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手繪技法從入門到精通 第2版

景觀設計手繪技法從入門到精通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賈新新,唐英 著
圖書標籤:
  • 景觀設計
  • 手繪
  • 技法
  • 設計入門
  • 園林景觀
  • 繪畫
  • 藝術設計
  • 景觀規劃
  • 設計工具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67775
版次:02
商品編碼:12247643
品牌:數藝社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頁數:33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近1500張手繪圖例詳解繪畫技法;
99個典型範例,夯實手繪技法基礎;
62個景觀寫生、平麵圖拉伸、平立麵、快題設計和效果圖的完整案例,涵蓋經典景觀設計類型;
從綫稿到上色,從基礎技法到完整案例錶現,全麵掌握手繪錶現能力。

附贈約470分鍾的一綫講師課堂授課實況視頻,技法詳解+綜閤案例。

內容簡介

本書從零基礎入手,采用階梯式講解,從基礎的綫條到完整景觀效果圖錶現,再到快題設計,一步步為讀者夯實手繪技法的基礎,讓讀者掌握景觀設計手繪的要點、技法和在快題設計中的運用。
全書分為4個部分,分彆是綫稿、馬剋筆上色、快題設計和綜閤案例。綫稿部分主要講解綫條、體塊、構圖、透視、光影,各類配景,各類景觀的實景寫生,景觀平麵圖拉伸空間等;馬剋筆上色部分主要講解筆觸、疊加運筆、體塊光影、各類植物的上色、材質錶現、材質搭配,以及平麵、立麵和剖麵的上色等;快題設計部分主要講解快題設計6大步驟及其重點,精選10個常見主題的快題設計案例,對它們的優缺點進行分析,並講解瞭各類分析圖的畫法;綜閤案例部分主要講解4大類景觀設計的綫稿到上色錶現的完整過程,力求讓讀者將所學的方法與實際融閤,做到融會貫通。
隨書附贈資源文件,收錄瞭一綫講師課堂授課的實況視頻,使讀者足不齣戶即可如親臨培訓現場,享受一對一教學。
本書貫穿瞭99個典型範例和62個景觀寫生、平麵圖拉伸、平(立)麵、快題設計和效果圖的完整案例,重點內容均配有課後練習,以便於讀者在一定的學習階段後馬上著手訓練,適閤作為相關專業的藝術設計學生學習參考,也適閤相關培訓班作為教材或輔導用書。

作者簡介

賈新新,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現任教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主要從事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西安ING手繪特約顧問。

唐英,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風景園林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實踐。

馬科,講師,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現任教於西安翻譯學院藝術學院,主要從事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西安ING手繪特約顧問。

目錄

第1章 繪畫基礎

1.1 繪畫前的準備12
1.1.1 各類常用畫筆12
1.1.2 紙和尺子13
1.1.3 正確與錯誤繪畫姿勢的對比13
1.1.4 正確的握筆姿勢14
1.1.5 運筆14
1.2 綫條14
1.2.1 錯誤綫條14
1.2.2 直綫與竪綫( 快綫、慢綫) 16
1.2.3 斜上綫與斜下綫( 快綫、慢綫) 17
1.2.4 弧綫(扁弧綫、正圓弧綫) 18
1.2.5 植物綫條的基本型、變化型及應用18
1.2.6 各種綫條的練習方法20
1.3 體塊20
1.3.1 易齣現的錯誤20
1.3.2 透視21
範例1 一點體塊透視21
範例2 兩點體塊透視21
範例3 俯視22
1.3.3 組閤體塊的透視與投影24
1.3.4 建築物的體塊劃分26
1.3.5 平麵拉伸體塊——字體透視
( 漢字、字母) 27
1.3.5.1 漢字拉伸27
1.3.5.2 字母拉伸28
1.3.6 體塊、透視、光影綜閤練習29
1.3.7 臨摹的三要素32
1.3.8 依照三要素分析作品35
1.4 本章練習38

第2章 景觀透視

2.1 4種透視40
2.1.1 一點透視40
範例 用一點透視法繪製濱水景觀40
2.1.2 兩點透視44
範例 用兩點透視法繪製居住區景觀45
2.1.3 鳥瞰透視48
範例 用鳥瞰透視法繪製空間綠地景觀48
2.1.4 不規則透視51
範例 用不規則透視法繪製局部景觀51
2.1.5 透視總結54
2.2 3種透視練習54
2.2.1 一點透視54
2.2.2 兩點透視56
2.2.3 不規則透視58

第3章 景觀配景綫稿

3.1 植物62
3.1.1 喬木62
3.1.2 收邊喬木67
範例 3 種收邊喬木69
3.1.3 中景喬木70
範例 3 種中景喬木70
3.1.4 遠景喬木71
範例 3 種遠景喬木71
3.1.5 喬木的組閤畫法72
範例 3 種喬木組閤74
3.1.6 灌木75
3.1.7 中前景灌木77
範例 3 種中前景灌木77
3.1.8 遠景灌木78
範例 4 種遠景灌木78
3.1.9 灌木的組閤畫法79
範例 4 種灌木組閤79
3.1.10 花草80
範例 3 種中前景花草82
3.1.11 地被82
3.1.12 植物的綜閤練習83
3.2 人物87
3.2.1 頭、上身、下身的比例87
3.2.2 近景、中景和遠景中人的不同錶現87
3.2.2.1 遠景人物的常見錶現方法87
範例 10 種遠景人物88
3.2.2.2 中景人物的常見錶現方法88
範例 11 種中景人物89
3.2.2.3 近景人物的常見錶現方法90
範例 7 種近景人物91
3.3 汽車92
3.3.1 車身和車高的比例(平麵圖、立麵圖、
後視圖的錶現) 92
3.3.2 步驟圖分析93
範例1 廂式貨車93
範例2 大巴車93
範例3 吉普車94
範例4 三廂轎車94
範例5 敞篷轎車94
範例6 轎車95
3.3.3 汽車綜閤練習95
3.4 石頭96
3.4.1 石頭範例分析97
範例1 單體石頭97
範例2 組閤石頭97
3.4.2 石頭綜閤練習98
3.5 水體98
3.5.1 靜態水體的畫法99
3.5.1.1 錯誤的靜態水體99
3.5.1.2 正確的靜態水體99
範例 3 種靜態水體範例99
3.5.2 動態水體的畫法100
3.5.2.1 跌水100
3.5.2.2 湧泉100
範例 3 種動態水範例101
3.5.3 水體的綜閤練習101
3.6 材質錶現103

第4章 綫稿的實景照片寫生

4.1 傳統民居寫生105
4.1.1 徽派民居1 105
4.1.2 徽派民居2 108
4.1.3 四川民居111
4.2 現代景觀寫生114
4.2.1 辦公區景觀114
4.2.2 校園景觀117
4.2.3 住宅區景觀120
4.3 歐式景觀寫生123
4.3.1 住宅小區中心景觀123
4.3.2 住宅小區入口景觀126
4.4 中式景觀寫生130
4.4.1 園林建築景觀130
4.4.2 庭院景觀133
4.4.3 濱水景觀136
4.5 日式景觀寫生139
4.5.1 寺院景觀139
4.5.2 公園景觀142
4.6 美式景觀寫生145
4.7 本章練習148

第5章 景觀平麵圖拉伸空間

5.1 平麵圖拉伸空間概述150
5.2 公園景觀平麵圖拉伸151
5.3 屋頂花園景觀平麵圖拉伸154
5.4 中式跌水景觀平麵圖拉伸157
5.5 小區中心景觀平麵圖拉伸160
5.6 小區水景景觀平麵圖拉伸163
5.7 小區平麵圖轉鳥瞰圖166
5.8 公園平麵圖轉鳥瞰圖168

第6章 馬剋筆上色技法

6.1 馬剋筆屬性和筆觸172
6.1.1 建議馬剋筆品牌及色號172
6.1.2 建議彩色鉛筆品牌及色號173
6.1.3 使用馬剋筆常齣現的問題及錯誤173
6.1.4 不同筆頭馬剋筆的筆觸特點174
6.1.5 馬剋筆上色的要訣174
6.1.6 馬剋筆綫條的不同筆觸及運筆方嚮175
6.1.7 馬剋筆體塊疊加運筆178
範例 3 種馬剋筆上色過程178
6.1.8 馬剋筆體塊的明暗關係179
6.2 馬剋筆體塊上色180
6.2.1 體塊光影180
6.2.2 體塊應用181
範例 4 種體塊的上色183
6.3 馬剋筆材質錶現184
6.3.1 易齣現的錯誤184
6.3.2 景觀色彩常用搭配184
6.3.3 常見材質錶現185
6.4 植物上色189
範例1 斜筆觸上色189
範例2 暖色調上色190
範例3 綠色係上色190
範例4 冷色調上色191
範例5 錶現植物生長的筆觸上色192
6.5 天空上色196
6.5.1 彩色鉛筆天空上色196
6.5.2 馬剋筆天空上色197

第7章 平麵、立麵上色

7.1 平麵植物上色199
範例1 6 種單個平麵植物的上色201
範例2 景觀平麵圖練習1 203
範例3 景觀平麵圖練習2 204
範例4 景觀平麵圖練習3 205
範例5 景觀平麵圖練習4 206
範例6 景觀平麵圖練習5 207
7.2 立麵、剖麵圖上色208
7.2.1 立麵圖208
範例1 立麵圖上色1 209
範例2 立麵圖上色2 210
範例3 立麵圖上色3 211
7.2.2 剖麵圖212
7.2.2.1 設計公司剖麵圖風格212
7.2.2.2 考試剖麵圖風格215
範例1 剖麵圖上色1 216
範例2 剖麵圖上色2 217
範例 3 剖麵圖上色 3 218

第8章 景觀快題設計方案與評析

8.1 方案設計220
8.1.1 設計的標準220
8.1.2 景觀規劃設計的6 個步驟 220
8.1.3 景觀結構的重點222
8.1.4 平麵構成形式223
8.1.5 植物配置224
8.1.5.1 植物在平麵中的作用225
8.1.5.2 植物種植的原則225
8.2 快題案例分析226
8.2.1 彆墅景觀設計226
8.2.2 度假村設計228
8.2.3 居住區景觀設計231
8.2.4 售樓部景觀設計1 233
8.2.5 售樓部景觀設計2 237
8.3 快題點評241
8.3.1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評析241
8.3.1.1 任務書241
8.3.1.2 學生方案242
8.3.1.3 老師方案244
8.3.2 售樓部景觀設計評析1 246
8.3.2.1 任務書246
8.3.2.2 方案1 247
8.3.2.3 方案2 248

8.3.3 售樓部景觀設計評析2 249
8.3.3.1 任務書249
8.3.3.2 方案1 250
8.3.3.3 方案2 251
8.3.4 校園景觀設計評析252
8.3.4.1 任務書252
8.3.4.2 方案1 253
8.3.4.3 方案2 254
8.3.5 文化旅遊區景觀設計評析255
8.3.5.1 任務書255
8.3.5.2 方案1 256
8.3.5.3 方案2 256
8.4 各類分析圖258
8.4.1 箭頭圖示258
8.4.2 分析圖259
8.4.3 功能分析圖260
8.4.4 交通分析圖261
8.4.5 節點分析圖262
8.4.6 植物分析圖263

第9章 成套景觀上色

9.1 彆墅景觀上色265
9.2 屋頂花園上色268
9.3 遊樂區景觀上色272
9.4 濱河景觀上色275
9.5 售樓部景觀上色277
9.6 公園景觀上色281
9.7 辦公樓前景觀上色286

第10章 綜閤案例——從綫稿到上色

10.1 節點景觀290
10.1.1 平麵分析290
10.1.2 草圖分析290
10.1.3 鉛筆定形291
10.1.4 勾勒綫稿291
10.1.5 馬剋筆上色292
10.2 休息區景觀295
10.2.1 平麵分析295
10.2.2 草圖分析295
10.2.3 鉛筆定形295
10.2.4 勾勒綫稿296
10.2.5 馬剋筆上色297
10.3 遊樂場景觀300
10.3.1 平麵分析300
10.3.2 草圖分析300
10.3.3 鉛筆定形300
10.3.4 勾勒綫稿301
10.3.5 馬剋筆上色303
10.4 景觀長廊305
10.4.1 平麵分析305
10.4.2 草圖分析305
10.4.3 鉛筆定形305
10.4.4 勾勒綫稿306
10.4.5 馬剋筆上色307

附錄 景觀設計作品欣賞

寫生作品欣賞310
建築結構設計原理與實踐 本書聚焦於現代建築結構設計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旨在為結構工程師、建築師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本係統、深入且實用的參考著作。 第一部分:結構設計基礎理論 第一章 結構力學基礎迴顧與深化 本章首先對經典結構力學中的靜力平衡、材料力學基本概念進行簡要迴顧,隨後深入探討綫彈性力學的基礎,包括應力與應變分析、本構關係(鬍剋定律的推廣與應用)。重點講解瞭結構分析中的能量法(虛功原理、卡氏定理)及其在復雜結構分析中的應用,並引入瞭結構穩定性的基本概念,如歐拉公式的推導及其在細長杆件中的應用局限性。 第二章 材料的本構行為與性能 詳細闡述瞭結構工程中主要材料——鋼材、混凝土、砌體材料以及新型復閤材料的力學性能。針對鋼材,深入分析屈服、極限強度、疲勞與斷裂韌性的影響因素;針對鋼筋混凝土,重點講解混凝土的非綫性應力-應變麯綫、齡期效應、徐變與收縮對長期性能的影響。對於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介紹瞭其獨特的強度特性和設計考量。 第三章 結構可靠性與抗風險設計 本章將可靠性理論引入結構設計範疇。首先介紹瞭概率論在結構工程中的應用,包括隨機變量的描述、可靠度指標 $eta$ 的計算。隨後詳細闡述瞭基於極限狀態設計法的基本原則,區分瞭使用極限狀態(承載能力)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變形、裂縫控製)。最後,討論瞭荷載與抗力分項係數的確定方法,並引入瞭基於性能的設計(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結構分析與計算方法 第四章 經典結構分析方法 係統介紹瞭梁、框架、桁架等傳統結構的精確求解方法。重點講解瞭位移法(或稱撓度變形法)的矩陣推導過程及其在計算機求解中的地位。對於復雜超靜定結構,詳細闡述瞭剛度法(矩陣位移法)的建立步驟,包括節點位移的確定、內力反算的全過程,並輔以實例說明如何處理支座約束和集中荷載情況。 第五章 建築結構動力學基礎 為應對地震、風荷載等動態作用,本章係統引入結構動力學概念。首先從單自由度係統(SDOF)齣發,推導其運動微分方程,分析自由振動與強迫振動響應,並詳細解釋瞭振型、固有周期和阻尼比的概念。隨後擴展至多自由度係統(MDOF),介紹模態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過模態疊加法計算地震反應譜分析的結果。 第六章 建築結構分析的數值方法 本部分聚焦於有限元方法(FEM)在現代結構分析中的應用。詳細講解瞭單元選擇(如梁單元、闆殼單元的選擇與適用性)、高斯積分點設置、整體剛度矩陣的集成與求解。重點討論瞭如何利用商業有限元軟件進行幾何非綫性分析(P-Delta效應)和材料非綫性分析(塑性鉸的模擬),並強調瞭網格劃分對計算結果準確性的敏感性。 第三部分:結構設計與規範應用 第七章 鋼結構設計原理與細部構造 依據國傢現行規範,本章詳細闡述瞭鋼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包括:軸心受壓、彎麯、剪切構件的強度與穩定性驗算。特彆強調瞭連接設計的重要性,對焊接與螺栓連接的承載力、疲勞性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與對比。此外,還涵蓋瞭高強螺栓預拉力控製、抗剪鍵的設置以及鋼結構防火保護措施。 第八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 這是本書的核心章節之一。首先詳細講解瞭受彎構件的極限承載力計算,包括受拉破壞、受壓破壞和拉彎失衡破壞的控製。對於受剪構件,深入分析瞭斜截麵受剪破壞的機理,並給齣瞭箍筋配筋設計的具體步驟。同時,詳細討論瞭軸心受壓柱的穩定性問題,包括構件長細比的確定、偏心受壓的相互作用圖應用,以及現澆樓闆與主梁的協同工作機製。 第九章 結構抗震設計 本章專注於將動力學分析結果轉化為實際抗震構造措施。首先介紹瞭抗震設防等級的概念和基本目標。重點剖析瞭“強柱弱梁”和“強剪弱彎”的抗震設計原則,以及塑性鉸區構造措施(如加密區配筋、箍筋間距控製)。針對竪嚮抗震係統(剪力牆、支撐框架),討論瞭其剛度、強度和延性的協同要求,並簡要介紹瞭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的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特殊結構與工程實踐 第十章 地基基礎設計 基礎是結構安全的關鍵。本章從土力學角度齣發,分析瞭地基的承載力計算(極限承載力與地基變形控製)。詳細介紹瞭淺基礎(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闆基礎)的設計步驟,並對深基礎(樁基礎)的單樁承載力確定方法(樁側摩阻力與端阻力)和群樁效應進行瞭闡述。特彆關注瞭對不均勻地基和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 第十一章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 預應力技術是提高結構跨度與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本章介紹預應力的基本原理,包括預應力損失的計算、錨固體係的選擇。重點講解瞭先張法和後張法在梁、闆結構中的應用,以及預應力構件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如裂縫控製)和極限承載力狀態下的驗算方法。 第十二章 結構施工控製與質量保障 本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銜接。內容涵蓋鋼結構的關鍵節點安裝精度控製、混凝土澆築與養護技術(特彆是鼕季施工與高溫施工)。詳細討論瞭施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偏差對結構受力的影響,以及施工縫、伸縮縫的閤理設置原則,為確保最終結構滿足設計要求提供瞭工程實踐層麵的指導。 附錄:常用結構設計規範查閱指南與工程案例分析 (內容包括國內外重要規範的對比索引、關鍵公式推導與工程項目結構設計的關鍵決策點迴顧。)

用戶評價

評分

書中對於基礎透視原理的闡述,簡直是為我這種多年來總是停留在“感覺畫”的初學者量身定製的“救星”。它沒有直接丟齣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生活場景來講解近大遠小的規律,比如一個室外咖啡座、一條延伸到遠方的林蔭道,這些案例的選取非常貼近我們日常接觸的景觀場景。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竟然用到瞭“視覺焦點引導綫”的概念,把原本抽象的透視綫處理得像是一條條有生命力的路徑,引導讀者如何巧妙地布局畫麵。我嘗試按照書裏的步驟,用尺規畫瞭幾個小練習,立刻發現我之前畫的廣場平麵圖總是顯得擁擠和不自然的原因,就在於對中心點和視平綫的理解不夠到位。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無縫結閤的講解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對透視的信心,不再把它視為洪水猛獸,而是成為構建空間感的有力工具。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本書對“方案錶達”和“後期處理”的整閤非常到位,體現瞭現代景觀設計工作流的特點。它不僅僅停留在徒手繪畫層麵,還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介紹瞭如何將手繪稿導入電腦進行必要的增強和優化。作者細緻地演示瞭如何用掃描或拍照後,在軟件中調整綫稿的清晰度、增加局部的紋理效果,以及如何利用數位闆進行快速的局部色彩渲染。這種“紙筆先行,數碼潤色”的思路,對於希望將手繪稿用於正式匯報或投標的設計師來說,是極具價值的。它幫助讀者搭建瞭一個完整的、從草圖到成品的全流程體係,讓學習者能夠自信地應對從概念草圖到最終展示稿的全方位需求。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帶著肌理感的紙張,觸感非常棒,顔色搭配也挺雅緻的,初看就知道這本書在細節上是下過功夫的。內頁的紙張厚度適中,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用比較細的針管筆或者炭筆去描繪,都不會有洇墨的現象,這對於需要反復練習的動手類書籍來說至關重要。開篇的章節對不同繪畫工具的特性講解得非常細緻,從鉛筆的硬度差異到馬剋筆的疊色效果,都配有大量的實物照片和範例圖,看得齣作者在選擇工具和介紹材料方麵是相當用心的。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介質的“手感”描述,那種仿佛能透過文字觸摸到畫紙的細膩,一下子拉近瞭讀者與工具的距離。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很閤理,不會讓人覺得擁擠,留白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非常舒適流暢,完全不像一些技術書籍那樣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種引導人拿起筆的衝動。

評分

這本書在色彩理論部分的處理手法,完全顛覆瞭我以往對景觀手繪色彩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無非就是教你幾種固定的大地色係和幾種天空藍色,但這本書深入探討瞭“光影”與“季節”對色彩的影響。它有一整章專門講解如何利用冷暖對比來錶現不同時間段的光照效果,比如清晨的柔和暖光和傍晚的拉長陰影如何用飽和度和明度來精確控製。書中大量的彩圖對比極其強烈,比如同一座涼亭,在“夏日正午”和“鞦日斜陽”下的錶現,色彩傾嚮性差異巨大,但每一種處理方式都有其理論依據。這讓我意識到,手繪色彩不再是單純的“上色”,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情緒和氛圍的傳達,學會瞭如何用色彩“講故事”,這對於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是質的飛躍。

評分

關於植物的繪製技巧,這本書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極大的耐心。景觀設計中,植物的形態往往是最難把握的部分,既要保證寫實性,又不能過於瑣碎影響整體的速寫感。這本書沒有直接提供一堆植物的“模闆”,而是從“體塊感”入手,教我們如何將復雜的樹冠抽象為幾種基本的幾何形體,再通過細微的筆觸變化來區分葉片的疏密和質感。對於灌木、喬木和地被植物,作者分彆給齣瞭不同的處理邏輯,特彆是針對不同季節(如落葉樹的鼕季骨架)的處理方法,非常實用。我發現,遵循書中的“抓大放小”原則後,我畫的植物不再是僵硬的“綠團”,而是開始有瞭生命力和空間層次感,極大地提高瞭我的手繪效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