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講詩詞經典

康震講詩詞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震 著
圖書標籤:
  • 詩詞鑒賞
  • 古典詩詞
  • 康震
  • 文化
  • 教育
  • 文學
  • 傳統文化
  • 詩歌
  • 名傢解讀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86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8851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78
字數:1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康震講詩詞經典》為康震教授長期浸淫古典詩詞的心得之作,全書共收錄自先秦至清代的古代詩、詞作品一百餘首。每一首作品大緻分為四個部分:作者介紹,簡要介紹詩詞作者的生平行跡;“導讀”部分主要介紹詩的齣處、詩題含義、詩歌大旨和詩詞創作的曆史、文化背景等;注釋部分主要對詩詞中的重點、難點字詞進行必要的注疏和解釋,個彆難解的詩句則對整句進行串講;“延伸閱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對詩題相關的文化史知識進行簡要的介紹,二是簡要介紹古今學者對本詩詞的點評,三是古代文人學者與詩詞作者的唱和酬答及懷念之作。

作者簡介

  康震,陝西綏德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奬勵計劃”青年學者、教育部新世紀人纔、全國模範教師等。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蘇軾研究會、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期刊發錶論文七十餘篇,齣版《長安文化與隋唐詩歌》《中國散文通史`隋唐五代捲》、“康震評說唐宋文學傢係列”等著作二十餘部,榮獲國傢、省部級優秀成果奬多項,主持國傢、省部級重大教學、科研項目十餘項。

  2005 年至今,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蘇軾》《李清照》《唐宋八大傢》等專題講座;擔任中央電視颱《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民歌大會》《朗讀者》《漢語橋》等欄目文學顧問與點評嘉賓。


《詩意中國:那些流傳韆古的動人篇章》 目錄: 引言 第一章:山河壯麗,傢國情懷——描寫祖國山河與民族情感的詩篇 1.1 盛世風華,山河錦綉 1.1.1《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1.2《望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對齣,孤帆一片日邊來 1.1.3《登高》:萬裏悲鞦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颱 1.2 邊塞風雲,傢國憂思 1.2.1《齣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 1.2.2《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傳 1.2.3《漁傢傲·鞦思》: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颱 1.3 離愁彆緒,思念故土 1.3.1《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3.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二章:人生百態,情真意切——展現豐富情感與生活哲思的詩歌 2.1 少年意氣,豪情萬丈 2.1.1《少年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1.3《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 2.2 離彆相思,情深意長 2.2.1《送元二使安西》: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2.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2.3《長相思》: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2.3 友誼長存,知己難求 2.3.1《贈汪倫》:桃花潭水深韆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3.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3.3《送友人》:青山一道同風雨,白發雙垂淚。 2.4 閑適生活,淡泊寜靜 2.4.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4.2《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4.3《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2.5 詠物寄情,物我兩忘 2.5.1《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2.5.2《詠鵝》:鵝鵝鵝,麯項嚮天歌 2.5.3《賦得古原草送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三章:時代縮影,曆史迴響——反映社會變遷與曆史事件的詩歌 3.1 戰亂離殤,民生多艱 3.1.1《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3.1.2《茅屋為鞦風所破歌》: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3.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颱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3.2 盛世繁華,歌舞升平 3.2.1《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3.2.2《長恨歌》: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 3.2.3《洛陽牡丹》: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3.3 時代變遷,物是人非 3.3.1《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3.3.2《石頭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3.3.3《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第四章:藝術魅力,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音韻、意象與修辭 4.1 音韻之美: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4.1.1 押韻的奧秘:平仄協調,韻律和諧 4.1.2 節奏的魔力:四言、五言、七言的韻味 4.2 意象之美: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4.2.1 山川明月:寄托愁緒與壯誌 4.2.2 花鳥蟲魚:描繪生活與情感 4.2.3 曆史遺跡:引發懷古與思索 4.3 修辭之美: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 4.3.1《望廬山瀑布》的比喻:銀河落九天 4.3.2《詠鵝》的擬人:麯項嚮天歌 4.3.3《齣塞》的誇張:萬裏長徵 第五章:詩意人生,古韻今輝——如何從詩詞中汲取力量與智慧 5.1 傳承與創新:古今詩詞的對話 5.2 詩意生活:在平凡日子裏發現詩 5.3 精神食糧:詩詞給予的慰藉與啓迪 後記 --- 引言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它以凝練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深邃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韆百年的曆史記憶、精神追求和審美情趣。從先秦的《詩經》到唐詩宋詞的輝煌,再到後世詩人的創作,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穿越時空的阻隔,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本書《詩意中國:那些流傳韆古的動人篇章》,並非一本簡單的詩歌鑒賞錄,而是試圖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由文字構築的詩意世界。在這裏,我們不求麵麵俱到,不追求學術上的嚴謹,而是希望通過對一些膾炙人口、意蘊深遠的詩歌的解讀,讓讀者重新感受詩詞的溫度與力量,體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與傢國情懷。 我們將沿著曆史的脈絡,從描繪祖國壯麗山河、抒發傢國情懷的詩篇開始,感受詩人們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接著,我們將深入探索詩歌中展現的人生百態,那些關於少年意氣、離彆相思、友誼長存、閑適生活以及詠物寄情的情感,它們如同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切而動人;然後,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反映時代變遷、曆史事件的詩歌,從字裏行間窺見曆史的波瀾壯闊與人間的悲歡離閤;在欣賞詩歌內容的同時,我們也無法忽視其藝術魅力,語言的音韻、意象的構建、修辭的巧妙,共同構成瞭詩歌那令人沉醉的美;最後,我們希望將這份詩意的感受延伸至當下的生活,探討如何從古老的詩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與智慧,讓古韻在現代生活中綻放新的光彩。 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時代的迴響,是一段情感的凝固,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點亮瞭我們民族文化的夜空。翻開本書,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詩意的旅程,感受詩詞的博大精深,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 第一章:山河壯麗,傢國情懷——描寫祖國山河與民族情感的詩篇 詩歌,是最能直接錶達情感的藝術形式之一。當麵對祖國壯麗的山河,當胸中湧動著深沉的傢國情懷,詩人們便用最動人的筆觸,將這份情感寄托於文字,流傳韆古。這些詩篇,不僅僅是對景色的描繪,更是對國傢、對民族、對故土最真摯的告白。 1.1 盛世風華,山河錦綉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邊疆安定。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們筆下的山河,常常是壯麗、秀美、充滿生機的。他們以磅礴的氣勢和細膩的筆觸,描繪齣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圖景,也寄托著對盛世的贊美與熱愛。 1.1.1 《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描寫瀑布的韆古絕唱。初到廬山,詩人在壯觀的瀑布前,被眼前景象所震撼。他沒有直接描繪瀑布的形狀,而是用瞭一個極具想象力的比喻:“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短短兩句,將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的雄渾氣勢,描繪得淋灕盡緻。那磅礴的水勢,仿佛是從九天之上傾瀉而下的銀河,既有視覺上的震撼,更有聽覺上的轟鳴,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詩人豪放不羈的想象力。這不僅僅是對景色的贊美,更是對宇宙之宏大、生命之蓬勃的一種感受。 1.1.2 《望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對齣,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的另一首《望天門山》,則描繪瞭長江的壯闊與天門山的奇絕。天門山,是長江流經之處一座雄偉的山峰,被江水劈開,形成一個天然的“門”。詩人在船上遠眺,隻見“兩岸青山相對齣”,仿佛是山峰在嚮他招手,充滿瞭動態的美感。而“孤帆一片日邊來”,則勾勒齣一葉扁舟在浩渺的江麵上緩緩駛來,在落日的餘暉下,構成瞭一幅寜靜而壯闊的畫麵。這首詩,將山水的雄奇與江麵的開闊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展現瞭大唐盛世開放包容的胸襟,也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自豪。 1.1.3 《登高》:萬裏悲鞦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颱 杜甫的《登高》,同樣是描寫山河,但其基調卻與李白的詩歌有所不同。在安史之亂的背景下,杜甫飽經離亂,漂泊西南。這首詩寫於他旅居夔州時,登高遠眺。麵對鞦風蕭瑟,戰亂未平,詩人發齣瞭“萬裏悲鞦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颱”的感慨。這裏的鞦天,不再是單純的季節,而是承載瞭詩人的憂愁與孤寂。“悲鞦”二字,將季節的肅殺與內心的悲涼融為一體。而“萬裏”、“百年”則強調瞭詩人漂泊的久遠與身體的病弱。這首詩,雖然也描寫瞭高處的景色,但更多的是通過景色的烘托,來錶達詩人晚年飄零的悲哀,以及對國傢命運的深切憂慮。這是一種沉重的傢國情懷,是對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的深刻體察。 1.2 邊塞風雲,傢國憂思 漢唐時期,邊塞是國傢重要的戰略屏障,也是詩人們創作的沃土。邊塞詩,以其粗獷豪放的風格,描繪瞭邊疆的艱苦環境,以及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在這些詩歌中,我們不僅看到瞭壯麗的邊塞風光,更能感受到詩人對國傢安危的關注,以及對戍邊將士的敬意。 1.2.1 《齣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 王昌齡的《齣塞》,是唐代邊塞詩的代錶作之一。詩歌開篇便以曆史的縱深感,將讀者帶入一個古老而蒼涼的邊塞場景:“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月、關塞,是曆史的見證,也暗示著邊疆戰爭的漫長與無盡。接著,“萬裏長徵人未還”,直接點明瞭戰爭的殘酷與戍邊將士的犧牲。這首詩沒有直接描寫戰鬥場麵,但通過對曆史的追溯和對現實的渲染,營造齣一種悲壯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戰爭對生命的消磨,以及戍邊將士的默默付齣。這是一種含蓄而深刻的傢國憂思,是對和平的珍視與對戰爭的反思。 1.2.2 《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傳 同樣是王昌齡的《涼州詞》,描繪的則是一種邊塞軍旅的豪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傳。”這句詩,展現瞭邊塞軍營中一種獨特的宴飲景象。醇厚的葡萄美酒,精緻的夜光杯,悠揚的琵琶聲,共同營造齣一種豪邁而略帶浪漫的氛圍。然而,在這歡樂的背後,卻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巨大反差。這句詩,揭示瞭邊塞將士的辛勞與犧牲,與後方安逸享樂的統治者形成鮮明對比,錶達瞭詩人對軍事實力的擔憂,以及對戰爭殘酷性的批判。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傢國關懷,是對社會不公的批判與對國傢命運的憂慮。 1.2.3 《漁傢傲·鞦思》: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颱 範仲淹的《漁傢傲·鞦思》,是一首詞,同樣充滿瞭邊塞的雄渾氣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颱。”這裏描繪的,是北方邊塞嚴酷的鼕季景象。巨大的雪花,仿佛能覆蓋整個大地,而“軒轅颱”則寄寓著對華夏文明起源的追溯,以及對國傢統一和民族尊嚴的強調。這句詩,以誇張的手法,描繪瞭邊塞的惡劣環境,也暗示著邊疆將士所麵臨的艱辛。在這樣的環境裏,詩人卻能“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展現瞭將士們保傢衛國的決心與士氣。“沙場鞦點兵”,更是點明瞭戰爭的緊迫感。這首詞,充滿瞭陽剛之氣,是對邊塞將士的贊美,更是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懷。 1.3 離愁彆緒,思念故土 離彆,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情感體驗。對於身處異鄉的遊子而言,對故土的思念更是難以割捨。這些描寫離愁彆緒、思念故土的詩篇,以其真摯的情感,引起瞭無數人的共鳴。 1.3.1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的《靜夜思》,可以說是傢喻戶曉的思鄉詩。在一個寜靜的夜晚,詩人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上的霜。當他抬頭望月,思緒便飄嚮瞭遠方的傢鄉:“低頭思故鄉”。短短四句,語言樸素,情感卻真摯而深沉。月光,是中國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它常常是寄托思念、思鄉的載體。詩人通過對月光的描繪,引齣瞭內心深處對故鄉的思念。這首詩,以其極簡的語言,傳達瞭最普遍的人類情感,成為無數遊子的心聲。 1.3.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則將思鄉之情與特定的節日結閤起來。“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流傳最廣的詩句之一,它道齣瞭一個普遍的道理:在歡樂的節日裏,孤身在外的遊子,對傢人的思念會更加強烈。“獨在異鄉為異客”更是直白地抒發瞭身處異地的孤獨感。重陽節登高,本是與傢人團聚的節日,然而對於詩人來說,卻成瞭思念傢人的日子。他想象著遠方的兄弟們,在重陽節登高之時,一定會想起自己,並且會把茱萸插在頭上,祈求平安,而他卻獨自一人,少瞭這份熱鬧和祝福。這首詩,用樸實的語言,錶達瞭深厚的親情,以及身在異鄉的孤獨與無奈。 1.3.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句詩,與上一句緊密相連,進一步深化瞭詩人的思鄉之情。詩人並非身在重陽登高的現場,而是通過自己的想象,推斷齣遠方親人的活動。他知道,兄弟們此刻一定也在登高,並且會像習俗一樣,在頭上插滿茱萸,寄托對親人的思念和對平安的祈願。然而,詩人此刻卻缺席瞭,他隻能想象他們“遍插茱萸”,而自己卻“少一人”,形成瞭一種鮮明的對比,更加凸顯瞭他的孤獨和對傢鄉的思念。這種“遙知”的寫法,既展現瞭詩人對親人的關懷,又烘托瞭自己身處異鄉的淒涼,情感細膩而動人。 --- 第二章:人生百態,情真意切——展現豐富情感與生活哲思的詩歌 詩歌,不僅僅是對山河壯麗的描繪,也不僅僅是對傢國情懷的抒發,它更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生的百般滋味,展現齣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從少年時代的意氣風發,到離彆相思的纏綿悱惻,從珍貴的友誼,到淡泊寜靜的閑適生活,再到藉物抒情的巧思,詩歌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捲。 2.1 少年意氣,豪情萬丈 少年,是生命中最充滿活力和夢想的年紀。在這個階段,人們往往懷揣著遠大的誌嚮,充滿瞭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世界的探索欲。詩歌中,那些描繪少年意氣的篇章,往往充滿瞭朝氣和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2.1.1 《少年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句詩,雖然並非齣自某一位名傢之手,但其意境卻廣為流傳,成為鼓勵人們勇往直前的經典名句。它錶達瞭一種積極嚮上的人生態度:不必為前方的道路上沒有知己而擔憂,隻要你纔華齣眾,品德高尚,總會有懂得欣賞你的人,天下何人不認識你呢?這句話充滿瞭自信和豪邁,鼓勵人們要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大膽前行,不必畏懼孤獨和質疑。它是一種對人生價值的肯定,也是一種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 2.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是唐代詩人王勃送彆好友杜少府時所作的詩句,同樣是錶達友誼的經典。在送彆的場閤,按理說會充滿離愁彆緒,但王勃卻以豁達的胸襟,寫齣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隻要我們的心中有彼此,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鄰一般親近。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友誼觀,將情感的聯係置於地理距離之上。它傳遞瞭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鼓勵人們即使麵臨離彆,也不必過於悲傷,因為真摯的友誼能夠跨越一切障礙。 2.1.3 《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 這句詩齣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在寒冷的陽關之外,詩人與即將遠行的友人餞行。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飽含著依依不捨的深情。然而,更令人心酸的是“西齣陽關無故人”。陽關,是古代邊塞重要的關口,一旦越過,就意味著踏上瞭漫長而艱險的旅程,前方可能再也沒有熟悉的麵孔,連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都難以尋覓。這句詩,將離彆的場景渲染得格外淒涼,充滿瞭對友人前路漫漫的擔憂,也抒發瞭詩人深厚的友情。 2.2 離彆相思,情深意長 離彆,是人生中一種普遍而深刻的情感體驗,由此而生的相思之情,更是成為詩歌創作的永恒主題。那些描繪離彆相思的詩篇,以其細膩的情感,觸動瞭無數人的心弦。 2.2.1 《送元二使安西》: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句詩,與前麵提到的“勸君更盡一杯酒”齣自同一首詩。送彆友人,詩人們常常會描繪遠去的背影。然而,王維的這句詩,將意境推嚮瞭極緻。望著友人遠去的孤舟,漸漸消失在碧藍的天空中,最後隻剩下浩渺的長江,嚮著天際奔流而去。“孤帆遠影碧空盡”,寫盡瞭友人離去的孤獨與渺小;“唯見長江天際流”,則將目光引嚮瞭永恒的自然景物,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貴。這句詩,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將離彆的傷感渲染得淋灕盡緻。 2.2.2 《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另一首短詩,用極其簡潔的語言,錶達瞭深沉的相思之情。“紅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被視為相思的象徵。詩人看到南國盛開的紅豆,不禁聯想到遠方的戀人,或者思念的人。“春來發幾枝”,則將這種思念之情,如同紅豆般,隨著春天的到來,一點一點地滋長、蔓延。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激昂的情感,卻以一種含蓄而婉約的方式,觸動瞭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發瞭對思念之情的共鳴。 2.2.3 《長相思》: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這句詩齣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長相思》組詩。在傍晚時分,日色漸漸消退,花朵在朦朧的暮色中,如同籠罩著一層薄煙;夜色降臨,月光皎潔如素,然而,這美好的夜晚,卻絲毫不能緩解詩人的愁緒,反而讓她“愁不眠”。這句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烘托瞭內心的愁苦。暮色與月光,本是美好的景象,但在愁緒的籠罩下,卻顯得淒美而寂寥。詩人用“愁不眠”來錶達內心的痛苦,將相思之情推嚮瞭極緻。 2.3 友誼長存,知己難求 朋友,是人生旅途中重要的陪伴者。真正的友誼,能夠給予我們支持、鼓勵和慰藉。詩歌中,有許多贊美友誼的篇章,它們錶達瞭對知己的珍視,以及對友情長存的期盼。 2.3.1 《贈汪倫》:桃花潭水深韆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李白送彆友人汪倫時所作的詩。詩人與汪倫一同在桃花潭遊玩,離彆之際,汪倫前來送行。李白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桃花潭水深韆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錶達對汪倫深厚情誼的感激。桃花潭水固然深不可測,但汪倫送彆時的情意,卻比這潭水還要深厚。這個比喻,既寫齣瞭送彆場麵的依依不捨,也展現瞭詩人對友情的珍視。 2.3.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齣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送彆的岔路口,詩人勸慰朋友:“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必在分彆的路口,像小孩子一樣哭哭啼啼,互相沾濕衣襟。這是一種超越瞭兒女情長的豁達,錶達瞭對友情的自信,相信真正的友情能夠經受住離彆的考驗。這種灑脫的態度,是對朋友最好的鼓勵。 2.3.3 《送友人》:青山一道同風雨,白發雙垂淚。 這是李白送彆友人的另一首詩。“青山一道同風雨”描繪瞭詩人與友人一同麵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即使分開瞭,也依然心意相通。“白發雙垂淚”則寫齣瞭離彆時,兩位友人不禁流下瞭眼淚,錶達瞭離彆時的不捨與悲傷。這兩句詩,將友情的力量與離彆的傷感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展現瞭深厚友情的真摯與感人。 2.4 閑適生活,淡泊寜靜 在忙碌的生活之餘,人們也渴望一種閑適、寜靜的生活。詩歌中,有許多描繪隱逸生活、田園風光、寄情山水的篇章,它們為我們展現瞭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 2.4.1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這是蘇軾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在晴天,西湖的水麵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美麗;而即使在雨天,遠處的山色也是一片空靈朦朧,同樣充滿韻味。這句詩,寫齣瞭西湖在不同天氣下的美景,展現瞭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它傳遞瞭一種欣賞美的能力,無論順境逆境,都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2.4.2 《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結尾兩句,也是對西湖美景的極緻贊美。詩人將西湖比作美麗的女子西施,認為無論是淡雅的妝容還是濃艷的打扮,都同樣美麗動人。這句詩,用非常貼切的比喻,描繪瞭西湖無論在何種天氣、何種狀態下,都能夠呈現齣獨特的美。它也暗示瞭一種人生態度: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展現齣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麵。 2.4.3 《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竹裏館》。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裏,悠閑地彈奏著古琴,時而又發齣長長的嘯聲。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遠離塵囂,與自然融為一體。竹林,象徵著高潔的品格;彈琴、長嘯,則錶達瞭內心的自由與豁達。這首詩,描繪瞭一種理想的隱居生活,充滿瞭詩情畫意,也體現瞭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寜靜的精神境界。 2.5 詠物寄情,物我兩忘 詠物詩,是通過描繪某一事物,來寄托詩人的情感或思想。這種詩歌形式,要求詩人對事物有深刻的觀察和獨特的感悟,通過對物象的描繪,引發讀者的聯想,從而達到“物我兩忘”的藝術境界。 2.5.1 《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這句詩,描繪瞭梅花在嚴寒中綻放的景象。梅花,不畏嚴寒,在冰天雪地裏獨自盛開,與其他春天盛開的桃李截然不同。詩人用“著此身”來形容梅花堅毅的身姿,強調它在惡劣環境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品格。“不同桃李混芳塵”則贊美瞭梅花不與俗物同流閤汙的高潔品質。這首詩,藉梅花贊美瞭堅貞不屈、傲然獨立的精神,寄托瞭詩人高尚的品格與情操。 2.5.2 《詠鵝》:鵝鵝鵝,麯項嚮天歌 這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童年詩作。雖然年幼,卻寫齣瞭鵝的生動形象。反復的“鵝鵝鵝”,模仿瞭鵝的叫聲;“麯項嚮天歌”,則描繪瞭鵝伸長脖子,仰頭唱歌的姿態,充滿瞭活力與樂趣。這首詩,以稚嫩的筆觸,捕捉到瞭鵝的神態,錶現瞭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童真。 2.5.3 《賦得古原草送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彆》。詩人描寫瞭原野上的青草,即使經曆野火的焚燒,春天到來時,依然會頑強地生長齣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以極強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展現瞭青草的生命力。這句詩,不僅僅是對青草的贊美,更常常被用來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遭遇挫摺,也能夠重新站起來,繼續前進。它傳遞瞭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也寄托瞭詩人對頑強生命的贊美。 --- 第三章:時代縮影,曆史迴響——反映社會變遷與曆史事件的詩歌 詩歌,是時代的鏡子,更是曆史的見證。每一首詩,都可能凝聚著一個時代的印記,反映著當時的社會風貌、曆史事件,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態。通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觸摸曆史的脈搏,感受時代的變遷。 3.1 戰亂離殤,民生多艱 戰爭,是人類曆史上一抹揮之不去的陰影。戰亂帶來的苦難,給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詩歌,以其獨特的視角,記錄瞭戰爭的殘酷,以及底層人民的艱辛。 3.1.1 《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兵車行》,這是一首著名的“詩史”。詩歌通過描寫徵兵的場麵,揭露瞭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描繪瞭邊塞戰場的慘烈,白骨遍野,無人收斂,暗示瞭戰爭的無情與殘酷。這不僅僅是對一處戰場的描繪,更是對曆代戰爭造成巨大生命損失的控訴。詩人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揭露,錶達瞭對戰爭的厭惡和對人民的同情。 3.1.2 《茅屋為鞦風所破歌》: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同樣是杜甫的《茅屋為鞦風所破歌》。在安史之亂動蕩的年代,杜甫的生活十分貧睏。一場鞦風將他破舊的茅屋吹破,令他無處棲身。然而,在感嘆自己遭遇的同時,他卻發齣瞭“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呼喊。這句詩,將個人的不幸,升華為對全天下貧苦讀書人的關懷。詩人渴望擁有足夠的住房,來容納所有貧睏的讀書人,讓他們都能安居樂業,快樂地生活。這是一種超越小我的博大胸懷,體現瞭詩人深厚的仁愛之心和對社會公平的嚮往。 3.1.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颱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這是唐代詩人岑參描寫邊塞風光與離彆的詩歌。“輪颱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輪颱,是唐朝邊疆重鎮。在漫天大雪中,詩人送彆前往京城的武判官。大雪覆蓋著天山之路,顯得格外荒涼與寒冷。這句詩,描繪瞭邊塞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暗示瞭邊疆生活的艱辛。同時,離彆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增添瞭一份悲壯與不捨。它反映瞭那個時代邊塞將士的辛勞與奉獻,以及他們與傢鄉的隔絕。 3.2 盛世繁華,歌舞升平 與戰亂年代的苦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曆史上也曾齣現過輝煌繁榮的盛世。在這些時代,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歌舞升平,詩歌也常常描繪齣繁華的景象,展現瞭時代的風貌。 3.2.1 《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這句詩齣自唐代詩人李白為楊貴妃所作的《清平調》。在禦花園中,唐玄宗與楊貴妃賞花,李白奉命作詩。這句詩,將楊貴妃的美貌與花朵的美麗融為一體。“雲想衣裳花想容”,意思是,看到雲朵,人們會想到她的衣裳;看到花朵,人們會想到她的容顔。這是一種極其細膩的贊美,將人的美與自然的美巧妙地結閤。而“春風拂檻露華濃”,則描繪瞭春風吹拂,花朵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更增添瞭景色的嬌艷。這首詩,是唐代宮廷盛世繁華的寫照,也展現瞭當時文人與皇室的密切關係。 3.2.2 《長恨歌》: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 同樣是描寫楊貴妃的絕世美貌,白居易的《長恨歌》中,“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更是將這種美貌推嚮瞭極緻。楊貴妃僅僅是迴過頭來,嫣然一笑,就足以傾倒眾生,讓皇宮中其他的嬪妃都黯然失色。這句詩,生動地描繪瞭楊貴妃驚人的美貌,也暗示瞭她的得寵。它成為瞭描寫絕世美女的經典名句,也反映瞭唐代安史之亂前,宮廷的奢靡生活。 3.2.3 《洛陽牡丹》: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牡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富貴、吉祥的象徵。這句詩,描繪瞭洛陽牡丹盛開時的盛況。“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意思是,牡丹花盛開的二十天裏,整個洛陽城的人們都為之瘋狂。這句詩,以誇張的手法,展現瞭牡丹的魅力,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它也從側麵反映瞭當時社會經濟的繁榮,人們有閑暇去欣賞美麗的牡丹,並為此而歡欣鼓舞。 3.3 時代變遷,物是人非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時代在不斷變遷。然而,在變遷中,我們常常會感嘆“物是人非”的無奈。詩歌,以其細膩的情感,捕捉到瞭這種時代變遷帶來的滄桑感。 3.3.1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在秦淮河邊所作的詩。曾經繁華的南京(當時稱金陵),在經曆亡國之痛後,依然是歌舞升平。詩人看到歌女們在秦淮河上唱歌,而她們卻不知道亡國之恨,依然吟唱著亡國之君的靡靡之音《後庭花》。這句詩,充滿瞭曆史的滄桑感和作者的痛惜之情。它揭示瞭統治者沉迷享樂,不思進取,最終導緻國傢滅亡的悲劇。詩人通過對眼前景象的描繪,引發瞭對曆史的深刻反思,也錶達瞭對國傢命運的擔憂。 3.3.2 《石頭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這是南朝詩人劉禹锡的《石頭城》。這首詩,錶達瞭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以及對如今滄桑巨變的感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意思是,過去那些顯赫一時的王謝大傢族,他們的宅院裏曾經飛翔的燕子,如今都飛進瞭普通百姓的傢中。這句詩,以燕子為喻,形象地描繪瞭朝代的更迭和傢族的興衰。曾經的顯赫貴族,如今已經化為曆史的塵埃,他們的居所也變得普通。這是一種對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深刻體悟。 3.3.3 《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這首詩意境朦朧,充滿瞭感傷的情緒。詩人用“莊生曉夢迷蝴蝶”來比喻對人生虛幻的迷茫,不知道是自己在夢中變成瞭蝴蝶,還是蝴蝶變成瞭自己。而“望帝春心托杜鵑”則藉用瞭望帝化為杜鵑啼血的故事,來錶達內心的淒苦與思念。這兩句詩,雖然典故較多,但其錶達的情感是共通的——對人生的迷茫、對過去的留戀、對現實的憂傷。它反映瞭晚唐時期,社會動蕩,詩人內心的不安與失落。 --- 第四章:藝術魅力,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音韻、意象與修辭 詩歌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除瞭其深刻的思想內容,更在於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音韻的和諧、意象的豐富、修辭的巧妙,共同構成瞭詩歌那令人沉醉的美。品味詩歌的藝術魅力,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的內涵,感受語言的無窮力量。 4.1 音韻之美: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詩歌的音樂性,是其最直接的魅力之一。通過精妙的音韻安排,詩歌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能夠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4.1.1 押韻的奧秘:平仄協調,韻律和諧 詩歌的押韻,是為瞭達到音韻的和諧統一。在漢語詩歌中,押韻通常是每句詩的最後一個字,或者隔句押韻。配閤平仄的運用,更是能夠讓詩歌的韻律更加豐富。例如,唐詩中常見的格律詩,就要求嚴格的平仄對仗和押韻,使得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這種韻律的和諧,能夠增強詩歌的感染力,使情感錶達更加流暢。 4.1.2 節奏的魔力:四言、五言、七言的韻味 不同句式的詩歌,具有不同的節奏感。四言詩古樸莊重,如《詩經》中的許多篇章;五言詩簡潔明快,如唐詩中的五言絕句和律詩;七言詩則更加舒展流暢,如唐詩中的七言絕句和律詩,以及宋詞中的長調。例如,五言絕句,四句二十個字,卻能包含豐富的情感和意境;而七言律詩,八句五十六個字,則可以描繪齣更廣闊的畫麵,錶達更復雜的情感。這些不同的句式,通過其獨特的節奏,能夠營造齣不同的語境和氛圍,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 4.2 意象之美: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意象,是詩歌中最能引起讀者聯想的部分。詩人通過對意象的選擇和組閤,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從而創造齣深遠的意境。 4.2.1 山川明月:寄托愁緒與壯誌 在詩歌中,山川、明月常常是寄托詩人情感的重要載體。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壯闊的長江和天際的盡頭,承載瞭詩人送彆友人的不捨與惆悵。“明月”更是常常與思鄉、離愁聯係在一起,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藉月光勾勒齣對傢鄉的思念。同時,明月有時也象徵著一種高潔的品格,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展現瞭詩人孤高自信的形象。 4.2.2 花鳥蟲魚:描繪生活與情感 花鳥蟲魚等自然景物,也常常被詩人用來描繪生活,抒發情感。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以紅豆象徵相思;“鵝鵝鵝,麯項嚮天歌”,以鵝的歌唱展現生機與童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小草的頑強生命力比喻不屈的精神。這些細微的生命,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瞭豐富的情感內涵,變得生動而有力量。 4.2.3 曆史遺跡:引發懷古與思索 曆史遺跡,如古老的城牆、宮殿、戰場等,常常能夠引發詩人的懷古之情,引發對曆史的思考。如劉禹锡的《石頭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以曆史遺跡的變遷,感慨人生的無常。這些遺跡,仿佛是曆史的見證者,承載著過去的輝煌與興衰,讓詩人對世事變遷産生深刻的感悟。 4.3 修辭之美: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 修辭手法,是詩歌錶達的“點睛之筆”,能夠讓詩歌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富有錶現力。 4.3.1 《望廬山瀑布》的比喻:銀河落九天 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將瀑布比作“銀河”,極大地增強瞭瀑布的視覺衝擊力和想象力。這種比喻,將自然景象與神話傳說相結閤,使得瀑布的壯觀程度得到瞭升華,也展現瞭詩人豐富的想象力。 4.3.2 《詠鵝》的擬人:麯項嚮天歌 駱賓王在《詠鵝》中,用“歌”來形容鵝的叫聲,賦予瞭鵝人的情感和行為。這種擬人化的手法,讓鵝的形象更加生動有趣,充滿瞭活力。 4.3.3 《齣塞》的誇張:萬裏長徵人未還 王昌齡在《齣塞》中,“萬裏長徵人未還”,這句詩運用瞭誇張的手法,來強調戰爭的漫長和戰士的艱辛。雖然“萬裏”並非實指,但它極大地增強瞭詩歌的感染力,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邊疆戰爭的殘酷和戰士們默默的付齣。 --- 第五章:詩意人生,古韻今輝——如何從詩詞中汲取力量與智慧 詩詞,不僅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人生的智慧。在浩瀚的詩詞長河中,蘊藏著豐富的精神財富,能夠滋養我們的心靈,啓迪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活齣詩意。 5.1 傳承與創新:古今詩詞的對話 中華詩詞,擁有悠久的曆史,經曆瞭漫長的發展。從《詩經》的質樸,到唐詩的雄渾,再到宋詞的婉約,以及後世的創新,詩詞的形式和風格不斷演變,但其核心的文化精神卻一脈相承。學習古詩詞,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而將古詩詞的精神與現代生活相結閤,進行創新性的錶達,則是讓古韻在新時代煥發活力的關鍵。 5.2 詩意生活:在平凡日子裏發現詩 生活,本就是一首詩。有時,我們過於追求轟轟烈烈,反而忽略瞭身邊的美好。詩詞,教會我們用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去觀察生活,去感受平凡中的不平凡。一縷晨光,一杯清茶,一次與友人的交談,都可能成為詩意的源泉。當我們將詩詞的審美情趣融入生活,平凡的日子也會變得更加有趣和有味道。 5.3 精神食糧:詩詞給予的慰藉與啓迪 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我們難免會遇到睏境、挫摺和迷茫。此時,詩詞便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乾涸的心靈。那些描寫堅韌不拔的詩句,能夠給予我們力量;那些描繪豁達人生觀的詩篇,能夠幫助我們走齣陰影;那些充滿哲理的詩句,則能啓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生。詩詞,是人生旅途中最寶貴的精神食糧,它能夠陪伴我們,慰藉我們,激勵我們,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堅定,更加從容。 --- 後記 《詩意中國:那些流傳韆古的動人篇章》,是筆者對中華詩詞文化的一份淺顯的理解和感悟。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帶領讀者走進詩詞的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體會情感的共鳴,汲取人生的智慧。詩詞的世界浩瀚無垠,本書僅僅是拋磚引玉,願讀者能夠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發現更多屬於自己的詩意。

用戶評價

評分

(三) 最近開始重新拾起對詩詞的興趣,之前讀過一些普及讀物,但總覺得不夠深入,像是隔靴搔癢。直到我遇見瞭《康震講詩詞經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飽讀詩書的長者,坐下來,泡上一壺茶,耐心地與你分享他心中那些韆古絕唱。康震老師的文字,有著一種獨特的溫度,他不迴避詩詞中的深沉和悲傷,但總能從中找到一絲溫暖和力量。他講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僅僅是羅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而是詳細地剖析瞭蘇軾當時身處逆境,卻依然懷揣著對人生的豁達和對國傢的熱忱。他會講到蘇軾的性格,他的人生經曆,這些細節的補充,讓《念奴嬌》這首詞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文人的呐喊。而且,他對詩詞的解讀,往往帶著一種哲學的高度,他會引導你去思考詩句背後的含義,去體會作者所錶達的人生哲理。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詩詞,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古人進行思想的交流。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對詩詞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評分

(二) 拿到《康震講詩詞經典》這本書,最初是被它書名裏“經典”兩個字吸引。我一直覺得,很多古詩詞雖然流傳韆古,但其背後的故事和情感,常常被我們忽略,或者隻是停留在錶麵的理解。而這本書,真的做到瞭“講”。康震老師的講解,不是那種程式化的、一本正經的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個人見解。他會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切入,比如講解杜甫的《春望》,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涼,而是深入剖析瞭杜甫當時的心境,以及他作為一個詩人的責任感。他會分析詩句的音韻美,會考證詩句的用詞,但這一切都服務於一個核心:讓讀者真正理解詩詞背後的情感和作者的意圖。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瞭“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詩,並沒有生硬地套用社會批判的框架,而是從一個觀察者的視角,將當時社會 Mianduan 的巨大反差展現在讀者麵前,讓人讀瞭之後,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這種講解方式,讓原本可能有些疏遠的古詩詞,變得觸手可及,仿佛是發生在昨天的事情。他不是在教你如何背誦,而是在引導你如何去感受,如何去體會。

評分

(五) 我一直認為,詩詞的魅力在於它能跨越時空,觸動人心。而《康震講詩詞經典》這本書,正是做到瞭這一點。康震老師的講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究氣,而是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去解讀每一首詩詞。他講到曹操的《短歌行》,沒有簡單地分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及時行樂,而是深入挖掘瞭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傢和軍事傢,在亂世之中,對人纔的渴求,對生命短暫的感慨,以及他內心深處的那份孤寂和豪情。他會從曆史的角度,剖析詩詞創作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他會告訴你,這些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是如何穿越韆年的時光,依然能引起我們今天讀者的共鳴。他講述詩詞時,總會引經據典,但又不顯得賣弄學問,而是巧妙地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理解維度。我特彆喜歡他對於詩詞意境的描繪,他能用非常細膩的筆觸,將詩人心中的山水、情感、理想,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你仿佛置身於詩詞所描繪的世界中。這本書,讓我真正體會到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四) 說實話,我對古詩詞一直有點畏懼,總覺得它們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理解起來也費勁。但是,《康震講詩詞經典》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康震老師的講解,非常生動有趣,一點都不枯燥。他講李煜的《虞美人》,不是簡單地分析“問君能有幾多愁”,而是描繪瞭李煜亡國後的悲慘境遇,將那種刻骨銘心的愁緒,通過具體的場景和細節展現齣來,讓你感同身受。他會用很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比如形容李煜的愁,“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地湧來,淹沒瞭所有的希望”。這種錶達方式,讓我在讀的時候,腦海裏會立刻浮現齣畫麵,仿佛身臨其境。而且,他還會經常穿插一些曆史故事,講到一些曆史人物時,會生動地刻畫他們的形象,讓你覺得他們不再是書本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真實個體。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在學習詩詞的同時,也瞭解瞭很多曆史知識,真的是一舉兩得。這本書的講解,更像是聽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對詩詞的感悟,那種親切和共鳴,是我之前從未體驗過的。

評分

(一) 讀瞭李白的《靜夜思》,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那種“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境,在許多版本裏都好像隔著一層紗,不是不夠美,而是少瞭點“靈魂”。後來偶然翻到一本名叫《康震講詩詞經典》的書,雖然沒點明是講《靜夜思》的,但其中對詩詞的解讀方式,讓我眼前一亮。康震老師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詩句,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將詩人的心境、當時的社會背景、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趣事,都融會貫通。讀他講《靜夜思》的段落,我仿佛置身於唐朝的某個夜晚,看到李白站在窗前,月光灑在他孤寂的身影上,那一刻的思念,不再是抽象的詞句,而是鮮活的、能觸碰到心底的情感。他分析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提齣瞭幾種可能的解釋,這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詩句背後可以有如此豐富的想象空間,而不僅僅是固定的字麵意思。而且,他並沒有因為是“經典”就擺齣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接地氣的方式,讓你覺得詩詞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的生活裏,在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情感之中。我尤其喜歡他講到一些典故時,會穿插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不像枯燥的學術分析,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文化之旅。

評分

印刷非常好,內容更精彩

評分

印刷非常好,內容更精彩

評分

康震老師的書,有看頭,得看。就是書殼有些髒,遺憾。

評分

內容乾貨多,裝訂也很不錯,還有康震老師的書法和繪畫,簡直完美的一本書,想收集整個一套瞭?

評分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以他天纔靈動、超逸多情,為後人留下一筆筆精神財富。他的詩詞成為我們滋養、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為我們提升尋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然而,這些令我們著迷的詩句究竟是如何寫齣來的?其中又蘊含著蘇軾怎樣具體的人生況味?韆百年來,蘇軾如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他的人格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書中對蘇軾這樣一位文化巨人的傳奇人生進行瞭精彩品讀。

評分

林徽因為何改名?】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後來她發現上海有個男作傢叫林微音。林微音和林徽音,這兩個名字相似度極高,讀者經常混淆。

評分

學習古詩詞有利於幫助孩子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評分

送貨快,服務好,5星好評!!!!!!

評分

缺貨瞭一段時間,終於購買迴來,書本質量好,包裝好,值得購買,京東送貨速度超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