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力 编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语法
  • 词汇
  • 教材
  • 校订本
  • 重排本
  • 第四册
  • 语言学
  • 汉语言
  • 古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0856
版次:3
商品编码:1225908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1
字数:3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教学不是片面的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十二单元
文选:贾谊 吊屈原赋
扬雄 解嘲
刘伶 酒德颂
陶潜 自祭文
孔稚珪 北山移文
江淹 别赋
庚信 春赋
李华 吊古战场文
韩愈 进学解
子产不毁乡校倾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苏轼 前赤壁赋
常用词(十二)
古汉语通谕:(二十七)赋的构成
(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

第十三单元
文选:[两汉乐府民歌]
有所思
上邪
孤儿行
陇西行
上山采蘼芜
[汉魏六朝诗]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1390)庭中有奇树(1391)迢迢牵牛星(1392)
曹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丕 燕歌行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曹植 白马篇
左思 詠史
陶潜 饮酒
读山海经
詠荆轲
谢云运 登池上楼
鲍照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谢脁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 拟咏怀(楚材称晋用)
[唐宋五言古体诗]
王维 渭川田家
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大车扬飞尘)
侠客行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第十四单元
附录一 天文图
附录二 诗韻常用字表
附录三 词谱
附录四 曲谱
附录五 曲韻常用字表
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
编后记
重排校改后记
二〇〇四年重印校改说明
《汉魏六朝文辑考》 内容简介 《汉魏六朝文辑考》是一部以精细考据为核心的学术著作,旨在系统梳理、辨析和辑录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散文、诗歌以及一部分骈文作品。全书共分四卷,本卷为第四卷,专注于晚唐至宋初部分散文名篇的考证与赏析,以及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与理论文献的疏证。 本书并非对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泛泛介绍,而是力求深入文献内部,通过对现存文献的层层剥茧,爬梳散佚的文本,辨别真伪,考订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流传演变以及后世影响进行严谨的学术探讨。编纂此书的目的在于为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一套更为精备、考据更为详实的学术资料,填补部分研究空白,并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卷四内容要点: 一、晚唐五代散文名篇辑考与赏析: 卷四开篇,本书精选了晚唐五代时期一批流传至今的优秀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的辑考与赏析。这批作品虽然在时间上已非严格意义上的“汉魏六朝”,但其文学风格和部分思想情感仍带有承继前代、开启后世的过渡色彩,故本书将其纳入辑考范围,以求文学史发展脉络的连贯性。 1. 李翱《记(或论)》类散文考证: 选取李翱《答朱 मागणी书》《答袁高士书》等书信体散文,重点考察其行文风格,论证其思想中对隐逸、释老思想的融合与发展。考据其版本的流传,辨析不同辑本之间在字词、语气的细微差异,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李翱的政治抱负与个人情怀的冲突,以及其散文如何体现出一种“忧国忧民”与“寄情山水”的复杂情感。 2. 温庭筠《温庭筠集》中部分记叙性散文辑考: 选取《温庭筠集》中如《西陵山记》《锦城令》等篇章,重点在于梳理其写景状物的笔法,考证其对当时城市风貌、山水景色的描摹是否与史书记载相符,并分析其辞藻华丽、意境幽美的艺术特色。考证其与温庭筠其他作品(如诗歌、令词)在风格上的呼应,揭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风格特征。 3. 南唐文人散文辑考: 集中考察如冯延巳、李煜(部分散文作品)的散文创作。重点梳理冯延巳《拾遗记》《非烟传》等作品的创作意图,分析其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情感相结合的手法,考证其文风如何承袭前代,又如何为宋代说部文学埋下伏笔。对于李煜的散文,则侧重于其宫廷生活的回忆与情感抒发,考证其语言的质朴与真挚,以及其散文与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4. 五代时期部分官书、笔记类散文辑考: 选取部分流传至今的五代官修史书中的篇章,如《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中的某些叙事、传记片断,以及笔记小说中的部分篇章,考证其语言特点,分析其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例如,对《太平广记》等类书中引录的五代佚文进行搜集整理,考证其出处与内容。 二、宋代部分文学批评与理论文献疏证: 卷四的后半部分,本书将焦点转向宋代,集中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与理论文献进行疏证,这部分内容虽然在时间上跨越了汉魏六朝,但其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以及对汉魏六朝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故本书将其纳入考察范围,以期展现文学思潮的传承与演变。 1. 欧阳修《论诗》系列考证: 选取欧阳修关于诗歌创作的若干论述,如《与尹师鲁论诗书》《答梅圣俞书》等。本书将详细考证这些论述的原始出处、形成过程,辨析其“以文为诗”的观点,分析其对唐诗(特别是杜甫)的推崇,以及其对宋代诗歌创作如何产生深远影响。考证其批评的依据,并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比,揭示其文学批评的独到之处。 2. 王安石《论诗》及文学主张疏证: 深入研究王安石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重点考察其《书吴兴集后》等文,梳理其“拗句”理论,分析其反对空谈、强调实效的文学主张。考证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与理论批评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3.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等文体风格考析: 曾巩的古文创作是宋代散文的典范,本书选取其《寄欧阳舍人书》等代表作,从其章法、句法、词藻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考证其文风如何受到韩愈、柳宗元的影响,又如何形成自己“诚实”、“有体”的风格。分析其文章中蕴含的政治抱负与人文关怀。 4. 宋代部分文学史料及理论著作的早期辑佚与辨伪: 针对一些宋代学者(如曾肇、洪迈等)在文学史料整理、批评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早期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例如,辑录和考证一些宋人笔记、文集中的文学评论片段,梳理宋代文人对汉魏六朝文学的认知与评价。 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 《汉魏六朝文辑考》(第四卷)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细的文献考证: 本书不满足于对现有文献的简单整理,而是深入文献源头,通过细致的校勘、辨析,力求恢复文本的原貌,纠正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错误。 2. 跨越时代的学术视野: 将晚唐五代部分散文作品,以及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文献纳入考察范围,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史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揭示了文学思潮的传承与演变,超越了单纯的断代史研究。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辑考的同时,本书注重对其文学思想、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剖析,将文献考证与文学批评相结合,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失文学欣赏的价值。 4. 填补研究空白: 对于一些流传不广、研究不足的篇章或文献,本书进行了系统的辑考与疏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与视角。 5. 严谨的治学态度: 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每一条史料、每一个字词,论证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力求做到言之有据,经得起推敲。 总而言之,《汉魏六朝文辑考》(第四卷)是一部具有高度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著作。它不仅为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和深入的视角。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文学的传统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融合、创新,并最终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总觉得那是埋藏在历史深处的宝藏,难以触及。《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而非冷冰冰的教科书。我最欣赏的是其对语境的深度挖掘。很多时候,我们学古文,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上,却忽略了那个时代说话人的“潜台词”和文化背景。这一册书中,特别是在讲解“言说行为”相关的词汇时,我发现作者引入了大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古代士人交往的礼仪规范如何影响了他们遣词造句的方式。举个例子,书中对“拜”、“谒”、“面陈”这些表示拜访的动词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不仅仅是词义的差异,更深入到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这种由点及面的学习方法,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语法规则,而是在“重建”一种古代的思维模式和交流习惯。这种深度,在很多其他教材中是难以寻觅的,它们往往过于侧重于语法框架的构建,而忽略了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生动性。读完相关章节后,再去看那些经典文献,立刻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能听到古人交流时的那种特有的语调和节奏。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教材时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校订重排”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的翻新,但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实用性”上做出的努力。作为一名业余研究者,我经常需要将现代的学术概念转化为准确的古代汉语表达,或者反过来,需要辨析一篇出土文献中模糊的表述。这一册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句法结构,尤其是被动句和使役句时,提供了极其详尽的分析路径图。它不像一些过于偏学术的著作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采用“问题导入—例证分析—规则提炼”的阶梯式教学法。我尤其佩服作者在选取例证时的用心良苦,他们似乎特意挑选了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比如先秦、汉魏、唐宋)都有代表性的文本片段,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某个语法点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这种动态的视角,极大地提高了我对古代汉语“变”与“不变”的认知。我不再认为古代汉语是一个静止的、不可更改的系统,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适应性的语言体系,这对于提升我的研究深度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讨喜了,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麻布质感,摸上去有一种沉甸甸的书卷气,让人一上手就觉得内容分量十足。我尤其欣赏他们这次的排版,字体选择的是一种既清晰又不失古雅的宋体,行距和字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研读那些拗口的文言文例句,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我记得我拿到手时,刚好在研究《庄子》的某一章节,那些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常常让我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似乎有意地将难点进行了结构化的梳理。比如,在解释某个特定的虚词用法时,它会非常细致地列出各种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并且配上了来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本实例,这比单纯的词典式解释要生动得多。校订重排的细节也做得非常到位,我注意到一些过去版本中容易混淆的通假字或异体字,在这里都得到了清晰的辨析和订正,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省去了自己去反复查阅各种古籍校本的麻烦。总而言之,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市场上同类教材中的佼佼者,它成功地在学术严谨性和阅读舒适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更多体现在它对“文本解读”的赋能上。我之前在阅读一些带有强烈地方色彩或专业术语的古代典籍时,常常因为对特定词汇的理解偏差而陷入僵局。这一册似乎专门针对这些“难啃的骨头”下了不少功夫。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只关注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标准范文”,而是大胆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容易被忽略的文本,比如医学笔记、地方志的序言,甚至是奏折中的一些特定表述。在涉及到一些涉及律令或官制的名词时,书后的注释部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微型的古代官制词典,清晰地界定了这些词汇在不同朝代的具体指代范围和职能。这种对“小语料”的重视,使得我们的古代汉语学习不再局限于那些阳春白雪的文学作品,而是更贴近古代社会真实的语言生态。这种“全景式”的视野,让我的阅读视野瞬间开阔,也让我对古代士人的日常交流内容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而不是凭空想象。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拿到《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4册)》时,对其厚度和内容密度感到一丝压力,它确实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然而,一旦深入其中,那种扎实的学术支撑感便会让人心安。与其他注重流畅性和趣味性的通俗读物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套精密的手术刀具,它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基础,但回报是极高的精确度。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句法结构,特别是那些涉及多重嵌套从句和省略句时,作者采用了非常清晰的“结构拆解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这种图解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将抽象的语法规则具象化了。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在引用参考资料和古代注疏时,标注得异常详尽,每一次论断背后似乎都有坚实的学理依据支撑,这为那些希望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你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应该去查阅哪些重要的学术论著。因此,对于那些真正希望系统、深入掌握古代汉语精髓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论的潜移默化。

评分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评分

经常在京东自营店买书,质量肯定值得信赖的,快递速度更是其他快递公司无法比拟的。这次遇到满100减50的活动,又果断的屯书了。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印刷质量好,纸张好,总体来说好书

评分

就算你解释清楚了,尝起来好吃的物质基础只是更多的脂肪、呈味氨基酸,核酸,肌苷酸,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那又如何呢?我有钱,满足我的嘴,哪里有错?所谓“有营养”往往不过是花钱的借口,真正在消费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口味啊。

评分

购买了整套4卷本,预备花一年啃下。前辈们半个多世纪的积淀,论权威和实用,无第二部教材可与之匹敌。

评分

期待已久的典藏版,今天终于拿下。质量非常好,有函套有塑封,一点都没有损坏。纸质精良,印刷清晰,绝对正版。物流也超给力,昨天下单,今天就到。很棒的一次购物体验,下次还会继续从京东购书。

评分

《新白娘子传奇》里,碧莲曾经跟天不怕地不怕的戚宝山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宝山偏不信邪,开了个豆腐店起早贪黑卖豆腐,才真正尝到了人间百味。所以,看到小津安二郎说自己是只会做豆腐,不会做咖喱饭和炸猪排的人的时候,我认为他并不是在自谦,相反的,他是在表达做豆腐的辛苦。      若在现在苛刻的评论家眼中,小津战后的导演生涯,简直可以用“毫无突破”来形容。他热衷于反复拍摄同一个题材的作品,视角永远局限于战后日本的普通家庭,很少有外景,基本上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十叠大小的空间里。所试图展现的主题也大致统一,即描写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观念是如何在崭新的时代中显得不合时宜,进而走向分崩离析的。他甚至不在意自己重复自己,光是“送嫁”这一个题材的电影,他就先后拍了《晚春》、《秋日和》及《秋刀鱼之味》三部。然而,就是这样近乎偏执的专注,才将他做豆腐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国际影坛公认的大师。

评分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