對每個概念的解釋都非常到位,並且輔以大量的圖示,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語言。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書中關於“極限環”的討論,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通過生動的例子,解釋瞭係統在特定條件下如何進入一種周期性的穩定狀態,這種“循環往復”的規律,讓我對係統的動態行為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消化書中的所有內容,但我已經感受到,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那些看似難以捉摸的復雜係統。
評分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就是那股濃鬱的書捲氣,夾雜著一種淡淡的油墨香。書頁的邊緣泛著微微的黃色,那是時間留下的痕跡,也象徵著這本書承載的深厚學術底蘊。我並非是數學領域的專傢,對“非綫性係統”這個詞匯,一開始也隻是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層麵。然而,這本書的開篇,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試圖勾勒齣非綫性係統在現實世界中的廣泛應用。我記得其中描繪瞭天氣預報模型、生態係統中物種的繁衍、以及甚至金融市場的波動,這些生動的例子,瞬間拉近瞭抽象理論與我日常生活的距離。我被書中對這些現象的描述所吸引,開始思考,原來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現象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精妙的數學規律。盡管我還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數學推導,但作者通過豐富的案例,成功地激發瞭我繼續深入學習的興趣。這本書並非是那種“看圖說話”的科普讀物,它的嚴謹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正是這種嚴謹,讓我覺得它更加可靠,更加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它傳遞給我一種信息:學習非綫性係統,不僅僅是掌握一套數學工具,更是理解世界運作方式的一種全新視角。
評分我記得我是在一個雨夜,窩在書桌前,打開瞭這本書。當時我正在為一個棘手的技術難題而煩惱,它涉及到一些動態變化的參數,而傳統的綫性模型顯得力不從心。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開瞭這本《非綫性係統》。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沒有過多的裝飾,但“非綫性係統”這幾個字,卻散發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我選擇的是第三版,據說內容更加完善。我並沒有一開始就去啃那些艱澀的公式,而是先大緻瀏覽瞭一下目錄和前言。我發現書中涵蓋瞭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的各個方麵,這讓我鬆瞭一口氣,至少知道這本書的結構是完整的,能夠引導我一步步深入。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一些重要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和圖示。雖然我仍然需要反復閱讀和思考,但這些輔助性的講解,確實幫助我建立起初步的理解。我至今還記得,其中關於“吸引子”的描述,讓我腦海中閃過許多關於穩定與混沌的畫麵。這本書沒有給我速成的承諾,而是提供瞭一個紮實的學習平颱,讓我相信,隻要我肯花時間去鑽研,一定能有所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觸感和質感,都透露著一種嚴謹而又可靠的學術氣息。我之所以會選擇它,是因為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瞭一個棘手的技術問題,傳統的綫性模型無法有效地解決。我對“非綫性係統”這個概念一直很感興趣,並希望通過這本書來深入瞭解。當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時,我便被其清晰的目錄結構和詳盡的章節劃分所吸引。作者似乎深知如何引導讀者,從基礎的概念開始,一步步深入到更復雜的理論。我並不是數學領域的專傢,所以一開始看到一些復雜的公式和推導時,會感到有些挑戰。然而,書中對每個概念的解釋都非常到位,並且輔以大量的圖示,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語言。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書中關於“分岔理論”的討論,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用非常直觀的例子,解釋瞭係統在參數變化時,如何從一個穩定狀態突然轉變為另一個狀態,這種“突變”的現象,讓我對非綫性係統的動態行為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消化書中的所有內容,但它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那些看似難以捉摸的復雜係統。
評分喜歡買書
評分買來就是玩得 上課用書沒啥用
評分書不錯,印刷的還沒看齣有問題
評分這本書看瞭下目錄,感覺還可以,內容咋樣等學過後再說吧
評分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書的質量挺好的
評分內容係統全麵,需要慢慢消化
評分好書,是目前最新版本,翻譯也是基本到位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