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自傳》,良友公司可以接收,好極。但我看*好是能夠給他獨立齣版,因為此公頗有點尼采氣,不喜歡混入任何“叢”中,銷路多少,倒在所不問。但如良友公司一定要歸入叢書,則我當於見麵時與之商洽,不過迴信遲早不定。】
這是魯迅先生1934年12月25日寫給齣版傢趙傢璧的一封信。信中,這位“頗有點尼采氣”的“此公”,即是徐梵澄。1935年3月16日,魯迅給趙傢璧的另一封信中寫道:
【《尼采自傳》的翻譯者至今未來,又失去通信地址,隻得為之代校。頃已校畢,將原稿及排印稿各一份,一並奉還。又書一本,內有尼采像(係銅刻版),可用於《自傳》上。】
《尼采自傳》於當年5月上旬齣版。這是中國首本從德文迻譯的尼采原著,其中凝結瞭師生二人共同的心血。魯迅嚮齣版界推薦青年梵澄,並包攬瞭校對和提供尼采像等輔助性的工作。
徐梵澄(1909—2000)
年輕時遊學於魯迅門下,一生踐行先生的“精神事業”;
1929年至1932年,留學德國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
迴國後寄寓上海,受魯迅之囑係統地翻譯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後任教於泰戈爾國際大學和室利阿羅頻多學院;
1978年底迴國,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種古今語言,貫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詩歌、書畫、文藝評論上造詣精深,學術貢獻主要有四:
一、中國之較早成規模地翻譯尼采著作,如《尼采自傳》《蘇魯支語錄》等;
二、係統地翻譯印度韋檀多一係古今經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奧義書》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紹中國傳統學術精華,如《孔學古微》《唯識菁華》等;
四、以精神哲學的進路重新詮釋吾華經典,如《陸王學述》《老子臆解》等。
譯者序 1
緒言 6
為什麼我這般明哲 10
為什麼我這麼穎悟 26
為什麼我著齣這麼好的書 49
悲劇之産生 61
非時 68
人間底,極人間底 74
朝霞 83
快樂之科學 86
蘇魯支如是說 88
善與惡之彼麵 107
倫理傳統說 109
偶像的沒落 111
瓦格勒之衰落 114
為什麼我便是運命 123
附錄一:《人間的,太人間的》(節譯) 134
附錄二:“超人”論衍 215
《尼采自傳》譯者序
這偉大底思想傢,頗識一切法虛妄,空無所有;也意識地或不意識地體會著不生不滅義;卻在空茫無際裏,將世界、曆史、人類、權威、需要,碎為微塵;因大超悟(Theoria),孤往,絕詣,獨自沉酣於無上底寂寞中,以莊矜底法度統馭著整個底生活,思想之動靜,使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因而不斷地發錶他的著述,如江河之奔赴,以滌蕩以掃蕩以灌溉以滋潤全人類之思想,凡二十?年。
雖然尼采歸功於長期底疾病,疾病給他深思的機會,其思想之成就,是由於於高深藝術的瞭解與理性主義的養成。——如幻如化,這哲人懷想著過去希臘文化的優美,不滿意於當時德國文化情形,因此憧憬著將來,寄所有的希望於將來的人類。因為寂寞,那種靈魂上的辛勞,所以悲哀,感到痛苦,然也自知其生命上的事業並非沒有結果,勞苦非徒然,所以仍然有其著作的和諧、喜?悅。
於是辨彆著善惡的分際,和主與奴之倫理,將傳統底倫理推翻;攻擊著歐洲的陰柔主義,德國文化的野蠻,基督教之荒謬;思索齣超人,以“力”為一切的解釋,遠之假藉希臘狄阿立修斯,更遠假藉波斯教主蘇魯支之名,以詩情之浩瀚,現示齣一種生命的典型,他的希望,亦即整個底悲苦與欣愉的寄?托。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傳記,不僅僅是記錄事實,更是要捕捉人物的精神氣質。而徐梵澄先生翻譯的這本《尼采自傳》,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已經傳遞齣一種內斂而深刻的美學,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已經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並非哲學專業的學生,但對尼采其人其思想,一直保持著一種近乎崇拜的敬畏。這本書以一種自傳體的形式,讓我得以窺探尼采最真實、最原始的思想源泉。我被書中那些關於他童年時期受到傢庭環境影響的記述所打動,也對他在學術道路上遭遇的挫摺有著深刻的體會。徐先生的譯文,如同潺潺流水,將尼采那看似激進的思想,溫和地鋪陳開來,不露痕跡地引導讀者去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他與自然、與藝術的聯係的描述,這些細節讓我看到瞭他作為一個“人”的豐富性,以及他對生命的熱愛。這本書讓我明白,偉大的思想傢,也需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對生活細緻的觀察。
評分讀《尼采自傳》的過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讓我看到瞭一個“人”的尼采,而不是僅僅那個被神化的哲學符號。徐梵澄先生的譯文,帶著一種溫潤的文人氣息,將尼采那些激越、甚至有些狂放的思想,安撫在瞭一種漢語特有的韻味之中。這讓我這個不太熟悉德語原文的讀者,也能較為順暢地體會到尼采語言的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他與瓦格納、與盧·莎樂美之間關係的描述。這些情節,雖然在宏觀哲學著作中可能隻是一筆帶過,但在這裏卻被細緻地描繪齣來,讓我看到瞭尼采情感世界的復雜性,以及這些復雜情感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他的哲學創作。他並非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也有愛恨情仇,也有失落與痛苦。讀到他晚年精神崩潰的邊緣,那種無助與絕望,著實令人心生憐憫。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對這些人生片段的選取和組織,試圖構建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尼采形象。它提醒我,任何偉大的思想,都根植於一個真實而鮮活的生命。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尼采自傳》,我被那精裝的封麵所吸引,素雅的格調中透著一絲厚重感,仿佛預示著即將展開一段深刻的哲學探索之旅。徐梵澄先生的譯筆,在我看來,並非僅僅是語言的傳遞,更像是一種精神的喚醒。我並非尼采的深度研究者,但對於這位思想巨匠的生命軌跡和思想脈絡,始終抱有強烈的好奇。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種“入門級”讀者的需求。它不像某些枯燥的學術著作,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以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導我一步步走近尼采的內心世界。書中那些關於他童年、青年時代的點滴迴憶,那些與傢人、朋友的交往細節,以及他早期學術生涯的種種睏境與掙紮,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我仿佛能看到那個年輕的尼采,帶著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對哲學真理的渴望,在時代的洪流中孤獨前行。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一個傳記式的敘述,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於自我、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它讓我意識到,偉大思想傢的誕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著凡人般的喜怒哀樂,經曆著種種質疑與自我懷疑。
評分不得不說,徐梵澄先生的譯本《尼采自傳》帶給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耳目一新”。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尼采的介紹,但總覺得隔靴搔癢,不夠深入。這本書的精裝版本,拿在手中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是某種鄭重的邀請,讓我一同走入尼采波瀾壯闊的人生。我非常欣賞徐先生在翻譯中保留的那種獨特的文言底色,它並非是刻意的生搬硬套,而是讓整本書的語言風格,與尼采思想的某種永恒感不謀而閤。書中對尼采早期學術生涯的描寫,特彆是他作為教授所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如何在學術的圍城中,尋找到一條與眾不同的思想之路,讓我對“天纔”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那是一種不屈服於既定框架,敢於挑戰權威,並且能夠為自己的信念付齣巨大代價的勇氣。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尼采健康狀況的描寫,那種身體上的痛苦與精神上的激昂的對比,更凸顯瞭他思想的超越性。這本書並非隻是講述一個人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在麵對睏境時,精神力量的無限可能。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尼采哲學略有所聞但並不精通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尼采自傳》無疑是一份極其珍貴的禮物。精美的裝幀,讓人愛不釋手,而徐梵澄先生的譯筆,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靈魂。他的翻譯,有一種溫文爾雅的書捲氣,仿佛將尼采的那些深邃的思想,用一種最能被我們所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書中關於尼采早年生活、教育背景的描述,為我理解他後續的思想體係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不再僅僅將尼采視為一個哲學符號,而是開始看到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嚮他那些震撼人心的思想的。他也有迷茫,也有痛苦,也有對愛和理解的渴望。這些細節,讓他在我心中變得更加真實和可敬。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尼采與他所處時代、所處社會關係的細緻刻畫,這讓我得以看到,他的思想並非是憑空産生的,而是對那個時代的迴應與反叛。這本書讓我有機會,以一個更貼近“人”的視角,去認識這位偉大的思想傢。
評分不錯活動給力,售後服務處置太好,隻是優惠券太難搶瞭,謝謝京東的服務。
評分學術精品
評分翻譯特彆好的書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內容不用說 質量沒問題 楚辭體譯文 有時用詞晦澀 不如黃寶生譯本通俗 當前價格37
評分梵澄先生一輩子隻是潛心治學,青年時期本就是一個很有天份的纔子,幾十年一心治學所齣的書纔少數幾本而已水準之高可想而知。
評分非常好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書。
評分一個很好的教練推薦的,挺好的,準備慢慢讀。慢慢悟。
評分給媽買的,她喜歡看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