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维澄 等 著
图书标签:
  • 公共安全
  • 应急管理
  • 危机管理
  • 风险评估
  • 灾害应对
  • 安全科学
  • 公共管理
  • 社会治理
  • 应急预案
  • 安全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2892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3233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448
字数:5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完成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是跨学科的研究计划,重视推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基础研究应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由重大研究计划的指导专家组成员和集成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共同完成,具有鲜明的多学科特色,内容涵盖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情景构建、应急状态下的行为与决策、应急大数据、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平行应急管理、综合应急的集成方法与平台等,体现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领域的前沿成果。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展望 1
第一节 回顾与启示 2
第二节 态势与特点 11
第三节 实践与展望 23
第二章 公共安全的三角形理论模型 47
第一节 灾害要素 48
第二节 灾害要素与突发事件 55
第三节 承灾载体 60
第四节 应急管理 72
参考文献 80
第三章 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与应急准备 82
第一节 应急准备中存在系统脆弱性 82
第二节 危机型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准备 89
第三节 重大事故灾难情景构建理论与方法 101
第四节 现代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与技术方法 122
第五节 情景构架案例:大城市地铁遭受恐怖袭击情景构建简述 135
参考文献 155
第四章 心理学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对 158
第一节 人脑决策的特点 160
第二节 时间压力及其心理学应对 164
第三节 风险决策与应急管理 168
第四节 群体决策及其心理学启示 179
第五节 应急应对现状调查 184
参考文献 185
第五章 应急云计算与大数据 190
第一节 引言 190
第二节 应急云计算技术 193
第三节 应急物联网技术 204
第四节 应急大数据技术 21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六章 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 235
第一节 突发事件风险与脆弱性评估方法 235
第二节 应急准备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 250
第三节 应急预案体系优化与管理理论方法 273
第四节 应急预案有效运行的理论方法与模型 289
第五节 应急预案集成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3
参考文献 321
第七章 平行应急管理 326
第一节 ACP方法 326
第二节 平行应急管理概述 331
第三节 人工社会构建 337
第四节 社会性突发事件建模 348
第五节 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台设计 360
第六节 公共疫情事件计算实验案例 366
参考文献 374
第八章 突发事件中的“情景— 应对”综合集成方法与平台 376
第一节 公共安全概况 376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下的心理行为演化 385
第三节 多粒度信息综合集成融合与情景分析 390
第四节 “事件链-舆情传播-心理行为”耦合反馈的情景推演 397
第五节 基于中国国情的应急管理模式 401
第六节 总集成平台决策支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405
第七节 本章小结 426
参考文献 429
索引 431

精彩书摘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第一章 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展望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致力于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政治和社会大局稳定,有效应对了一系列危机和灾难,公共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而过去的哪一年没有一些突发事件?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所以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在我国应急管理的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3年7月28日,在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关键时刻,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场斗争的胜利,进一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真正使这次防治非典斗争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2003年成为我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创之年。
  ……
《时间之河:一个平凡家庭的百年史诗》 引言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血脉传承的史诗。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政治阴谋,没有惊世骇俗的科技突破。它的力量,源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流淌的平凡日子,源于一个中国家庭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奋斗与坚守。从清末的战乱纷飞,到民国的动荡不安,再到新中国的崛起与改革开放的浪潮,本书以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勾勒出中国近百年跌宕起伏的社会变迁,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 第一章:古老院落的低语(清末至民国初年) 故事始于江南水乡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青瓦白墙,雕梁画栋,这座宅院承载着家族的荣光与忧伤。初生的黎明,透着迷蒙的露珠,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 在宅院深处,住着一位名叫李守业的老人,他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守业公年轻时曾跟随父亲在镇上的绸缎庄学徒,耳濡目染,精通生意经。然而,晚清的战火,让昔日繁华的绸缎庄生意日益萧条。守业公的父亲,一位温良而有远见的商人,在乱世中艰难维持着家族的生计。他不仅要应对朝廷无休止的捐税,还要提防土匪的侵扰。 守业公的妻子,名叫王秀兰,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温柔贤淑,勤劳能干。她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在男人外出经商时,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的手上,织就了无数的锦绣,也缝补了家庭的破损。 守业公与秀兰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李志明,性情沉稳,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却也渴望在乱世中寻得一条救国之路。次子李志远,心思细腻,自幼体弱,却酷爱读书,立志成为一名教书先生,用知识启迪民智。女儿李雅琴,聪慧伶俐,自幼便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独立思想,她憧憬着走出这座古老的院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小的儿子李志强,活泼好动,对父亲的生意和哥哥的学问都充满了好奇。 然而,时代的巨浪终究无法阻挡。辛亥革命的炮声,打破了古老宅院的宁静。守业公一家,如同所有普通家庭一样,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尝尽了失去与希望的滋味。绸缎庄的生意,在动荡的局势下,变得更加举步维艰。志明开始尝试新的经营模式,试图在夹缝中生存。志远则在私塾中,开始向孩子们传授新知识,他相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雅琴则偷偷阅读了许多新思潮的书籍,她开始思考女性的未来,思考国家的命运。 第二章:烽火岁月的抉择(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的爆发,给这个原本就充满挑战的年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国破家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李家,也在这场浩劫中,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绸缎庄被日军强行征用,志明失去了他的生意,也失去了他的家。他不得不带着家人,逃离故土,辗转各地。在逃亡的路上,他们目睹了太多的悲剧,也收获了太多的温暖。他们遇到了善良的百姓,分享了仅有的食物;他们也经历了饥饿与寒冷,感受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志远,在战乱中,也未能幸免。他所在的村庄被日军占领,他所任教的私塾也被毁。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学生流离失所,看着知识的火种在炮火中熄灭。他曾试图组织抵抗,却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最终,他只能带着幸存的学生,躲进深山,继续传播知识的火苗。 雅琴,在颠沛流离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她学会了缝制军服,为抗日战士制作衣物。她还利用自己的文化素养,组织妇女们进行募捐,为前线将士送去温暖。她的人生,不再局限于家庭的院落,而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志强,年少时的他,也在这场战争中,学会了坚韧和勇敢。他学会了辨认地雷,学会了如何在荒野中寻找食物。他目睹了太多生命的逝去,也懂得了生命的宝贵。 李家,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很多,但也获得了更多。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如何在黑暗中坚持光明。他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光辉,永远不会被磨灭。 第三章:新生的希望与挑战(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的成立,给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李家,也迎来了新的生活。 志明,在国家的支持下,重新开始了创业。他参与了集体的工商业改造,将绸缎庄变成了供销社,为当地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他不再是独立的商人,而是国家建设中的一员,他的付出,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志远,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的教育事业的受益者。他被调入一所新的学校,继续他的教学生涯。他用他的热情和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一代。他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雅琴,在国家建设的热潮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她成为了当地的一位基层干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妇女权益的保护。她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志强,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人,在工厂里,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国家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劳,也拥有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奉献精神。 然而,新中国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饥饿,也经历过“十年动乱”的动荡。李家,如同所有普通家庭一样,在这些挑战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学会了如何在艰苦的生活中,保持乐观;他们学会了如何在政治运动中,保护自己和家人。 第四章:腾飞的时代,不变的传承(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李家的每一个角落。 志明,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心系家国。他看着儿子志明,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抓住了机遇,开创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为儿子感到骄傲,也为国家的发展感到欣慰。 志远,在退休后,依然坚持着他的阅读和写作。他将自己一生的教育理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写成书籍,留给后人。他的著作,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者。 雅琴,在退休后,依然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她用她的经验和智慧,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的人生,充满了奉献与爱。 志强,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他的儿子,成为了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参与了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他看到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为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一代的李家人,虽然生活在物质更加丰富的时代,但他们依然传承着家族的美德:勤劳、正直、善良、爱国。他们经历了国家的兴衰,也见证了国家的崛起。他们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缩影,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结语 《时间之河:一个平凡家庭的百年史诗》,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中国近百年历史的缩影。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人性的光辉,家族的传承,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有着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爱,共同汇聚成了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河,流向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接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之前,我对“应急管理”的理解非常浅显,以为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组织大家去解决。我可能会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如何在火灾发生时组织人员撤离的详细步骤,或者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进行紧急救援的技巧。我设想它应该像一本实用手册,能直接告诉我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应该怎么做。然而,当我阅读到关于风险沟通、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危机管理伦理的章节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问题。它让我明白,在公共安全领域,信息传播的透明度和及时性至关重要,如何与不同群体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分配,这些都充满了挑战。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我理解了这项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人文关怀。

评分

对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过于理论化,缺乏一些“干货”。我当时正在寻找一些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手册,比如如何制定一份详细的家庭应急计划,或者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我期望书中能包含大量的图示、流程图和 checklists,方便我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查阅并执行。然而,当我耐下心来阅读那些关于决策科学、组织行为学和信息传播理论的章节时,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应急管理远比想象中复杂。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怎么做”的答案,而是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它解释了在信息不完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有效的决策;解释了在危机时刻,群体心理如何影响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引导和安抚公众。这些理论知识,虽然不像直接的操作指南那样立竿见影,却为我构建了一个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应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科学性。

评分

不得不说,初次翻阅《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时,我被它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所震撼。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更多地关注具体的事件处理技巧,比如如何搭建临时避难所,如何进行现场救援,或者如何进行伤员分类。然而,它却从更基础的层面切入,深入探讨了公共安全理念的演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时的经验教训。书中关于风险社会、不确定性以及后现代视角下安全挑战的论述,极具启发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安全”的定义,不再将其仅仅视为一种状态,而是理解为一种动态的、需要持续构建和维护的过程。尤其是关于社会资本、社区韧性和公众参与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的章节,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更多地将应急管理视为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职责,但这本书强调了每一个公民在其中的角色,以及个体力量如何汇聚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这种从个体到整体的视角转换,让我对公共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在我书架上静静地躺了几个月,直到最近我才真正抽出时间去翻阅。起初,我带着一种相对功利的视角,希望它能为我解答一些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组织疏散,或者不同类型的灾害(如火灾、地震、洪水)分别需要哪些具体的应对预案。我期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实用的工具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胸有成竹地面对突发事件。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所探讨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次对“安全”这个概念的深度挖掘,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安全,更包括了社会秩序、信息安全、乃至公众心理的稳定。书中对于风险评估的详尽阐述,让我意识到预防远比事后补救更为重要,并且这种预防需要系统性的思维和多部门的协作。那些关于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的章节,虽然略显枯燥,却揭示了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的深层逻辑,让我理解了为何某些看似繁琐的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它教会我从宏观层面去思考,认识到每一个安全措施背后都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

评分

读完《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原本对这个领域仅有的认知,大概停留在电视新闻里报道的灾难救援场景,或者是一些社区组织的消防演习。我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各种令人紧张的灾难模拟和救援行动的细节描写。但是,它却将重点放在了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视角。关于国家层面的安全战略、国际合作在应对跨国性灾害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预警和响应能力等内容,让我看到了公共安全体系的广阔图景。特别是关于灾后重建、心理援助和社会恢复的章节,让我意识到应急管理不仅仅是应对紧急事件本身,更是一个持续的、关乎社会长远发展的议题。这本书让我跳出了狭隘的“救灾”思维,认识到公共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规划、持续的投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评分

收到

评分

书的内容非常好

评分

justsoso

评分

justsoso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收到

评分

书的内容非常好

评分

专业用书,有新的理论,慢慢看!

评分

专业用书,有新的理论,慢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