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经济学》从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多学科、多维度,深度剖析了“一路一带”倡议的经济学逻辑和行动密码。《“一带一路”经济学》对于充分了解“带路”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时局政情等,对于企业降低经济活动的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带一路”经济学》恪守经济学经典分析范式,对“一路一带”倡议这一重大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和政策探讨,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一路一带”倡议的理解和拓展,也有助于为决策者和企业家提供落地指南,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命题,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民生需要。
作者简介
宋文阁,1970年12月生,山东郓城人,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博士后。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资格;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经济学人,资深会计专家,企业改革发展专家,管理学家。
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先后在江苏省审计厅、政府国资委和中国500强大集团工作。在南京财经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近几年来,先后有10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期刊杂志发表。著有《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逻辑——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民企机遇》《国企改革十大难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基于国家出资人财务监督视角》等7本作品。主要研究与工作领域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大案要案与舞弊审计、资本营运与监管、财务与税务管理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
精彩书评
★谁能抓住新经济的引擎,谁就抓住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中国“一路一带”倡议的出台,不仅体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担当和情怀,更隐含了深刻的国家战略考量,是中国“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将价值链延伸到高端体系的重大部署。
——泰朔原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这本著作从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多学科、多维度,深度剖析了“一路一带”倡议的经济学逻辑和行动密码。本书对于充分了解“带路”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时局政情等,对于企业降低经济活动的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迅雷 中泰证券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这本专著恪守经济学经典分析范式,对“一路一带”倡议这一重大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和政策探讨,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一路一带”倡议的理解和拓展,也有助于为决策者和企业家提供落地指南,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命题,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民生需要。
——管涛友 民生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不得不说,本著作的出台恰逢其时,对于那些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一路一带”建设的企业家而言,无疑是一本充实的精神食粮。它不仅帮助企业加深对“一路一带”倡议出台的政策背景、政策导向和战略逻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贸易、产业、区域链、创新创业、公司治理、跨国经营投资等领域,为企业发挥先动优势,积极参与带路建设、规避风险,培养一批高品质的中国企业“链主”,提供了具体、可控的行动指南。
——钱建林 亨通光电薏事长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之基础理论篇
“一带一路”经济学科定位与理论架构
一、“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一)产生背景
(二)研究范畴和任务
(三)研究对象
二、“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一)与政治经济学的联系
(二)与国际经济学的联系
(三)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
(四)与发展经济学的联系
三、“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架构
(一)“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二)“一带一路”与国际贸易
(三)“一带一路”与货币金融
(四)“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
(五)“一带一路”与科教创新
(六)“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国际公共产品特征与中国特色
(一)“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国际公共产品特征
(二)“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中国特色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价值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探索
(二)地区区域合作理论的创新
(三)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四)为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提供契机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刺激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功能
(三)为沿线国家搭建沟通平台
(四)增进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创建互惠商品贸易机制
(二)推动制定货币汇率协调制度
(三)推动构建融资机制
(四)推动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互利共赢新模式
(五)推动强化对“一带一路”的科学管理
(六)推动加强文化间的沟通交流
(七)推动打造安全反恐工程
……
第二部分 “一带一路”之国际贸易篇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之货币金融篇
第四部分 “一带一路”之区域经济篇
第五部分 “一带一路”之科教创新篇
第六部分 “一带一路”之新型全球化篇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带一路”经济学》:
(一)金融机构支持
基础设施投资和相应的融资平台建设是加强亚洲各国互联互通的突破口和主要路径。为此,需要通过建立金融平台为一带一路的具体落实提供支撑。当前,我国和部分沿线国家已经成立了新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加大了开拓沿线地区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区,目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亟需投资建设涵盖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的立体式交通走廊,打通包括油气、水电、煤电、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大动脉,构建涉及电信、宽带、互联网等的信息一体化网络。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首次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亚投行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此外,还能提高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在内的21个意愿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标志着亚投行筹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亚投行的法定初始资本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的股东出资500亿,其他各成员国将以本国GDP为权重进行出资额的分配。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并于同年12月25日正式生效,亚投行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随着,2017年3月23日13新成员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增至70个,从成员规模上来看,亚投行已经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超过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规模。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公路、机场、桥梁、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亚投行的投资将不完全局限于基础设施领域,也包括节能减排项目和农业相关领域;同时,亚投行不仅仅青睐新建投资,还会包括跨境并购,参与一些前景看好的现有项目改造。
由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投行,作为表明中国等日趋强盛的大型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开始参与并制定亚洲地区金融体系规则的尝试,将可能极大挑战冲击目前由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主导的以世界银行,甚至亚洲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体系。
2.设立中国金融业的海外机构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我国金融机构也加快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机构设置和网络布局。根据相关资料,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与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富滇银行等11家中资银行,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中设立了55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中行28家,工行12家,建行3家,农行2家,交行2家。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1个国家的55家商业银行在我国设立了7家子行、17家一级分行、41家代表处。
3.定位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功能
开发性金融介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从市场失灵来看,表现为不盈利或商业性金融机构认为不盈利,会出现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做的情况。从政府失灵角度看,部分项目虽然短期可能不盈利,将来是有盈利的,如果政府补贴会在长期形成过高的盈利,对商业性金融形成不公平竞争,由此形成政府失灵。而一带一路项目即可能存在市场失灵有可能存在政府失灵情况。首先,“一带一路”的项目规模大、期限长,存在市场失灵,完全通过商业金融提供融资支持不现实。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项目未来可能实现盈利,因此也有政府失灵现象,不适合完全采取无偿援助或者政策性金融的方式。而开发性金融是非常适合“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的特点,其核心在于开发性金融要凭借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周期”,在中长期实现盈利。
……
前言/序言
领导人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邃思考和务实推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世界担当和情怀,也是中国面对“逆全球化”复杂局面,更新全球治理和发展机制、构建包容性全球价值链(简称GVC)的最重要的决心和措施。这一倡议对于启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有助于中国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中重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形成中国制造发展的优良环境和氛围,从而抓住世界赋予中国的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说过去基于出口导向嵌入GVC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第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话,那么,重构基于内需的GVC就是中国参与第二轮经济全球化战略的主要含义。提出这个倡议的主要目的,不是主张要回归封闭经济,不是说可以关起门来自力更生搞建设,或者搞什么进口替代,而是要用开放、包容、协调的理念,扬弃过去单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利用自己内需规模名列世界前茅的优良基础条件,承担起自己作为发展中大国相应的责任,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和基点,构建以我为主的包容性GVC治理体系,以此促进全球经济的结构均衡,促进中国经济内生化发展,并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新的动态竞争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中的一种全新的空间开放观,它是一种开放格局,而不是一个地理规划。与这种开放观有机配合的,是要有意识地去构建牢固的GVC连接,使不同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相应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这是全面呼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微观经济基础。否则,国家之间不可能形成各种有机的经济技术联系,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纽带来维系互联互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以我为主的包容性的GVC,在发展上具有下列五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积极构建以我为主的包容性GVC,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鼓励中国企业努力从事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网络品牌、物流金融等非实体性高端服务业活动。二是通过对GVC“链主”地位的掌控,以及在价值链中的微观治理机制,向世界输出中国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资本和产能。同时,也要通过GVC大力引进世界的能源及资源。三是可以背靠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利用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张的优势,形成制度化的“虹吸”全球高级、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为产业迈向中高端服务。即一方面可以走出去收购和兼并优质资源和技术为国内市场竞争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世界级城市形成要素的虹吸功能,向世界各国引进我们急需的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四是可以用“逆向发包”原理和机制,在相关业务发包中,把一些先进国家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有目的地为我所用,让这些先进的生产要素跨越地理障碍,优先进入中国经济的运行轨道,并为中国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服务。五是中国企业在内需引导下,通过比较优势的选择,逐步把“汗水经济”转化为“智慧经济”,形成新的全球产业分工或产品内分工格局,使中国从GVC低端的成员,成为全球创新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经济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