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俞阶青(俞陛云),当然也是八股文名手,可是得高第之后,精力就多用于诗词,所作《诗境浅说》和《乐静词》,造诣都不同一般。——张中行
遥怜儿女无章法,肯将衰朽作诗篇。俞阶青为儿孙编的诗集,虽为浅说,实有裨补。谋篇布局、遣词炼字、类似笔法散落其间,比瞿蜕园的《学诗浅说》要具体而深入。——豁蒙(豆瓣网友)
诗境浅说甲编
诗境浅说乙编 五言摘句
诗境浅说丙编
诗境浅说丁编 七言摘句
诗境浅说续编一 五言绝句
诗境浅说续编二 七言绝句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句言所居之地,次言送友所往之处,先将本题叙明。以下六句,皆送友之词,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此诗尤显,作七律亦然。后半首言得一知己,则千里同心,何须伤别。推进一层,不作寻常离别语。故三四句言送别而况同是宦游,极堪伤感,正以反逼下文,乃开合顿挫之法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
应时好雨,不在倾注而在透润,诗所谓“益之以霡霖”也。他若春雨如膏,小雨如酥,皆言好雨之润细。此诗上句言雨之将至,则随风潜入。既降,则润物无声,可谓体物入微。若玉溪咏细雨之“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笔力稍弱。柳宗元咏梅雨之“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伤迁谪而念君恩,别有寓意也。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
诗为登咸阳城东楼而作。上句因云起而日沉,为诗心所易到。下句善状骤雨欲来,风先雨至之景,可谓绝妙好词。此景非必咸阳始有,许在东楼,偶遇之而入咏耳。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重量。这种沉甸甸的质感,立刻提升了我对它价值的感知。这绝不是一本轻易就可以翻阅完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的。我喜欢这种厚重感,它仿佛承载着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打开书页,那细腻的纸张触感,以及清晰得如同艺术品般的印刷,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尊重。我曾见过许多粗制滥造的书籍,翻了几页就让人失去兴趣,但这本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散发着一种“值得”的气息。我甚至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我捧着这本书,沉浸在字里行间,那将是多么惬意而充实的时光。这种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精美了!收到快递时,我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低调奢华的外壳所震撼。封面采用的是一种哑光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上面的烫金书名“诗境浅说”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极佳,厚实且带有微微的米黄色,印刷清晰,墨色浓郁,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装订也非常牢固,书页翻动自如,可以平铺在桌面上,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随手记录、画点小插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页的留白也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呼吸的空间,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我尤其喜欢它的内页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使是密集的文字也显得不那么压抑。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物理层面上就给予了我极大的满足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相信这样精美的外壳下,一定蕴含着同样令人心动的灵魂。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书的封面,就像是它的第一张名片,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进一步了解它。而“诗境浅说(精装版)”的封面,无疑是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直白,而是带着一种含蓄而迷人的艺术感。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与高级,那种淡淡的、仿佛经过岁月洗礼的色调,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引人入胜的氛围。书名“诗境浅说”几个字,也仿佛经过精心设计,与整体风格浑然一体,既点明了主题,又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看到它,我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古老的诗篇,那些意境深远的词句,心中充满了期待。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别样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那是一种低饱和度的色彩,带着淡淡的复古韵味,仿佛是从旧时光里打捞出来的一件珍宝。画面中没有太多繁复的装饰,却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引人遐想。我反复摩挲着封面,试图捕捉那种微妙的情绪,是宁静?是忧伤?还是某种难以言说的诗意?这种留白的处理,恰恰给了读者无限的解读空间,让这本书在尚未翻开时,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神秘而美好的故事轮廓。我猜想,书中的内容一定也是如此内敛而深刻,不会大张旗鼓地宣泄情感,而是用一种含蓄而隽永的方式,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样的封面,绝对不是随波逐流的设计,而是倾注了制作者的匠心与审美,它预示着这本书的阅读之旅,也将是一次充满惊喜与发现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诗境浅说”,本身就带有一种淡淡的禅意和美感。它不像一些书名那样张扬或直白,而是用一种更内敛、更富于暗示的方式,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尝试着去理解“诗境”二字,它似乎预示着书中的内容将充满诗歌般的意境,或者是在探讨诗歌的境界。“浅说”二字,又似乎表明作者的讲述方式会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会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这种搭配,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是一位既有深厚文学功底,又懂得如何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想,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带领我走进诗歌的世界,去感受那些被文字包裹的美好。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对话,一次与诗意的邂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