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教师》一书,是一部有着切身生命感悟和教育实践的优秀作品。它从教师的价值、教师也要做智慧父母、教师要爱阅读、教师要做学生阅读的引领人、如何上好语文课和阅读课、教师如何做好科研等多个方面,梳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很多问题,引发教师思考,激活教师思想。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对教育的爱,对中小学生世界的关切,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一位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
谭旭东,湖南安仁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儿童阅读和语文教育专家。现任教于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并担任北师大附属学校平台顾问和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主任。
已出版诗歌、散文、童话、儿童小说和寓言等80多部,译著60多部,文学理论批评和儿童教育研究著作20部。多次应邀出访波兰、德国、韩国、委内瑞拉、俄罗斯和埃及等国,做巡回诗歌与文学讲座。多部作品输出版权,多篇作品选入北师大版、京版、鲁版语文教材。作品被译成波语、德语、英语、韩语、俄语、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国外发表、出版。创作获得《儿童文学》杂志优秀作品奖、《少年文艺》杂志优秀作品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中国童书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和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评奖二等奖等奖项。理论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近年,担任北师大“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指导100多所中小学校语文教育和儿童阅读,赢得了广泛欢迎。出版《作文小论》《语文教育小论》《儿童文学小论》《让书香润泽童心》和《读写童年》等系列畅销儿童教育和语文教育著作。2015年荣获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三十年“十大感动人物”称号。
阅读过程的节奏感处理得非常高明,这让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外界的喧嚣。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开篇铺垫了宏观的教育哲学背景,随后迅速进入到微观的课堂实践层面,最后又拔高到教师的自我成长与职业伦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叙事技巧,他总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那些晦涩的认知科学原理转化为教师可以立即操作的“心法”。比如,在谈到“叙事性教学法”时,作者引用了多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案例,展现了他们如何将枯燥的知识点“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从而激活学生的深度记忆。这种叙述方式,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愉悦度,更关键的是,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智慧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流淌”出来的。它让我意识到,成为智慧教师,本质上是在不断打磨自己讲故事、建联系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艺术家的灵动,这是非常难得的平衡。
评分这本《做智慧教师》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蓝色调,加上那个象征着思考与创新的抽象图案,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本书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我最近正处在一个职业瓶颈期,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完成教学任务”的机械状态转向“启发学生潜能”的引领者角色。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它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阐述。它没有空泛地谈论理想,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去解析智慧教师是如何在日常的课堂互动中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学习信号,并即时调整教学策略的。特别是关于“同理心驱动的反馈机制”那一部分,作者深入剖析了批判性反馈与鼓励性反馈之间的微妙平衡点,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投入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学习意愿。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对“课堂管理”的理解——它不应是单向的约束,而应是一种双向的、基于相互尊重的环境构建。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像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领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领域,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单纯阅读一篇学术论文要来得直接和振奋人心。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系统性地审视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而非仅仅停留在零敲碎打的经验学习上。
评分这本书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规划,可以说是非常务实和具有前瞻性。很多书籍都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书籍能像《做智慧教师》这样,为这种学习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书中详细阐述了从新手教师到资深教育家的五个关键的“心智跃迁点”,并为每一个跃迁点提供了具体的反思工具和行动清单。我尤其对“从‘解决问题’到‘拥抱不确定性’的心态转变”这一章节印象深刻。作者指出,真正的智慧教师不会害怕课堂上的“失控”时刻,反而会视其为深度学习的契机。这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追求“完美教案”的执念。他用非常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些“教学灾难现场”,然后引导读者分析,在这些看似失败的瞬间,哪些“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焦虑感,让我更愿意去尝试那些有风险但可能带来巨大回报的教学创新。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手中的教鞭不再是权威的象征,而更像是一个探索的指南针,指向未知的可能。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打着“智慧”旗号的教育书籍太多了,大多内容雷同,缺乏新意。但《做智慧教师》真正打动我的是它对“技术融合与人文关怀”这一永恒矛盾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数字原住民”这一代学生特点的洞察,他没有盲目推崇最新的教育科技工具,而是将其置于“服务于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底层逻辑之下。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识别“隐形学习障碍”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它不是教你如何操作某个软件,而是教你如何从数据中“阅读”出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盲点。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了一个教师如何通过分析学生在线提交作业的修改频率和停留时间,成功发现了一个因家庭变故而分心的学生,并及时给予了非学术性的支持。这种将冰冷的技术工具与温暖的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让我感到这本书充满了人情味和实践指导性,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说教。它真正帮助我理解了,智慧不仅在于知识的储备,更在于对复杂情境的敏感度和应对弹性。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南,更像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导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给你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书中穿插的那些“智慧小贴士”和“自我诊断问卷”,设计得非常巧妙,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自我发现。我尤其喜欢它对“情绪劳动”的坦诚讨论。作者没有美化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是直接点明了教师在长期高压下保持心智健康的必要性。他提出的“情绪边界设定”的原则,对我这种容易将学生问题带回家的老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不仅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更教我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一个高要求的职业中实现可持续的、有质量的奉献。它让我明白了,智慧教育的基石,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心理韧性和能量管理。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吸收了知识,而是完成了一次深层次的职业精神洗礼,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清晰的方向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