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捲本《<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是英漢雙語對照版的《自然》論文精選集,由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聯閤麥剋米倫齣版集團和自然齣版集團共同策劃齣版。《<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由著名物理學傢李政道先生擔任總顧問,並由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路甬祥院士、《自然》雜誌前任主編約翰·馬多剋斯(SirJohnMaddox)爵士和現任主編菲利普·坎貝爾(PhilipCampbell)博士齣任主編。該叢書匯集瞭自《自然》雜誌1869年創刊以來近150年間自然科學各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材料、基礎醫學、地球科學等)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每篇文章均配有由《自然》雜誌資深編輯撰寫的簡短導讀,中文譯文由國內各領域的著名專傢審稿把關。與此前世界範圍內曾齣版過的各種《自然》論文選集相比,本套叢書涵蓋時間跨度之廣,所選篇目之多,之前從未有過。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七捲收錄瞭自1985年至1992年發錶在《自然》雜誌上的經典論文,涵蓋瞭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球科學五個學科領域,共計51篇。在這期間,物理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均齣現瞭突破性的進展:剋羅托等人發現瞭C60分子;加洛和其同事解析瞭艾滋病病毒HTLV-Ⅲ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威爾遜等人提齣瞭“夏娃理論”——人類的共同祖先是一位非洲女性;《自然》前主編馬多剋斯和魔術師蘭迪等人調查瞭備受爭議的“水的記憶”實驗;霍夫曼等人首次發現瞭北極臭氧層損耗;薩拉濛等人提供瞭“冷核聚變”的反麵結果;艾格勒等人用35個原子拼寫齣瞭IBM的字樣……百年自然科學的波瀾壯闊,盡在《〈自然〉百年科學經典》!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第七捲(上)(1985-1992):平裝本》是一套自然科學論文精選集中的一捲,收錄瞭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從1985年到1992年間發錶過的經典科學論文24篇,並由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傢翻譯成中文。全書通過原汁原味的科學論文,迴顧瞭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地球科學等)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十捲本《<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是英漢雙語對照版的《自然》論文精選集,匯集瞭自《自然》雜誌1869年創刊以來近150年間自然科學各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材料、基礎醫學、地球科學等)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每篇文章均配有由《自然》雜誌資深編輯撰寫的簡短導讀,中文譯文由國內各領域的著名專傢審稿把關。與此前世界範圍內曾齣版過的各種《自然》論文選集相比,本套叢書涵蓋時間跨度之廣,所選篇目之多,之前從未有過。
(英)約翰·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著名物理學傢,兩度擔任《自然》主編達23年之久。(英)菲利普·坎貝爾(Sir 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獲得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倫敦大學瑪麗王後·威斯特費爾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萊斯特大學獲得上層天體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萊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路甬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係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係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博士學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
迄今為止還沒有齣版過如此大部頭的《自然》雜誌的科學論文精選集,這套選集將很有可能成為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科學史研究甚而近現代社會發展研究的一手資料。
——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傢、《自然》雜誌顧問編輯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
  
在《自然》上發錶的是新穎的、創新的、對世界確實産生過重大影響的文章。這不僅對推動新一代的人思考問題,産生新的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動一個國傢、一個民族在學科交叉中有重大的發現。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和國外的一些齣版單位閤作,把《自然》一百多年來齣版的論文的精選部分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可以幫助讀者追蹤自然科學發展的軌跡與脈絡,提高讀者的科學素養和對於科學方法的認識。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新智
  
經過嚴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譯,再經過嚴格的審校。能幫助我們對一百多年科學發展的曆史有比較正確的、全麵的理解。
——清華大學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齣的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是國內一部以英漢雙語對照形式齣版的《自然》雜誌經典論文選集,薈萃瞭《自然》雜誌自1869年創刊以來具開創意義和影響力的經典科學文獻,並將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獻原汁原味地呈獻給中國讀者。雙語對照的形式不僅可以使讀者領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於中國讀者閱讀不同專業領域的文獻,擴大受眾群體,促進不同文化、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學術交流。
這套叢書收錄的科學文獻大部分是原創性的科研論文,另外也有少量綜述、新聞快報和通訊評論等。通過縱覽這些篇目,讀者既能從微觀上欣賞優秀科學傢在處理具體問題時的超凡智慧,又能從宏觀上瞭解各個學科領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總體概貌。
此外,該叢書還特意安排瞭幾組係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們圍繞同一論題進行的學術爭鳴。從這些嚴肅的科學爭辯中,讀者將感受到碰撞迸發的思想火花和收獲背後的艱辛探索。
叢書的編者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寫瞭簡短導讀,這不僅可以幫助讀者快速瞭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為讀者展現當時的研究背景,帶領讀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去感受這些非凡科學研究所蘊含的價值。
——新華網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AIDS Virus, HTLV-III
艾滋病病毒HTLV-III的完整核苷酸序列
Does the Ocean-Atmosphere System Have More than One Stable Mode of Operation?
海洋-大氣係統是否存在不止一種穩定運行模態?
Large Losses of Total Ozone in Antarctica Reveal Seasonal CIOX/NOX Interaction
南極臭氧總量大量損失揭示季節性ClOX /NOX的相互作用
A 150,000-year Climatic Record from Antarctic Ice
南極冰芯記錄的過去15萬年以來的氣候變化
C60: Buckminsterfullerene
C60:巴剋敏斯特富勒烯
2.5-Myr Australopithecus boisei from West of Lake Turkana, Kenya
肯尼亞圖爾卡納湖以西25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鮑氏種
Forty Years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in Bacteria:A Fortieth Anniversary Reminiscence
細菌遺傳重組四十年——四十周年紀念
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
綫粒體DNA與人類進化
Multi-channel Seismic Imaging of a Crustal Magma Chamber along the East Pacific Rise
沿東太平洋海隆的地殼岩漿房多道地震成像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HIV Infection
HIV的傳播動力學
Interstellar Diamonds in Meteorites
隕石中的星際金剛石
Oceanic Phytoplankton, Atmospheric Sulphur, Cloud Albedo and Climate
海洋浮遊植物、大氣硫、雲反照率與氣候
Structure of the Repressor-Operator Complex of Bacteriophage 434
噬菌體434阻遏蛋白-操縱基因復閤物的結構
Iron Deficiency Limits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the North-East Pacific Subarctic
亞北極區東北太平洋海域鐵缺乏對浮遊植物生長的限製
Evidence for Global Warming in the Past Decade
過去十年中全球變暖的證據
GAL4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in Drosophila
在果蠅中GAL4激活轉錄
Mysteries of HIV: Challenges for Therapy and Prevention
神秘的HIV:它的治療和預防麵臨的挑戰
Human Basophil Degranulation Triggered by Very Dilute Antiserum against IgE
高度稀釋的抗IgE抗血清引發人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
“High-Dilution” Experiments a Delusion
高倍稀釋實驗的錯覺
New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in Polymer Diodes and Transistors
高分子二極管和晶體管中半導體器件物理學的新學問
Resolu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to Mendelian Factors by Using a Complete
Linkage Map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通過限製性酶切片段長度多態性的完整連鎖圖對孟德爾因子數量性狀的解析
Observation of Cold Nuclear Fusion in Condensed Matter
凝聚態物質中觀察到的冷核聚變
Problems with the γ-Ray Spectrum in the Fleischmann et al. Experimen
《綫粒體DNA與人類進化》編者按在這篇文章發錶之前,我們對史前時代的瞭解全部來源於對古人骨骼和石器的研究。但是“分子進化”技術的先鋒艾倫·威爾遜和他的同事們用現代人類作為瞭解過去的窗口。通過比較來源不同的147 個人的綫粒體DNA,他們發現現代人類共同擁有的20 萬年以前的非洲血統。這個結論已經通過傳統的古生物學方法證實,但是這篇文章創造瞭一個虛擬的“祖先名人”從而吸引瞭大眾的興趣。因為綫粒體DNA 是母係遺傳的,所以威爾遜和他的同事們假設瞭一個女人的存在,我們都是她的後裔,這就是“綫粒體夏娃”。《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定位單個原子》編者按 掃描隧道顯微鏡發明於20 世紀80 年代初,是在原子級分辨率上對材料錶麵成像的一種工具。隨著它的針狀金屬尖端在材料錶麵上移動,電子通過隧道效應穿過針尖與樣品錶麵的間隙從而産生電流,電流強度隨間隙大小不同而發生改變,從而描繪齣材料錶麵的形貌。20 世紀80 年代後期,通過在探針尖端應用電脈衝可以移動或改變材料錶麵。本文中加利福尼亞IBM 研究實驗室的唐·艾格勒和埃裏剋·施魏策爾描述瞭利用針尖在錶麵拖動單個氙原子並進行任意定位。他們用35 個原子拼寫齣的公司名稱成為納米技術的一個標誌。《石墨碳的螺鏇狀微管》編者按1990 年報道的宏量生産籠狀碳分子富勒烯的技術,激發瞭人們對類石墨碳復雜分子拓撲學的濃烈興趣。在本文中,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顯微鏡專傢飯島澄男報道瞭其中最重要的發現:碳層可以捲成嵌套的管狀形式。這些所謂的碳納米管非常堅硬、堅固,已成為碳納米技術研究的主要焦點,例如,該材料可作為超小的針尖、容器及導體。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是完美的碳縴維——一種飯島已經做過大量研究的材料。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經典的厚重感撲麵而來,即便隻是放在書架上,也像是一件值得珍視的藝術品。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分量感立刻就建立起瞭一種期待,它不像現在很多輕飄飄的快餐讀物,而是那種需要你靜下心來、鄭重對待的學術珍寶。紙張的質感處理得相當到位,既有年代的韻味,又不失閱讀的舒適度,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是那種英漢對照的排版,對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一次對照閱讀,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語言的精妙轉換,這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搭建起一座跨越文化和知識的橋梁。封麵上的字體選擇和整體色調的搭配,透露齣一種對科學精神的敬畏,讓人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對接下來要探索的知識領域充滿瞭無限的嚮往和敬意。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的尊重,也提升瞭閱讀本身的儀式感。
評分拋開內容不談,單就其作為“百年經典”係列的一部分,其收藏價值和時間跨度帶來的深度反思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試想,當你翻閱著幾十年前的頂尖研究成果時,你會自然而然地産生一種時間的長河感。這套書讓我清晰地認識到,科學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的綫性過程,而是充滿瞭試錯、爭論和跨學科的融閤。它提醒我們,今天的“突破”可能就是明天的“基礎”,而那些看似邊緣的探索,也許在未來某個節點會爆發齣驚人的能量。這種宏觀的曆史視角,對於任何一個想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讓你跳齣日常的瑣碎實驗,去審視整個科學共同體前進的脈絡。
評分作為一名深度科技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理解特定曆史階段科學思潮的絕佳窗口。1985年到1992年,這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從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到分子生物學的突破性進展,再到基礎物理學界對標準模型的深入探討,無不烙印在這幾年的《自然》精選中。閱讀這些跨越時空的論文摘要和精選報告,就像是直接進入瞭當時的實驗室和學術會議現場,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傢們在麵對未解難題時的那種興奮、掙紮與最終的頓悟。那種純粹的、不摻雜任何商業或短期功利目的的探索精神,是當代很多研究中難以尋覓的寶貴遺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記錄,更是思維方式的傳承,讓人反思我們現在所持有的“常識”,在當時是如何一步步被確立起來的。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套書的翻譯質量高得有些齣乎我的意料。許多專業的科學術語,尤其是那些涉及深奧物理或復雜生物化學概念的錶述,往往是直譯的陷阱,很容易讓中文讀者感到晦澀難懂。然而,這套譯本顯然經過瞭專業人士的精心校對和潤色,它在保持原文嚴謹性的同時,使用瞭非常流暢且符閤現代中文學術語境的錶達方式。很多時候,我會先看英文原文,然後再對比中文譯文,從中學習如何精準地組織科學論述。這種雙語對照的結構,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英語科學文獻的閱讀廣度,不再懼怕那些動輒幾頁的密集專業詞匯,這對於我後續的專業文獻閱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這本書的體量和內容密度是相當驚人的,即便是平裝本,也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專注力纔能消化。我個人采取的策略是,每天隻攻剋一個小小的章節,並會停下來查閱一些背景資料,以確保對其中涉及的實驗設計和論證邏輯有充分的理解。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一種嚴肅的學術訓練,而非輕鬆的休閑活動。每一篇文章都像一個緊湊的邏輯謎題,你需要跟隨作者的思路,步步為營地去驗證他們的結論。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是那種嚴謹的、不輕易下定論的批判性思維。對於希望提升自身學術功底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挑戰性與迴報是成正比的,它絕對是書架上最值得花時間“啃”的一本書。
評分書的質量非常好,快遞員態度非常好,越來越喜歡京東的服務瞭
評分《自然》雜誌每周發錶經過完善同行評審的研究。《自然》雜誌的編輯是基於論文的獨創性、重要性、跨學科性、及時性、易理解性和結論性等方麵作齣決定。《自然》雜誌同時也提供及時、具權威性和有深度的新聞,以及對科學、科學傢和大眾有影響力的專題和未來趨勢分析。
評分京東物流快捷,書本印刷清晰,裝訂還行,版麵較好。是激發孩子的讀物,用來培訓閱讀和寫作。收藏價值高。五星好評!
評分這書的質量非常好,內容理解略難。。。不過是我心中所期望的書
評分京東的物流太暴力瞭,書脊下端都磕裂瞭,好在書是正版,裝訂質量還不錯,很厚實的一本
評分。京東送貨的速度和大部分自營商品質量相當可靠放心,售後也比
評分不錯,正是我想要的這本,包裝也好,沒有破損或摺角,印刷質量也不錯,最值得點贊的是沒有油墨味,久違的書香
評分很滿意,還沒看,看後追評。
評分期刊下捲,喜歡,以後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