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报告是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系列的第6部,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研发,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教授担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担任副主编,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编研力量精干,内容专业、参考性强,值得阅读和收藏。本系列报告在全国首届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的300多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足以说明其研究水平和编写水平。编写组与时俱进,坚持改进,使报告在数据说话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用数据直观呈现了2016年研究生教育质量状态;?满意度调查对象增加到10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近6万名研究生;?从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两个维度构建了省级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全国各省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排名。另外,坚持遴选研究生教育要事和质量人物,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呈现具象化。
内容简介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是具有研究性质的、第6部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坚持以“年度”和“质量”为核心主题词,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2016年度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本报告对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述评;对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进行了数据分析,构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遴选出2016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十大事件、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为质量单位,何镜堂为本年度质量人物;从条件支撑、教育贡献和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单项排名;对全国109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7067名在校研究生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在校研究生对教育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70.6%;收集了国外媒体对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观察,以及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研究生教育动态以及和亚洲部分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编录了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要事志。
本报告内容翔实,全面、客观,多角度反映了2016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况,为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宝贵资料和决策依据。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是公众了解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重要来源,也是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王战军, 1956 年生, 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
30 多年来, 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教学、 科研与评估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 教育发展战略、 管理信息系统等; 曾策划、研制并组织开展多项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项目;组织参与多项全国高等教育评估项目; 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9 项; 发表论文 90 多篇, 其中代表性的有: 《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理念和新制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3)、《 加强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8)、《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2)、《 研究生教育评估新思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1)、《 研究生质量评估: 模型与框架》(《 高等教育研究》, 2012.3)、《 建立健全新时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 2012.6)、《 中国高水平大学 50 强》(《 教育研究》, 2010.10); 出版著作多部, 代表性的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 2013)》《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 研究型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 》、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China,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技术与实践》 等。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 科学学研究》 编委会编委、《 研究生教育研究》 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曾多次代表我国专业评估机构访问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法国、 希腊、 意大利、 泰国、 韩国、 加拿大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 并与其评估组织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章 研究生教育质量述评 1
一、唱响“强体”“提质”的强音………………………………………………………………….……………….1
(一)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重拳出击” 1
(二)学位授权点撤销和增列“动态调整” 2
(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成熟定型 3
二、强化“规划”“定位”的谋划……………………………………….……………………………………….4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吹响号角 4
(二)以“双一流”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 5
(三)站位定位凸显发展新理念 6
三、加强“需求”“志趣”的兼顾…………………………………………………….…………………………….7
(一)新的社会需求形成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7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求持续上扬 8
(三)学术兴趣与立德树人 9
四、夯实“共识”“数据”的基石………………………..…………………………………………………….10
(一)凝聚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共识 10
(二)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数据平台 11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质量数析 12
一、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概况……………………………………………………….…………………………………12
二、2016年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18
(一)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减缓 18
(二)研究生就业状况形势良好 21
(三)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比例小幅增长 22
(四)研究生指导教师增长幅度超过在校研究生的增长幅度 23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占比进一步提高 24
三、2016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构建………………………………...………………………………………..28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分析…………………………………………………………….……………………………30
第三章 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事件、单位、人物 32
一、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事件…………………………………………………………………….…………32
(一)国家学位管理 高机构召开会议,聚焦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 32
(二)教育部统筹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坚持同一质量标准 32
(三)国家加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动态调整学位授权点 33
(四)国家“双一流”战略政策引领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 34
(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创设多个奖项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 35
(六)南京大学启动“二三三”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36
(七)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 37
(八)国内研究生培养单位首设研究生教育学博士硕士学科专业 37
(九)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杜绝恶性事件发生 38
(十)依法治教:北京法院审理首例考研替考入刑案 38
二、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单位——清华大学……………………………………….………….39
(一)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39
(二)201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主要举措 40
三、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单位——苏州大学………………………………………….………. 43
(一)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43
(二)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主要举措 43
四、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人物——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46
第四章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 49
一、评价的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49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9
(二)2017年指标体系的内容 50
(三)数据来源 51
(四)数据处理方法 53
二、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排名………………………………………………………………………………………….54
(一)条件支撑度排名 54
(二)教育贡献度排名 64
(三)社会适应度 68
三、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年度变化…………………….……………………………………………………..74
四、结论与建议………………………………………………………………………………………………………………………85
第五章 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88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88
(一)调查目的 88
(二)调查方法 88
二、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89
三、满意度调查结果.……………………………………………………………………………………………………………90
(一)研究生总体满意度 90
(二)课程教学满意度 93
(三)科研训练满意度 95
(四)指导教师满意度 97
(五)管理与服务满意度 98
(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 99
四、结论与分析……………..…………………………………………………………………………………………………….102
第六章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述评 105
一、国外媒体评价中国研究生教育………………….…………………………………………………………..105
(一)通过20年来的努力,中国高校是否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名单? 105
(二)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方向 106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107
(一)在线学位项目的兴起和发展 107
(二)脱欧将严重冲击英国高校 108
(三)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与经费资助问题 109
(四)博士生数量急增对博士教育质量未产生负面影响 111
(五)俄罗斯发布“5-100”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 112
(六)高校教师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研究 114
(七)国外教育博士的培养模式 114
三、亚洲国家研究生教育.……………………………………………………………………………………………….115
(一)日本:提议“卓越研究生院”事业,强化国际竞争力 115
(二)韩国研究生:未为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116
(三)印度:政府设立国家博士后奖学金,资助“纯科学研究”的博士后学业 116
(四)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将创建博士学位登记制度 117
(五)OECD: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硕士学位或更高学历持有者收入增加91% 117
附录一 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要事志 118
附录二 2016年(第六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123
附录三 2016年(第二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结果 124
附录四 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文件 129
参考文献 134
后 记 139
前言/序言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生培养单位达到793个。研究生招生66.71万人,招生规模稳中有增。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招生27.9万人,占比为47.5%;在校研究生规模达198.11万人,同比增长3.52%;毕业研究生56.39万人,同比增加2.25%;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有6.39万人,同比增加19.22%。
2016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及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领导人同志先后在召开的全国“科技三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希望。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希望、新要求,为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质量,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主动放权,增强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截至2016年底,各培养单位自主设置了4000多个二级学科和500多个交叉学科,激发了办学活力;深入推进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提高培养单位招收自主权。二是加强宏观管理,推动培养单位提高质量。201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全国205个学位授予单位完成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共撤销授学位授权点576个,涉及25个省份的17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此外,共有25个省份的17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这一动态调整机制既“瘦了身”,又“强了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通过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撤销了50个“不合格”授权点,对95个“限期整改”授权点给予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全面开展MBA教育自查自纠与专项整治,并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作出明确界定,规范招生、投入、就业等要求,加强了对培养方式的统筹管理。
面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的新阶段、新局面,编研组以“年度”和“质量”为核心主题词,从事实说、数据说、第三方说、省域说、学生说、国外媒体和专家学者说等多重视角,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从学生层面等多层面,直观化、多元化地呈现2016年度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态。
基于此,报告在内容方面做了如下布局:一是从多角度对201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述评;二是用数据直观呈现了2016年度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态;三是遴选出2016年我国研究生质量年度十大事件、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为年度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大学何镜堂院士为年度人物;四是从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两个维度构建了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对全国31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单项排名;五是对全国109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近6万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全面了解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六是通过综述境外媒体对我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报告的实用性,我们还编录了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事志、第二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结果、第六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通过《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我们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以第三方的视角,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科学、客观呈现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二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客观呈现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状态;三是通过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评判,以引起有关部门和机构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及时发现问题、研判问题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我国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要,适应研究生个性发展趋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责任。为此,我们编研组将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我国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服务。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一场深刻的审视与前瞻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并非一本内容平实的学术著作,而是一份承载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未来期许、对人才培养路径深层反思的纲领性文件。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研究生教育在2017年度的成就与挑战,更重要的是,它以前瞻性的视角,勾勒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战略布局。这份报告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审慎的一步,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当前体系的全面评估,以及对未来改革的精准指引。 一、 质的飞跃:成就的光辉与现实的挑战 报告首先肯定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显著进展。这体现在科研成果的产出、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多个维度。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均贡献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正在成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随着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深入,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然而,报告的价值更在于其敢于直面问题。2017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同样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确保培养质量不被稀释,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报告深入剖析了部分培养单位在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导师指导、论文评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揭示了部分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视野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导师责任与学生发展”的矛盾也引发了报告的重点关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指导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成长。但现实中,部分导师工作负担过重,指导精力不足;部分学生则存在“被动学习”、“导师导向过度”等问题,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受到制约。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优化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形成健全的学术人格。 此外,“产教融合与需求对接”也是报告着墨颇多的议题。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研究生教育在培养与产业界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上,亟待改革。报告强调了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贴近社会需求,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 改革的脉络:前瞻的思考与战略的部署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和战略性部署。报告并非仅停留于现状分析,而是以改革为驱动,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径。 1. 质量导向的内涵式发展: 报告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置于首位,强调要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重点将是优化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过程管理,健全质量评价与监督机制。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优化资源配置,鼓励高校发展特色优势学科。 2. 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报告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视为重中之重。这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前沿性研究,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以及构建更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报告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打破思维定势。 3. 完善导师责任制与激励机制: 针对导师队伍建设,报告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一方面,要严格导师准入和退出机制,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导师的责任和激励机制,鼓励导师投入更多精力指导学生,提升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报告也强调了要发挥学生在导师选择上的主动权,构建更加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 4.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 报告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这旨在让研究生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出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进步的优秀人才。 5. 加强国际化办学,提升国际竞争力: 报告也指出了加强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派遣优秀研究生出国深造。通过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6. 健全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监督: 报告强调要建立科学、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终期成果,更要注重培养过程的评价与监督。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三、 报告的意义:指引方向,凝聚共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发布,不仅仅是一份例行的年度总结,它更是一份承载着国家战略意图、凝聚着教育界共识的行动指南。 对政府而言, 报告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为未来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宏观决策的科学性。 对高校而言, 报告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促使各高校审视自身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激发高校争创一流、提升质量的动力。 对导师和学生而言, 报告清晰地描绘了未来研究生培养的期待和要求,引导导师更加注重指导责任,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能力提升。 对社会而言, 报告展现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视,传递了中国研究生教育正在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信心,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是一份具有深远意义的报告。它既是对过去一年研究生教育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擘画。它以开放的姿态审视挑战,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改革,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指引着中国高等教育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不断被解读、被实践、被超越,成为推动中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