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姊妹篇,老舍作品珍藏纪念版。本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大悲寺外》《抱孙》《柳家大院》《马裤先生》《浴奴》《一封家信》《读书》《写字》《怎样读小说》等34篇经典作品。其中,《热包子》写婚姻;《微神》写爱情;《大悲寺外》写恩师;《柳家大院》写北漂生活;《抱孙》写婆媳关系;《不成问题的问题》写人情。所选文章均饱含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老树画画倾情献绘!收录8幅老树画画精美插画(四季图),纸页翻动间尽享快意阅读。
★本书所选老舍名篇《不成问题的问题》为金马奖Z佳改编剧本原著作品。同名电影曾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Z佳男主角奖、Z佳改编剧本奖,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Z佳艺术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走近老舍、读懂老舍,感受他的幽默与睿智。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揭露,直指读者内心,对当下的世人仍有极强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在阅读名家的作品时,我们的内心也能得到极大的开解。
★名家推荐
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当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巴金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樊骏
文学巨匠,一代宗师。
——李敖
我比较喜欢老舍写的一武侠短篇小说,写一耍大刀的,身怀绝技,隐于闹市,各种人登门拜师,有硬乞的,有软泡的,老头就是不露,结尾是在月色之下,老头一人在后院练了一圈,怀抱大刀,望着月亮自言自语:不传,就是不传!
——王朔
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胡风
这本书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杂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人们生存、命运的思考。这些文章或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轨迹,或书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描摹生活见闻,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文笔细致入微,更贯穿着老舍先生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思。老舍的创作受益于民间文艺的影响,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雅俗共赏,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等特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以小说、剧作、散文著称于世, 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第一辑 不成问题的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
热包子
爱的小鬼
大悲寺外
微神
柳家大院
马裤先生
抱孙
铁牛和病鸭
歪毛儿
第二辑 人同此心
人同此心
一块猪肝
浴奴
杀狗
一封家信
火车
听来的故事
新韩穆烈德
善人
第三辑 哭白涤洲
哭白涤洲
敬悼许地山先生
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给茅盾兄祝寿
悼念罗常培先生
梅兰芳同志千古
白石夫子千古
傅抱石先生的画
第四辑 当幽默变成油抹
当幽默变成油抹
读书
写字
文牛
文艺与木匠
怎样读小说
梦想的文艺
抱孙
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本来吗,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或是不活着生下来,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夜里睡觉都不许翻身。难道这还算不小心?哪里知道,到了五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还是个男胎;活该就结了!再说第二胎吧,儿媳妇连眨巴眼都拿着尺寸;打哈欠的时候有两个丫环在左右扶着。果然小心谨慎没错处,生了个大白胖小子。可是没活了五天,小孩不知为了什么,竟自一声没出,神不知鬼不觉的与世长辞了。那是十一月天气,产房里大小放着四个火炉,窗户连个针尖大的窟窿也没有,不要说是风,就是风神,想进来是怪不容易的。况且小孩还盖着四床被,五条毛毯,按说够温暖的了吧?哼,他竟自死了。命该如此!
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看着颇像轧马路的石碾。看着这个肚子,王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这么丰满体面的肚子,要不是双胎才怪呢!子孙娘娘有灵,赏给一对白胖小子吧!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儿媳妇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也真作脸,越躺着越饿,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对于此点完全同意。婆婆这样,娘家妈也不能落后啊。她是七趟八趟来“催生”,每次至少带来八个食盒。两亲家,按着哲学上说,永远应当是对仇人。娘家妈带来的东西越多,婆婆越觉得这是有意羞辱人;婆婆越加紧张罗吃食,娘家妈越觉得女儿的嘴亏。这样一竞争,少奶奶可得其所哉,连嘴犄角都吃烂了。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偏方儿,丸药,子孙娘娘的香灰,吃多了;全不灵验。到第八天头上,少奶奶连鸡汤都顾不得喝了,疼得满地打滚。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还是不中用。一直闹到半夜,小孩算是露出头发来。收生婆施展了绝技,除了把少奶奶的下部全抓破了别无成绩。小孩一定不肯出来。长似一年的一分钟,竟自过了五六十来分,还是只见头发不见孩子。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上医院?王老太太不能这么办。好吗,上医院去开肠破肚不自自然然的产出来,硬由肚子里往外掏!洋鬼子,二毛子,能那么办;王家要“养”下来的孙子,不要“掏”出来的。娘家妈也发了言,养小孩还能快了吗?小鸡生个蛋也得到了时候呀!况且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
又耗了一点钟,孩子依然很固执。少奶奶直翻白眼。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媳妇死了,再娶一个;孩子更要紧。她翻白眼呀,正好一狠心把孩子拉出来。找奶妈养着一样的好,假如媳妇死了的话。告诉了收生婆,拉!娘家妈可不干了呢,眼看着女儿翻了两点钟的白眼!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别等念完催生咒了;谁知道尼姑们念的是什么呢,假如不是催生咒,岂不坏了事?把尼姑打发了。婆婆还是不答应;“掏”,行不开!婆婆不赞成,娘家妈还真没主意。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活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鬼呀。两亲家彼此瞪着,恨不能咬下谁一块肉才解气。
又过了半点多钟,孩子依然不动声色,干脆就是不肯出来。收生婆见事不好,抓了一个空儿溜了。她一溜,王老太太有点拿不住劲儿了。娘家妈的话立刻增加了许多分量:“收生婆都跑了,不上医院还等什么呢?等小孩死在胎里哪!”“死”和“小孩”并举,打动了王太太的心。可是“掏”到底是行不开的。
“上医院去生产的多了,不是个个都掏。”娘家妈力争,虽然不一定信自己的话。
王老太太当然不信这个;上医院没有不掏的。
幸而娘家爹也赶到了。娘家妈的声势立刻浩大起来。娘家爹也主张上医院。他既然也这样说,只好去吧。无论怎说,他到底是个男人。虽然生小孩是女人的事,可是在这生死关头,男人的主意多少有些力量。
两亲家,王少奶奶,和只露着头发的孙子,一同坐汽车上了医院。刚露了头发就坐汽车,真可怜的慌,两亲家不住的落泪。
一到医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怎么,还得挂号?什么叫挂号呀?生小孩子来了,又不是买官米打粥,按哪门子号头呀?王老太太气坏了,孙子可以不要了,不能挂这个号。可是继而一看,若是不挂号,人家大有不叫进去的意思。这口气难咽,可是还得咽;为孙子什么也得忍受。设若自己的老爷还活着,不立刻把医院拆个土平才怪;寡妇不行,有钱也得受人家的欺侮。没工夫细想心中的委屈,赶快把孙子请出来要紧。挂了号,人家要预收五十块钱。王老太太可抓住了:“五十?五百也行,老太太有钱!干脆要钱就结了,挂哪门子浪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
医生来了。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大汉给接生。这一阵还没炸完,又出来两个大汉,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老太太连耳朵都哆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怎么一群大汉来动手脚的?“放下,你们这儿有懂人事的没有?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我们走!”恰巧遇上个顶和气的医生,他发了话:“放下,叫她们走吧!”
王老太太咽了口凉气,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热的,要不是为孙子,至少得打大夫几个最响的嘴巴!现官不如现管,谁叫孙子故意闹脾气呢。抬吧,不用说废话。两个大汉刚把儿媳妇放在帆布床上,看!大夫用两只手在她肚子上这一阵按!王老太太闭上了眼,心中骂亲家母:你的女儿,叫男子这么按,你连一声也不发,德行!刚要骂出来,想起孙子;十来个月的没受过一点委屈,现在被大夫用手乱杵,嫩皮嫩骨的,受得住吗?她睁开了眼,想警告大夫。哪知道大夫反倒先问下来了:“孕妇净吃什么来着?这么大的肚子!你们这些人没办法,什么也给孕妇吃,吃得小孩这么肥大。平日也不来检验,产不下来才找我们!”他没等王老太太回答,向两个大汉说:“抬走!”
王老太太一辈子没受过这个。“老太太”到哪儿不是圣人,今天竟自听了一顿教训!这还不提,话总得说得近情近理呀;孕妇不多吃点滋养品,怎能生小孩呢,小孩怎会生长呢?难道大夫在胎里的时候专喝西北风?西医全是二毛子!不便和二毛子辩驳;拿娘家妈杀气吧,瞪着她!娘家妈没有意思挨瞪,跟着女儿就往里走。王老太太一看,也忙赶上前去。那位和气生财的大夫转过身来:“这儿等着!”
两亲家的眼都红了。怎么着,不叫进去看看?我们知道你把儿媳妇抬到哪儿去啊?是杀了,还是剐了啊?大夫走了。王老太太把一肚子邪气全照顾了娘家妈:“你说不掏,看,连进去看看都不行!掏?还许大切八块呢!宰了你的女儿活该!万一要把我的孙子——我的老命不要了。跟你拼了吧!”
娘家妈心中打了鼓,真要把女儿切了,可怎办?大切八块不是没有的事呀,那回医学堂开会不是大玻璃箱里装着人腿人腔子吗?没办法!事已至此,跟女儿的婆婆干吧!“你倒怨我?是谁一天到晚填我的女儿来着?没听大夫说吗?老叫儿媳妇的嘴不闲着,吃出毛病来没有?我见人见多了,就没看见一个像你这样的婆婆!”
“我给她吃?她在你们家的时候吃过饱饭吗?”王太太反攻。
“在我们家里没吃过饱饭,所以每次看女儿去得带八个食盒!”
“可是呀,八个食盒,我填她,你没有?”
两亲家混战一番,全不示弱,骂得也很具风格。
大夫又回来了。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术。手术二字虽听着耳生,可是猜也猜着了,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大夫说:用手术,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险。小孩已经误了三小时,而且决不能产下来,孩子太大。不过,要施手术,得有亲族的签字。王老太太一个字没听见。掏是行不开的。
“怎样?快决定!”大夫十分的着急。
“掏是行不开的!”
“愿意签字不?快着!”大夫又紧了一板。
“我的孙子得养出来!”
娘家妈急了:“我签字行不行?”
王老太太对亲家母的话似乎特别的注意:“我的儿媳妇!你算哪道?”
大夫真急了,在王老太太的耳根子上扯开脖子喊:“这可是两条人命的关系!”
“掏是不行的!”
“那么你不要孙子了?”大夫想用孙子打动她。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老舍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都是“北京”的代名词,那种京味儿十足的亲切感,是其他作家难以比拟的。这次拿到《烟火人间》,感觉像是再次走进了一个熟悉又充满惊喜的胡同深处。老舍先生对市井生活那种入木三分的描绘,简直是活灵活现。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些平凡的老百姓,但在他手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都有自己的无奈。 老舍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不说教,不煽情,只是静静地把事情讲出来,把人物的状态展现出来,然后你就会被深深地打动。我尤其喜欢他描写那些生活中的小物件,比如一件旧褂子,一把摇摇扇,一个痰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他笔下却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和情感,瞬间就能勾起你内心深处的某种回忆,或者一种共鸣。 《烟火人间》这个书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它概括了老舍先生作品中那种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生活气息。不仅仅是热闹,更有那些细微的情感,那些人情世故,那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何况,它还是《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让我对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世界有了更完整的想象。一个人的“一辈子”,是一条线;而“烟火人间”,则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是无数条线的交织。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老舍先生的作品能穿越时空,依然让我们如此着迷?我想,是因为他写的是人性,写的是生活本身。那些喜怒哀乐,那些爱恨情仇,那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的。他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普世的情感呈现在我们面前。读他的书,感觉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在聊天,真诚,坦率,又充满了智慧。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感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看到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但又无比真实的美好。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像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映照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真实生活,喜欢有温度文字的朋友们。
评分刚拿到这本《烟火人间》,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老舍先生的名字,在我心里就像是一种品质的保证,尤其当它还被描述为《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时,更是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对老舍先生作品中那种浓郁的北京味道情有独钟,他笔下的北京,不是游客眼中的风景,而是真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的家园。 读老舍先生的书,从来不会感到枯燥。他的语言就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自然而真实,却又蕴含着深沉的力量。他擅长捕捉生活中那些最细微的瞬间,将它们放大,让你看到普通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我常常被他笔下的人物深深吸引,他们或许平凡,或许卑微,但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一个个鲜活起来,仿佛就在你身边,让你感同身受。 《烟火人间》这个名字,简直太贴切了。它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也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哲理,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在“人”和“生活”上。那些街头巷尾的琐事,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那些柴米油盐的日常,都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生命力。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普通人努力生活的热情,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哪怕是在困境中,也总有一线希望在闪烁。 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这本书被定位为《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让我联想到《我这一辈子》那种个人命运的史诗感,而《烟火人间》则更像是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一个更广阔的时代画卷。它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无数个“人”的故事,他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烟火人间”。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让我对老舍先生的创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二字的重量和温度。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看到了普通人的不易,也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喜欢真实生活,喜欢温暖故事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烟火人间》真是我近期翻到的宝藏!老舍先生的作品,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亲切和接地气。我一直对老舍先生那种深入骨髓的北京味儿特别着迷,他的文字就像老北京的胡同一样,弯弯绕绕,却又处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翻开这本书,我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那些在街头巷尾忙碌的人们,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辛酸无奈。 老舍先生的笔触,真的是细腻到了骨子里。他能把最平凡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笔下被放大,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我尤其喜欢他写到的那些生活细节,比如一口家常饭的味道,一声街头叫卖的吆喝,一个邻里之间的寒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组成了最真实、最动人的生活画卷。读着读着,我常常会不自觉地跟着笑出来,或者眼眶微微湿润。 更让我惊喜的是,《烟火人间》并非简单的选集,它还被称作是《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让我对老舍先生的创作脉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觉得《我这一辈子》简直是那个时代普通人命运的缩影,而《烟火人间》似乎从另一个角度,用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状态。那种“烟火人间”的气息,不仅仅是热闹,更是一种韧性,一种在困境中依然努力生活下去的力量。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老舍先生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智慧和韵味。他用最简单的词语,描绘出最复杂的人性;他用最日常的场景,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柔软。读他的作品,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句子,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他笔下的北京,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 总而言之,《烟火人间》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真实的情感,也让我对老舍先生的文学造诣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我把它放在床头,睡前翻几页,总能让我心绪宁静,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翻开这本《烟火人间》,就像是推开了一扇老北京的门,一股熟悉又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再加上“《我这一辈子》姊妹篇”的加持,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一直觉得,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像老北京的豆汁儿一样,初尝可能觉得味道独特,但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 老舍先生对生活细节的捕捉,简直是炉火纯青。他能把最平凡的生活场景,最普通的市井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那些人物的语言,那些他们的眼神,那些他们的动作,都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我特别喜欢他笔下那些“小人物”,他们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却又不失尊严和韧性,让人既心疼又敬佩。 《烟火人间》这个书名,简直就是老舍先生作品最贴切的注脚。它不是那种高屋建瓴的理论,也不是那种离我们很遥远的童话,而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着的“人间烟火”。那些喜怒哀乐,那些悲欢离合,那些人情冷暖,都在他质朴的笔触下,变得格外动人。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被定位为《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让我意识到,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单个的故事,而是在共同构成一个更宏大的,关于那个时代的“人”的故事。它可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那个时代下,无数个普通人的生活图景,让他们汇聚成了一个鲜活的“烟火人间”。 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感动。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坚韧,人性的复杂,以及那种即使在困境中也依然闪耀着光芒的生命力。我非常喜欢这种贴近生活,充满温度的作品。阅读《烟火人间》,就像是进行一次与那个时代的对话,一次与普通人命运的共情。
评分这次拿到这本《烟火人间》,着实给了我不少惊喜。老舍先生的作品,对我来说一直是有着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尤其是“老舍先生经典作品精选集”和“《我这一辈子》姊妹篇”的标签,更是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老舍先生的文字,就像北京的老城墙一样,朴实而坚韧,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老舍先生描绘的生活场景,总是那么生动,那么有画面感。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无论身份高低,无论命运如何,都充满了人性中最真实的光辉。我特别喜欢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即使是在写那些令人心酸的场景时,也总能找到一丝让人会心一笑的角落。这种能力,真的非常人所能及。 《烟火人间》这个名字,简直就是老舍先生作品风格的完美概括。它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人间”二字上。那些最平凡的喜怒哀乐,那些最琐碎的日常点滴,在他笔下都变得意味深长,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温度。我常常在读他的书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置身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年代。 而且,这本书被称作是《我这一辈子》的姊妹篇,这让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说《我这一辈子》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个人命运,那么《烟火人间》则可能是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展现那个时代无数个个体所构成的“人间百态”。这种关联性,让我对老舍先生的创作世界有了更宏大的想象。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文字的魅力。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坚韧,人性的光辉,以及那种即使在困境中也依然闪耀的希望。我非常喜欢这种贴近生活,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这本书不仅是阅读,更是一种与作者,与时代,与生活的对话。
评分喜欢读老舍的作品,取材于生活,充满生活情趣,文笔细致入微,雅俗共赏。书中的插画加上配诗很有情境。书的印刷质量很好,很有质感。书的包装很好,京东快递小哥态度也好。
评分挺好的的,就是包装再好点就好了
评分非常不错,不愧是名著,正版。
评分《呼啸山庄》
评分不错的书,传统经典!纸质不错!
评分一直喜欢老舍的作品,此本珍藏本很不错,收集了很多我最喜欢的作品,有图穿插很值得看。
评分质量好,正版,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物流速度超快,昨天下单,第三天就到了,包装好,质量好。
评分哈哈京东的速度就是快,赶上有活动买了,好多书,慢慢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