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鬆林先生從“人間要好詩!”的“要”字著眼,從漢詩、魏晉詩、南北朝詩、唐詩、宋詩、遼金元詩、明詩、清詩、近代詩中,選齣一首首有高度審美價值的好詩,並對這些好詩根據自己的體會做齣瞭必要的詮評,使讀者於藝術享受中提升審美素養,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
霍鬆林(1921-2017),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傢、文藝理論傢、詩人、書法傢,以古詩文的鑒賞、選評、今譯而蜚聲文壇。著有《文藝學概論》《唐宋名篇品鑒》《唐宋詩文鑒賞舉隅》《唐音閣文集》等30多種,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3-1988)》《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鑒賞辭典》《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辭賦大辭典》《古代文論名篇詳注》等50多種。
序
中華素有“詩園”的美譽。中華詩歌,更早的且不去說,隻從《詩經》算起,至今已有三韆多年的光輝曆史。在這三韆多年的曆史長河中,論詩人則名傢輩齣、燦若群星;論詩作則名篇紛呈,爭奇鬥麗。其中的無數優秀篇章,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至今膾炙人口,成為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
中國詩論傢早就提齣瞭“詩言誌”、“詩緣情”的主張。“言誌”,要求錶現崇高的誌;“緣情”,要求抒發真摯的情。中國的方塊漢字,一字一音而音有平仄,通過協調平仄可以使詩的語言具有獨特的音樂美。用具有音樂美的語言抒寫崇高真摯的情誌,就能創作齣“聲情並茂”的詩章。“聲情並茂”,這是中華詩歌最根本的審美因素。再加上其他審美因素,諸如語言的精練、生動、形象,賦、比、興和象徵、擬人、烘托、暗示、跳躍等手法的運用,煉字、煉句與煉意的統一,對偶與散行的綜錯,章法結構的謹嚴與變化,以及情景交融、象外有象的意境創造等等,就使得中華詩歌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既有德育、智育功用,又有美育功用,使讀者於審美愉悅中陶冶性情,潛移默化,提高認識水平和精神境界。
屈原以來的曆代傑齣詩人都是民族精英。經邦濟世,富民強國,乃是他們的共同職誌。因而錶現於不同詩篇的不同主題,諸如憂民憂國、匡時淑世、針砭時弊、關懷民瘼、抨擊強暴、抵禦外侮、力除腐惡、崇尚廉明、反對守舊、要求變革、追求富強康樂、嚮往和平幸福、贊頌美好的山光水色民風、抒發純真的鄉情親情友情,以及公而忘私、國而忘傢、捐軀報國、捨生取義等等,無不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芒。三韆多年的中華詩歌,既是三韆多年的中華詩史,又是中華民族的社會史、文化史、心靈史。從童年開始長期受中華詩歌熏陶的人,中華民族精神必然飽和於他的全身血液,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都關心國傢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報效祖國。這充分說明:對於學習任何專業、從事任何工作的中國人來說,都有必要讀一些中華詩歌。
中華詩歌浩如煙海,怎能遍讀?這就需要適於今人閱讀的選本。我這個選本選詩的標準是:好!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捲後》的最後兩句是: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的確,“人間要好詩!”我從這個“要”字著眼,力圖選齣時代需要的、有高度審美價值的好詩,使讀者於藝術享受中美化心靈,提高人文素質,從而振奮民族精神,培養愛國情操,弘揚民族正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聰明纔智。
有些好詩明白如話,人人都覺得好。但如果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好,好在何處,就不一定都能迴答。如果這首好詩還有深層意蘊或象外之象、言外之意,那就更需要詮釋、品評。另一些好詩,或有文字障礙,或有特定的社會背景,或與作者的特殊經曆和創作心態有關,或有意義空白,或正話反說、反話正說,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果沒有準確的詮釋和精當的品評,那就很難充分領會它們的好處。而隻有充分領悟作品的好處,纔能獲得美感,吸取精神營養。因此,我對所選的好詩根據自己的體會作瞭必要的詮評,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我對《霍鬆林曆代好詩詮評》這本書的期望,其實是建立在對“好詩”二字的好奇之上的。我一直覺得,優秀的詩歌就像一顆顆璀璨的寶石,它們經過時間的打磨,依然閃耀著動人的光芒。而“詮評”二字,則讓我聯想到那些能夠賦予這些寶石更深邃光彩的匠人。我希望這本書中的“詮評”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分析,不是機械地解釋詞語的意思,而是能夠挖掘齣詩歌背後更深層次的意蘊,能夠揭示齣詩歌為何能夠穿越時空,打動無數讀者的心。我渴望從霍鬆林先生的筆下,看到他對詩歌的熱愛,看到他對美的追求,看到他對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認識那些我曾經讀過但可能沒有真正理解的詩歌,能夠發現一些我之前忽略瞭的詩歌佳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對詩歌更濃厚的興趣,讓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品味、去感悟。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沉下心來欣賞詩歌,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奢侈。
評分這本書我還在猶豫要不要下手,畢竟“霍鬆林”這個名字在我腦海裏,更多的是一種“學者”的印象,那種嚴謹、學術、甚至有些枯燥的印象。我擔心這本書會是一本純粹的學術考證,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復雜的理論,對於像我這樣,隻是想輕鬆地讀幾首好詩,領略一下古人的情懷的讀者來說,會不會有些過於沉重。我曾經翻閱過一些類似的學術專著,雖然內容紮實,但閱讀體驗確實不盡如人意,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書在學術性的基礎上,能多一些可讀性,比如,霍鬆林先生是否會用一種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讀詩歌?他是否會嘗試將詩歌的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曆與詩歌內容緊密結閤,讓讀者在理解詩句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世界?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有趣的解讀角度,一些我之前從未想過的視角,能夠啓發我的思考,讓我對那些熟悉的詩句産生新的認識。畢竟,詩歌的美,很大程度上在於它的多義性和解讀的無限可能。如果這本書能夠引領我進入一個更廣闊的詩歌理解天地,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入手。
評分我對《霍鬆林曆代好詩詮評》這本書抱有的期待,更多地在於它能否成為我“詩歌啓濛”的一個入口。我一直覺得自己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瞭解還很淺薄,雖然知道一些膾炙人口的名句,但對於這些詩歌的深度理解,以及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的地位,卻知之甚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到曆代詩歌的寶庫中,為我一一揭示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智慧和情感。我期待霍鬆林先生能夠用他淵博的學識,為我撥開迷霧,讓我能夠真正欣賞到詩歌的美,感受到詩歌的力量。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好詩”的羅列和解讀,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培養我獨立解讀詩歌的能力,讓我以後能夠自己去發現更多的好詩,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更深刻的感悟。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對中國古典詩歌産生濃厚的興趣,並且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索,那它就已經成功瞭。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霍鬆林曆代好詩詮評》,讓我産生瞭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麵,我對“霍鬆林”這個名字代錶的嚴謹治學態度充滿敬意,相信他一定能對曆代好詩有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麵,“曆代好詩”這個詞組又讓我心生嚮往,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詩歌文化非常感興趣,想要瞭解那些流傳韆古的佳作是如何誕生的,又為何能夠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然而,我又擔心,“詮評”這個字眼會帶來一種過於學術化的閱讀體驗。我是一個喜歡從詩歌中汲取生活感悟的人,我不太喜歡那種過於生硬的理論分析,我更希望能夠從詩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會到詩歌所處的時代背景,並從中獲得一些人生的啓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也能兼顧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用一種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來呈現詩歌的魅力。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次不容錯過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最近聽朋友強烈推薦瞭一本關於古代詩歌的書,書名叫做《霍鬆林曆代好詩詮評》。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個書名並沒有特彆大的期待,因為“詮評”這兩個字聽起來就帶有一種很強的學術研究的意味,我擔心會像學校裏學的那些教材一樣,枯燥乏味,充滿瞭各種注解和評論,讀起來會很費力。我更傾嚮於那種能夠引發情感共鳴,能夠讓我感受到詩歌背後故事的書。我希望作者能夠像一位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講述詩歌的創作背景,介紹詩人的生平,然後用一種輕鬆幽默的筆調來解析詩句的意境。我不希望被生僻的字詞或者復雜的典故弄得暈頭轉嚮,我隻想要一種純粹的美學享受,一種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我不太確定這本書是否能夠滿足我的這種需求,我擔心它會更偏嚮於對詩歌的“解剖”,而不是“欣賞”。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在學術嚴謹的同時,又充滿人情味和趣味性,那它對我來說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