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自传》,良友公司可以接收,好极。但我看*好是能够给他独立出版,因为此公颇有点尼采气,不喜欢混入任何“丛”中,销路多少,倒在所不问。但如良友公司一定要归入丛书,则我当于见面时与之商洽,不过回信迟早不定。】
这是鲁迅先生1934年12月25日写给出版家赵家璧的一封信。信中,这位“颇有点尼采气”的“此公”,即是徐梵澄。1935年3月16日,鲁迅给赵家璧的另一封信中写道:
【《尼采自传》的翻译者至今未来,又失去通信地址,只得为之代校。顷已校毕,将原稿及排印稿各一份,一并奉还。又书一本,内有尼采像(系铜刻版),可用于《自传》上。】
《尼采自传》于当年5月上旬出版。这是中国首本从德文迻译的尼采原著,其中凝结了师生二人共同的心血。鲁迅向出版界推荐青年梵澄,并包揽了校对和提供尼采像等辅助性的工作。
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
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
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较早成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译者序 1
绪言 6
为什么我这般明哲 10
为什么我这么颖悟 26
为什么我著出这么好的书 49
悲剧之产生 61
非时 68
人间底,极人间底 74
朝霞 83
快乐之科学 86
苏鲁支如是说 88
善与恶之彼面 107
伦理传统说 109
偶像的没落 111
瓦格勒之衰落 114
为什么我便是运命 123
附录一:《人间的,太人间的》(节译) 134
附录二:“超人”论衍 215
《尼采自传》译者序
这伟大底思想家,颇识一切法虚妄,空无所有;也意识地或不意识地体会着不生不灭义;却在空茫无际里,将世界、历史、人类、权威、需要,碎为微尘;因大超悟(Theoria),孤往,绝诣,独自沉酣于无上底寂寞中,以庄矜底法度统驭着整个底生活,思想之动静,使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因而不断地发表他的著述,如江河之奔赴,以涤荡以扫荡以灌溉以滋润全人类之思想,凡二十?年。
虽然尼采归功于长期底疾病,疾病给他深思的机会,其思想之成就,是由于于高深艺术的了解与理性主义的养成。——如幻如化,这哲人怀想着过去希腊文化的优美,不满意于当时德国文化情形,因此憧憬着将来,寄所有的希望于将来的人类。因为寂寞,那种灵魂上的辛劳,所以悲哀,感到痛苦,然也自知其生命上的事业并非没有结果,劳苦非徒然,所以仍然有其著作的和谐、喜?悦。
于是辨别着善恶的分际,和主与奴之伦理,将传统底伦理推翻;攻击着欧洲的阴柔主义,德国文化的野蛮,基督教之荒谬;思索出超人,以“力”为一切的解释,远之假借希腊狄阿立修斯,更远假借波斯教主苏鲁支之名,以诗情之浩瀚,现示出一种生命的典型,他的希望,亦即整个底悲苦与欣愉的寄?托。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传记,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是要捕捉人物的精神气质。而徐梵澄先生翻译的这本《尼采自传》,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已经传递出一种内敛而深刻的美学,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已经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并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但对尼采其人其思想,一直保持着一种近乎崇拜的敬畏。这本书以一种自传体的形式,让我得以窥探尼采最真实、最原始的思想源泉。我被书中那些关于他童年时期受到家庭环境影响的记述所打动,也对他在学术道路上遭遇的挫折有着深刻的体会。徐先生的译文,如同潺潺流水,将尼采那看似激进的思想,温和地铺陈开来,不露痕迹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他与自然、与艺术的联系的描述,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丰富性,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思想家,也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尼采哲学略有所闻但并不精通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尼采自传》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精美的装帧,让人爱不释手,而徐梵澄先生的译笔,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灵魂。他的翻译,有一种温文尔雅的书卷气,仿佛将尼采的那些深邃的思想,用一种最能被我们所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书中关于尼采早年生活、教育背景的描述,为我理解他后续的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不再仅仅将尼采视为一个哲学符号,而是开始看到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他那些震撼人心的思想的。他也有迷茫,也有痛苦,也有对爱和理解的渴望。这些细节,让他在我心中变得更加真实和可敬。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尼采与他所处时代、所处社会关系的细致刻画,这让我得以看到,他的思想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那个时代的回应与反叛。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以一个更贴近“人”的视角,去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评分读《尼采自传》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尼采,而不是仅仅那个被神化的哲学符号。徐梵澄先生的译文,带着一种温润的文人气息,将尼采那些激越、甚至有些狂放的思想,安抚在了一种汉语特有的韵味之中。这让我这个不太熟悉德语原文的读者,也能较为顺畅地体会到尼采语言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他与瓦格纳、与卢·莎乐美之间关系的描述。这些情节,虽然在宏观哲学著作中可能只是一笔带过,但在这里却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让我看到了尼采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复杂情感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哲学创作。他并非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爱恨情仇,也有失落与痛苦。读到他晚年精神崩溃的边缘,那种无助与绝望,着实令人心生怜悯。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这些人生片段的选取和组织,试图构建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尼采形象。它提醒我,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根植于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生命。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尼采自传》,我被那精装的封面所吸引,素雅的格调中透着一丝厚重感,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深刻的哲学探索之旅。徐梵澄先生的译笔,在我看来,并非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唤醒。我并非尼采的深度研究者,但对于这位思想巨匠的生命轨迹和思想脉络,始终抱有强烈的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入门级”读者的需求。它不像某些枯燥的学术著作,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以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走近尼采的内心世界。书中那些关于他童年、青年时代的点滴回忆,那些与家人、朋友的交往细节,以及他早期学术生涯的种种困境与挣扎,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尼采,带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哲学真理的渴望,在时代的洪流中孤独前行。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传记式的叙述,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于自我、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伟大思想家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着凡人般的喜怒哀乐,经历着种种质疑与自我怀疑。
评分不得不说,徐梵澄先生的译本《尼采自传》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耳目一新”。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尼采的介绍,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够深入。这本书的精装版本,拿在手中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是某种郑重的邀请,让我一同走入尼采波澜壮阔的人生。我非常欣赏徐先生在翻译中保留的那种独特的文言底色,它并非是刻意的生搬硬套,而是让整本书的语言风格,与尼采思想的某种永恒感不谋而合。书中对尼采早期学术生涯的描写,特别是他作为教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如何在学术的围城中,寻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思想之路,让我对“天才”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一种不屈服于既定框架,敢于挑战权威,并且能够为自己的信念付出巨大代价的勇气。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尼采健康状况的描写,那种身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激昂的对比,更凸显了他思想的超越性。这本书并非只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精神力量的无限可能。
评分好,这本书非常喜欢,内容丰富多彩,京东商城非常好,经典之作,以后还要多买书!好,这本书非常喜欢,内容丰富多彩,京东商城非常好,经典之作,以后还要多买书!好,这本书非常喜欢,内容丰富多彩,京东商城非常好,经典之作,以后还要多买书!
评分不错
评分书很棒很新,包装很好,没有破损。谢谢快递员!
评分包装好 印刷也不错 就是这几天出货有些慢啊?
评分本书乃当代研究王阳明心学的一部力作。作者在首章“小引”中指出:
评分包装好 印刷也不错 就是这几天出货有些慢啊?
评分上海远东版已绝版多年,装订质量很好。
评分感觉很好……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但徐的书还是值得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