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与核战争计划研究

冷战时期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与核战争计划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杨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523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940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5
字数:28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通过解密档案反映了美国在冷战时期有关太空安全和核战略方面的政策,以及为保持霸主地位与别国的竞争及对别国的遏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题为“太空竞赛与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除了概述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两届政府的太空政策外,主要探讨大国间太空竞赛对主要国家军事、政治、思想、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下编的主题是“美国的核政策与核战争计划”,通过对零星解密的美国所有国家安全政策文件中机密的核战争计划进行研究,力图勾勒出美国核应用政策的概貌。

作者简介

  张杨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美国研究》《西亚非洲》《当代中国史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并承担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项目等多个课题项目。

目录

前言/1
代序:冷战国际史研究:世界与中国/1
一、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学术特征/2
二、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13
三、冷战国际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20
上编:太空竞赛与美国的太空安全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3
一、斯普特尼克之前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4
二、“震荡期”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7
三、“平复期”的美国外层空间政策/10
四、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外层空间政策的一点思考/12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5
一、“威斯纳报告”与肯尼迪时期美苏空间冷战的深化/15
二、冷战威信争夺与“阿波罗计划”的确立/17
三、冷战军备竞赛与肯尼迪政府的军事空间发展/20
四、结语/23
“斯普特尼克事件”与美国的“导弹差距”恐慌/26
一、“斯普特尼克”之前美国的安全自信与安全恐慌/26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导弹差距”认知/30
三、冷战政治与“导弹差距”的浮沉/41
美国第一颗侦察卫星计划与美国的情报安全/51
一、“科罗娜”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52
二、美国政府的“科罗娜”项目决策/54
三、“科罗娜”对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的作用/59
中国早期的空间发展与美国的因应策略/63
一、争夺“空间第三”的斗争与美国的因应策略/64
二、1960年代中国尖端武器发展与美国对华空间决策/68
三、中国首颗卫星发射与中美早期空间对抗的冷战根源/74
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与冷战——兼论冷战的知觉错误与过度防御心理/77
一、外层空间政策的政治层面/78
二、美国早期空间决策中的知觉错误/83
三、美国空间政策制定中的过度威胁预期/87
四、余论/89
太空自由——以历史视野读解美国太空战略/94
一、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太空自由”原则的确立/94
二、“太空自由”抑或“太空控制”/99
三、美国文化传统中的“太空自由”原则/103
冷战科学家与美国的空间决策——兼及肯尼迪政府科技政策转型的动因/107
一、科学家群体的冷战政治转向/108
二、冷战竞赛与肯尼迪政府的科技政策/111
三、美国科技政策转型的心理因素/115
下编:美国的核政策与核战争计划
“统一作战行动计划”与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核打击方案(1960—1974)/121
一、SIOP-62与对中国的“大规模报复”核打击计划/123
二、SIOP-63与美国对中国的“实战威慑”/130
三、SIOP-5与尼克松政府对中国的核打击政策/134
四、SIOP对中国安全的现实威胁/137
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早期ABM部署计划/144
一、约翰逊政府时期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ABM部署争议/145
二、尼克松政府时期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ABM部署争议/148
三、美国政府用ABM遏止中国战略核力量的理论基础/152
美国核战争计划在新世纪的接续与再定位/156
一、“统一作战行动计划”及其在后冷战时代的演变/157
二、“9·11事件”与系列“作战计划”的出台/160
三、从奥巴马政府的核声明政策看美国战略作战计划的走向/162
美国对伊朗的核政策:一个历史的解读/168
一、美伊关系与美国对伊朗核问题态度的演变/169
二、美国对伊朗的预防性核遏制政策/173
三、美国对伊核政策的根源及效果评价/178
针对苏联集团的核战争蓝图——美国最新解密档案译介/183
参考文献/208

精彩书摘

  从一般知觉的角度出发,美国面临苏联这样强大的对手,应当进行必要的防御,然而,冷战暴露的是一种过度防御心理的存在。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对整个60年代国际关系影响深远的报告,即盖瑟报告。该报告危言耸听地认为,苏联可能在1959年晚些时候以100枚携带百万吨级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向美国发动一次袭击,届时,平民将无处躲藏,而战略空军司令部将毁于旦夕。盖瑟报告的一个后果就是美国60年代风行一时的“人工掩体”计划。然而,最为危险也是非理智的计划莫过于美国的“核战争计划”(NuclearWarPlan)。早在冷战初期,美国军方就不断有人提出打一场“预防性战争”的主张,要趁苏联尚未强大到足以威胁或进攻西方之前,选择有利时机对其实施核打击。这样一种计划曾得到美国军界和政界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以至决策层一直相持不下,直到1954年末,艾森豪威尔才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5440号文件(NSC5440)明确否决了打预防性战争的主张。然而另一种核战争计划,统一作战行动计划(TheSingleIntegratedOperationalPlan:SIOP),却作为一种现实的核战争蓝图存在着。2004年7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安全项目组将一批统一作战行动计划文件解密公布,使我们得以初窥这场战争设计的全貌,也得以窥见美国制订冷战计划的过度防御性。统一作战行动计划是于1960年开始制订的针对中苏社会主义国家的核打击计划,它是美国国家安全中的最高机密,只有总统和少数军方人士才了解其详情。统一作战行动计划最为非理性之处是其确定核打击目标时,不仅以军事目标为打击对象,而且把城市—工业目标也包括进去,其目的是为了摧毁对象国的持续生存能力,以便赢得战争。这一核战争计划在此后美国历届政府一直延续下去,除了增加一些灵活性的修改外,以一场全面核打击对抗另一场核打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的危险性之大、保密程度之高就连美国国会都深感担忧。2000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克里多次要求国防部将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置于国会考察之下;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在参议院作证时,参议员兰德里欧再次提出此事,但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一个总统决定的事。其接受行政部门的数量极少的人考察。……这是所有我能说的。”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3. 民众视角:a普通人在抗战时的真实生态,提供大历史视角外,触摸抗战的另一种路径

评分

《莫言文集》莫言文集包含十六部莫言经典著作,囊括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所有小说作品,包括11部长篇小说、5部中短篇小说共16部作品。此次推出的“莫言作品系列”,包括长篇小说《蛙》、《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酒国》、《红高粱家族》、《四十一炮》、《红树林》、《十三步》、《食草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短篇小说集《与大师约会》、《白狗秋千架》。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评分

一本回顾冷战时期的书,粗略翻了翻,内容还可以

评分

中文名

评分

沈志华, 男,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1]

评分

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聘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元史、中国边疆史地。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1993至1995年、2005至2006年分别在哈佛一燕京学社、哈佛大学、庆应大学做访问学者各一年。先后发表论文及学术评论近百篇,部分结集为《北方民族史十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三联书店,即出)等书出版。

评分

沈志华的论文集,过瘾啊,几乎朝鲜战争的每一个外交政治议题都涉及到了,而且都有档案支撑。观点其实从很早的文章里就已经确定下来,后面大体是在重复。不过论证很可信。如果真的像老沈所说,第三次战役之后就议和,可能会改变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那么到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评分

一本回顾冷战时期的书,粗略翻了翻,内容还可以

评分

3. 民众视角:a普通人在抗战时的真实生态,提供大历史视角外,触摸抗战的另一种路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