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北大校长林建华积二十年高校管理经验倾情著书!
激励青年成长成才,启发关心教育、关心社会发展者去思考、去探索!
洞悉时代发展趋势,关切大学前路者必读参考书。
全球化、东西方文化融合,已成世界大趋势。
时代变革之际,社会对大学充满更多期待。
公众,期待优质教育提升;
企业,期待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期待优秀人才频出。
面对多方诉求,大学如何应对挑战?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怎么实现?
大学如何实现从跟随西方到引导未来的转变?
迎接变革的路上,大学该如何坚守价值底线?
北大校长林建华教授务实、深入、精准的观察和主张,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首次完整展现了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在20年的大学管理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对于青年学子以及现代教育者、学校管理者、为人父母者,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时代剧烈变革的当下,大学如何应对多方挑战?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怎么实现?学校教师、管理者如何克服焦虑和矛盾,从跟随西方走向引导未来,进而创造卓越学术、培养优秀人才?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学子,在大学变革的浪潮中如何辨清方向、持之以恒,锻造出充分适应未来又能追逐个人梦想的素质和技能?
这是一部深入时代与教育深处的作品,也是一部青年乃至改革者的励志书,作者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文化教育视野、敏锐的发现、激情的探索,激励有志青年成长进取,启发关心教育、关心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去思考、去探寻。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过去20年中国大学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在理解大学改革的艰辛的同时,更坚定对未来“走自己的路”的追求。
林建华,1955年生,山东高密人,固体化学领域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现任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历任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校长。20年来主持多项高校改革,以前瞻性视野摸索新时代中国的大学之道。
第一章 道与路
1 做好改变的准备
2 大学的逻辑
3 政府、公众与大学
4 学者就是大学
5 关注各方利益需求
6 利益冲突
7 环境是周围的人
8 教育发展之路
9 守正与创新
10 中国大学的过去与未来
第二章 学与研
1 丢失的环节
2 卓越的学术从哪儿来
3 教授治学
4 强扭的瓜不甜——谈院系与学科设置
5 相信与期待——谈博士生导师遴选制
6 栽花与插柳
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库
8 家庭跟踪调查
9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第三章 授与育
1 东西方文化思想与教育变革
2 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3 培养学术人才
4 营造教学文化
5 创新创业的启示
6 借船出海与走自己的路
7 “新工科”与“工程科学”
8 校园也是教育
9 共享与共赢
第四章 率与变
1 书记与校长
2 万事开头难
3 做校长还是当校长
4 志同道合
5 策略的选择
6 做主动的助手
7 矛盾是进步的阵痛
8 吃亏就是占便宜
9 挑战与变革
10 坚强与温情
第五章 言与行
1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2 醒得早,起得晚
3 大学是一个大家庭
4 说与做
5 坦诚直面问题
6 一方人孕育一所大学
7 大学的功利主义倾向
8 也说大学排名
9 讲好大学的故事
大学的逻辑
一些人觉得只要有了大楼、大师,就能够办好大学,实际并非如此。大学的规模虽然不大,所涉及的人和领域还是很复杂的。学者的个性与诉求、学科的变化与坚守、社会的期盼与抱怨、政府的支持与管理等等,都会对大学的管理产生影响。管理者既要把握办学规律,坚守大学基本价值,又要保持政治敏感性,保证学校的稳定发展。
大学内在逻辑
在重庆大学的一次小型研讨会上,大家对综合改革思路争论不休。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应当作为综合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认为学术研究对学校也很重要。当然主管人事、学工的副校长也不甘落后。大学的职能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大学在创造新知、服务社会、弘扬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大家争论的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大学这些职责之间有什么关系,最核心的职责是什么?理解这些问题和大学的逻辑,对做好大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思考大学内在逻辑的有关问题。最初,我们把大学与企业进行对比。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当然,学生与一般意义上的客户不同,大学与企业也不完全一样。大学要面对性格和志向各异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创造力决定了大学的发展状况。大学的管理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靠行政命令指挥教师和学生,只能通过制度、文化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大家的共识,引导大家将个人学术发展的理想与学校的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企业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大学的情况。例如,企业追求的是利润,而大学追求的是学术和社会影响力,输出的是毕业生和学术研究成果。大学需要聚焦学校的核心使命和任务,完善人事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水准的学术研究。
当我们想了解一所大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些表象,也就是大学的影响力。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我们就会看到大学更深层次的状况。在大学逻辑图中从上至下的过程,就是我们由表及里观察大学的过程。大学的影响力有两个方面,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前者主要体现大学对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贡献,后者主要是大学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在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大学必须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学术支撑,也必须产生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因此,大学的影响力既来自于学校的学术研究,也包括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的贡献。实际上,社会公众更加关注毕业生的状况,因此,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在社会上都很有成就,学校的影响力就被成百倍地放大了。因此,我们说毕业生的贡献是学校声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这就涉及学校内部运营体系的状况了。运营体系中的各个因素之间也有逻辑关系,下层因素是对上层因素的支撑。例如,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都需要强有力的学术队伍和合理的学科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则需要完善的人事体制、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大学治理构架等等。这个大学逻辑图是简洁明了的,虽然不可能涵盖影响大学的所有因素,但最主要的都考虑到了。
大学的核心使命
了解大学的内在逻辑对把握学校发展脉络是很重要的。人才培养是学校最核心的使命。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长远声誉最重要的来源。领导人总书记一再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是很难显著提升的,那我们也很难自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对大学而言,学术研究当然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学术研究的水准决定了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也决定了支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大学的学术研究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条件,是高水准学术队伍的保障,这对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的逻辑还告诉我们,人才培养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还涉及教师队伍、服务支撑、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只关注教学工作本身,而要将之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集全校之力,以教育改革为牵引,推进各领域的综合改革。在最近开展的本科教育改革中,我们更加关注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的支撑作用。例如,通过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全校范围自由选课,打破了院系界限,调动了院系和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使教学改革真正见到了成效。
在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中,一个普遍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过去二十年,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准提升很快,科研经费、学术论文都增长了十倍左右,很多领域的研究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准。但实事求是地讲,过去几十年中,我们的教育模式变化并不大,仍然沿用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中国大学的这种状况受到了社会公众的质疑和批评,也制约了国家人力资源水准的进一步提升。
在大学的逻辑体系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学校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还是支撑服务等,都是为了学生的培养。对于这一观点,并非所有人都赞同。例如,学者总会把自己的学术发展放在首位,这是学者最重要的利益诉求。院系既关注学生的教育成长,也关注学者的学术发展。但院系是从本专业角度,有选择地支持老师和学生诉求的。从大学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首先,教师在大学中具有主体地位,学校的所有使命和任务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其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并非院系和教师的天然选择,必须要利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措施,引导教师和院系的价值取向。因此,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任务。本科教育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建立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的体制机制。
大学需要的协同
大学是高度依赖个人创造性的学术机构。我们可以把大学比作一个齿轮箱。齿轮箱是用来调节转速或转换方向的。一般的齿轮箱动力从一端输入、另一端输出,主动轮和从动轮泾渭分明。但大学却很不一样,每一个齿轮都是一个独立的动力源,都有自己的愿望和能动性。如果大家运动方向不协调、相互掣肘,齿轮箱就无法输出任何动力。如果大家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配合,输出的动力就会成十倍或成百倍地增强。
人是大学的最宝贵资源,大学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要成为一所杰出的大学,必须要有杰出的教师和学生,也必须有好的环境和氛围,使人们的创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杰出的人往往都是与众不同的:有倾心专注、清心寡欲的;有玲珑剔透、能言善辩的;有愤世嫉俗、争强斗胜的;有传统守成、中庸平稳的。对于那些性格秉性和细枝末节的事情,我们要宽容;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要用学术规范去评判;而对教师道德操守、学校办学方向等大是大非的问题,则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杰出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宽松的氛围和合理的制度文化,既能使各类人的内在创造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也能使大家在共同价值观引导下,和睦相处、各尽其美、相得益彰,为学校发展和国家强盛一起工作。习总书记曾阐述过大学的这些特征,他讲道:“思想活跃是高校的重要特征,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在这里碰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要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让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细流汇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浩瀚大海。”
中国大学的发展和崛起,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我们的治理体系尚未完善,大家对学校发展方式还未形成广泛的共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一些是日常事务,还有一些是突发事件,这都占用了很多时间。一位美国大学校长曾讲,大学校长至少要用20%的时间去思考和处理更长远的事情。中国大学体制性的问题更多,改革发展任务也更重,我们应当花更多的时间,认真研究办学规律,研究大学的内在逻辑,这样才能在无序中实现导向,在差异中形成共识,在多任务中实现平衡。
校长观点: 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北大现任校长林建华新作)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校长观点: 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北大现任校长林建华新作)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包装很好
评分还没开始读,包装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好好学习一下,名校的校长之言
评分好好学习一下,名校的校长之言
评分还没开始读,包装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很好
评分还没开始读,包装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好好学习一下,名校的校长之言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校长观点: 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北大现任校长林建华新作)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