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譯文40) [Cuore]

愛的教育(譯文40) [Cuor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 亞米契斯 著,儲蕾 譯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經典文學
  • 意大利文學
  • 情感教育
  • 成長
  • 傢庭教育
  • 道德教育
  • 校園生活
  • 譯文
  • 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譯文齣版社
ISBN:97875327780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679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譯文40
外文名稱:Cuore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4
字數:19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傢亞米契斯的代錶作品,是意大利文學經典之一。在書中作者采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顯得真實可親。雖然這是一本寫給9歲至13歲的學生看的書籍,但是對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也是一部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譯文40”是上海譯文齣版社時值四十周年社慶之際,經過精心挑選齣版的一套文學史上地位顯赫的世界名著、名傢翻譯作品,並就此創立“譯文40”書係。“譯文40”作品涵蓋瞭英、法、德、日、俄等多國文學經典,囊括瞭如《基督山伯爵》、《紅與黑》、《傲慢與偏見》、《安娜?卡列尼娜》、《亂世佳人》、《浮士德》在內的40部作品,經過重新排版設計,以嶄新的形式推齣。譯文名著係列從此開啓瞭“譯文40”的新紀元。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通過記錄四年級小學生恩裏科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瞭意大利中下層人民窮睏的生活和淳厚、樸實、友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等精神。《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顯得真實,富有親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雖然這是一本主要寫給9歲至13歲的學生看的書籍,但對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也是一部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作者簡介

埃迪濛托·德·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一1908年3月12日),意大利因佩裏亞人,著名兒童文學作傢。亞米契斯少年時於都靈就學,十五歲加入摩德納軍事學院,開始瞭他的軍旅生涯。亞米契斯的著名作品有《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小說,情感豐富且文筆優美。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十個月日記;他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十則小故事,其中《少年筆耕》(《小抄寫員》)、《尋母三韆裏》 等篇目尤為知名。

《小抄寫員》被選入北京師範大學版、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中;《卡羅納》(原題為《卡羅納的母親》)被選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爭吵》被選入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


精彩書評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瞭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瞭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傢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瞭這書好像醜女見瞭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瞭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瞭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纔好。於是不覺就感激瞭流淚。

——夏丏尊


目錄

開學第一天(十七日)001

我們的班主任(十八日)003

不幸的事件(二十一日)004

卡拉布裏亞的孩子(二十二日)006

我的同窗好友(二十五日)007

寬容的錶現(二十六日)009

二年級時教過我的女老師(二十七日)010

閣樓裏的故事(二十八日)012

學校(二十八日)013

帕多瓦的愛國少年(二十九日)015


十一月017

掃煙囪的孩子(一日)017

萬靈節(二日)018

我的朋友加羅內(四日)020

燒炭工人和紳士(七日)021

我弟弟的女老師(十日)023

我的母親(十日)024

我的同學科雷蒂(十三日)026

校長(十八日)029

戰士(二十二日)031

內利的保護人(二十三日)032

班級第一名(二十五日)034

倫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二十六日)035

窮人(二十九日)040


十二月042

小商人(一日)042

虛榮心(五日)043

第一場雪(十日)045

“小泥瓦匠”(十一日)046

一隻雪球(十六日)048

女老師(十七日)050

受傷老人的傢(十八日)051

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每月故事]053

意誌的力量(二十八日)059

感恩(三十一日)061


一月063

代課老師(四日)063

斯塔爾迪的藏書室064

鐵匠的兒子066

愉快的聚會(十二日)068

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國王的葬禮(十七日)069

弗蘭蒂被趕齣校門(二十一日)071

撒丁島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072

愛國情結(二十四日)079

嫉妒(二十五日)081

弗蘭蒂的母親(二十八日)082

希望(二十九日)084


二月086

一枚沉甸甸的奬章(四日)086

決心(五日)088

玩具小火車(十日)089

盛氣淩人(十一日)091

受工傷者(十三日)093

囚徒(十七日)094

爸爸的看護人[每月故事]098

工場(十八日)106

馬戲團的小藝人(二十日)108

狂歡節的最後一天(二十一日)112

盲童(二十三日)115

探望生病的老師(二十五日)121

街道文明(二十五日)123


三月125

夜校(二日)125

打架(五日)127

孩子們的傢長(六日)129

七十八號犯人(八日)130

夭摺的孩子(十三日)133

三月十四日前夜134

發奬(十四日)136

吵架(二十日)140

我的姐姐(二十四日)143

費魯喬的鮮血[每月故事]144

身患重病的“小泥瓦匠”(二十八日)151

卡武爾伯爵(二十九日)154


四月156

春天(一日)156

翁貝托國王(三日)157

幼兒園(四日)162

體操課(五日)166

我父親的老師(十一日)169

大病初愈(二十日)179

工人朋友們(二十日)181

加羅內的母親(二十九日)182

硃塞佩·馬齊尼(二十九日)184

公民榮譽奬章[每月故事]186


五月191

患佝僂病的孩子(五日)191

犧牲(九日)193

火災(十一日)195

六韆裏尋母——從亞平寜山脈到安第斯山脈[每月故事]198

夏天(二十四日)227

詩歌(二十六日)229

聾啞孩子(二十八日)230


六月239

加裏波第將軍(三日)239

軍隊(十一日)240

意大利(十四日)242

三十二度的酷暑(十六日)243

我的父親(十七日)245

郊遊(十九日)246

夜校畢業生的頒奬儀式(二十五日)249

女老師之死(二十七日)251

感謝(二十八日)253

客輪失事[最後一篇每月故事]255


七月262

母親的最後一頁(一日)262

考試(四日)263

最後一場考試(七日)265

告彆(十日)267


精彩書摘

十日,星期一

今天是這個學期的最後一天。下午一點,我們大傢都到學校去領成績單和升級通知書。學校附近的街上擠滿瞭學生傢長,學校大廳裏也都是人,有的學生傢長索性走進瞭教室,一直擠到瞭老師的講颱旁邊。在我們的教室中,從四麵牆壁到講颱邊都被擠得滿滿的。加羅內的父親,德羅西的母親,鐵匠普雷科西,科雷蒂的父親,內利的母親,剋羅西的母親——也就是那個賣菜的女人,小泥瓦匠的父親,斯塔爾迪的父親,還有許多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傢長都來瞭。教室裏充滿各種嘈雜的聲音,讓人覺得這裏仿佛是個大眾聚會的廣場。

但是,老師一進教室,大傢就馬上安靜下來。老師的手裏拿著成績錶,開始當場宣讀個人的成績和升留級情況:

“阿巴圖奇,六十七分,升級。阿爾基尼,五十五分,升級。”

小泥瓦匠升級瞭,剋羅西也升級瞭。

接著,老師又大聲地說:

“埃內斯托·德羅西,滿分七十分,升級並獲得一等奬。”

在場的傢長都認識德羅西,於是他們都齊聲贊許說:

“真瞭不起,好樣兒的,德羅西!”

德羅西晃動著滿頭的金發,迴頭朝他母親看,臉上露齣迷人的微笑。而他的母親這時正朝他招手緻意。

加羅菲、加羅內、卡拉布裏亞的少年也都升級瞭。留級的有三四個同學。其中有一個迴頭看見他父親臉色陰沉地站在門口,做齣迴傢要揍他的手勢,就被嚇得哭瞭起來。老師立刻對他父親說:

“不,不要這樣,先生。對不起,我想說的是有時候並不全是孩子的錯。誰都有運氣不好的時候,這一次您的孩子就正好撞上瞭。”

然後他又繼續說:

“內利,六十二分,升級。”

內利的母親聽到這裏,立即用扇子給瞭兒子一個飛吻。

斯塔爾迪得瞭六十七分,但是得瞭這樣的好成績,他連笑也沒有笑一下,仍舊用兩個拳頭撐著自己的頭不放。最後一個是沃蒂尼,他也升級瞭。今天他穿得很漂亮,頭發梳得整整齊齊。

讀完成績,老師站起身來對大傢說:

“同學們,今天是我和大傢最後一次在這個教室裏相聚瞭。我們大傢在一起相處瞭一年,現在我們都已經是好朋友瞭,不是嗎?孩子們,想到今天要和你們道彆,我就感到很悲傷。”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瞭;過瞭一會,纔又接下去說:

“在這一年中,如果我曾經在不經意間對你們發瞭火,錶現得太嚴厲,或者在某些事情的處理上不夠公正,那麼請你們一定原諒我。”

“哪裏,哪裏!沒有的事!”下麵很多同學和他們的傢長都在說,“不!老師!從來都沒有的事!”

老師繼續說:

“反正,如果我做得不好,就請你們原諒我。不要忘瞭你們的老師,好嗎?來年我不會再教你們瞭,但是我還會經常看到你們的。無論如何,你們都一直會留在我的心裏。再見瞭,孩子們!”

說完瞭,老師就走到我們中間來。大傢都站到瞭各自的椅子上,嚮他伸齣手去。有的拉住老師的手臂,有的牽住老師的衣襟,難捨難分。還有許多人走上去親吻他。最後,我們五十個人異口同聲地說:

“老師,謝謝您!再見瞭,老師!老師,您多保重!希望您的身體永遠健康!請永遠都不要忘記我們!”

老師走齣教室的時候,我覺得他是勉強抑製著心中激動的情緒。我們也跟著一起亂哄哄地走齣瞭教室。其他教室的學生也像潮水一樣的紛紛朝著大門口湧齣來。學生和他們的傢長夾雜在一起,喧鬧不堪。大傢紛紛嚮老師告彆,或者相互打招呼。四五個小孩抱住瞭那位頭上插著紅色羽毛的女老師,另外周圍還有近二十個包圍著她,擠得她簡直就透不過氣來瞭。綽號“小修女”的女老師,她的帽子都被扯破瞭。她仍然穿著黑色的衣服,但是她的衣服上的紐扣孔裏,還有口袋裏都被塞滿瞭各種顔色的花束。大傢都為捨己救人的小英雄羅貝蒂感到高興,因為今天是他終於可以丟開拐杖走路的第一天。

大傢都在互相道彆。

“新學年再見!”

“十月二十日再見!”

“萬聖節再見!”

於是我們也都互相說著再見。

在這一刻,所有的人都把過去一年中的一切不快忘記得一乾二淨。嚮來嫉妒德羅西的沃蒂尼這次是第一個嚮德羅西張開瞭兩臂去擁抱他的。我和“小泥瓦匠”依依惜彆。就在他最後一次做兔臉給我看的時候,我吻瞭他一次。多可愛的小夥伴啊!我去嚮普雷科西和加羅菲告彆。加羅菲告訴我說我中瞭他這學期的最後一次彩票,說著給瞭我一個角上略有破損的陶瓷鎮紙。接著我和大傢都說瞭再見。可憐的內利跟加羅內難捨難分,那情景真叫我們大傢感動。

大傢都圍在加羅內身旁,嚮他告彆。

“再見瞭,加羅內!”

“再見瞭,下學期再見!”

不停地有人去擁抱他、去握他的手,或者嚮他錶示祝賀。誰都知道這是個非同尋常的勇敢而高尚的少年。這一切把加羅內的父親也看呆瞭。他望著大傢,微笑著,感慨萬韆。

我在大街上最後一個擁抱的同學就是加羅內。我把臉貼在他的胸前,忍不住哭泣起來。加羅內最後一次吻瞭我的額頭,然後我就跑到我父親和母親的身邊去瞭。

父親問我:“你跟你所有的朋友都道彆瞭嗎?”

我迴答說:“是的。”

父親又說:“如果你從前曾經做過對不起哪個同學的事,現在趕快去嚮他道歉,請求他原諒你並且把過去的不愉快都給忘瞭。有沒有這樣的事呢?”

我迴答說:“沒有。”

說著父親嚮學校做瞭最後的一瞥,充滿深情地說:“那麼,再見瞭!”

“再見!”母親也跟著說。

但是我卻什麼話都說不齣來。


前言/序言

埃德濛多·德·亞米契斯,一八四六年生於意大利的奧內利亞。在都靈上完中學以後,他進瞭摩德納城的一所軍事院校繼續深造。軍事院校的訓練方式對他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影響極大。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一直都認為那是他步入社會之前,學習怎樣自我約束以及如何與人相處的一條必經之路。這一點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窺豹一斑。

德·亞米契斯的寫作生涯也和他的軍旅情結密不可分。他的第一本書,一八六八年齣版的《軍旅生活》正是以他在庫斯托紮戰役中的親身經曆為基礎創作齣來的。當時,他在戰爭中的身份是一名中尉,在戰爭的間隙,他把他的見聞以故事的形式記載瞭下來,後來它們就成為瞭《軍旅生活》這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這本書的成功激起瞭他極大的創作熱情,使他在文學和新聞報道這條路上繼續走瞭下去,成為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份刊物《國傢》的專業撰稿人。


《愛的教育》是埃德濛多·德·亞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它與著名意大利作傢亞曆山德羅·曼佐尼的《約婚夫婦》齊名,被譽為現代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同時,在意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十九世紀意大利最偉大的十本小說之一。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意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說的主人公恩裏科是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意大利男孩,他齣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傢庭。由於受瞭父親的影響,他在學習上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誠摯友善,是一個優秀的中産階級少年。在書中,他以一個孩子的視覺角度、用日記的形式,記錄瞭在整整一個學年中,他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雖然校園是書中絕大部分的故事演繹的舞颱,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樣一個小小的窗口看到當時整個意大利的一個縮影。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和驕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樣齣生在富裕的中産階級階層,前者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後者卻驕奢橫溢,目中無人;而作為平民學生的代錶者加羅內和剋羅西,一個是非分明,敢於和邪惡抗爭,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個活潑可愛,小小的年紀就幫助父母扛起瞭生活的重擔。如果說加羅菲的生意經和小聰明讓人忍俊不禁,那麼弗蘭蒂的冷漠的內心和醜惡的麵目則會令所有閱讀這本書的人不齒。雖然作者用簡單而平實的筆觸勾勒齣這一個個孩子形象的時候與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相差瞭上百年,但是他們卻仿佛真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幾十年來都沒有被人們忘卻的真實原因吧。

除瞭恩裏科的日記,《愛的教育》一書中還穿插瞭恩裏科的父母和他的姐姐西爾維亞給他寫的一些信以及九篇老師讓孩子們聽寫下來的每月故事。如果說這些信帶著深深的時代烙痕,讓崇尚人文的現代人多少覺得有些教條,有點空洞,並不是那麼有說服力的話,那麼那九個故事的存在卻包含著作者的許多匠心。聰明的讀者,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這九個故事中的九個英勇的少年他們來自意大利九個不同的大區(意大利的一個大區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份),他們站在一起代錶瞭整個新生的意大利和它的未來。故事中的九個小主人公們是九個小英雄,為瞭他們心目中崇高的目標,他們承受瞭巨大的犧牲,有的甚至獻齣瞭生命。不管是為瞭自己的祖國還是為瞭自己的傢庭,他們在他們的事跡中錶現齣來的忘我和剋己的精神,在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眼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有些難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它們卻體現瞭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傢加富爾(1810—1861)當時的治國理念,是年輕的、剛剛統一的意大利所需要的奉獻精神。


《愛的教育》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局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裏,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齣來,而隻能采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瞭,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瞭深刻的自我批評。

隨著時代的變遷,《愛的教育》對於意大利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已經不像它剛齣版時那麼重大,近幾年來,在意大利本國的媒體上不斷有文章抨擊這本書存在的現實意義。有人批評它“田園式的、牧歌般的”情懷與烏托邦社會一樣缺乏現實意義;有人抨擊說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是後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小資産階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人說書中恩裏科的班主任佩爾博尼老師采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經不閤時宜,對待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把他們當做朋友,坦誠地與他們進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在意大利的統一大業中産生的偉大的曆史意義。大傢都知道語言的統一是一個國傢實現政治上的統一的必要條件。在很長的時間裏,“意大利”這個名詞一直都隻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如果說現代意大利語的開山鼻祖亞曆山德羅·曼佐尼用他的經典著作《約婚夫婦》使現代意大利語實現瞭初步的統一,為意大利政治上的統一打下瞭一個基礎,那麼在《約婚夫婦》麵市五十年之際到新生的意大利統一政權産生後的二十五年裏,我們說是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進一步鞏固瞭亞曆山德羅·曼佐尼的成就,為意大利的統一大業作齣瞭不朽的貢獻。德·亞米契斯敘述故事時采用的樸素、平實的語言使《愛的教育》成為瞭一部喜聞樂見的作品,使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都能參與閱讀。它對文字統一、文化推廣的作用幾乎可以和二戰後進入人們生活的新型媒體——電視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局限也並沒有阻礙《愛的教育》在廣大民眾中獲得偉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獻精神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甚至還對當時整個意大利社會的發展起瞭重大的推動作用。

就在今天,《愛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們學習寫作、錶達思想的“範文”。二一年六月十五日《意大利晚郵報》的文化版上就有這麼一篇文章,介紹意大利詩人帕斯科利給一個孩子的一封信。詩人在信中說:“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堪稱青少年學習寫作的典範。”


在談完瞭《愛的教育》的寫作背景以及它的曆史和現實意義之後,我們也不能忘記談一下它對中國以及中國讀者的意義。自從著名教育學傢夏丏尊老先生對照該書的英文和日文譯本把這本書翻譯成中文以後,《愛的教育》在中國也風靡瞭幾十年瞭。它之所以長期受到中國廣大青少年及其傢長們的青睞和它的中文譯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人的眼中,廣大青少年是幼苗、是花朵,大傢都希望他們能沐浴著愛的春風茁壯成長,在陽光下盛開。另外,這本以校園生活為主題,描寫同窗情誼,歌頌友誼地久天長的書同時也讓成人感動。試想,誰又沒有過恩裏科一樣的童年,誰又不想擁有一個像加羅內一樣的同學或者朋友呢?《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讀到瞭自己的生活,讓成人想起往昔;閱讀者就像是沿著漫長的時光隧道,進行瞭一次心的旅程,或者說愛的旅程。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個譯本是從意大利文直接翻譯過來的。不敢有任何超越前人的想法,隻希望譯者筆下的文字尊重瞭原作者的意願。如果有謬誤的地方,懇請讀者糾正。最後藉此重譯之際,再一次嚮廣大讀者隆重推薦這本書。



《愛的教育》 作者:埃德濛多·德·亞米契斯 譯者:[譯者姓名] 齣版信息:[齣版社名稱],[齣版年份] 一、 背景與時代印記 《愛的教育》是一部誕生於19世紀意大利統一運動時期,並深深烙印著那個時代精神的作品。亞米契斯以一位小學教師的視角,記錄瞭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學年。故事發生在一所公立學校,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恩裏科的小男孩,他生活的環境雖然樸實,卻摺射齣那個時代意大利社會的麵貌:民族認同的覺醒、社會階層的差異、以及對普及教育的重視。 那個時代的意大利,正經曆著從分裂走嚮統一的艱難曆程。新生的國傢渴望塑造共同的國民意識,而教育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途徑。亞米契斯筆下的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愛國情操、公民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熔爐。他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捕捉瞭那個時代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在變革中個體所經曆的種種情感。 故事的敘述方式,以日記體的形式展開,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恩裏科的成長經曆之中,一同感受他的喜怒哀樂,一同學習他所接受的教育。這種形式的運用,使得作品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同時,又不失親切感和故事性,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産生強烈的代入感。 二、 故事梗概與人物群像 《愛的教育》的核心,圍繞著恩裏科在小學一年級期間的種種經曆展開。他記錄瞭學校裏的日常生活,包括課堂上的學習、同學間的交往、老師的教誨,以及傢庭中的親情。然而,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講述驚心動魄的情節,而在於它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美好品德的贊頌。 故事的主角恩裏科,是一個活潑、善良、但也帶著孩童特有的懵懂和衝動的男孩。他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記錄下他們的故事。他的同學,來自社會各階層,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傢庭背景。有勤奮好學的斯塔爾迪,有身材矮小卻勇敢機智的剋羅西,有溫和善良的加羅內,也有因為貧睏而顯得有些孤僻的皮奧特裏。每一個人物,都被亞米契斯賦予瞭鮮活的生命,他們之間的互動,構成瞭作品最動人的篇章。 老師,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引導者。他們用愛心、耐心和智慧,教育孩子們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感的人。老師的教誨,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卻又以一種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錶達齣來,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 恩裏科的父母,也是他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支持者。父親嚴厲而慈愛,母親溫柔而堅韌。他們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恩裏科樹立瞭榜樣,也給予瞭他無私的愛和關懷。傢庭的溫暖,是恩裏科內心力量的源泉,也是他麵對睏難時的依靠。 作品中穿插著許多“月度故事”和“節日故事”,這些故事往往獨立於恩裏科的主綫敘事,但卻承載著更廣泛的教育意義。它們講述瞭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們所經曆的感人事件,有英雄主義的壯舉,有普通人的善良,有對親人的思念,也有對國傢的熱愛。這些故事,極大地拓展瞭作品的視野,也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到更廣泛的社會倫理和人生價值。 三、 核心主題與教育理念 《愛的教育》之所以能夠跨越時代,成為經典,在於它所傳遞的普世價值和深刻的教育理念。 1. 愛的力量: 作品的標題“愛的教育”本身就道齣瞭核心主旨。亞米契斯強調,教育的本質是愛。這種愛,體現在老師對學生的關懷,父母對子女的嗬護,同學間的友誼,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他認為,隻有在愛的氛圍中,孩子們纔能健康成長,纔能激發他們內心的善良和潛能。作品中,無論是老師對犯錯學生的耐心教導,還是同學之間相互幫助,都體現瞭愛的力量是如何化解矛盾、溫暖心靈的。 2. 品德的培養: 除瞭知識的學習,品德的培養是《愛的教育》著重強調的另一個方麵。亞米契斯通過恩裏科的視角,展示瞭各種優秀的品德,如誠實、勇敢、善良、正直、勤奮、謙遜、同情心、責任感等。這些品德的養成,並非通過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情感體驗。例如,恩裏科通過觀察斯塔爾迪的刻苦學習,學會瞭勤奮;通過皮奧特裏的堅強,學會瞭麵對睏難的勇氣;通過加羅內對弱小的保護,學會瞭善良和擔當。 3. 民族主義與愛國情懷: 在意大利統一的時代背景下,《愛的教育》也蘊含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感。作品中,孩子們通過學習曆史,瞭解國傢的過去,認識到作為意大利人的自豪感。老師們也常常通過講述英雄的故事,激發孩子們對國傢的忠誠和熱愛。這種愛國情懷,並非盲目的狂熱,而是建立在對國傢民族深厚情感和責任感的基礎之上。 4. 社會關懷與平等精神: 亞米契斯並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社會存在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差異。他通過描繪不同傢庭背景的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展現瞭社會的多樣性。同時,作品也傳遞瞭一種平等的觀念,強調無論齣身如何,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都應該有機會接受教育。皮奧特裏因為貧睏而遭受的冷眼,反而襯托齣同學和老師對他溫暖的關懷,這正是作品所倡導的社會關懷精神。 5. 孩童視角與成長記錄: 《愛的教育》最獨特之處在於它始終以一個孩童的視角來敘述。恩裏科的觀察,充滿瞭孩童的天真爛漫,也包含瞭他們對世界的懵懂認知。這種視角使得作品在嚴肅的教育主題下,依然保持瞭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同時,作品也真實地記錄瞭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睏惑、迷茫、喜悅和進步,讓讀者能夠深刻理解孩童的內心世界。 四、 藝術特色與文學價值 《愛的教育》在藝術上同樣具有獨到之處,使其成為一部經久不衰的文學作品。 1. 真摯的情感錶達: 亞米契斯以樸實而真摯的筆觸,描繪瞭孩子們純真的情感。無論是對父母的依戀,對老師的敬愛,還是對同學的友誼,都刻畫得細膩而感人。作品中沒有矯揉造作的辭藻,隻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情感流露,這使得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2. 鮮活的人物塑造: 作品中的每一個人物,無論大小,都被賦予瞭獨特的個性和生命力。他們並非扁平化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充滿瞭生活的質感。這種成功的人物塑造,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産生共鳴,並對這些人物産生深刻的印象。 3. 細膩的心理描寫: 亞米契斯善於捕捉孩子們細微的心理變化。恩裏科的嫉妒、羞愧、驕傲、失落,都被他描繪得淋灕盡緻。這些心理描寫,不僅讓人物更加立體,也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孩童的心靈世界。 4. 意境的營造: 盡管故事發生在普通的學校和傢庭,但亞米契斯通過對環境和細節的描寫,成功地營造瞭一種溫暖、祥和的氛圍。無論是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教室,還是同學間分享食物的場景,都充滿瞭生活的美好氣息,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溫馨的治愈感。 5. 寓教於樂的敘事: 《愛的教育》最大的成功在於它將教育意義與文學性巧妙地結閤。它並非一本枯燥的說教手冊,而是一部充滿趣味和故事性的讀物。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作品將深刻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讓讀者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五、 跨越時代的意義與影響 《愛的教育》自問世以來,便風靡全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影響瞭幾代人。它的意義和價值,早已超越瞭具體的時代背景,成為一部永恒的教育經典。 時至今日,作品中關於愛的力量、品德培養、社會關懷等主題,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麵臨著新的挑戰。《愛的教育》提醒我們,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教育的核心永遠是愛和人性。它呼喚我們迴歸真摯的情感,關注人的內心成長,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下一代。 對於傢長和教育工作者而言,《愛的教育》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藉鑒。它告訴我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塑造。以愛為齣發點,以品德為核心,纔能真正培養齣健全、快樂、有價值的個體。 而對於每一個曾經或正在閱讀這部作品的人來說,《愛的教育》都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們反思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的行為。它讓我們重新認識愛的意義,重拾對生活的熱情,並激勵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愛的教育》以其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為我們描繪瞭一個關於愛、成長與希望的美麗畫捲。它告訴我們,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蘊含著無盡的溫情和力量,而這一切,都始於“愛”的教育。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比較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對書籍的裝幀設計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這次收到的這個版本,內頁的字距和行距都做得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很多精裝書為瞭追求美觀,反而犧牲瞭閱讀的舒適度,但這本處理得恰到好處。此外,我注意到它的裝訂方式也非常紮實,即便是反復翻閱,也不擔心書脊會鬆脫。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一本好的書,應該讓你願意一遍又一遍地重讀,而這本在物理層麵上就已經為你提供瞭這樣的便利和享受。它的設計哲學似乎是:內容是核心,而形式則是為瞭更好地承載和保護這份核心。這種穩重、耐讀的風格,讓我非常滿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眼球,那種略帶復古的字體搭配柔和的色調,讓人在書店裏一眼就能注意到。拿到手裏的時候,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而是帶有一定厚度和分量的,這讓人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特彆喜歡那種能夠讓人沉靜下來的封麵設計,它沒有過多花哨的圖案,僅僅是通過色彩和排版來營造一種溫暖而莊重的氛圍。翻開扉頁,能看到印著齣版信息和一些譯者的緻敬詞,這些小小的細節,都體現瞭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敬重。雖然我還沒有開始深入閱讀內文,但僅憑這第一印象,我就覺得這是一次值得收藏的閱讀體驗。包裝得如此用心,讓人感覺仿佛得到瞭一個珍貴的禮物,而不是隨隨便便買到的一本書。我常常相信,一本好書,從它的外在包裝上就能窺見其內在的品質,至少在視覺和觸覺上,它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美好故事的大門。

評分

我最近的生活節奏稍微慢瞭下來,正好有時間沉下心來讀一些能夠滋養心靈的書籍,這本新入手的小書似乎就是為此而準備的。我不太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反而更偏愛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探討人性本質的作品。從書本散發齣來的氣質來看,它似乎有著強大的內在力量,能夠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我常常在午後,泡上一杯茶,選一個安靜的角落,享受這種與文字獨處的時光。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適中,不會讓人感到壓力過大,非常適閤作為每日的“精神食糧”。我希望它能像一麵鏡子,幫助我審視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培養更深層次的同理心。它給我的感覺是,即便不快速翻頁,光是駐足於某一個句子,也能從中汲取到長久的慰藉與力量。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是基於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我在一個文學論壇上看到瞭一個關於“教育的本質”的討論串,其中有人強烈推薦這部作品作為入門必讀。雖然我對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抱有敬畏之心,但有時也會擔心它們是否會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有些脫離現實。然而,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處理得非常到位,它似乎在努力搭建現代讀者與原著世界之間的橋梁,讓那些遙遠的價值觀和情感以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留意瞭那些譯者添加的背景介紹和術語解釋,這些詳實的補充材料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層次,讓我不再僅僅停留在故事的錶層,而是開始探究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土壤。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人文關懷的結閤,非常打動我。

評分

最近我開始關注一些經典文學作品的全新譯本,這次偶然發現瞭這個版本,它的譯者名字引起瞭我的注意,是一位在文壇上頗有名氣的學者。這種由專業人士操刀的翻譯,往往能更好地把握原著的精髓和時代背景,避免瞭早期譯本中可能齣現的生澀或理解偏差。我習慣於對照著原版閱讀,但對於一些年代久遠的文本,現代譯本的流暢性確實更勝一籌。我期待著這次的閱讀能帶來一種“再發現”的樂趣,看看新的譯者是如何處理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的段落。從已閱讀的零星幾頁來看,語言非常考究,既保持瞭應有的莊重感,又不失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銜接得非常自然。這讓我對後續的閱讀充滿瞭信心,希望這次的“重譯”能讓這部作品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觸動更多不同年齡段讀者的心弦。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評分

周剋希翻譯,原版插圖是本書的亮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