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普京主政后,提出了“强国富民”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试图通过对沙俄时代、苏联时期北极开发史的回顾,对新世纪俄罗斯北极地区发展国家政策和战略等文件的阐述,对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和国际合作情况的介绍,探索对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坚实基础、合作领域及未来发展。希望能使关注北极和中俄关系的读者们对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和中俄北极合作的新亮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钱宗旗,女,生于1962年12月。1980-1984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获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东北农学院任教;1987年考入苏州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2年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起开始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动态。主要工作是为地方和中央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报告,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等。最近几年有关北极问题的主要论文有《俄罗斯北极治理政治经济诉求》(《东北亚学刊》2014年第3期),《俄罗斯北极远东开发—“北方海航道”建设与东北亚物流网络体系》(《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以及独立完成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极地权益与双边合作”2011年度的《中俄北极地区合作可行性研究》研究报告和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2014年度《俄罗斯北极能源外交》研究报告等。
第一章俄罗斯开发北极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俄罗斯向北部扩张的历史经纬()
一、探索阶段()
二、扩张阶段()
三、巩固和发展阶段()
第二节俄罗斯北极地区概要()
一、俄罗斯行政架构与北极地区()
二、 8个北极地区()
三、北极发展支柱区(Опорные зоны)()
四、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民族构成()
第三节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资源潜力()
一、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行政区域()
二、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资源潜力()
三、海上贸易通道“北方海航道”()
第二章俄罗斯开发北极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俄罗斯北极战略出台的背景()
一、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挑战()
三、应对海洋“圈地”潮和美欧战略挤压()
第二节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决策()
一、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形成过程()
二、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决策机制()
三、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两大推手()
第三节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内涵()
一、俄罗斯北极战略的解读()
二、俄罗斯北极战略的特点()
三、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实践()
第一节维护北极海域权益和安全()
一、界定俄罗斯北极地区大陆架外部边界()
二、捍卫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土安全()
三、应对北极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二节北极油气资源开发()
一、俄罗斯开发北极能源的动因()
二、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开发的举措()
三、俄罗斯北极能源开发前景()
第三节经略“北方海航道”()
一、沙俄帝国:北冰洋海上通道的兴起()
二、苏联时期和俄罗斯前十年的航道建设()
三、 21世纪“北方海航道”的复兴()
第四节保护北极生态和发展极地科技()
一、全面治理北极环境污染()
二、积极推进北极科技创新()
三、加强环保领域国际合作()
四、有序发展北极旅游事业()
第四章俄罗斯与北极国际合作()
第一节俄罗斯有关北极的国际推介()
一、“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高层代表”国际会议()
二、“北极—对话之地”国际论坛()
第二节俄罗斯与环北极国家()
一、俄罗斯与北欧国家的北极合作()
二、俄罗斯与加拿大的北极合作()
三、俄罗斯与美国的北极合作()
第三节俄罗斯与北极域外国家()
一、俄罗斯与日本的北极合作()
二、俄罗斯与韩国的北极合作()
三、俄罗斯与印度的北极合作()
第五章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第一节中俄北极合作的基础()
一、政治互信处于历史最好阶段()
二、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全面对接()
四、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第二节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一、能源领域的合作()
二、“北方海航道”的拓展()
三、北极科考和生态领域的合作()
四、北极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第三节“冰上丝绸之路”的前景()
一、中俄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的最大交汇点()
二、“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1世纪伊始,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际海运通道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北极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其巨大的经济潜力,不仅受到环北极国家的高度关注,域外国家也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兴趣。有关掌控北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稳操胜券的说法盛行一时。
北极,如果从北极圈(66°33′)算起,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北极地区始于西北部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向东延伸至弗兰格尔岛和赫勒尔德岛,约占北极大陆架面积的1/3。俄罗斯可以说是北极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Об Арктике http://forumarctica�眗u/about�瞗orum/about�瞭he�瞐rctic/ (2017年9月访问)。对俄罗斯而言,北极地区的开发关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21世纪的未来发展。
本人长期从事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工作,但关注和跟踪研究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问题始于2009年。当年3月30日,俄罗斯对外公布了2008年9月18日普京批准的第一部有关北极问题的国家政策性文件《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原则》参见附件一。,俄罗斯新一轮北极开发由此正式全面启动。俄罗斯是中国的近邻,中国是近北极国家,俄罗斯开发其北极地区无疑为深化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了新内容和新内涵。抱着这一想法,我开始搜集、梳理和分析有关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文献资源。
中国国内俄罗斯问题研究者人才济济,但关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却寥寥无几。随着“北极热”的兴起,报刊杂志上有关俄罗斯北极问题的相关论文逐年增加,而有影响的专著难得一见。这一状况显然不能长期延续下去。在我任职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下,我萌生了将最近8年来有关北极问题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的想法。希望这本专著能为研究俄罗斯北极问题的学者和对俄罗斯北极地区感兴趣的人们解疑答难,提供有关俄罗斯北极地区过去、现在和未来前景的脉络以及个人对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研判,以期收到抛砖引玉、活跃中国北极研究的效果。
本书共分5章。各章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首先对俄罗斯北极事务的历史做了简要的概述。俄罗斯与北极结缘始于沙皇俄国时期的对外领土扩张,沙俄向东扩张是经西伯利亚到了远东,乃至越过白令海峡将疆土拓展到北美的阿拉斯加,向北则是进入了北极圈,到北冰洋岸边。冷战时期苏联经营北极地区,一度曾造就了当地能源产业和军工产业发展的“繁荣”景象,苏联解体引发的经济危机毁灭性地重创了这一地区。这一章还对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行政架构和8个具体地区做了详细的介绍。2016年《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联邦法》草案从法律上明确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对这些地区和北冰洋海域实施统一管理以及协调各联邦主体的职权。8个北极地区中一部分是整个主体被划入北极地区,另一部分则是主体的部分区域被划入北极地区,为此俄罗斯通过总统令建立“北极发展支柱区”作为俄罗斯北极地区综合开发和发展的新路径,以重大项目带动北极地区和北极邻近区域的共同发展。
第二章主要阐述有关俄罗斯北极开发和实施的战略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和特点等。俄罗斯北极战略是俄罗斯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挑战的需要,也是应对海洋“圈地潮”和美欧战略挤压的需要。这一章还介绍了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形成过程、主要决策机构及决策程序。自然,这一章的重点还介绍了2008年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2013年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2014年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等文件的内容。俄罗斯北极战略有一个逐渐成型、不断完善的过程。毋庸置疑,在实施过程中也势必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障碍。
第三章主要是介绍俄罗斯北极战略实施的进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截止2017年9月,根据《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和《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规定的阶段性任务完成期限,俄罗斯基本按计划完成了前者第一、第二阶段(2008—2015)和后者第一阶段(2010—2015)的任务要求。俄罗斯在近十多年来,实践北极战略主要侧重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维护北极海域权益和国土安全;二是开发北极油气资源;三是经略“北方海航道”;四是保护北极生态和发展极地科技。应该说,开发北极油气资源和经略“北方海航道”是最易见效和最具中长期影响的。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大大增强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和各界人士继续推进北极战略对策的信心。
第四章阐述了俄罗斯北极国际合作的战略思路及其实践。俄罗斯深知,北极开发固然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做好国际推介,吸引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共同参与、合作共赢也非常重要。由俄罗斯倡议和主导的“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高层代表”国际会议和“北极—对话之地”国际论坛是近年来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平台。俄罗斯与环北极的北欧5国、加拿大和美国有着长期的北极合作经验和实践,共同开发北极符合所有各方的国家利益。但在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对俄罗斯实行制裁,迫使俄罗斯更多地将眼光转向北极域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态势较好、能源消费需求甚殷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总体而言,俄罗斯通过北极国际合作,显示了它愿意拥抱世界、也希望被世界接纳的意图。
第五章主要介绍中俄两国的北极合作。中俄两国的北极合作有着深厚和扎实的基础。这就是彼此间的政治互信处于历史最好阶段,经贸交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不断扩大以及两国各自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全面对接。目前,两国在北极的合作已经进入务实阶段,“亚马尔液化气”项目和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两国在21世纪保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项目。
本书有9个附件,是本人翻译的俄罗斯北极问题的主要政策文件和俄罗斯领导人有关北极开发的重要讲话。其中,最重要的是《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和《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翻译这些官方文件很花时间也很费力气。但这些政策文件和领导讲话,对理解和把握俄罗斯北极战略至关重要。笔者试图将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所有关于北极战略的文献全部收录在这本书里,但2014年2月颁布的《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因内容过于琐碎,篇幅太长只能割爱了。还有一个遗憾就是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上院)南北极委员会编写的2012年度和2015年度南北极考察报告及其他有关北极的研究报告和文件因时间关系未能形成完整的翻译稿件供大家参考。但是,应该说,本书收录的21世纪俄罗斯有关北极开发的政策文件是迄今为止国内比较齐全和权威的俄译中文本,希望能对研究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学术界同行有所裨益。
上述附件之外,本书还附上《俄罗斯北极事务大事记》,介绍了俄罗斯介入北极事务的历史轨迹。在材料取舍上则贯彻远略近详的原则,对进入21世纪后的俄罗斯北极事务尽可能记载得详尽一些,以供读者查考。
有关俄罗斯北极战略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俄罗斯的北极战略目前还在实施过程中,新情况和新思路层出不穷。笔者这本拙著充其量只是在跟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限于本人的水平和掌握资料的局限性,虽然本书在付梓前一再推敲斟酌,仍难免有不少粗疏错讹。我恳切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研究俄罗斯的前辈和同行一一点拨,不吝指教。
希望本人的研究工作能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第一章俄罗斯开发北极的历史和现状
俄罗斯是北极领土和海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拥有的北极总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18%),其中220万平方公里是陆地。截至2017年,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居住人口超过250万,约占俄罗斯人口总数的2%(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68亿)Российские владения в Арктике�� Досьеhttp://tass�眗u/info/2505058(2017年9月访问),其中原住民、少数民族人口约64��4万人Коренные народы http://www�盿rctic�瞚nfo�眗u/encyclopedia/indigenous�瞤eoples/(2017年9月访问)。俄罗斯北极地区有46个城市人口超过5000人,属于俄罗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但与北极圈其他国家相比,却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北极人口总数460万)。
第一节俄罗斯向北部扩张的历史经纬……
这本书的视角是如此独特,以至于我读完后,大脑中对“北极”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刷新”。它并非简单罗列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或经济布局,而是通过一种近乎文学化的叙事,将我们带入了北极的宏大图景之中。作者在探讨俄罗斯的北极战略时,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宏观视野,他并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逻辑。我对书中关于“冰上丝绸之路”的论述尤为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将它描绘成一条单向的贸易通道,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框架下进行解读。其中对不同国家在北极地区利益诉求的细致描绘,以及它们之间潜在的博弈,都让我对未来的地缘政治格局有了更深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中融入的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视,它让我看到,在冰冷的环境背后,是人类智慧和探索精神在不断推动着进步。书中对极端气候条件下能源开发前景的探讨,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风险评估,都显示出一种前瞻性和审慎性。读这本书,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头脑风暴,它提供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线索,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和思考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一本战略书籍,不如说是“潜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变革的冰雪世界。作者在《俄罗斯北极战略与冰上丝绸之路》中,展现了一种少有的宏大叙事能力,将俄罗斯在极地的野心与全球化的浪潮巧妙地结合。我被书中对“冰上丝绸之路”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分析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地缘政治重塑的深层动力。作者对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描述,以及对未来航运潜力的评估,都充满了令人信服的逻辑。然而,这本书并非一味地赞扬,它也坦率地揭示了在极地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环境风险和技术难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度的描绘,它让我意识到,北极的未来并非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决定。书中对于原住民社区权益的关注,也为整本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让我看到,在宏伟的战略之下,也需要对脚下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抱有敬意。这本书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对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以及“冰上丝绸之路”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思考。
评分读完《俄罗斯北极战略与冰上丝绸之路》,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思维的“极地穿越”。这本书的论述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政策推演模式,而是通过一种更加宏观和历史的视角,来解读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布局。作者对“冰上丝绸之路”的分析,让我看到它远不止是一条简单的海上通道,更是一种连接亚洲与欧洲、融合东西方文明的潜在纽带。我对书中关于俄罗斯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积极推动北极经济发展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现了俄罗斯在能源开发、交通运输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所付出的努力。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深刻地探讨了北极地区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环境变化、地缘政治的敏感性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合作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气候变化对北极生态系统影响的描述所触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战略的推进都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广阔的视野,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俄罗斯北极战略以及“冰上丝绸之路”的全新窗口,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度都令人赞叹。
评分读完《俄罗斯北极战略与冰上丝绸之路》这本书,我简直像是踏上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探索之旅,虽然我知道书的题目,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远远超出了我对“俄罗斯”、“北极”、“战略”这些字眼的刻板印象。这本书并非枯燥的政策分析或地缘政治推演,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带着我们穿梭于极地冰封之下那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作者在描述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军事部署或资源开发的层面,而是巧妙地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甚至一些人文关怀编织在一起。我被书中关于原住民文化如何与现代战略需求共存的探讨深深吸引,了解到那些世代生活在严酷环境中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智慧如何在“冰上丝绸之路”的推进中被重新审视和利用。同时,作者对北极航道变化背后复杂的经济驱动力的剖析也极具洞察力,让我开始理解,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条新航线,更是全球贸易格局一次深刻重塑的序幕。书中对环境挑战的描绘也毫不避讳,它让我认识到,在追求战略利益的同时,如何平衡生态保护是一个无比艰巨且至关重要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立体和人性化的视角,展现了俄罗斯在北极这片全球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深度和广度都令我耳目一新。
评分刚翻开《俄罗斯北极战略与冰上丝绸之路》,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满冷冰冰数据的战略分析报告,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以一种出乎意料的细腻和人文关怀,描绘了俄罗斯在北极的宏伟蓝图。作者在阐述其北极战略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军事部署,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深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北极航道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感到惊叹,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数据,揭示了这条“冰上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它如何改变全球贸易的现有格局。然而,书中也并未回避挑战,对于环境保护、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与原住民社区的关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被书中描绘的北极地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深深打动,这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战略的推进,都伴随着巨大的责任。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带领读者一同体验北极的辽阔与神秘。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对俄罗斯的北极战略以及“冰上丝绸之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充满了智慧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