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

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瑞典] 史蒂夫·諾特伯格(Staffan Noteberg) 著
圖書標籤:
  • 時間管理
  • 效率提升
  • 個人成長
  • 工作方法
  • 拖延癥
  • 自我提升
  • 職場技能
  • 專注力
  • 目標管理
  • 實用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486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789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拖延癥嚴重,難以完成工作?
  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太復雜,難以堅持使用?
  開會和午休經常破壞自己的番茄鍾?(如果你在使用“番茄工作法”)
  不如試試“單核工作法”吧!
  作者結閤自身超過25年的實踐和谘詢經驗,總結齣行之有效的“單核工作法”,幫助人們輕而易舉地加強自製力、集中精力,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完成各項任務。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找到適閤自己的應用方式,迅速成為高效能人士。
  暢銷書《番茄工作法圖解》作者StaffanN?teberg新作,為你展示一心一意的智慧。
  基於科學的時間管理原理:
  -服務生效應
  -艾森豪威爾矩陣
  -利特爾法則
  -帕纍托原理
  -特剋斯勒消逝效應
  -……
  采用簡單的時間管理工具:
  -快捷清單
  -集草器清單
  -拉金問題
  -誌願者小時
  -核對單
  -康奈爾筆記法
  -……
  通過閱讀本書,你可以:
  -高效利用自由時間
  -正確選擇優先級
  -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專心處理一件事
  -輕鬆麵對時間壓力
  -……

內容簡介

  《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的主題是管理時間,戰勝拖延。作者通過自身多年的經驗,創瞭一套簡單、靈活而又強大的單核工作法,能行之有效地幫助你加強自製力、集中精力。全書分為6章,從削減待辦任務、現在專注一件事、永不拖延、循序漸進、簡化協作和給創意充電等方麵詳述這一方法,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完成各項任務。

作者簡介

  Staffan Noteberg,超級暢銷書《番茄工作法圖解》作者。擁有IT産業、特彆是軟件開發方麵的背景。幫助許多大中型組織以敏捷、精益的步伐成長,教授數萬人如何提高個人生産力。目前主要居住地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精彩書評

  管理好人生的良好辦法,就是管理好我們的時間。不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任何一套方法,能讓你從紛雜的信息和事務抽身而齣,獲得階段性的專注,都值得一試。
  ——吳曉波,財經作傢

  有幸看到Staffan N?teberg的新書,單核工作法是以注意力為核心的時間管理方法,特彆適閤自由職業者、藝術傢、作傢之類的人群,可以快速提升效率和工作質量,還能有效對抗拖延問題。
  尤其適閤沉迷於移動網絡時代的人群挽迴分散的注意力,把精力聚集在關鍵任務上。推薦讀者應用這種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戰隼,時間管理專傢、知名自媒體(warfalcon)、100天行動發起者

  很開心看到又一本幫人剋服拖延的好書。本書圖文並茂,全麵展示瞭“單核工作法”的操作方法,並輔以“全景鬧鍾”和“快捷清單”等利器,幫助讀者快速學會管理清單,劃分事務優先級,在可支配時間內集中精力辦要事,有效避免工作中的時間黑洞,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全書語言簡潔,邏輯清晰,重點突齣,講解環環相扣,示例生動有趣,使讀者在毫無閱讀壓力的情況下獲益良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戰拖工具書。
  ——高地清風,拖延癥谘詢師,“戰拖會”創始人

  希望這本書不僅給你以指導,而且能形成鞭策,像一本行動手冊一樣。每當你混亂和手足無措的時候,就拿齣這本書來翻翻,讓自己清晰、有序起來。
  ——采銅,暢銷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作者

  《單核工作法圖解》是Staffan先生多年自我管理實踐與谘詢經驗的結晶,閱讀這本書讓人收獲頗多。該書輕鬆易讀,引用瞭大量前沿研究,也提齣瞭一係列可實踐的方法,推薦給希望變得卓有成效的你。
  ——葉驥,時間管理專傢、獨立培訓師

目錄

果殼中的單核工作法  1
第1章 削減待辦任務  18
一分鍾:如何做到削減待辦任務?  18
黃瓜和洋薊在商店門口相遇  20
忙碌謬論  21
本周目的  22
快捷清單  23
集草器清單  24
除草  25
硬時間和軟時間  26
可支配時間的稀缺  27
單核工作法的工具  28
健康的郵件攝入量  29
收件箱是廚房水槽還是書架  30
全部清空  31
選擇性閱讀  32
限製任務清單的容量  33
有效的“不”  34
選擇退齣的條件  35
優雅地選擇退齣  36
日曆與任務清單  37
委托  38
關鍵的少數,有用的多數  39
精要主義  40
動態優先級三法則  41
削減待辦任務:小結  42
第2章 現在專注一件事  45
一分鍾:如何做到現在專注一件事?  45
黃瓜和洋薊在馬戲團相遇  47
工作記憶容量  48
多任務的誤區  49
任務切換的代價  50
注意力類型  51
惡性反饋循環  52
戒絕通知  53
正確執行  54
前瞻記憶  55
注意力瞬脫障礙  56
不速之客  57
誌願者小時  58
有利工作的音樂  59
過渡時間  60
核對單  61
康奈爾筆記法  62
心不在焉  63
時間壓力  64
現在專注一件事:小結  65
第3章 永不拖延   69
一分鍾:如何做到永不拖延?  69
黃瓜和洋薊在遊艇俱樂部相遇  71
時間不一緻  72
心流和拖延  73
可支配時間的浪費  74
拖延的徵兆  75
服務生效應  76
艾維?李方法  77
自動堅持任務  78
批量處理  79
晨間流程  80
手邊管理法  81
專心模型  82
專注於單一目標  83
硬時間拖延  84
規劃過度也是拖延  85
反射思維與反省思維  86
雜亂無章  87
棘手問題  88
先視覺化再開始  89
內在動力  90
腦力預算  91
永不拖延:小結  92
第4章 循序漸進  96
一分鍾:如何做到循序漸進?  96
黃瓜和洋薊相約在森林散步  98
任務分解  99
拉金問題  100
開發-測量-認知  101
截止期限、目標日期和交付日期  102
時間盒子  103
虛假緊急  104
危機式管理  106
施行力  107
SMART  108
幼鳥先飛  109
不定度錐形  110
帕金森定律  111
優先級分配方式  112
透支未來  113
循序漸進:小結  114
第5章 簡化協作  117
一分鍾:如何做到簡化協作?  117
黃瓜和洋薊在步行街廣場見麵  119
富足心態  120
幸運的方法  121
相處的責任  122
有效聆聽  123
議會場閤  124
本傑明?富蘭剋林效應  125
溝通帶寬  126
雞尾酒會問題  127
組織會議  128
接受邀請的條件  129
打電話  130
如實預估  131
一圖勝韆言  132
問題排隊時間  133
臨場失誤  134
認知失調  135
簡化協作:小結  136
第6章 給創意充電  139
一分鍾:如何做到給創意充電?  139
黃瓜和洋薊在素食餐廳相遇  141
特剋斯勒消逝效應  142
基本休息-活動周期  143
坐以待斃怎麼行  144
充氧的大腦  145
創意散步  146
不對路的午餐  147
八小時外的壓力  148
社交激勵  149
加班的惡性循環  150
停一步海闊天空  151
快速眼動與記憶編碼  152
瞌睡的危害  153
自律  154
習慣的腦科學  155
堅持習慣  156
思維導圖  157
給創意充電:小結  158
附錄 大腦地圖  163
大腦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163
大腦皮層  165
前額葉皮層  166
丘腦和基底核  167
邊緣係統  168
後記  170

精彩書摘

  《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
  單核工作法的五大原理
  年輕而好奇的心理學研究員布魯瑪·蔡加尼剋當初怎麼也想不到,她在餐廳裏微不足道的小發現會改變個人生産力的遊戲規則。盡管這件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但是在今天的職場工作中,我們還在想方設法利用她發現的原理。
  當客人結賬時,餐廳裏的服務生能清楚地記得他們都點瞭什麼。這種能力深深吸引瞭布魯瑪。無論她和朋友在餐廳裏坐瞭幾個小時、加瞭多少次菜,服務生都能成功迴憶起所有細節。
  結賬半小時後,她們請服務生再次把賬單內容寫下來,他就做不到瞭。服務生的迴答令人驚訝:“我想不起你點的是什麼瞭,因為你已經結賬瞭啊。”在客人付款之前,賬單明細都會記錄在服務生的腦子裏。這個過程結束以後,它就被忘記瞭。
  為瞭通過科學實驗來證實她的理論,布魯瑪請到164名誌願者,讓他們做20項任務。她沒有告訴他們其中一半的任務在沒完成時就會被打斷,也不讓他們猜到這些打斷是實驗故意安排的。一些任務是手工活兒,例如做紙盒、捏泥人;另外一些是腦力工作,例如拼圖、算術。全部結束之後,誌願者要迴憶自己做過的所有任務。布魯瑪最初在餐廳裏的發現獲得瞭證實:未完成的任務更容易被記住。人們記住的未完成任務數量幾乎是已完成任務數量的兩倍。
  人們更容易記住未完成或不完整的任務,這個事實被稱為蔡加尼剋效應(Zeigamik effect)。我們也可以換個好記的名字,叫它服務生效應。在《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後麵我們會看到,雖然它會造成問題,但也能加以利用。例如,把任務做到一半再離開辦公室,有助於明天早晨開始工作。所以彆再藉口“快吃午飯瞭”就不做事喲。這就引齣瞭第一條原理。
  原理1:已經開始的任務會無條件地占據我們每天的所思所想,直到被完成或刪除。
  每次從一項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時,我們大腦的執行機構要做兩件事。首先是進行目標轉換:之前我在做這個,現在我要做那個。其次需要為新任務創建場景,這個階段稱為規則激活。
  切換任務是花時間的。一次切換可能僅需0.1秒這麼短,但在一天當中不停地切換任務,就可能會消耗掉一大部分富有生産力的時間。本來是想追求高效,實際上卻在任務切換中浪費瞭很多時間。
  任務切換還會導緻錯誤。如果反復清除工作記憶、重新載入當前任務的規則,就無法建立解決問題的良好基礎。你做的任務越復雜,在任務切換中産生的錯誤就越多。
  反復的任務切換還會降低人們通常所說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切換令人焦慮,從而增加大腦中“壓力荷爾濛”皮質醇的水平,而這可能導緻攻擊和衝動行為。
  最後,任務切換需要很多能量,會用光大腦中的含氧葡萄糖。不幸的是,那恰恰是我們對任務堅持不懈所需的燃料。因此任務切換越頻繁,我們就越難以專心在一件事上。耗盡資源的我們,不久就會感覺身心疲憊,甚至找不到方嚮。這樣就有瞭第二條原理。
  原理2:多任務切換不僅會拖慢速度,而且注定會耗盡大腦能量。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最重要的任務也可能遇到變數 可能是實際花費的時間超齣預期太多,也可能是新齣現瞭其他更重要的任務。我們需要至少每小時用拉金問題提醒自己一次:此時此刻,我的時間最好用來做什麼?
  為任務排列優先級盡管耗費精力,但必須經常做。我們可以對選項加以限製,隻有少數幾項有理由成為最重要的事情,這樣大腦可以輕鬆一些。單核工作法提供瞭一些簡單有效的機製,例如全景時段和快捷清單,可以節約腦力。
  每個人都是心裏裝的事太多,實際有空做的事太少。排列優先級,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做。優先級的高低與事情的緊急程度、等待時間的長短都沒有關係,更不能按照已經過時的計劃來安排。
  如果事情的安排是動態變化的,我們最好保持其透明度。利益關係人在期待我們的工作結果,有必要定期告知他們這項任務我們是打算做還是不打算做。第三條原理是我們要肩負的責任。
  原理3:我們應該負起區分優先級的責任,選齣現在頭號重要的事來做。因為會不斷有各種事情齣現在我們腦海中,值得做的事數不清。
  每小時安排幾次短暫的休息,有利於保持專注。我們的注意力是有期限的。如果工作的內容一成不變,好幾小時都不停歇,我們的思維就會開始遊蕩。休息一下,也讓肌肉活動活動,每天8小時坐班工作不是什麼好事。利用休息時間,斷開與工作的連接,我們可以獲得新的見解,開啓創造性思維。最後,休息也順便提供瞭一個時間點,讓我們可以重新排列優先級,看看哪一個任務最重要。
  據美國國傢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估算,在美國,每年因睡著或睏倦導緻的交通事故會造成超過10萬人傷亡。與此一緻的是,科學研究顯示,缺乏睡眠或者睡眠質量低下會導緻日常職場工作的錯誤增加、生産力降低。不僅如此,如果我們放棄瞭快速眼動(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時間,也就意味著錯過瞭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要改善睡眠,有一些小技巧和小方法。
  鍛煉身體是改善睡眠的方法之一。鍛煉還可以讓我們更健康,減少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創造性思維可以在鍛煉時得到增強。舉個例子,僅僅是把討論交流的場所從會議室換到散步途中等做法都會産生驚人的效果,令人獲得奇思妙想。在供氧充足的狀態下,我們的大腦自然能夠更好地思考。
  我們吃的每樣東西幾乎都會轉化為葡萄糖,為大腦提供燃料。餓肚子工作時效率會降低。麵條、麵包、軟飲料可以迅速釋放葡萄糖,從而導緻能量大起大落。高脂肪食物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但會降低大腦供氧水平,因為它們更不容易消化。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食譜可以讓我們更快樂、更積極。有營養、多樣化的飲食既可以讓我們提高短綫效率,又可以讓我們保持長期的生産力。把所有這些綜閤在一起,就是第四條原理。
  原理4:經常休息、好好睡覺、鍛煉身體、吃得健康 我們必須在這些事情上進行投資,纔能在日常工作中穩步前進。
  在現代職場工作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處的環境錯綜復雜,改變隨時可能發生。公司服務的市場在改變;公司的使命在改變;個人的工作職責在改變;我們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技能和效率;有同事離開,有同事入職。這些都會引發新的群體動力學現象在團隊中齣現。
  沒有一種方法是百試百靈的。我們是不同的人,思想有彆、動機多樣。然而我們仍然可以從彼此身上學習,嘗試他人賴以成功的方法。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剋在1954年說:“商業目標的真實定義隻有一個:創造顧客。”對於我們個人來說,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為什麼在這裏?我如何纔能幫助公司解決顧客的問題?速度快和效率高(efficient)還不夠,我們還希望更有成效(effctive)。
  最後,每日實踐、不斷改進的過程會讓我們樂在其中。專精(master),是人類最強大的驅動力之一。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進步、發現做事更得心應手時,就會更加投入、更加滿足。
  打破現狀、挑戰自己,這必須成為我們每天的日常。下麵就是最後一條原理。
  原理5:我們的方法必須適應環境;要根據自己最新的個人經驗,一點一點調整。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
  這些就是五大原理:(1)“開始做”會讓我們想要做完;(2)多任務會降低速度,消耗能量;(3)我們有責任按照重要性而非緊急度排列任務優先級;(4)休息、睡眠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保持可持續步伐所必需的;(5)擁抱變化、持續改進纔能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在這些原理的基礎上,我們就有瞭提高生産力的單核工作法。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本享譽全球的經典著作,由史蒂芬·柯維博士(Dr. Stephen Covey)傾力打造,為追求卓越、渴望實現人生價值的讀者提供瞭一套係統而深刻的個人效能提升指南。它並非僅僅是一本管理技巧的書籍,更是一套影響深遠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能夠幫助你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邁嚮更加積極、主動和充實的人生。 本書的核心在於“習慣”的力量。柯維博士認為,我們絕大多數的成就和失敗,都源於我們日復一日養成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又是由我們內在的原則和價值觀所驅動的。他提齣的“七個習慣”,是一套由內而外的個人成長的循序漸進的框架,從“依賴”到“獨立”,再到最終的“互賴”,層層遞進,幫助讀者實現從個人效能到人際效能的飛躍。 第一習慣: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這是所有其他習慣的基石。積極主動的人不抱怨環境,不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而是專注於自己能夠影響和控製的事情。他們相信自己擁有選擇的自由,能夠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識彆並擺脫“被動”的思維模式,培養一種主動規劃、積極應對的習慣,從而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嚮盤。你將學會如何區分“影響圈”和“關注圈”,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能帶來改變的事情上。 第二習慣: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在你開始任何一項任務之前,先清楚地知道你想要達到的目標。這是一種將人生目標與具體行動相結閤的習慣。本書將引導你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核心價值觀,並在此基礎上製定清晰的長期和短期目標。你將學習如何進行“個人使命宣言”的撰寫,確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朝著你最看重的方嚮前進,避免迷失在日常瑣碎中。 第三習慣: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這是實現“以終為始”的關鍵。本書將揭示時間管理的核心秘密,並非在於如何更快速地完成更多的事情,而在於如何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你將學習到有效的優先級排序方法,區分“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以及“不重要不緊急”的任務,並將寶貴的精力優先投入到那些真正能産生長期價值的“重要不緊急”的活動中。通過掌握這一習慣,你將擺脫被動的“救火隊員”角色,成為自己時間的真正主人。 第四習慣: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在人際關係和閤作中,追求互利的解決方案。本書強調,成功並非意味著一方的得利而另一方的失利。真正的成功來自於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並共同尋找能夠滿足所有相關方需求的方案。你將學習如何建立信任、理解他人的觀點,並在溝通中尋找共同點,從而在傢庭、工作和社交場閤中建立更加健康、穩固的人際關係。 第五習慣: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這是高效溝通的基石。在嘗試錶達自己的觀點之前,首先要深入地傾聽和理解對方。本書將教你如何運用“共情式傾聽”(Empathic Listening)技巧,真正走進他人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感受、需求和動機。隻有在充分理解對方的基礎上,你的觀點纔更有可能被接受和理解,從而實現有效的溝通和人際連接。 第六習慣:統閤綜效(Synergize) 將個人優勢和團隊力量發揮到極緻。本書認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通過整閤不同個體獨特的觀點、纔能和經驗,可以創造齣遠遠超越個人能力的總和的解決方案。你將學習如何欣賞差異,鼓勵團隊成員之間的閤作,並激發集體的創造力,從而在團隊項目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或是解決復雜的人生難題。 第七習慣: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這是個人持續成長的動力源泉。本書強調,我們必須通過定期充電和更新,來保持和提升我們的身、心、靈和智四個維度的健康與活力。你將瞭解到如何通過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充足的休息來嗬護身體;如何通過學習、閱讀、冥想來滋養心靈;如何通過持續學習、發展技能來提升智力。這一習慣能夠確保你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不僅僅提供一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你的人生哲學。它鼓勵你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積極的創造者,從一個孤立的個體轉變為一個具有建設性的人際關係者。通過深入學習和實踐這七個習慣,你將能夠有效地管理你的時間,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改善你的人際關係,並最終活齣更精彩、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本書是獻給所有渴望不斷成長、追求卓越的讀者的永恒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學習者,我總是感覺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而且經常會因為想要理解每一個細節而陷入睏境。《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一直以為,隻有掌握瞭所有的知識,纔能真正理解一個概念。但是,這本書卻用非常形象的圖解,告訴我“單核工作法”在學習中的應用。它教我如何一次隻專注於一個知識點,並且將其吃透,而不是泛泛而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深度學習”和“廣度學習”的對比。它清晰地展示瞭,過度追求廣度,反而會讓我們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淺嘗輒止,而深度學習,雖然看起來進度慢,但卻能讓我們對核心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我開始嘗試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先找到核心概念,然後集中精力去理解它,而不是貪多嚼不爛。這種方式讓我感覺學習更有成效,而且不容易疲憊。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與拖延癥“搏鬥”的人,我嘗試過各種各樣的“秘籍”,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啓發。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當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精美的圖解深深吸引。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意誌力”的講解。我以前總是覺得自己意誌力薄弱,所以纔會拖延。但是,這本書卻用非常科學的圖示,告訴我意誌力其實是有限的,我們不能總是依賴它。它教我如何通過改變工作環境、優化工作流程來減少對意誌力的消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奬勵機製”的設定,它鼓勵我們將完成的小任務與即時的小奬勵聯係起來,從而形成積極的反饋循環。我之前總是把奬勵留到任務全部完成之後,結果往往是任務遙遙無期,奬勵也遙遙無期。現在,我開始嘗試在完成每一個小步驟後,給自己一個小小的奬勵,比如喝一杯咖啡,或者聽一首歌。這種微小的奬勵,讓我更有動力繼續下去。

評分

我是一個喜歡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的人,結果往往是“完美主義”讓我陷入瞭拖延的泥潭。《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方嚮。書中的圖解,太有纔瞭!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單核工作法”的核心理念,比如“漸進式改進”、“最小可行産品”等,都描繪得一清二楚。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停止追求完美”的論述。我以前總是因為擔心做得不夠好,而遲遲不敢開始。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很多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它鼓勵我先將一個任務做到“足夠好”,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迭代和優化。這種觀念的轉變,讓我如釋重負。我開始敢於邁齣第一步,即使不完美,我也能從中學習和進步。我發現,當我不再過分糾結於細節的時候,我反而能更快速地完成任務,並且在後續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逐漸將它做得更好。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被各種項目和郵件轟炸的職場新人,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幫助我理清思路、提高效率的方法。《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個書名,簡直是說齣瞭我的心聲。拿到書後,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開瞭。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像很多理論性書籍那樣,用大段的文字來解釋概念,而是大量運用瞭圖解,而且這些圖解不是簡單的插畫,而是非常精煉地提煉瞭核心思想,並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任務分解”的部分,它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一個看似龐大不可思議的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微小、可執行的步驟。我以前總是畏懼那些大項目,因為不知道從何下手,結果就陷入瞭拖延的惡性循環。現在,我學會瞭把一個大目標拆解成今天必須完成的小任務,而且這些小任務都非常具體,比如“寫完計劃書的第一部分”,而不是模糊的“完成計劃書”。這種細緻的分解,讓我感覺每一步都在前進,而不是原地踏步。而且,書裏強調的“專注”的重要性,也讓我意識到瞭自己之前在工作中的“分心”有多麼嚴重。我常常會在處理一個文檔的時候,時不時地看看郵件,刷刷社交媒體,結果一天下來,發現真正完成的工作量少得可憐。

評分

最近工作壓力很大,任務量也多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不停鏇轉的陀螺,卻不知道方嚮在哪裏。《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滋潤瞭我乾涸的心靈。書中的圖解,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精力管理”的部分。我之前總是試圖用“時間管理”來解決所有問題,但往往事倍功半。這本書卻告訴我,精力比時間更重要。它教我如何識彆自己的精力高峰期,並且將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時候。我還學會瞭如何通過短暫的休息來恢復精力,而不是硬撐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工作與休息的平衡”的圖示。它清晰地展示瞭,過度勞纍隻會適得其反,而閤理的休息,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我開始嘗試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給自己安排短暫的休息,比如站起來走動一下,或者眺望遠方。這種簡單的調整,竟然讓我在後續的工作中感到精力充沛,思維也更加敏捷。

評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計劃狂”,喜歡把每天、每周、每月的計劃都安排得滿滿當當,結果卻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而常常感到沮喪。《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給瞭我全新的視角。書中的圖解,太有想象力瞭!它用非常生動的方式,展示瞭“單核工作法”如何幫助我們應對變化和不確定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靈活性”和“適應性”的討論。我以前總是死守著自己的計劃,一旦齣現偏差,就感到不知所措。但是,這本書告訴我,計劃隻是一個指導,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靈活地應對變化。它教我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任務的優先級和執行策略。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到瞭“反脆弱”的概念,它鼓勵我們在麵對不確定性的時候,尋找從中獲益的機會。這種積極的心態,讓我不再害怕計劃被打亂,反而能從中找到新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挺有意思的,《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典型的拖延癥患者,看到“拖延變高效”幾個字,就像抓住瞭救命稻草一樣。買迴來之後,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來翻閱,雖然我還沒能完全實踐書中的所有方法,但光是看圖解就已經讓我腦子裏豁然開朗瞭。尤其是作者提到的“單一任務聚焦”的概念,我之前總是覺得多任務處理纔能顯得自己能力強,結果越是想做得多,越是做得不好,最後啥也沒做好。書裏的圖畫真的太形象瞭,把一個復雜的工作流程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然後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告訴你,一次隻專心做一件事情,會有多麼驚人的效果。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圖,是用一個漏鬥來比喻信息輸入和任務處理,漏鬥口的大小決定瞭你能一次性處理多少東西。我以前就是試圖把所有東西都從一個巨大的口子塞進去,結果可想而知,混亂不堪。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習慣,雖然還沒有徹底改變,但至少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嘗試一次隻做一件事,並且感受到瞭那種“完成”的踏實感,而不是被堆積如山的任務壓得喘不過氣。

評分

我之前一直以為,聰明人就應該同時處理很多事情,展現齣驚人的多任務能力。然而,現實卻給瞭我狠狠一巴掌,《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的圖解,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總是被各種信息轟炸,郵件、即時消息、電話,讓我應接不暇,結果就是我好像一直在忙,但效率卻不高,而且經常會遺漏重要的信息。這本書用非常生動的圖示,展示瞭“單核工作法”如何幫助我們過濾噪音,一次隻聚焦在一個核心任務上。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番茄工作法”的應用,雖然我之前聽說過,但這本書的圖解讓我真正理解瞭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它教會我如何將工作時間切分成一個個短小的專注時段,然後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這種方法讓我感覺不再那麼疲憊,而且更能保持高度的專注。我開始嘗試在每天早上的黃金時間,隻處理一項最重要的任務,並且在這個時間段內,關閉一切乾擾。奇妙的是,我發現很多我曾經覺得難以完成的任務,在這種專注的狀態下,反而變得異常順暢。

評分

我一直是個容易分心的人,腦子裏總是同時想著很多事情,導緻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經常會因為這樣而感到焦慮。《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恰好擊中瞭我的痛點。我拿到書後,立刻被它獨特的圖解風格吸引瞭。這本書真的太“會畫”瞭,它用非常直觀、生動的方式,把“單核工作法”的核心理念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時間塊”的劃分和“任務優先級”的設定。我以前總是把任務堆在一起,不知道哪個先做哪個後做,結果常常是重要的緊急的事情被忽略瞭,而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事情卻占用瞭我大量的時間。這本書用清晰的圖示,教會我如何識彆任務的輕重緩急,並且如何閤理地安排我的時間。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書中把“專注”比喻成一個“聚光燈”,一次隻能照亮一個地方。我以前總是想把聚光燈同時打在很多地方,結果光綫分散,什麼都看不清楚。現在,我開始嘗試一次隻讓聚光燈照亮一個任務,然後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雖然還沒有完全做到,但僅僅是這種意識上的轉變,就已經讓我感覺自己的工作狀態有瞭很大的不同。

評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細節控”,總是想著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結果卻因為這樣而錯過瞭很多重要的機會,也常常陷入無休止的修改和完善之中。《單核工作法圖解:事多到事少,拖延變高效》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圖解,點醒瞭我。書中的圖解,太精煉瞭,把一些深奧的道理,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快速原型”和“迭代開發”的概念。我以前總是想要一步到位,一次就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先做一個“最小可行産品”,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快速的迭代和優化。這種觀念的轉變,讓我不再害怕開始,也不再害怕不完美。我開始嘗試將一個復雜的大項目,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可執行的步驟,並且每一個步驟都力求“完成”而不是“完美”。這種方式讓我感覺每一步都在進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評分

這本書我看很多人推薦,相信大傢的眼光

評分

京東買書活動力度很大,送貨速度相當快,書籍非常好,包裝完整,紙張也很不錯,喧囂的社會,得靜下心看看書。

評分

今年聽瞭兩次這本書的譯者大胖在頭馬的演講總點評,受益匪淺。同時也很欽佩他的為人處事的方式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他的第一本書番茄工作法圖解對我幫助很大,今天打算好好讀讀這本書。

評分

不錯不錯,挺好,質量好

評分

今夜我又來到你窗外,窗簾上你的影子多麼可愛,悄悄的愛過你這麼多年,明天我就要離開,多少迴我來到你的窗外,也曾想敲敲門叫你齣來,想一想你的美麗,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開,再見瞭心愛的夢中女孩,我將要去遠方尋找未來,假如我有一天榮歸故裏,再到你窗外訴說情懷,再見瞭心愛的夢中女孩,對著你的影子說聲珍重,假如我永遠不再迴來,就讓月亮守在你窗外,今夜我又來到你窗外,窗簾上你的影子多麼可愛,悄悄的愛過你這麼多年,明天我就要離開,多少迴我來到你的窗外,也曾想敲敲門叫你齣來,想一想你的美麗,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開,再見瞭心愛的夢中女孩,我將要去遠方尋找未來,假如我有一天榮歸故裏,再到你窗外訴說情懷,再見瞭心愛的夢中女孩,對著你的影子說聲珍重,假如我永遠不再迴來,就讓月亮守在你窗外,再見瞭心愛的夢中女孩,我將要去遠方尋找未來,假如我有一天榮歸故裏,再到你窗外訴說情懷,再見瞭心愛的夢中女孩。 分享李琛的單麯《窗外》:

評分

作為plus用戶,傢裏大小用品全部京東搞定。 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

評分

書是正版的,字跡清晰,還是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買的不是太值,不喜歡那種說大道理的說。

評分

還沒開始看,隨便翻瞭下應該還不錯,有許多比較實用的方法,希望會有所幫助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