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荀子》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宋刻宋印《荀子》,字大如钱,墨如点漆,刊印精美。原多著录为北宋监本,经考证,应刻于南宋时期。书中钤有孙朝肃印、士礼居、汪士钟藏、韩应陛鉴藏宋元名钞名校各善本与读有用书斋印记等藏书印鉴,说明此书在清代曾经是著名藏书家孙朝肃、黄丕烈、汪士钟、韩应陛等人的珍藏。书后还有藏书家顾广圻的跋文。《中华再造善本》曾彩印出版,现在我们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再次影印,以飨读者。
第一冊
序 3
目録 7
卷一 勸學篇第一 15
脩身篇第二 33
卷二 不苟篇第三 53
榮辱篇第四 71
卷三 非相篇第五 103
非十二子篇第六 125
仲尼篇第七 144
卷四 儒效篇第八 159
卷五 王制篇第九 207
第二冊
卷六 富國篇第十 1
卷七 王霸篇第十一 49
卷八 君道篇第十二 99
卷九 臣道篇第十三 133
致士篇第十四 151
卷十 議兵篇第十五 161
第三冊
卷十一 强國篇第十六 3
天論篇第十七 32
卷十二 正論篇第十八 53
卷十三 禮論篇第十九101
卷十四 樂論篇第二十153
卷十五 解蔽篇第二十一 169
第四冊
卷十六 正名篇第二十二 1
卷十七 性惡篇第二十三 41
君子篇第二十四 72
卷十八 成相篇第二十五 81
賦篇第二十六 98
卷十九 大略篇第二十七 117
卷二十 宥坐篇第二十八 169
子道篇第二十九 185
法行篇第三十 194
哀公篇第三十一 200
堯問篇第三十二 216
跋 242
《荀子》是戰國後期荀況撰寫的儒家學説的重要著述。荀況(前三一三?—前二三八),戰國時趙人,嘗仕楚爲蘭陵令。學者尊之,稱爲荀卿。漢人避宣帝諱詢又稱孫卿。《史記》卷七十四有傳。
《漢書·藝文志》儒家載《荀卿》三十三篇,劉向《孫卿書録》定著孫卿書三十三篇爲十二卷,題曰《新書》。至唐楊倞分易舊第,編爲二十卷,復爲之注,更名《荀卿子》,是爲今本。北宋時期刊刻《荀子》,《宋會要輯稿》載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翰林學士李淑奏云:“經典子書之內,有《國語》《荀子》《文中子》,儒學所崇,與六經通貫。先朝以來,嘗於此出題,衹是國序未有印本。欲望取上述三書差官校勘、刻板,撰定音義,付國子監施行。”仁宗詔可。至神宗熙寧年間,國子監刻行《荀子》,南宋人唐仲友《荀子序》云:“皇朝熙寧初儒官校上,詔國子監刊印頒行之。”世稱熙寧監本,今已佚。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唐仲友和錢佃分别刊刻《荀子》。唐仲友在台州據北宋熙寧監本翻刻《荀子序》稱:“訪得善本,假守餘隙,乃從公帑鋟木,悉視熙寧之故。”世稱台州本。日本狩谷望氏有藏,黎庶昌曾據之刻入《古逸叢書》,《四部叢刊》初編又據《古逸叢書》本影印行世。錢佃從“廬陵學官藏書中得元豐國子監刻者”(《荀子考異跋》),在南昌以之爲底本又參校諸本刻梓《荀子》,世稱錢佃本。曾爲清末楊氏海源閣舊藏,今藏俄羅斯國家圖書館。
現存《荀子》最爲精善之本,當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此帙宋刻本。據八行十六字的行款知依北宋熙寧監本翻刻,故備受藏家珍視,黄丕烈《百宋一廛書録》稱“此刻即所謂呂夏卿重校本也”。書中避諱至“廓”字止,當爲宋寧宗時所刻。又刻工翁遂參與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江右計臺本《春秋繁露》和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南康軍本《儀禮經傳通解續》的刊刻,屬江西籍刻工,推斷《荀子》是江西地區刻本。檢《禮部集·書荀子後》稱:“嘉定中,權知隆興滕强恕再取漫滅者新之。”或即嘉定間滕强恕在南昌所刻者。
書中鈐“鄒印同心”“忠公後裔”“孫印朝肅”“恭父”“孫孝若圖書記”“顧阿霖藏”“百宋一廛”“汪士鐘藏”“汪印振勳”“楳泉”“修汲軒”“甲子丙寅韓德均錢潤文夫婦兩度攜書避難記”“祁陽陳澄中藏書記”“郇齋”諸印。“忠公”即北宋人鄒浩,《宋史》本傳稱其字志完,卒謚忠,鄒同心當即其後人。後經明孫朝肅、孫孝若父子所藏,至清初藏於顧若霖處。清中期歸黄丕烈士禮居,《百宋一廛書録》云:“是書出任蔣橋顧氏,相傳其家裝潢匠爲孫有年,每日工銀二星,或一日補一蛀痕,亦不加促迫,故能心細手和如是。”書中破損之處即出自孫氏補綴。黄氏書散出,歸汪士鐘、汪振勳遞藏,又輾轉爲韓應陛所得。民國間陳澄中購得此書,名其齋曰“郇齋”“荀齋”。是書流傳有緒,且經名家顧廣圻題跋,洵爲讀書治學寶愛之本。一九六五年,自寓居香港的陳澄中之手購歸,今藏國家圖書館。
劉明
二〇一七年三月
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荀子》简直是古籍爱好者的福音!作为一名对先秦诸子哲学深有研究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权威、准确的《荀子》版本。市面上流通的很多版本,要么是经过过多后人注解而失真,要么是底本质量不高,阅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纱。这套书,光是“宋本”二字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它意味着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荀子的原始思想脉络。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纸张的质感、墨色的浓淡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献的敬畏之心。尤其是那精细的校勘记和详尽的今译对照,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频繁对照原文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在“天人之分”、“礼法之辨”的探讨中,那种与古代圣贤直接对话的震撼感,是其他任何现代解读本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先秦思辨核心的密室。对于想深入理解儒家体系中,荀子如何承继孔孟,又如何立足于“性恶论”构建其政治伦理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沉的、近乎冥想般的阅读体验。我平时阅读的很多古代经典,要么是过于白话的翻译,让人少了探究的乐趣;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古本,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解码”。而《宋本荀子》的这个版本,通过精心的排版布局,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注释部分处理得非常克制,点到为止,不会像某些版本那样过度解读,把读者的思考空间全部占满。它提供给你原材料,然后信任读者自己去咀嚼、去消化荀子的思想锋芒。当我读到荀子对“人与禽兽之分”的论述时,那种逻辑的严密性和条理的清晰感,透过宋代的笔法依然清晰可辨。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在整理一堆古老的羊皮卷,每展开一页都是一次新的发现。它培养的不是速读的能力,而是慢下来、深入下去的学问定力,这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多源于对历史细节的追逐。在阅读这套《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荀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校对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我特意对比了几个关键的篇章,比如《劝学篇》和《正论》,市面上流传的某些版本在“化性起伪”的阐释上存在细微的差异,这往往是由于抄录时的笔误造成的。然而,这套宋本在关键的论断处,其文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非常高,这无疑是建立在对多个早期版本进行审慎比对的基础上的。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读者在面对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时,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坚实可靠的文本基础。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士人对文字的敬畏与对真理的执着。对于想做深度研究、想在学术探讨中立足的学者而言,选择一个权威可靠的底本至关重要,而这套书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坚实的起点。它展现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的努力。
评分我必须从一个非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来评价这套书的实用性——即便是对初次接触荀子思想的普通读者,它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可读性。虽然是宋本的影印或摹印,但其字体清晰度远超我的想象,完全没有那种“老旧到看不清”的困扰。而且,丛刊系列常常在卷末附带一些重要的辅助资料,比如历代学者对荀子评价的辑录,或者与同时代其他学派思想的对比分析。这套书中对这些辅助材料的选取和编排,非常具有洞察力,它帮助读者迅速建立起荀子在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位置和贡献。它成功地去除了“古籍”本身可能带来的阅读壁垒,让普通读者也能一窥“隆礼”背后的深层哲学用意。整体来说,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清晰度以及它所蕴含的学术诚意,它不仅仅满足了研究者的需求,也成功地吸引并培养了新的国学爱好者。
评分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这套《宋本荀子》的,毕竟市面上的“丛刊”系列质量参差不齐,但这次的体验完全超出了预期。我必须强调它的装帧设计,它巧妙地平衡了古籍的典雅与现代阅读的实用性。每一册的开本适中,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会因为过于庞大而难以携带。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疑难字词的处理方式。老旧的宋本中难免会出现大量生僻字或异体字,这套丛刊在不破坏原貌的前提下,采用了清晰的小字注释或者旁批的形式进行解释,使得阅读体验流畅自然,不会因为频繁查阅字典而打断思路。我尤其欣赏它在保留了宋代抄本特有的一些“手感”——比如某些书页边缘的微小瑕疵,这让它更像是一件文物而非单纯的印刷品。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古代版本流传和抄写习惯的文献学爱好者来说,光是研究这些细节就足够有趣了。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老智慧与当代读者的桥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复刻”。
评分很好
评分这是传说中的错页。
评分名著,影印本,挺好的,值得购买。
评分国图这类书很给力,收集中。
评分还不错,价格不能说便宜,只能说适中,要是618和双十一可能更加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平装锁线,印刷清晰,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京东的服务还是不错的,配送也很及时,点个赞。
评分包装这么简陋。书竟然没大损坏。说明物流比较温柔。
评分这是传说中的错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