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竹秀石图》成书展开尺寸:168cm*38cm,作品尺寸105cm*36cm。
《梧竹秀石图》,立轴,纸本,水墨,纵95.5厘米,横36.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综观画面,画家是以极其冷漠的心态来观照现实世界,创作此画时作者清冷幽寂之旨已是融于画面之中。因此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孤凉、幽怨,带有一种远离世间烟火的哀伤。与以往画家惯用干淡松秀笔墨表现不同的是,全画用大胆的墨笔写成,颇具苍润淋漓之妙。梧叶用阔笔、湿墨侧抹而出,莽苍超忽,而清阴如覆;树干、秀石的表现亦以侧笔写成,湖石用浓墨皴出,其浑厚有北苑之意。这幅画为倪瓒画风成熟期少见的变体之作,是倪瓒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倪瓒(1306~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稹,号云林,还有很多别号,如萧闲仙卿、海岳居士、朱阳馆主、幻灵子、如幻居士、无住庵主、浄名居士、荆蛮民、曲金叟、沧浪漫士等,其中云林是广为人知的号。倪瓒的山水画一直被评为逸品,其笔墨松秀古淡,经营布势简略,多半只做一个开合,设色作品很少,多做长篇楷书题跋,作品给人一种静谧、空旷、萧索、荒寒的感觉。他的诗、书、画极为著名,且“人品即画品”,从不流于污俗,洁身自好,他的画风不同于历代前朝山水之美,而独具个人特色,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的传承。通过这本范本,我不仅学习了倪瓒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我被他的艺术精神所感染。那种追求简淡、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临摹时光,也让我对中国古典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的书画爱好者,我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范本。市面上很多临摹本,要么印刷粗糙,细节模糊不清,要么就是将原作进行过度优化,失去了原作的本真。而这本书,则真正做到了“忠实于原作”。它没有试图去“美化”或者“修饰”倪瓒的画作,而是以一种敬畏的心态,将原作最真实的面貌呈现给读者。这使得我们在临摹的时候,能够直接接触到大师的笔墨技巧,而不是被二次加工后的图像所误导。
评分初拿到这本《历代名画临摹大图范本 二二 梧竹秀石图 元 倪瓒》时,内心是充满了期待的。我一直对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元代文人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倪瓒的山水画,以其萧散简淡、意境高远的风格,更是我心头所爱。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淡淡的色彩搭配,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都让我觉得它并非市面上那些浮华炫目的画册。翻开书页,第一感受是纸张的质感,厚实且带着微微的纹理,这对于临摹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好的纸张能够更好地承载墨色,也更方便我们用毛笔去感受原作的笔触。
评分在临摹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仔细观察倪瓒是如何处理笔下的墨色。他的用墨,看似简单,实则变化万千。淡墨的晕染,浓墨的勾勒,飞白的运用,都带着一种自然的韵味。这本书的高清印刷,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墨色的层次感,以及笔锋的起伏变化。这让我不仅仅是模仿他的线条,更是去体会他运笔时的力量和节奏。
评分深入研究“梧竹秀石图”的构图,我被倪瓒的巧思所折服。看似简单的几笔,却营造出极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梧桐的疏影,石头的错落,以及它们之间留白的处理,都恰到好处。书中的大图范本,使得我能够逐一分析他的构图方式,学习他如何通过疏密、虚实的变化,来达到一种均衡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画面效果。这对于我自己的绘画创作,也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评分当第一幅“梧竹秀石图”以如此逼真的尺寸呈现在眼前时,我几乎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对原作神韵的再现。倪瓒笔下的梧桐,疏朗有致,枝干的转折处,墨色的浓淡变化,都仿佛凝固了时间,让我能细细揣摩每一笔的落墨之处。而那几块嶙峋的石头,更是他“瘦硬”风格的极致体现,线条的勾勒,皴法的运用,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每一笔都仿佛饱含着画家的心意。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笔墨,尝试着去临摹,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与倪瓒本人一起坐在画案前,感受他创作时的心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临摹的范本,更在于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元代文人画的艺术世界。倪瓒的“梧竹秀石图”,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写照,那种遗世独立的淡泊,那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体悟,都通过他的笔墨得以展现。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空气,听到那个时代的声响,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中国传统书画,尤其是对元代文人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历代名画临摹大图范本 二二 梧竹秀石图 元 倪瓒》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它的印刷质量、细节呈现、以及对原作的尊重,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我毫不犹豫地推荐给所有希望深入学习和欣赏倪瓒画作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其细节的处理。它不仅仅是将原作放大,更重要的是,在放大之后,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原作的“气韵”。比如,倪瓒在画石头时,那种干湿浓淡的过渡,那种飞白的应用,在普通印刷品上往往被模糊处理,但在本书中,这些微妙之处被毫不保留地展现出来。这对于想要真正理解倪瓒绘画技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反复对着原作的细节,研究他的用笔方式,是如何通过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石头坚硬的质感,又如何通过留白,营造出空灵的空间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它采用了传统的线装方式,每一页都像是精心制作的卷轴,打开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仪式感。书页的材质选择,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那种带着微微粗糙感的纸张,非常适合用毛笔进行临摹,能够很好地感受到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变化。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足以证明出版方的用心,也让我更加珍视这本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