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杜弗的動與靜》:
伊夫·博納富瓦的詩宗於波德萊爾、馬拉美、瓦雷裏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入瞭現代主義藝術的創新活力,頗能代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法國詩歌的主流。他的詩優美而繁復,時見玄秘,通過語言的創造從日常經驗上升到空靈無上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風格在整個二十世紀法國詩壇上獨樹一幟,可以說在古今法國都是獨有的。收入博納富瓦早期的四本詩集,包括《杜弗的動與靜》《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頭》《門檻的誘惑》,均為詩人的代錶作。
《直到世界反映瞭靈魂*深層的需要》:
《直到世界反映瞭靈魂*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瞭露易絲·格麗剋的《阿弗爾諾》(新英格蘭筆會奬)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詩歌奬短名單)兩本詩集;此外還有早期五本詩集的精選,涉及的詩集為《頭生子》(美國詩歌學會詩人奬)、《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裏斯的勝利》(全國書評界奬)、《阿勒山》(國會圖書館麗貝卡·博比特全國詩歌奬)。
《高窗》:
《高窗》收錄菲利普·拉金生前發錶的所有作品,包括他著名的四本詩集《北方船》《較少受騙者》《降靈節婚禮》《高窗》,以及部分散軼作品,可一睹拉金詩歌創作的全貌。
《月光的閤金》:
《月光的閤金》收錄瞭露易絲·格麗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普利策詩歌奬)、《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奬)、《七個時期》(普利策詩歌奬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作者簡介
拉金是“運動派”詩歌的代錶人物,20世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城市居民的生存與精神睏境,是拉金常涉及的主題。他一反龐德與艾略特以來晦澀、“學問化”的現代主義路徑,使用的是一種有似於散文的語言,質樸、新穎;拋棄詩歌中的總體化視野,著力於描繪現代人生活與精神的細部,開齣瞭一代詩風。
這本詩集收錄瞭拉金生前發錶的所有作品,及部分散軼作品,可一睹拉金詩歌創作的全貌。
露易絲·格麗剋(Louise Gluck),美國桂冠詩人,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傢庭,1968年齣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奬項,包括普利策奬、國傢圖書奬、全國書評界奬、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奬、波林根奬等。格麗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入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嚮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Ⅸ野鳶尾》開始,格麗剋成瞭“必讀的詩人”。《月光的閤金》收錄瞭格麗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普利策詩歌奬)、《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奬)、《七個時期》(普利策詩歌奬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伊夫·博納富瓦,詩宗於波德萊爾、馬拉美、瓦雷裏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入瞭現代主義藝術的創新活力,頗能代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法國詩歌的主流。他的詩優美而繁復,時見玄秘,通過語言的創造從日常經驗上升到空靈無上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風格在整個二十世紀法國詩壇上獨樹一幟。《杜弗的動與靜(伊夫·博納富瓦詩集)(精)》收入博納富瓦早期的四本詩集,包括《杜弗的動與靜》《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頭》《門檻的誘惑》,均為詩人的代錶作。
內頁插圖
目錄
《杜弗的動與靜》:
反柏拉圖(1947)
杜弗的動與靜(1953)
戲劇
最後的手勢
緻樹木
唯一的證人
真正的名字
鳳凰
真正的身體
詩的藝術
杜弗說
一個聲音
另一個聲音
杜弗說
一個聲音
一個聲音
低弱的聲音和鳳凰
橙園
HIC EST LOCUS PATRIAF
蠑螈
正義
真實
真正的地點
BRANCACCI小教堂
戰鬥的地點
蠑螈的地點
鹿的真正地點
昨日,大漠一片(1958)
目擊者的威脅
說話的聲音
卡特琳·費裏埃的聲音
拂曉的土地
小山榖
火的永恒
給黎明的土地
一種聲音
虔誠
樹木不多的地方
第二天的德爾斐
這裏,總是這裏
總是同一種聲音
廢墟上的烏
……
刻字的石頭(1965)
在門檻的圈套中(1975)
《直到世界反映瞭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代譯序:露易絲-格麗剋的疼痛之詩
導讀: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阿弗爾諾
夜徙
十月
漂泊者珀爾塞福涅
棱鏡
火山湖
迴聲
賦格麯
夜星
風景
純潔的神話
古跡的碎片
藍色大廳
忠貞的神話
阿弗爾諾
預兆
望遠鏡
畫眉鳥
漂泊者珀爾塞福涅
村居生活
暮色
牧歌
支流
正午
暴雨前
日落
咖啡館裏
廣場上
黎明
……
頭生子
沼澤地上的房屋
下降的形象
阿基裏斯的勝利
阿勒山
《高窗》
《月光的閤金》
前言/序言
露易絲·格麗剋的詩像錐子紮入。紮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齣生,而非死亡,纔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棉口蛇之國》)
從第一本詩集開始,死亡反復齣現,到1990年第五本詩集《阿勒山》,則幾乎是一本死亡之書。第六本詩集《野鳶尾》轉嚮抽象和存在意義上的有死性問題。此後的詩集,死亡相對減少,但仍然不絕如縷。與死亡相伴的,是對死亡的恐懼。當人們戰勝死亡、遠離瞭死亡的現實威脅,就真能擺脫對死亡的恐懼、獲得安全和幸福嗎?格麗剋的詩歌給瞭否定的迴答。在《對死亡的恐懼》(詩集《新生》)一詩裏,詩人寫幼年時的一個噩夢,“當那個夢結束,恐懼依舊。”在《愛之詩》裏,媽媽雖然一次次結婚,但一直含辛茹苦地把兒子帶在身邊,給兒子“織齣各種色調的紅圍巾”,希望兒子有一個溫暖、幸福的童年。但結果呢?詩中不露麵的“我”對那個已經長大的兒子說:“並不奇怪你是現在這個樣子,/害怕血,你的女人們/像一麵又一麵磚牆。”或許隻有深諳心理分析的詩人纔會寫齣這樣的詩作。
《黑暗中的格萊特》是又一個例子。在這首類似格萊特獨白的詩作中,格麗剋對格林童話《漢賽爾與格萊特》皆大歡喜的結局深錶懷疑:雖然他們過上瞭渴望的生活,但所有的威脅仍不絕如縷,可憐的格萊特始終無法擺脫被拋棄的感覺和精神上的恐懼——心理創傷。甚至她的哥哥也無法理解她、安慰她。而這則童話中一次次對飢餓的指涉,也讓我們想到格麗剋青春時期為之深受摺磨的厭食癥。
《靜默的星辰:古典詩歌的跨文化對話》 簡介 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聲音,跨越時空,在靜默中迴響,它們是人類靈魂深處最純粹的錶達,是文明進程中閃耀的星辰。《靜默的星辰:古典詩歌的跨文化對話》是一套精心策劃的古典詩歌譯叢,旨在精選世界各地最具代錶性和深遠影響力的古典詩歌作品,通過嚴謹、精湛的翻譯,將這些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瑰寶呈現在當代讀者麵前。本套譯叢的宗旨並非僅僅是“翻譯”,而是一次深刻的“對話”,邀請讀者與古老的智慧對話,與不朽的情感對話,與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産對話。 這套譯叢匯集瞭來自不同文明、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古典詩歌佳作。我們相信,真正的經典,其價值不在於被束之高閣,而在於它能夠穿透時間的迷霧,觸動當下每一個靈魂。因此,在選本方麵,我們力求涵蓋廣泛,既有古希臘羅馬的史詩與抒情,也有東方古典詩歌的含蓄與意境;既有西方中世紀的騎士精神與宗教虔誠,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光輝。每一首詩,都經過我們審慎的考量,它們或以其宏大的敘事展現文明的史詩,或以其細膩的筆觸描摹個體生命的悲歡;或以其哲思的深度引發對宇宙人生的追問,或以其情感的濃度引發心靈的共鳴。 翻譯是連接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梁,而對於詩歌而言,翻譯更是一門挑戰極限的藝術。我們的翻譯團隊由一群對古典詩歌懷有深厚熱情,並具備紮實語言功底與文學鑒賞力的學者組成。我們深知,詩歌的靈魂在於其音樂性、節奏感、意象的生動以及情感的張力。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不僅追求字麵意思的準確傳達,更注重對原詩韻律、節奏、語氣的忠實再現,力求在漢語的語境中,最大限度地復原原作的風貌,讓漢語讀者能夠感受到古老詩歌的韻味,體會到譯者與原作者之間跨越韆年的神交。我們避免生硬的直譯,而是用靈動、富有詩意的語言,將那些古老的歌謠重新唱響。我們會根據不同詩歌的風格,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或力求典雅,或追求明快,或展現瑰麗,目標是讓譯文本身也成為一件值得品味的藝術品。 這套譯叢不僅僅是詩歌的匯編,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學研究與導讀。在每一冊書中,我們都力邀在相關領域有深厚造詣的學者撰寫導讀。這些導讀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啓發性的引言,它們會帶領讀者走進詩人的世界,瞭解詩歌創作的曆史背景、文化語境,解讀詩歌的象徵意義、藝術手法,並闡釋其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這些導讀將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詩歌,發現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意,從而獲得更豐富、更深刻的閱讀體驗。它們是開啓詩歌之門的鑰匙,也是深化理解的指南。 我們希望《靜默的星辰:古典詩歌的跨文化對話》能夠成為一本真正能夠滋養讀者心靈的書。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重拾古典詩歌,就是重拾一份寜靜,一份沉思,一份對生命更深層次的關照。當我們沉浸在這些穿越時空的詩句中,我們會發現,人類的喜怒哀樂、對美的追求、對真理的探索,在本質上是共通的。這些詩歌,如同靜默的星辰,雖然不言不語,卻以其恒久的光輝,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嚮,溫暖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這套譯叢的設計也極具匠心。我們力求在裝幀、字體、排版等各個環節都體現齣對古典詩歌的尊重與美學追求。精美的裝幀不僅是為瞭賞心悅目,更是為瞭營造一種沉靜、莊重的閱讀氛圍,讓讀者在翻開書籍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文化氣息。清晰流暢的排版,優選的紙張,都旨在為讀者提供最舒適的閱讀體驗。我們相信,一本精心製作的書籍,本身就是對內容價值的最好呈現。 《靜默的星辰:古典詩歌的跨文化對話》所收錄的詩歌,涵蓋瞭人類文明的多個重要節點。例如,我們可能會從中找到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歐裏庇得斯那充滿命運的震撼與人性的掙紮;也可能品味到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史詩般的宏偉與賀拉斯哲理的沉靜;在東方,我們會探尋《詩經》那古樸的民風與純真的情感,感受唐詩宋詞那婉約與豪放的交織,領略印度古代梵文詩歌的神秘與哲思。同時,我們也會遴選那些中世紀教會詩歌中的虔誠與救贖,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詩歌中的自由與熱情。每一位詩人,都是他們時代精神的代言人,他們的詩歌,則是他們時代最璀璨的文化結晶。 通過這套譯叢,我們希望能夠搭建一座跨越地域、民族、文化的橋梁。當我們閱讀來自異域的古典詩歌,我們並非僅僅是在欣賞異域風情,而是在發現人類共通的情感與思想。詩歌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超越錶麵的差異,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最深刻的部分。當我們讀到一位古代波斯詩人對愛戀的詠嘆,我們會為那份癡情而動容;當我們讀到一位古印度詩人對自然的贊美,我們會感受到與萬物和諧共生的喜悅;當我們讀到一位古希臘詩人對英雄的歌頌,我們會汲取力量與勇氣。這種跨文化的情感共鳴,正是古典詩歌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靜默的星辰:古典詩歌的跨文化對話》更是一個學習與啓發的源泉。對於文學研究者而言,它是寶貴的原始資料和研究範本;對於語言學習者而言,它是提升語感和理解力的高級讀物;對於每一個熱愛生活、渴望精神滋養的讀者而言,它是一份精神的饋贈,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這些詩歌中,我們或許能找到麵對人生睏境的智慧,或許能獲得關於愛與美的深刻理解,或許能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感悟。它們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寶庫,值得我們反復品讀,細細體味。 我們堅信,每一個時代的讀者,都能從古典詩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啓示。它們是靜默的,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它們是經典的,卻永遠不會過時。《靜默的星辰:古典詩歌的跨文化對話》期待與您一同,在這片古老的詩歌星空中,進行一場深刻而美妙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