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烟与镜》,犹如跟随作者步入一个全新的现实——它虽然时常笼罩在烟雾中,却又触手可及——尼尔·盖曼十足是一位戏法大师,信手便能为你构筑一座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学世界:打开尘封的感官,感受怦然心动的一刻,梦想也从此游弋。
《烟与镜》是盖曼平生首部短篇作品集,他凭借卓绝的想象力以及描摹力,将平凡俗世瞬间点化为诡谲奇境。《骑士精神》是盖曼常常选为现场朗读的开场篇目;《占卜者的回旋诗》则是他为劳伦斯·席梅尔的小说集所作的序言;《我们可以给你批发价》,男人因为贪图批发价之蝇头小利,却无意启动了毁灭世界的暗语……
尼尔·盖曼,欧美文坛新一代幻想文学大师,集诗人、词作者、编剧和导演于一身,将想象、趣味与智慧完美结合,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
尼尔·盖曼二十七岁开始文学创作,卓越的才华让其很快成为诸多奖项的宠儿:《睡神》系列的《仲夏夜之梦》获得世界奇幻奖;被称为“幻想类文学奇葩”的《美国众神》先后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以及布拉姆?斯托克奖;短篇小说《绿字的研究》获得雨果奖;短篇小说《卡罗琳》获得雨果奖、布拉姆?斯托克奖;《睡美人与魔纺锤》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图画书奖。
他的多部作品曾被搬上荧幕,《蜘蛛男孩》《镜面具》《乌有乡》《星尘》等影视作品皆有不俗反响。正是像尼尔?盖曼这样的说故事大师,让原本昙花一现的故事元素有了不断的轮回、绵亘的新生。
盖曼是一座现成的故事宝库,而我们又何其幸运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去靠近他。
——斯蒂芬·金
盖曼堪称作家中的摇滚明星。他的作品,简单说来,就是关于神话与故事、众神与力量。而阅读它们的首要准则就是,你必须完全相信。
——《多伦多星报》
当你全身心沉浸到尼尔·盖曼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他拥有一流的创造力,他从不遵循一致的规则,他随心所欲,惟追随梦想而写作。
——《娱乐周刊》
盖曼的作品将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想象、H.P.洛夫克莱夫特的诡异氛围以及佩勒姆·G.伍德豪斯的幽默智慧结合在一起,他既能让我们的血液凝固,也能让我们仰天大笑。
——《明尼阿波利斯星论坛》
阅读盖曼,一半乐趣来自他笔下令人轻松愉快的美文,另一半乐趣则来自他匪夷所思的创造力。他的作品无法分类,因为他不仅仅深入了我们共有的无意识领域,还重新构造了属于我们的神话。
——《休斯顿纪事报》
占卜者的回旋诗 1
导读 3
骑士精神 31
尼古拉斯是…… 44
代价 45
巨魔桥 52
别问杰克 63
金鱼池杂记 65
白垩路 100
刀后 115
转变 127
夜枭之女 136
修格斯陈年特酿 138
病毒 150
众里寻她千百度 153
只是又一次世界末日 164
湾狼 183
我们可以给你批发价 192
莫考克世界的男孩 202
冷色调 217
扫梦人 230
外来成分 232
吸血鬼的六节诗 248
鼠 250
海的变迁 260
我们去看世界的尽头,朵尼·莫林赛作
(十一又四分之一岁) 265
沙漠之风 271
婴儿蛋糕 273
天堂谋杀案 275
雪,镜子,苹果 305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一种深刻的、难以言喻的“敬畏”。这种敬畏并非源于恐惧,而是来自于对作者构建的世界观的深度和广度所产生的由衷折服。它探讨的主题涉及时间、死亡、故事的力量,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叙事来定义自身。作者的语言常常带着一种古老的诗意,但又毫不费力地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疏离感,这种奇妙的融合制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书中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某种特定的光影变化,某种不祥的动物形象,都带着强烈的暗示性,它们像密码一样散落在文字间,等待着有心人去解读。尽管故事线索时常显得飘忽不定,但贯穿始终的是一种清晰的情感内核——对失去的缅怀和对未知边界的探索欲。这是一次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虽然过程曲折,但终点提供的视野是无比开阔的。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反传统的。它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提供清晰的因果链条,而是更倾向于提供一系列碎片化的、极具象征意义的片段,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出完整的图景。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主动参与度,但一旦你适应了它的节奏,那种掌控全局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人物的塑造是多层次的,他们很少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更多的是在灰色地带挣扎的个体,他们的选择充满了宿命感和悖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神话”和“民间传说”的重新解读,他没有简单地复述,而是将它们揉碎,嵌入到一个全新的、充满现代焦虑感的框架之中。这种对传统的颠覆和重构,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一种跨越时代的张力。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则现代寓言,探讨着失落、记忆与身份认同等宏大主题。
评分这部作品的基调是忧郁而迷人的,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在午夜时分上演的盛大魔术表演。它擅长营造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诡异感,让你感觉好像曾经在某个梦境深处经历过这一切,但当你试图抓住细节时,它们又像沙子一样从指缝间溜走。作者对细节的关注达到了偏执的程度,无论是对某种古老仪式的精确描述,还是对角色内心细微挣扎的刻画,都显得无比真实可信,这反而更加衬托出故事整体的荒诞不经。我欣赏它那种不急于给出明确答案的态度,它更像是抛出了一个巨大的、引人深思的问题,然后将解释的责任交给了读者。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对阅读惯性的彻底挑战,它要求你放下既有的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纯粹的、高度风格化的文学冒险之中。它证明了,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是那些拒绝被轻易定义的。
评分这部作品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里。文字的构建如同精密的机械,每一个词语都像是齿轮般精准地咬合在一起,推动着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场景不断展开。叙事节奏的把控极为高明,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温和地铺陈背景,时而又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读者猛地卷入高潮的漩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界限”的模糊处理,现实与梦境、理性与疯狂,它们之间的边界被处理得如同薄纱一般,一触即破。读完之后,我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才从那种迷离恍惚的状态中抽离出来,不停地回味那些奇异的意象和人物动机的复杂性。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满足于讲述一个故事,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却又完全颠覆我们固有认知的新宇宙。每一个角色都带着深刻的哲学思辨,他们的对话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对存在本质的低语。这种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是挑战性的,也是极其令人满足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堪称一绝,简直是文字魔术师的手笔。语言的密度极高,但丝毫没有晦涩感,反而因为其华丽和精准而让人目眩神迷。它让我想起那些在古老图书馆里发现的被遗忘的羊皮卷,每一页都浸透着时间和秘密的味道。作者对于氛围的营造能力,尤其是在描绘那些阴暗、潮湿、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场景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你几乎能闻到空气中腐朽木材和陈年灰尘的味道。情节的推进并不总是直线型的,它更像是一张复杂而精美的挂毯,各种线索和伏笔交织在一起,直到最后一刻才骤然收紧,让人恍然大悟,却又惊叹于其铺垫之久远。那些潜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奇异规则,被作者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揭示出来,带来一种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它迫使你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发现其中隐藏的裂缝和不和谐音。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细品的佳作,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