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牛靜,杜俊偉 著
圖書標籤:
  • 媒體倫理
  • 倫理學
  • 新聞傳播學
  • 全球化
  • 比較研究
  • 譯著
  • 規範
  • 媒體責任
  • 學術著作
  • 傳播倫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414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0708
包裝:精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頁數:532
字數:5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是我國頭一本對全球不同語言、主要國傢的媒體倫理規範收集、梳理、整理、翻譯,並匯編成冊的一本書。
之前,在“媒體倫理”這一研究領域,隻是有個彆、零星的翻譯,如對美國《報人守則》、英國“新聞從業者職業準則”等進行翻譯,涉及的國傢及地區不足10個,而本書中涉及的國傢達到50多個。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的主要內容是對全球五大洲各個國傢的關於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倫理規範進行整理,並從不同的語言,如從法語、阿爾及利亞語、西班牙語等翻譯成為中文,從而形成中文版的全球各國媒體倫理規範的匯編。
該本書在我國填補瞭“媒體倫理”研究方麵的一大空白。

作者簡介

牛靜:女,副教授、新聞學博士,現任職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主要研究方嚮為媒介倫理、傳播法。2010至2016年,先後主持國傢社會科學項目《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參與建構全球媒介倫理的路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民主化進程中傳媒與政治信任之關係的實證研究》、湖北省社會科學項目《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項目等共8項,其內容涉及到傳播倫理、媒體法製、政治傳播等領域;並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記者》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40多篇,同時期齣版瞭《網絡傳播法製與倫理》、《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理論及案例評析》、《媒體權利的保障與約束研究》、《視頻網站著作權糾紛及其防範管理機製研究》、《傳播法》等6本學術著作。主要講授《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製》、《媒介與社會》、《學術規範與論文寫作》、《齣版法規》等課程。
杜俊偉:男,副教授、新聞學博士,曾任中南民族大學外語係教師,2009年至今,在文華學院擔任專職教師,任文華學院人文學部副主任、文華學院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嚮為新聞理論、輿論學、新聞改革與新聞法製。近年來,發錶《係統輿論觀對輿論的多維度檢視》、《輿論形成中的意見轉嚮機理》、《輿論引導本質論》等科研論文十餘篇,齣版專著《論輿論的自組自穩》(2013),齣版教材《新聞英語實用教程》(2013),主譯外文學術專著一部(2011)。2014年,主持國傢教育部規劃基金課題《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對抗式”解讀問題研究》。主要講授《中國新聞傳播史》、《外國新聞傳播史》、《新聞心理學》、《中西方新聞報道比較》、《傳播學研究方法》以及《新聞英語》等課程。

目錄

前言/1
拓展媒體倫理研究的新空間(代序一)/1
媒體倫理是媒體建立公信力與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石(代序二)/8

歐洲
奧地利(Austria)媒體倫理規範/3
白俄羅斯(Belarus)新聞工作者倫理守則/7
比利時(Belgium)新聞業準則/13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報業規範/15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法律記者推薦規範/19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媒介對待性彆問題的推薦規範/21
保加利亞(Bulgaria)媒體倫理規範/23
剋羅地亞(Croatia)新聞工作者榮譽準則/27
捷剋(Czech Republic)記者倫理準則/31
丹麥(Denmark)媒體行為規範/34
愛沙尼亞(Estonia)報業倫理規範/37
芬蘭(Finland)新聞工作者指南/40
法國(France)記者職業倫理憲章/44
德國(Germany)新聞工作倫理準則/46
希臘(Greece)媒體倫理法典/58
希臘(Greece)新聞工作者和視聽節目的道德規範/59
匈牙利(Hungary)新聞工作者協會道德準則/62
冰島(Iceland)新聞委員會倫理條例/72
愛爾蘭(Ireland)新聞倫理規範/74
愛爾蘭(Ireland)報紙期刊實踐準則/75
意大利(Italy)全國新聞聯閤會及新聞記者委員會準則/78
拉脫維亞(Latvia)媒體倫理準則/83
立陶宛(Lithuania)新聞工作者和齣版商的倫理規範/85
盧森堡(Luxembourg)新聞倫理準則/94
馬耳他(Malta)新聞工作者倫理準則/99
摩爾多瓦(Moldova)記者職業道德準則/102
挪威(Norway)媒體倫理規範/107
波蘭(Poland)新聞工作者協會倫理規範/112
波蘭(Poland)新聞工作者協會媒體倫理憲章/114
葡萄牙(Portugal)新聞工作者倫理準則/116
俄羅斯(Russia)新聞工作者專業倫理規範/118
斯洛伐剋(Slovakia)記者聯閤會倫理規範/121
斯洛文尼亞(Slovenia)記者準則/124
西班牙(Spain)新聞職業道德準則/129
瑞典(Sweden)輿論傢聯誼會齣版規範/134
烏剋蘭(Ukraine)記者倫理準則/137
英國(United Kingdom)編輯業務準則/139
歐洲各國媒體倫理規範評析/145

非洲
阿爾及利亞(Algeria)新聞職業倫理憲章/167
博茲瓦納(Botswana)新聞倫理規範/169
剛果(Congo)新聞工作者倫理規範/174
埃及(Egypt)新聞報業倫理規範/177
埃塞俄比亞(Ethiopia)新聞工作者專業倫理規範/179
加納(Ghana)新聞工作者協會倫理規範/181
幾內亞(Guinea)記者協會道德準則/184
科特迪瓦(Ivory Coast)新聞工作者權利與義務規範/187
肯尼亞(Kenya)新聞行為準則/190
利比裏亞(Liberia)報業聯閤會倫理規範/195
馬裏(Mali)新聞工作者倫理規範/198
納米比亞(Namibia)媒體倫理規範/201
尼日爾(Niger)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規範/206
尼日爾(Niger)記者道德憲章/208
尼日利亞(Nigeria)記者倫理規範/211
盧旺達(Rwanda)新聞從業者道德規範/214
塞內加爾(Senegal)媒體倫理憲章/222
索馬裏蘭(Somaliland)選舉期間媒體行為規範/224
南非(South Africa)廣播投訴委員會章程/227
南非(South Africa)廣播公司編輯規範/230
南蘇丹(South Sudan)印刷媒體的道德規範/232
斯威士蘭(Swaziland)全國記者協會道德規範/238
坦桑尼亞(Tanzania)公共信息工作者和媒體廣告商行業倫理規範/246
坦桑尼亞(Tanzania)新聞通訊社倫理規範/249
坦桑尼亞(Tanzania)新聞攝影及攝像活動倫理規範/251
坦桑尼亞(Tanzania)媒體與新聞編輯倫理規範/253
坦桑尼亞(Tanzania)廣播員倫理規範/256
坦桑尼亞(Tanzania)媒體及齣版商倫理規範/264
多哥(Togo)新聞記者倫理準則/266
突尼斯(Tunisia)記者協會道德規範/270
烏乾達(Uganda)新聞記者倫理規範/272
贊比亞(Zambia)媒介委員會倫理規範/273
非洲各國媒體倫理規範評析/275

美洲
美國(America)報人守則/293
美國(America)專業記者守則/295
美國(America)雜誌編輯協會倫理指導方針/298
美國(America)《華盛頓郵報》的標準和倫理規範/301
阿根廷(Argentina)新聞論壇倫理規範/306
巴西(Brazil)記者道德規範/311
加拿大(Canada)廣播標準委員會道德準則/316
加拿大(Canada)亞伯達省媒體委員會業務守則/323
加拿大(Canada)記者協會新聞倫理信條/327
智利(Chile)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倫理準則/329
哥倫比亞(Columbia)波哥大記者協會道德規範/332
秘魯(Peru)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倫理規範/336
美洲各國媒體倫理規範評析/339

亞洲
阿塞拜疆(Azerbaijan)新聞工作者行為的工會準則/355
不丹(Bhutan)新聞工作者倫理規範/356
中國(China)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362
中國(China)羊城晚報杜絕新聞敲詐、防止虛假新聞工作守則/366
中國(China)香港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369
中國(China)香港記者協會專業守則/372
中國(China)香港報業評議會處理自殺新聞守則/373
中國(China)颱灣報業道德規範/375
中國(China)颱灣無綫電廣播道德規範/379
中國(China)颱灣新聞記者信條/382
中國(China)颱灣電視道德規範/384
日本(Japan)報紙販賣綱領/387
日本(Japan)新聞倫理綱領/389
日本(Japan)廣播電視協會的廣播電視節目播放標準/391
印度(India)新聞評議會倫理準則/403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新聞倫理準則/426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新聞記者行業保護準則/430
韓國(Korea)記者協會倫理準則及實務守則/432
馬來西亞(Malaysia)新聞評議會職業倫理規範/436
尼泊爾(Nepal)記者職業道德規範/441
巴基斯坦(Pakistan)報紙編輯委員會倫理規範/447
新加坡(Singapore)國傢記者聯盟的職業行為規範/449
泰國(Thailand)新聞評議會的職業道德規範/450
越南(Vietnam)記者協會倫理準則/453
亞洲各國媒體倫理規範評析/454

大洋洲
澳大利亞(Australia)新聞一般準則的聲明/467
澳大利亞(Australia)新聞隱私信條的聲明/469
澳大利亞(Australia)采訪病人的具體規範/472
澳大利亞(Australia)自殺報道的具體規範/475
新西蘭(New Zealand)新聞委員會的原則聲明/478
大洋洲各國媒體倫理規範評析/482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的共通準則和區域性準則
  ——基於134篇媒體倫理規範文本的分析/487

前言/序言

前  言

作為我國di一本全麵、詳細地呈現全世界五大洲近80個國傢和地區、100餘篇媒體倫理規範的譯作《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自初步構思到終齣版,共花瞭近三年的時間,其間遇到諸多睏難並逐一解決,現將編譯過程以及本書特點嚮各位讀者匯報,以便後來的研究者可以汲取經驗、規避誤區。
其一,編譯緣由與研究價值。
我自2005年始講授新聞傳播倫理方麵的課程,至今(2017年)已有10餘年,其中一個章節是新聞傳播倫理規範。國內的教材或研究,多是介紹美國、英國、瑞典等幾個國傢的媒體倫理規範內容,進而歸納齣世界各國媒體倫理規範的相通之處。然而,世界各國的傳媒文化、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等均有不同,其他國傢的媒體倫理規範具體是怎樣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帶著這個問題,我於三年前開始動手,在各方的幫助下,搜集世界範圍內各個國傢、地區的倫理規範,進行翻譯與整理,希望可以幫助本學科的研究者、學生、業界人士等全麵地瞭解全球各國的媒體倫理規範。這也是本書的編譯緣由。
對世界各國媒體倫理規範進行全麵的翻譯和梳理,對於全球媒體倫理的研究與探索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目前新媒體技術所帶來的信息全球化可以使一個國傢的報道通過互聯網迅速納入全球政治文化交往的復雜網絡中來,這對傳統的區域性媒體倫理提齣瞭挑戰。媒體倫理需要從之前基於印刷和廣播技術的區域性媒體倫理轉變為基於網絡新技術的全球媒體倫理。全球媒體倫理是一個新的、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對全球媒體倫理的關注與探討,前提是需要瞭解世界各國的倫理規範,本書也正是以此為初衷而進行編譯的。本書為本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麵、重要的材料,也使新聞從業者藉鑒其他國傢媒體倫理規範有瞭可能。
其二,資料來源與編譯說明。
本書共收錄瞭79個國傢和地區、共計110篇媒體倫理規範,在整個編譯過程中找尋歐洲、非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等全世界範圍內的媒體倫理規範這一工作是極為煩......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 一、 引言:理解媒體倫理的時代脈搏 在信息爆炸、傳播媒介日新月異的今天,媒體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塑造公眾認知、影響社會輿論、甚至引領價值導嚮的關鍵力量。然而,伴隨這種強大影響力而來的,是層齣不窮的倫理睏境與挑戰。從虛假信息的泛濫,到隱私侵犯的屢禁不止;從算法偏見的固化,到內容生産的過度商業化,媒體倫理問題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全球媒體倫理規範進行深入的梳理、翻譯與評析,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一書,正是對這一時代課題的迴應。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媒體倫理條文,而是力圖在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下,審視這些規範的生成背景、內在邏輯、實踐睏境以及潛在的未來發展方嚮。通過對多國媒體倫理規範的精選、翻譯與嚴謹評析,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全球媒體倫理格局的深度視角,並引發對自身媒體實踐的反思與探索。 二、 全球視野下的媒體倫理圖譜:多元與共性 媒體倫理並非鐵闆一塊,它在不同的文化、政治、經濟和社會語境下呈現齣鮮明的多元性。本書首先勾勒齣瞭一幅全球媒體倫理的圖譜,考察瞭不同地區在媒體倫理建設方麵的獨特路徑和側重點。 西方語境下的自由主義傳統: 以美國、英國等為代錶的西方國傢,其媒體倫理深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強調新聞自由、獨立自主和對權力的監督。因此,其倫理規範往往側重於事實準確性、公共利益、避免偏見、保護新聞來源等。然而,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西方媒體也麵臨著商業利益與公共責任的張力,對“追逐眼球”和“信息碎片化”的批評也日益增多。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規範在實踐中的體現,以及其所麵臨的挑戰。 歐洲大陸的共識與社會責任: 歐洲國傢在媒體倫理方麵,在追求新聞自由的同時,更加強調社會責任和共識的構建。許多國傢的媒體倫理規範中,會包含對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多元聲音的尊重,以及對社會和諧的維護。例如,德國在報道敏感話題時,會更加注重避免煽動性言論;北歐國傢則在媒體所有權集中化、公共服務廣播等方麵有著獨特的設計。本書將剖析這些規範背後的價值取嚮,以及它們如何試圖在多元化社會中尋求平衡。 亞洲模式的文化考量與治理視角: 亞洲國傢在媒體倫理的構建上,往往會受到其獨特的文化傳統、政治體製和發展階段的影響。一些國傢在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和國傢發展的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媒體的導嚮作用和道德教化功能。本書將對部分亞洲國傢(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的媒體倫理規範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其在堅持普遍性倫理原則的同時,如何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及這些規範在實踐中可能存在的爭議。 新興市場的探索與挑戰: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新興市場國傢的媒體也在快速發展,並麵臨著獨特的倫理挑戰。例如,在一些發展中國傢,媒體的專業化水平、獨立性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限製,而假新聞、煽動性言論等問題則更加突齣。本書將關注這些新興市場的媒體倫理探索,分析其在藉鑒國際經驗的同時,如何根據自身國情進行調整和創新。 盡管存在差異,但全球媒體倫理規範也展現齣顯著的共性。無論哪個國傢,對於事實的真實性、公眾知情權的保障、避免傷害、尊重隱私、公平報道等基本原則,都有著普遍的認同。本書將通過對不同規範的對比分析,提煉齣這些普適性的媒體倫理基石,並探討其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進一步融閤的可能性。 三、 核心議題的深入剖析:熱點與難點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並非停留在錶麵的規範羅列,而是選取瞭當前媒體倫理領域中最具代錶性和爭議性的議題,進行深入的翻譯、解讀與評析。 新聞準確性與事實核查: 在後真相時代,新聞準確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本書將聚焦不同規範如何界定“真實”,如何要求記者核查信息,以及在快速傳播的環境下,如何平衡時效性與準確性。我們將分析不同國傢在處理“假新聞”和“誤導性信息”方麵的法律和倫理框架,並探討技術手段在事實核查中的作用與局限。 隱私權與知情權: 媒體的監督職能與公民的隱私權之間,始終存在著微妙的平衡。本書將深入探討不同規範如何界定“公共人物”與“普通公民”的隱私界限,如何規範對個人隱私的獲取與使用,以及在數字時代,個人數據隱私麵臨的新挑戰。同時,我們也將分析在公共利益需求下,隱私權如何受到限製。 偏見與公平報道: 媒體報道中的偏見,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可能對公眾認知造成深刻影響。本書將考察不同規範如何要求媒體避免種族、性彆、宗教、政治立場等方麵的歧視,如何確保多元聲音的呈現,以及在政治極化加劇的背景下,媒體如何保持中立與客觀。 算法偏見與內容推薦: 隨著算法在媒體內容分發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算法偏見成為新的倫理焦點。本書將探討不同規範對算法透明度、可解釋性以及避免歧視性推薦的考量。我們將分析算法如何可能固化社會偏見,以及如何通過倫理審查和技術乾預來減輕其負麵影響。 商業化與媒體獨立性: 媒體的生存離不開商業支持,但過度商業化可能損害媒體的獨立性和公共服務功能。本書將分析不同規範如何處理廣告與新聞內容的界限,如何規範利益衝突,以及如何通過多種所有權模式(如公共廣播、非營利媒體)來保障媒體的獨立性。 網絡空間的新倫理挑戰: 互聯網打破瞭傳統媒體的界限,帶來瞭新的倫理睏境,如網絡暴力、仇恨言論、網絡謠言、用戶生成內容的管理等。本書將關注不同國傢在應對這些新興挑戰時所製定的規範和采取的措施,並探討如何在開放的網絡空間中構建有效的倫理治理。 四、 評析的深度與廣度:批判與啓示 本書的“譯評”二字,寓意著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更包含著深入的分析與批判。每一項規範的翻譯之後,都附有嚴謹的評析,旨在揭示其背後的邏輯、實踐中的睏境以及可能引發的爭議。 規範的生成邏輯與曆史語境: 每一項規範並非憑空産生,而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需求和價值取嚮的産物。評析將追溯規範的起源,分析其在特定社會文化和政治體製下為何會如此製定。 實踐中的張力與睏境: 理想的規範與復雜的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鴻溝。評析將深入探討各項規範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礙,例如執行難度、利益衝突、法律法規的滯後性等。我們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現這些睏境的真實麵貌。 不同規範的比較與藉鑒: 通過對不同國傢規範的比較,本書旨在找齣其優勢與不足,為其他國傢或地區在製定自身媒體倫理規範時提供有益的藉鑒。評析將客觀評價各項規範的優點,同時指齣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麵嚮未來的前瞻性思考: 媒體技術和社會結構不斷變化,媒體倫理也需要不斷發展。本書的評析將不僅僅停留在對現有規範的解讀,更將著眼於未來,探討新的技術發展(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將如何影響媒體倫理,以及未來的媒體倫理規範應該朝著何種方嚮發展。 構建具有普遍價值的媒體倫理框架: 通過對全球媒體倫理規範的譯介與評析,本書希望能為構建一個更加普適、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媒體倫理框架提供思想資源。這並非是要求所有國傢采取同一套規範,而是希望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找到更多共通的價值點,推動媒體倫理的共同進步。 五、 結語:反思與行動的起點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是一本緻力於提升媒體行業從業者、政策製定者、研究者以及廣大公眾對媒體倫理認知深度的著作。它希望通過對全球媒體倫理規範的係統梳理與深入評析,引發深刻的反思: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應用這些規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媒體發展帶來的新倫理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推動媒體朝著更加負責任、更加公正、更加有益於社會的方嚮發展?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前瞻性、批判性與實踐性。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們對媒體倫理的持續關注與積極行動。在這個信息時代的洪流中,唯有不斷審視和完善我們的媒體倫理,纔能確保媒體真正成為社會進步的“公器”,而非製造混亂和分裂的“利器”。本書的閱讀,將是一場關於媒體責任與社會未來的深度對話,是開啓媒體倫理反思與行動的起點。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與評論”部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跨文化溝通功底。它並非簡單地將外文規範逐字翻譯,而是對那些在不同語言體係中含義産生細微偏移的關鍵術語進行瞭精妙的“語境重塑”。這種工作極其精細,稍有不慎就會失之毫厘,謬以韆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涉及文化敏感性的詞匯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偏執的審慎態度,這使得整本書的翻譯質量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此外,書中的評論部分,不僅是對規範條文的注解,更是對這些規範在特定區域實踐中遇到的文化阻力與適應性調整的深度剖析。它就像一個高倍顯微鏡,讓我們得以觀察到全球倫理原則在地方層麵的“生長”與“變異”。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渾厚而充實的,它讓你明白,倫理規範的構建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文化談判。

評分

從編輯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可讀性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大量的腳注和尾注,清晰地標明瞭每一個論點的齣處,對於需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提供瞭極佳的索引。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成功地避開瞭純粹的“文獻綜述”陷阱。作者巧妙地將曆史的迴響與當下的熱點事件編織在一起,比如在討論虛假信息治理時,追溯到瞭冷戰時期的宣傳戰術,這種時間維度的拉伸,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厚度和說服力。書中對不同國傢/地區監管模式的比較分析,視角獨特且充滿洞察力,例如對非西方國傢在信息管製上采取的“路徑依賴”的剖析,提供瞭超越西方中心論的審視角度。我個人認為,這本書不僅是教科書式的材料匯編,更像是一部關於全球傳播秩序如何演變的“編年史”,充滿瞭對未來趨勢的預判和警示,讀完後讓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深感肩負的責任之重。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充滿瞭批判性的張力,它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光鮮亮麗的“全球標準”背後所掩蓋的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考量。作者的筆觸犀利而精準,尤其是在評析一些國際傳播組織製定的規則時,總能一針見血地指齣其內在的矛盾性。例如,書中對於“平颱責任”的界定,沒有滿足於目前流行的那種模糊錶述,而是深入探討瞭“去中心化”與“監管責任”之間的哲學鴻溝。我讀到關於社交媒體在特定社會運動中扮演角色的章節時,感到極度震撼,作者不僅描述瞭錶象,更挖掘瞭底層邏輯:技術如何被倫理話語馴化,以及這種馴化對信息生態的長期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嚮你灌輸正確的做法,而是不斷地提齣更尖銳的問題,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自我辯駁和校準自身的價值尺。這種交互式的閱讀體驗,遠勝於任何一本隻是羅列規則的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它沒有那種傳統學術著作的晦澀難懂,反而像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入對話。作者在梳理那些紛繁復雜的全球性倫理框架時,穿插瞭大量生動的案例分析,讓人在理解抽象原則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現實世界中媒體倫理睏境的真實張力。特彆是它對不同文化背景下“客觀性”定義的探討,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總覺得倫理規範是鐵闆一塊的,讀完後纔意識到,即便是最基礎的準則,在不同社會土壤裏也會開齣不同的花朵。書中引用的那些跨國新聞機構的內部文件和爭議判例,細節豐富到讓人幾乎能聞到當時談判桌上的火藥味。這種敘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規範梳理,變成瞭一場引人入勝的思維探險。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敏感議題時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深刻的洞察力,它不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審視那些潛藏在文本背後的權力結構和價值取嚮。這本書對於任何試圖在全球化視野下理解媒體責任的從業者或學生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案頭良藥。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一絕,它不是簡單的章節堆砌,而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邏輯迷宮,每深入一層,都會揭示齣更深層次的倫理悖論。開篇對“信息主權”與“普世人權”之間拉鋸戰的梳理,就奠定瞭全書的辯證基調。我尤其喜歡它對“算法倫理”這一新興領域的著墨,作者並沒有將其視為一個技術問題,而是將其置於傳播學和政治哲學的交匯點進行剖析,分析瞭數據驅動決策如何悄無聲息地重塑瞭我們對“真實”的感知。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需要時間來消化那些觀點帶來的衝擊力。它迫使你跳齣自己熟悉的語境,去思考那些被邊緣化群體的聲音在跨文化傳播中是如何被“過濾”或“扭麯”的。這種全景式的掃描,讓原本以為自己對媒體倫理已有充分認識的我,感到瞭前所未有的知識缺口,並激發瞭強烈的求知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