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集笺注

李清照集笺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李清照 著,徐培均笺 注
图书标签:
  • 宋词
  • 李清照
  • 词学
  • 文学
  • 古籍
  • 注译
  • 女性文学
  • 宋代文学
  • 古典诗歌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47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225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0
套装数量:1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古典文学研究者、诗词爱好者

  李清照集笺注,自从2002年问世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前后重印8次,2013年又推出修订本。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现修订本已重印5次。2016年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首批推出四种足以代表中国古典文学巅峰成就和古籍整理较高水平的李白、杜甫诗和苏轼、辛弃疾词,向社庆献礼。典藏版甫一推出,就受到好评,故我们又推出第二批《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李清照集笺注、陶渊明集校笺等六种以飨读者。

内容简介

  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优秀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较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本书以收罗完备,笺证有据,资料丰富著称,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1才女”之称。其作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感时伤逝,情调哀婉。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诗文亦极具可读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徐培均,研究员。1928年8月生于江苏建湖。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在上海越剧院任编剧。1982年调上海社科院,任古典文学室主任、研究员,兼上海作协古典组组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秦少游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淮海居士长短句校注》、《淮海集笺注》、《秦少游年谱长编》等。


目录

自 序/一
修订本自序/一
卷一词/一
卷二诗/二一五
卷三文/二八九
附録一 李清照年谱/四二五
附録二 传记序跋/五三九
附録三 总评/五五三
後 记/五六五
再版後记/五七一

前言/序言

  修订本自序
  李清照被清人王士禛誉爲婉约之宗,近半个世纪以来,更成爲词学研究的热点,前有黄盛璋、王仲闻、黄墨谷、陈祖美,继之者则有邓红梅、吴惠娟、诸葛忆兵诸家,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构成了当代词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綫。甚至远播海外,在欧美也有专家从事李清照的研究。鄙人一向偏爱婉约词,既治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也治李清照的漱玉词,然而鱼与熊掌,势难兼得,二者之中,故对後者关注尤多。十几年前我撰写了李清照集笺注,二〇〇二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纳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付梓。本书问世,迄今已满十年。在这十年中,重印八次,深受读者青睐,还得到许多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如复旦大学王运熙教授説�堋罢馐瞧�今爲止同类着作中材料最齐备、考证最细致的着作。”澳门大学施议对教授也説:“一编在手,许多困扰,相信都可得以解除”;并称”其对於端正学风、改善文风,相信亦将发挥一定的作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东亚研究系艾朗诺(RonaldEgan)教授则以”权威性”的着作许之,并参考本书写了两篇论文和一本研究李清照的专着。国内的研究者也或多或少受本书的影响,如苏州大学王英志教授近年爲凤凰出版社编选了李清照集一书,在前言中説,他”得惠於徐培均先生的李清照集笺注最多”。加拿大籍华裔词学家英国皇家研究院院士叶嘉莹教授在閲拙作岁寒居吟草(初稿)後,称:“拜读先生大作,深感先生诗情雅意触处生发,钦赏无已。始知先生学术着作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及李清照集笺注之得有过人研究成果,固原有极深厚之创作实践功力也。”诸家的评论,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但我不能安於现状,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此近十年来,不断检视全书,寻求缺失;又陆续搜集并积累资料,以备修订。现在机会终於来了,此书已到了续约期,即将重新出版。爲了对读者负责,特作以下修订。第一是”校记”。我对词作反覆校对,参照各种版本,发现约有七十多处须加补充修改。复旦所藏经晚清词学大家王鹏运、况周颐”同审定”的由钱塘汪玢笺的漱玉词汇钞,世所罕见,颇富学术价值,此次用以对校,便解决了许多问题,如浪淘沙(帘外五更风)一阕,即载於这本书,曾经王鹏运、况周颐两位大师的审定,可爲李清照所作的又一权威性的佐证。又如怨王孙(草緑阶前),钦定词谱调作河传之”又一体”,作者署李清照。此可辟赵万里、王仲闻列爲”存疑之作”之非。此外,指不胜屈,就不一一説明了。第二是”笺注”。原版笺注部分,尚属翔实,然亦有疏漏之处。因爲词”别是一家”,词之笺注,不应完全同於诗文,须有其独特的个性,做到别有会心,除了考证词之作年、本事以及诠释典实辞语之外,也应尽量以词证词,才能突出词的意境与韵味。如注诉衷情(枕畔闻梅香)一词,爲了説明宋人有鬓插梅花的习俗,特加梅苑卷九无名氏西江月(蜡梅)中两句:“翠鬟斜插一枝香,似插蜂儿头上。”这样便让人感到栩栩如生、韵味盎然了。凡此约补注了三十五条之多。第三是”辑评”。原版汇辑前人评语分爲两种�堋盎闫馈庇搿弊芷馈薄=瘛被闫馈痹霭颂酰�”总评”增十条。如”总评”中增加的适园论词二则,乃来自日本宋词研究会所编的风絮杂志二〇〇九年第五号,系经南开大学孙克强教授整理而成,国内尚未曾发表。其中第一条称”三李并重”,略谓”青莲笔挟飞仙,飘飘有凌云之气”;“後主哀思缠绵,尽是亡国之音”;“清照忧思凄怨,语多萧瑟”;所评且将各自的特色与词人命运相联系,在历代词评中可谓罕见。胡适是现代用新观点研究词学的代表人物,此次修订,在”汇评”与”总评”中各增一条他的评语,以企爲李清照研究打开另一扇窗户。第四是附録後人的和作。和作有助原唱的研究,因爲原唱写得好,韵味优美,感情深永,打动了後人,所以才有人依韵酬和。可贵的是後人和漱玉词的,既不同於结社唱酬,也不同於友朋之间的应答;而是因爲李清照词别饶风味,引起後人的关注与共鸣。清代是词学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和漱玉词最多的是王士禛的衍波词,凡十六首;其次是彭孙遹的延露词,凡五首。王士禛论诗主神韵説,其所爲词,也含有神韵。从他的和作来看,未始不受李清照的沾溉,甚至引起吴梅的称赞,説他那首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思深意苦,几欲驾易安而上之”。清谢章铤则称其蝶恋花(和漱玉词)中”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二句,”最爲擅名”。陈廷焯也説:“此词絶雅丽,一时京师盛传,呼之爲王桐花。”由此可见,附録和词,既可见原唱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也可从比较中了解各自的特色,相信对於促进词史与词学研究亦将有所裨益。故此次择要新增附録词五首,以供研究者参考。第五是”年谱”。爲了理清谱主与其亲属的关系,首先考核其父李格非的仕履。李格非究竟何时任京东提点刑狱,史无明文。今据济南徐北文先生李清照原籍考,谓在曲阜孔林思堂之东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刻上,刻着:“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率遹、迥、逅、迒、□恭拜林冢之下。”而宋史本传则説他本年七月罢提刑。这样便证明李格非任京东提刑至少达半年以上,而对李清照何时随父在历下(济南)居住以及她在历下时的活动,也提供了有力的旁证。至於李格非在党争中的态度,则从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九八中徵引了两条资料,分别系於绍圣四年和元符元年,从中可见他对新党章惇的执政,是心怀不满、势不两立的。其次,对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新增了谢逸的一首送赵德甫侍亲淮东诗,系於元符二年四五月间,就中可见其少年时代潇洒脱俗的风采,可见他与李清照不愧爲志同道合、才气相当的贤伉俪。再次,就是李清照与秦桧夫妇的关系。根据庄绰鷄肋编与李清臣王文恭珪神道碑,李清照乃神宗时宰相王珪的外孙女,与宋史李格非传所载”娶王拱辰孙女”有异,而秦桧妻王氏是王珪次子王仲山之女,故清照与桧妻实爲表姊妹。这种关系是我首先发现并着録於本书初版年谱的。这次对秦桧夫妇何时北去金国、何时复归行在,也作了清理与增益。御医王继先南渡後,曾向李清照强行索购古器物,他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爲身後有高宗与秦桧作靠山。高宗南逃途中在扬州白昼淫乐,金兵突袭时受惊,丧失生育能力,要靠他医治,故而他有恃无恐。就是这麽个酷嗜聚敛的小人,却与秦桧之妻王氏”叙拜兄弟”。绍兴二年,李清照因控告後夫张汝舟而入狱,唯得赵明诚表兄綦崈礼的援助,九日而罢。此时有权有势的秦桧夫妇却不闻不问,既未对王继先的索购加以阻挠或劝止;也未对李清照的入狱一施援手。这就足以证明他们之间在政治立场上是相互对立泾渭分明的。以上三点,是对年谱的重要补充。第六,对补遗诗词的编次作了调整。补遗词六首,都来自永乐大典,有影印件作证,详见再版後记。但初版把它编在最後,书前又无目録,容易被读者忽略。因此这次将补遗诗词调至正文之後,以企形成统一的篇幅;又在目録中一一着録篇名��以便於读者查找;也便於统计。原先二〇〇二年初版的目録中,词只有五十三首,现增六首,共得五十九首;原来诗十六首,现增一首,共十七首。这样,李清照诗词总数便了然在目了。此外在标点上也按照词谱做得更规范一些,但也作了相应的变通,如有些词原规定在押韵处皆作句号,往往会割裂词意,那就改爲逗号,词意便连贯了。这种变通乃不得已而爲之,爲数虽不多,却是必要的。古语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深知诗词笺注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而自己的学识还远远不够。在本书原版自序中曾引钱锺书先生的话説,清人治学重词章、义理与考据。笺注诗词不但要在义理上加以疏通,在词章上达到深入浅出,易懂易记,尤其重要的是考据。考据重实证,实证要资料,资料须搜集、须挖掘、须积累、须辨析真僞。它与义理的探求、词章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三者相较,考据的生命力似乎更强。因此国学大师钱锺书先生既肯定了以上三种治学方法,又认爲义理与考据相比,似乎稍逊一筹。他在读拉奥孔中説:“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爲後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爲可资利用的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至於考据的成果,尤其是那些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研究成果,却经得起”时间的推排销蚀”,成爲长久的”可资利用的材料”。这是钱先生的真知灼见,也是我爲之奋斗的目标,然而艺无止境,经这次修订之後,此书仍不免存在讹误,敬希广大读者多多指教。是所至盼�扌炫嗑�癸巳春於海上岁寒居。


《李清照集笺注》:一部宋词大家的生命史诗与精神回响 内容简介: 《李清照集笺注》并非仅仅是一部收录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品的文本集,它更是一部凝聚着千年智慧与情感的生命史诗,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入对话,更是一场荡涤心灵的盛宴。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精心的考订辨析,以及饱含温情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感悟她字字珠玑、句句泣血的词章,探寻那位“千古第一才女”的内心世界,品味其词作背后深邃的家国情怀、真挚的儿女柔情,以及面对命运无常时的坚韧与旷达。 全书围绕李清照一生所创作的近两百首词作,逐字逐句,层层剥茧,力求还原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 personal 经历,以及词句的精准含义。通过详实的笺注,本书不仅解释了词语的训诂,更梳理了词句的典故出处,考证了词作的创作年代与流传版本,揭示了词句之间微妙的语境联系,以及词人情感的起伏流转。每一条笺注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隐藏在优美词章背后的深层意蕴,让读者得以窥见词人创作时的心绪,理解其为何如此下笔,又为何会抒发如此情感。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性,更在于其对李清照人生境遇与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李清照的一生,是传奇与悲剧的交织。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早早便展露出惊人的文学天赋。与同样才华横溢的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志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研究,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靖康之变,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她不得不独自一人,飘零半生。从繁华的汴京到飘摇的江南,从富足的故园到孤寂的旅途,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与磨难。 《李清照集笺注》正是通过对她词作的细致解读,将这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娓娓道来。当她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我们能感受到她丧夫之痛的彻骨;当她吟唱“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我们能体会她孤寂无助的漫长;当她感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我们能窥见她对故国、对丈夫、对往昔的无尽思念。本书中的笺注,正是对这些情感的深度挖掘与细腻呈现,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凄婉、无奈,以及在困境中依旧闪耀的坚韧与自持,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与此同时,本书也深刻揭示了李清照词作的艺术成就。她的词,以婉约著称,却又不失豪放的色彩,开创了宋词婉约派的新境界。她善于从寻常生活细节中提炼情感,将细腻的心理活动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意象。无论是写景、写情,还是抒怀,她的词都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艺术高度。例如,“绿肥红瘦”的精妙比喻,勾勒出春残花落的景象,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的伤感;“乍一春休,花残月缺,犹解花容瘦”的巧妙构思,将花比人,将人比花,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界的萧瑟融为一体。本书的笺注,正是对这些艺术手法的细致分析,让读者不仅看到词的美,更懂得词之所以美的原因,领略到词人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李清照集笺注》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李清照的词,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她的词作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播,本书不仅是在纪念一位伟大的女词人,更是在传承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本书中的笺注,不仅包括了对词作本身的解读,还常常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哲学思想,展现出李清照词作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以及其思想的深刻性。例如,在笺注中,作者会探讨李清照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的关联,以及她对传统礼教的反思等,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 本书的体例严谨,编排合理。每一首词后都附有详细的笺注,包括对词句的字词解释、典故考证、用韵辨析、创作背景分析,以及对词作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的阐释。此外,本书可能还会包含对李清照生平的详细考订,对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以及对历代学者对李清照词作研究的回顾与评价,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权威的学习平台。 阅读《李清照集笺注》,就像在一位智者、一位才女的引导下,进行一场灵魂的涤荡与思想的启迪。我们将在她的词中,看到自己曾经的欢欣与失落,看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更会看到一种超越苦难、重塑自我的生命力量。本书不仅是学者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每一个热爱文学、热爱历史、渴望与伟大灵魂对话的读者,一份不容错过的珍藏。它让我们重新认识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位才女,更是一位饱经风霜却依然热爱生活、坚守真情的女性。她的词,是她生命的注脚,也是她不朽的精神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激荡着动人的旋律,启迪着无数后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李清照,我的认识曾停留在“才女”这个标签上,她的词,读来朗朗上口,情感充沛,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像是在隔着一层薄纱看风景。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拨开迷雾,让我真正领略到她词作背后那份深厚底蕴的书。当我翻开《李清照集笺注》,我便被它不同于以往的解读方式所吸引。它没有简单地堆砌辞藻,也没有落入俗套地讲述她的情感故事,而是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方式,将李清照的词作放置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打磨,仔细考证。书中对每一处细节的挖掘,都让我惊叹于作者的严谨与耐心。我曾对某些词句的理解感到模糊,但通过书中详实的注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它让我看到了李清照不只是一个情感充沛的女子,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立思想的学者。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李清照,也让我对宋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李清照的书,更是一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深度探索。

评分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宋词一直占据着我心中特殊的地位,而李清照,无疑是宋词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然而,对于这位才情横溢的女词人,我总觉得还不够了解。许多市面上的解读,往往侧重于她的情感经历,而忽略了她词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她思想的深度。我渴求一本能够真正带领我深入理解她创作的源泉,以及她思想脉络的书籍。《李清照集笺注》便是我寻觅已久的那一本。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对词作的表面赏析,而是以一种严谨而深入的学术态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李清照。书中对每一首词的注解,都力求精准,既有对字词的考据,也有对典故的梳理,更有对词作深层意蕴的挖掘。这让我得以跳出原有的框架,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她的作品。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词作的艺术手法时,那种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李清照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动人心魄的意境。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欣赏到了李清照的才华,更感受到了她作为一个时代的女性,所特有的思想深度和人格魅力。

评分

我一直对宋词情有独钟,而李清照的名字,更是绕不开的璀璨星辰。然而,许多关于她的解读,总觉得停留在一个较为表面的层次,让我难以真正体会到她词作的精妙之处。我更想了解的是,在她看似婉约清丽的笔触下,隐藏着怎样的深邃思考,怎样的跌宕人生。当我拿到《李清照集笺注》这本书时,便被它严谨的治学态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对李清照的每一首词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和解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词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的深入剖析。这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为什么同一句词,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如此不同的解读。它让我看到了李清照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才情智慧,以及她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对她创作的深刻影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我,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通过阅读,我仿佛能触摸到李清照细腻的情感,感受到她字里行间那份淡淡的哀愁,以及那份永不磨灭的坚韧。

评分

初识李清照,是在那个如烟如梦的江南水乡,细雨霏霏,荷风送香。她的词,如同一汪清泉,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然而,在许多泛泛而谈的赏析文字中,我总觉得隔靴搔痒,难以窥得她词作背后那更深沉的情感与精妙的构思。直到我翻开这部《李清照集笺注》,才像是遇见了一位知心长者,细心地为我一一解读。它不像某些过于学术的书籍,晦涩难懂,也不似网络上那些浅尝辄止的片段,留不住余味。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李清照的词作,放在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下,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考据,为我们勾勒出词人创作时的心境与情境。每一次阅读,都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婉约的易安居士对话。书中对每一首词的注解,都力求严谨,不放过一个字眼,不忽视一个典故,更不回避一句疑问。我尤其欣赏它在词句赏析上的深度,它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是深入挖掘词语的音韵美、意象美,以及词人情感的层层递进。这种细致入微的“笺注”,让我得以真正理解李清照的才情,她的孤傲,她的深情,以及她那份不屈的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对李清照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才女”的光环下,而是看到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部关于古代文人的纪录片,片中反复提及李清照,勾起了我再次探究这位传奇女性的兴趣。然而,我总觉得,若只是泛泛地欣赏她的词,未免显得太过于肤浅。那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那些“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寂,背后一定有更丰富的故事和更深邃的思绪。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带我深入其境的书,一本能够解答我心中诸多疑问的“钥匙”。《李清照集笺注》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非仅仅罗列词作,而是通过翔实的注解,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通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桥梁。我曾困惑于某些词句的意境,总觉得领会不到其精髓,但书中详尽的笺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挖掘了词句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变化。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典故的考证,这让我了解到李清照的学识渊博,以及她是如何巧妙地将这些文化符号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老师同行,每一步都充实而富有启发。它让我看到了李清照词作背后隐藏的宏大叙事,以及她作为一位女性,在那个时代所承受的压力与所展现出的坚韧。

评分

。现摘录该诗如下:李叟维肖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

评分

书好,还没有时间看,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会去看!

评分

包装很妥当,没有损坏。书本纸材不错,印刷质量也过关,字迹清晰,观看舒适!

评分

不错,就是有点贵,但是纸张比平装本好了很多,想来就是这样贵的吧!

评分

包装蛮好,还没打开看。先收着。

评分

非常棒的一个系列,适合收藏

评分

书籍品相完好无损,字迹清晰明了,是正版图书,活动期间购买的,优惠多多,实惠多多,非常满意,京东物流配送服务快捷!好评!

评分

真的太赞了,一直在京东买书,以后还会在京东买书。

评分

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著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优秀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较负盛名的词作,首次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