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霍松林 著
图书标签:
  • 诗词鉴赏
  • 古典诗歌
  • 霍松林
  • 诗歌解读
  • 文学评论
  • 传统文化
  • 中华诗词
  • 诗评
  • 历代诗歌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979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107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4
字数:70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霍松林先生从“人间要好诗!”的“要”字着眼,从汉诗、魏晋诗、南北朝诗、唐诗、宋诗、辽金元诗、明诗、清诗、近代诗中,选出一首首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好诗,并对这些好诗根据自己的体会做出了必要的诠评,使读者于艺术享受中提升审美素养,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作者简介

霍松林(1921-2017),著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以古诗文的鉴赏、选评、今译而蜚声文坛。著有《文艺学概论》《唐宋名篇品鉴》《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音阁文集》等30多种,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古代文论名篇详注》等50多种。


目录

汉诗
项籍
垓下歌
刘邦
大风歌
刘彻
秋风辞
梁鸿
五噫歌
张衡
四愁诗
赵壹
疾邪诗二首
辛延年
羽林郎
宋子侯
董娇钐
蔡琰
悲愤诗
汉乐府
有所思
上邪
江南
陌上桑
东门行
孤儿行
饮马长城窟行
悲歌
十五从军征
焦仲卿妻并序
古诗十九首(录五)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明月何皎皎
魏晋诗
曹操
蒿里行
步出夏门行(录二章)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
曹丕
燕歌行
曹植
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并序
王粲
七哀
阮籍
咏怀(录三)
嵇康
赠秀才入军(录二)
左思
咏史(录)
娇女诗
陆机
赴洛道中作
赠尚书郎顾彦先
……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辽金元诗
明诗
清诗
近代诗

前言/序言

中华素有“诗园”的美誉。中华诗歌,更早的且不去说,只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诗人则名家辈出、灿若群星;论诗作则名篇纷呈,争奇斗丽。其中的无数优秀篇章,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至今脍炙人口,成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中国诗论家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诗缘情”的主张。“言志”,要求表现崇高的志;“缘情”,要求抒发真挚的情。中国的方块汉字,一字一音而音有平仄,通过协调平仄可以使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音乐美。用具有音乐美的语言抒写崇高真挚的情志,就能创作出“声情并茂”的诗章。“声情并茂”,这是中华诗歌最根本的审美因素。再加上其他审美因素,诸如语言的精练、生动、形象,赋、比、兴和象征、拟人、烘托、暗示、跳跃等手法的运用,炼字、炼句与炼意的统一,对偶与散行的综错,章法结构的谨严与变化,以及情景交融、象外有象的意境创造等等,就使得中华诗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既有德育、智育功用,又有美育功用,使读者于审美愉悦中陶冶性情,潜移默化,提高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

屈原以来的历代杰出诗人都是民族精英。经邦济世,富民强国,乃是他们的共同职志。因而表现于不同诗篇的不同主题,诸如忧民忧国、匡时淑世、针砭时弊、关怀民瘼、抨击强暴、抵御外侮、力除腐恶、崇尚廉明、反对守旧、要求变革、追求富强康乐、向往和平幸福、赞颂美好的山光水色民风、抒发纯真的乡情亲情友情,以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捐躯报国、舍生取义等等,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中华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从童年开始长期受中华诗歌熏陶的人,中华民族精神必然饱和于他的全身血液,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这充分说明:对于学习任何专业、从事任何工作的中国人来说,都有必要读一些中华诗歌。

中华诗歌浩如烟海,怎能遍读?这就需要适于今人阅读的选本。我这个选本选诗的标准是:好!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的最后两句是: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的确,“人间要好诗!”我从这个“要”字着眼,力图选出时代需要的、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好诗,使读者于艺术享受中美化心灵,提高人文素质,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操,弘扬民族正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聪明才智。

有些好诗明白如话,人人都觉得好。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好,好在何处,就不一定都能回答。如果这首好诗还有深层意蕴或象外之象、言外之意,那就更需要诠释、品评。另一些好诗,或有文字障碍,或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或与作者的特殊经历和创作心态有关,或有意义空白,或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果没有准确的诠释和精当的品评,那就很难充分领会它们的好处。而只有充分领悟作品的好处,才能获得美感,吸取精神营养。因此,我对所选的好诗根据自己的体会作了必要的诠评,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浩瀚诗海,璀璨明珠——《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精粹选读 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诗篇,它们或描绘壮丽山河,或抒发深沉情感,或寄寓人生哲理,代代相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然而,浩瀚的诗海中,佳作无数,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撷取最闪耀的珍珠?如何深入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与情怀?《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正是这样一本精心编纂、倾注心血的诗歌鉴赏之作,它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见解和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歌盛宴。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诗歌选集,更非枯燥的学术论著。它是一次行走在文学史中的深度漫游,一次与历代伟大诗人的灵魂对话。霍松林先生,这位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凭借其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带领我们走进中国诗歌发展的宏大画卷。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从浩如烟海的诗作中精选出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诠释与评析。 一、精选的视野:横跨数千年的诗歌经典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的选诗范围之广,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诗歌史。从《诗经》的质朴悠扬,到楚辞的浪漫瑰丽;从汉魏风骨的苍凉慷慨,到唐诗的盛世华章;从宋词的婉约豪放,到元曲的俚俗生动;乃至明清诗歌的转折与发展,本书都一一涵盖。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精心挑选那些在各自时代最具代表性、能够体现诗歌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演进的关键篇章。 翻开本书,读者将有机会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比如屈原《离骚》中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悲壮;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与想象;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郁顿挫与家国情怀;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豁达与豪情。然而,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致力于发掘那些可能被历史洪流稍稍掩埋,却同样闪耀着艺术光芒的佳作,让更多优秀的诗篇重现光彩。 作者在选诗时,充分考虑了诗歌的艺术成就、思想深度、情感表达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每一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如曹操、陶渊明、王维、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辛弃疾、纳兰性德等,其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会得到收录。这种精心设计的选材,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诗歌的欣赏指南,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诗歌发展史的缩影,让读者在品读具体诗篇的同时,能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独到的诠评:深入浅出的诗歌解读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诠评”二字。作者并非简单地给出作品原文,而是为每一首诗都附上了详尽而精到的诠释与评析。这种诠释,不是生硬的字词解释,而是深入到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诗歌的情感内核。作者会细致地剖析诗歌的用词、意象、修辞手法,以及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解读杜甫的诗歌时,作者会联系安史之乱的动荡背景,分析诗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在品味李清照的词时,作者则会细致体会词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并结合其个人遭遇,理解词作中那份独属于女性的细腻与哀婉。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评析并非一家之言,而是兼收并蓄,引用历代名家对同一诗篇的看法,进行比较与融汇。同时,作者也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基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能够揭示出一些常人不易察觉的艺术妙处,或是指出诗歌中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本书的评析语言,力求做到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的语言,将复杂的诗歌内涵娓娓道来。这种“深入浅出”的风格,使得本书既适合专业的诗歌研究者,也能够吸引广大普通读者。无论是初次接触古诗的爱好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三、文化传承的使命:让经典诗歌焕发新生命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爆炸,使得一些传统文化瑰宝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诗歌的书,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古人与今人的桥梁。 通过对历代优秀诗歌的深入挖掘与解读,本书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对真挚情感的向往,以及对民族文化根源的认同。 本书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文学鉴赏态度。它鼓励读者不仅仅停留在“读懂”的层面,更要“读透”,去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温度,去领悟诗歌所传达的人生智慧。这种鉴赏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与古人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诗歌的璀璨星空。它以其精选的诗篇、独到的诠释、深厚的学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生动的诗歌鉴赏平台。阅读本书,你将不仅仅是读到一首首优美的诗,更是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血脉相连,在诗歌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宿。它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这本书抱有的期待,更多地在于它能否成为我“诗歌启蒙”的一个入口。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了解还很浅薄,虽然知道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但对于这些诗歌的深度理解,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却知之甚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到历代诗歌的宝库中,为我一一揭示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和情感。我期待霍松林先生能够用他渊博的学识,为我拨开迷雾,让我能够真正欣赏到诗歌的美,感受到诗歌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好诗”的罗列和解读,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我独立解读诗歌的能力,让我以后能够自己去发现更多的好诗,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那它就已经成功了。

评分

这本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下手,毕竟“霍松林”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更多的是一种“学者”的印象,那种严谨、学术、甚至有些枯燥的印象。我担心这本书会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考证,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对于像我这样,只是想轻松地读几首好诗,领略一下古人的情怀的读者来说,会不会有些过于沉重。我曾经翻阅过一些类似的学术专著,虽然内容扎实,但阅读体验确实不尽如人意,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在学术性的基础上,能多一些可读性,比如,霍松林先生是否会用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读诗歌?他是否会尝试将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让读者在理解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趣的解读角度,一些我之前从未想过的视角,能够启发我的思考,让我对那些熟悉的诗句产生新的认识。毕竟,诗歌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多义性和解读的无限可能。如果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诗歌理解天地,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入手。

评分

我最近听朋友强烈推荐了一本关于古代诗歌的书,书名叫做《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个书名并没有特别大的期待,因为“诠评”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带有一种很强的学术研究的意味,我担心会像学校里学的那些教材一样,枯燥乏味,充满了各种注解和评论,读起来会很费力。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引发情感共鸣,能够让我感受到诗歌背后故事的书。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娓娓道来,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介绍诗人的生平,然后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来解析诗句的意境。我不希望被生僻的字词或者复杂的典故弄得晕头转向,我只想要一种纯粹的美学享受,一种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我不太确定这本书是否能够满足我的这种需求,我担心它会更偏向于对诗歌的“解剖”,而不是“欣赏”。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在学术严谨的同时,又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那它对我来说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了。

评分

我对《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这本书的期望,其实是建立在对“好诗”二字的好奇之上的。我一直觉得,优秀的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它们经过时间的打磨,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而“诠评”二字,则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赋予这些宝石更深邃光彩的匠人。我希望这本书中的“诠评”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分析,不是机械地解释词语的意思,而是能够挖掘出诗歌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蕴,能够揭示出诗歌为何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无数读者的心。我渴望从霍松林先生的笔下,看到他对诗歌的热爱,看到他对美的追求,看到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重新认识那些我曾经读过但可能没有真正理解的诗歌,能够发现一些我之前忽略了的诗歌佳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诗歌更浓厚的兴趣,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品味、去感悟。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欣赏诗歌,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让我产生了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我对“霍松林”这个名字代表的严谨治学态度充满敬意,相信他一定能对历代好诗有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历代好诗”这个词组又让我心生向往,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是如何诞生的,又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然而,我又担心,“诠评”这个字眼会带来一种过于学术化的阅读体验。我是一个喜欢从诗歌中汲取生活感悟的人,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生硬的理论分析,我更希望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到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也能兼顾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呈现诗歌的魅力。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阅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