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内容也非常丰富,以《孙子兵法》为首的“武经七书”,以及《百战奇法》、《纪效新书》等经典之作更是代不乏陈。中国古代兵书不仅讲论战争指导原则、战法战术、军队管理、军事训练、兵器技击等军事内容,更涉及经济、外交、文化治国方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反映出古人卓越的智慧,具有深厚的军事价值、史学价值甚至文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兵书经典”书系,介绍中国古代经典兵书,意在使当代读者正确认识中国军事思想与技术的渊源、成就与影响。
《历代兵制》是我国古代首部兵制史专著,也是一部兵制通史。全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迄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南北军)、地方兵(轻车、骑士等),隋、唐的府兵,唐代的禁军,北宋的禁军、厢兵、蕃兵,都作了具体阐述;对兵制的继承、发展也有所论述。内容兼及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征发或招募),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是研究我国历代兵制的重要参考文献。
陈傅良(1137-1203),南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字君举,号止斋。陈傅良一生讲学培养人才,为官爱惜民力,治学著述颇丰。有《止斋文集》五十二卷(第五十二卷为附录)、《春秋后传》十二卷、《建隆编》一卷(即《进读艺祖皇帝实录》)、《历代兵制》八卷传世。
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详。如太祖躬定军制,亲卫殿禁,戍守更迭,京师府畿,内外相维,发兵转饷捕盗之制,皆能撮举其大旨。其总论之中,谓“祖宗时兵虽少而至精。逮咸平后,边境之兵增至六十万。皇祐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谓之兵而不知战。给漕免,服工役,缮河防,供寝庙,养国马者,皆兵也,疲老而坐食。前世之兵,未有猥多如今日者。总户口岁入之数,而以百万之兵计之,无虑十户而资一厢兵,十万而给一散卒。其兵职卫士之给,又浮费数倍,何得而不大蹙”云云。其言至为深切。盖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於时务者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辑录周秦以来迄于五季历代兵制而告论断其得失,于宋代则专作一论以别之,尤凿凿乎。其言之如药石可以伐病,眞可谓留心时务者矣。
——《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一
翻开《历代兵制》,我仿佛穿越时空,亲临了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年代。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条框框的兵役、军职、军备等规定,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体会到这些制度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巧妙地运用,甚至成为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对唐朝募兵制的探讨。唐朝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强大而富有活力的军队,离不开其创新的募兵制度。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募兵的流程、待遇,还深入分析了这种制度对唐朝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对外扩张产生的影响。看到那些详细的条文,再结合书中提供的历史事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一套严谨而有效的制度支撑着。
评分《历代兵制(中华兵书经典丛书)》这本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军事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兵制这种东西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好像是历史学者们才会去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制度条文,转化为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秦汉时期兵制的阐述。你知道吗,秦朝的军功爵制,不仅仅是简单的奖励,它与兵役制度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近乎全民皆兵的态势。这种制度设计,深刻影响了秦朝能够以少胜多,统一六国;而到了汉朝,虽然继承了部分秦制,但也进行了调整,比如更注重对骑兵的培养,这与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息息相关。书中对这些制度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战略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制度”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不得不说,《历代兵制(中华兵书经典丛书)》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只想稍微了解一些兵制概况的读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比较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制度清晰地呈现出来。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明清时期兵制的介绍。明朝的卫所制度,虽然在初期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后期出现的种种弊端,以及最终被戚继光等名将的募兵制所取代,书中都做了详尽的叙述。而到了清朝,八旗制度的兴衰,以及绿营的变迁,也都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读到这些内容,我不仅对当时的军事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历代兵制》这个名字有点望而却步,觉得可能内容会比较枯燥,都是些干巴巴的条文。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解剖刀,将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骨骼和经络一一呈现。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宋朝的论述。宋朝在军事上虽然常常被认为是积弱,但其在兵制上的创新,例如将厢兵、禁兵、乡兵等区分得十分细致,并且对军器的研发投入巨大,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宋朝并非全然没有军事上的亮点。书中对这些制度的分析,不仅让我了解到宋朝军队的构成,也让我思考了为何这样的制度设计,在面对强大的北方民族时,最终未能扭转乾坤。这种对历史的深入剖析,让我觉得很有启发性。
评分《历代兵制(中华兵书经典丛书)》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细致的分析,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窗户。它并非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而是通过对历代兵制的梳理,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军事力量如何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历史进程。 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朝代兵制优劣的对比分析所吸引。例如,在介绍汉朝的府兵制时,书中不仅阐述了其在国家动员能力方面的优势,也指出了其在后期可能导致的土地兼并和农民负担加重等问题。这种多角度的评价,让我能够更辩证地看待历史上的兵制,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其好坏。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一种制度的设计,都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评分可以
评分这是很期待的一本书,读后感触很深
评分古代经典书籍,够我好好研读了
评分书不错!出版的我全买了,收藏
评分凑齐一套,纯属强迫症
评分兵书战册常读,心性智慧能有
评分有塑封,没打开
评分东东不错!头悬梁、锥刺股,人穷就要多多书!
评分看着还不错 习惯好评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