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收录老舍经典散文64篇,语文新课标必读)

老舍散文(收录老舍经典散文64篇,语文新课标必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老舍 著
图书标签:
  • 老舍
  • 散文
  • 文学
  • 经典
  • 语文
  • 必读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化
  • 随笔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93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9530
品牌:果麦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老舍是影响了汪曾祺、王朔的语言大师,代表着现代汉语的高峰;

  本书收入老舍64篇经典好读的散文,还原其亲切、幽默、朴质的人格魅力;

  特别收入幽默小品《不旅行记》,流失已久的罕见篇目重新面世;

  以初刊本和《老舍全集》严谨校勘,保留老舍原汁原味的语言特色;

  完整收录《猫》、《济南的冬天》等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

  简约清爽的封面设计,还原本质,版式舒朗,纸质柔和,适宜阅读。


内容简介

  

  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自然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精选老舍散文64篇,根据初刊本与《老舍全集》严谨校对,篇目分为"多少春光轻易去"、"生活是种律动"、"当幽默变成油抹"、"那些人,那些事"、"小发议论"五辑,全方位展现老舍散文创作的精华,还原一个幽默、亲切、朴质的文化大师形象。


作者简介

  

  老舍

  1899.2.3-1966.8.24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924年赴英,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

  1937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一生写作800万字,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


精彩书评

  

  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巴金

  他的写作精力是惊人的。他又会利用他的时间。他在朋友谈话、社会活动和栽花、养猫之间,不断地完成着他的杰作。他的为人,更是和他的作品一样,爽朗、幽默、质朴、热情。--冰心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朱光潜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季羡林

  老舍的作品有时给人感觉软,绕半天圈子不切题,正是有些失之厚道,舍不得,对北京小市民太热爱。他也没法儿不这样,那些人没一个外人,都是亲戚里道街里街坊的。--王朔



目录

  

  「多少春光轻易去」

  济南的秋天-----002

  济南的冬天-----005

  趵突泉的欣赏----007

  春风-----009

  想北平-----011

  五月的青岛-----014

  大明湖之春-----017

  滇行短记-----020

  内蒙风光-----038

  到了济南-----048

  青岛与我-----055

  青岛与山大-----058

  可爱的成都-----061


  「生活是种律动」

  猫-----066

  养花-----069

  小动物们-----071

  小动物们(鸽)续-----077

  济南的药集-----083

  吃莲花的-----086

  落花生-----089

  西红柿-----092

  兔儿爷-----093

  小麻雀-----096

  在乡下-----099

  夏之一周间-----101

  有了小孩以后-----104

  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109

  多鼠斋杂谈-----115

  北京的春节-----128


  「当幽默变成油抹」

  小病-----134

  不旅行记-----137

  避暑-----140

  话剧观众须知廿则-----143

  新年醉话-----145

  观画记-----148

  我的理想家庭-----152

  当幽默变成油抹-----155

  婆婆话-----159


  「那些人,那些事」

  宗月大师-----166

  我的母亲-----170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176

  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180

  敬悼许地山先生-----186

  英国人-----193

  我的几个房东-----198

  东方学院-----204

  四位先生-----210

  自述-----216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222

  抬头见喜-----225


  「小发议论」

  又是一年芳草绿-----230

  忙-----234

  诗人-----237

  大发议论-----240

  神的游戏-----246

  读书-----249

  鬼与狐-----253

  梦想的文艺-----256

  "住"的梦-----259

  谈幽默-----262

  "幽默"的危险-----269

  怎样读小说-----273

  我的"话"-----276

  文牛-----281


精彩书摘

  

  五月的青岛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但无论怎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大冷了,不会。妇女们最先知道这个,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而且决定不再脱下去。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与衣,何必再去到电影园中找那有画意的景儿呢!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几乎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

  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作一夏天的买卖呀。新油过的马车穿过街心,那专作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馆,酒馆,旅社,饮冰室,也找来油漆匠,扫去灰尘,油饰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处来的舞女。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京味儿:老舍散文精华卷》 品味老北京的烟火人间,感悟时代变迁的深沉底蕴 翻开这本书,您将走进一个鲜活生动的北京城,触摸到老舍笔下那充满人情味儿的胡同,听见那带着京腔的吆喝,闻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炸酱面香。这本书精选了老舍先生创作的六十四篇经典散文,如同打开了一扇扇窗,让您窥见那个时代北京市民的生活百态,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淳朴民风,以及在那粗粝日子里闪耀的人性光辉。 老舍,这位用文字描绘北京的巨匠,他的笔触如同老北京的四合院,朴实无华,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温暖的情感。他写得最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是那些生活在城市角落里的小人物。他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刻意为之的煽情,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实的细节,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娓娓道来。 一、京城风情,烟火人间:老北京的鲜活画卷 在这本《京味儿》中,老舍先生将他最深厚的情感倾注于他对北京城的描写。他笔下的北京,不是宏伟的皇家宫殿,也不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而是那纵横交错的胡同,那散布其中的四合院,以及居住在其中的各色人等。 您会读到《月牙集》里,那充满生活气息的早晨,卖油条的、卖豆浆的、卖报纸的,他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京城特有的晨曲。“早起的人们,有的在买早点,有的在遛鸟,有的在打太极拳,都在为新的一天做准备。”他捕捉到那些细微之处,如同放大镜一般,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断魂枪》的字里行间,您仿佛能闻到老北京茶馆里的烟草味,听到棋局的碰撞声,看到茶客们眉飞色色地谈论着“神枪”王五的传奇。“断魂枪,这名字就带着一种玄妙,一种令人无法捉摸的魅力。”老舍先生用他独特的幽默和讽刺,勾勒出那个时代普通市民的精神寄托和对技艺的痴迷。 他笔下的北京,不仅有热闹的街景,更有深邃的胡同。胡同里的生活,是老北京的脉搏,是北京文化的根基。“胡同里的生活,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他描写胡同里的孩子们的游戏,大人们的闲谈,以及那份邻里之间的亲近和温暖。即使生活困苦,也总有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在支撑着。 二、人物群像,百味人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老舍先生最擅长描绘的,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生命同样值得被书写,他们的情感同样值得被体味。 在《骆驼祥子》的散文片段中,您会看到祥子那黝黑的皮肤,健壮的体魄,以及他那朴实而执着的梦想。“祥子是北京城里一个拉洋车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虽然这本书精选的是散文,但老舍先生对人物的塑造功力,在散文中依然可见一斑。您能感受到祥子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也能体会到他命运的无情和残酷。 他笔下的女性,也同样鲜活而真实。她们可能是泼辣能干的买卖人,也可能是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她们身上承载着生活的压力,也闪耀着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智慧。“女人是社会的骨干,她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家庭,也支撑着社会。” 甚至那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角色,老舍先生也能赋予他们生命。比如,他写过卖艺的、卖杂货的、拉洋车的、摆地摊的……他们构成了老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或许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但他们的故事同样触动人心,他们的命运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三、时代印记,家国情怀:历史洪流中的个人命运 老舍先生的散文,不仅仅是对北京风土人情的描绘,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表象之下,涌动着历史的暗流,也跳动着家国情怀的脉搏。 当读到描写战争年代的散文时,您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对于民族危难的痛心疾首,以及他对和平的渴望。“战争是残酷的,它摧毁家园,撕裂亲情,但我们不能屈服,我们要为和平而奋斗。”他用沉重的笔触,记录下那个动荡年代人们的痛苦和挣扎。 尽管身处乱世,老舍先生的笔下依然流露出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他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民心中也总会燃起希望的火苗。“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希望总是存在的。”这种精神,是对苦难的超越,也是对未来的信念。 他对故土的热爱,对民族的热情,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之中。即使在海外生活,他也时刻牵挂着祖国,牵挂着北京。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情感层面,更具有了宏大的历史和民族意义。 四、语言艺术,精妙绝伦:朴实中见真淳,幽默中藏机锋 老舍先生的语言,是他的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生动传神,仿佛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 他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将京味儿浓郁地融入文字之中,使得他的作品读起来格外亲切和生动。“‘您瞧,这事儿可真有意思!’,这句带着京腔的话,一下就把人拉近了。”他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力量。 他的幽默,不是那种刻意的抖包袱,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他的幽默,常常带着一丝辛辣的讽刺,却又不失温情,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引发更深的思考。 他对细节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表情,还是景物的描写,他都能用最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他那张脸,就像一张皱巴巴的报纸,上面写满了生活的痕迹。” 五、人生况味,哲思隽永:平凡中见深刻,简单中含智慧 品读老舍先生的散文,不仅仅是阅读故事,更是与一位智者对话,感受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见解。 他对于生活的理解,是那种贴近地面的、实在的智慧。他懂得生活的不易,也懂得在不易中寻找快乐。他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安于平凡,在平凡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对人性的洞察,是那种真实而深刻的。他看到了人性的善,也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他没有去评判,而是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理解。 读完这本书,您会发现,老舍先生的散文,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们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但它们却用最真实、最朴素的笔触,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体味人生的意义。 《京味儿:老舍散文精华卷》,献给所有热爱北京、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人们。它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文化的熏陶,一次对生命最真挚的致敬。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笔,一同走进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人间,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评价,要从其“教育意义”与“文学享受”的平衡性上来说。作为一本被纳入新课标体系的读物,它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既满足了教学对经典文本的要求,又照顾了现代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它的可读性极强,完全没有传统“必读经典”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距离感。我个人认为,老舍先生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他知道何时该慢下来细细描摹一景一物,何时又该加快笔速推动情绪的起伏。比如其中几篇怀念故友的文章,那种真挚的情感流淌出来,让人不禁红了眼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这种情感的真诚性,是任何文学技巧都无法替代的“灵魂”。而且,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老舍先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乐观与坚韧。很多篇目对于语言的锤炼,细致到每一个动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体现了老舍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力。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一扇窗。

评分

这本《老舍散文》简直就是我书架上的“镇山之宝”!当初选这本书,就是冲着那“经典64篇”去的,心里嘀咕着,老舍先生的文字,总能带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感。拿到手后,发现这书的装帧设计就很耐看,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透着一股子老派文人的书卷气。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那些写北京城南的篇章,仿佛能闻到旧时胡同里的炊烟味,听到鸽哨声划破天际的清脆。老舍先生的笔触,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即便是写最寻常的街头巷尾、市井百态,也能描摹得活灵活现,让人拍案叫绝。他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被他写得既有生活气,又饱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读他的文章,不是那种干巴巴地“学习”,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与智者对话的愉悦。说实话,现在很多所谓的“必读”读物,读起来枯燥乏味,可老舍的这些散文,读起来却像是听一位健谈的老友在娓娓道来,幽默中带着辛酸,辛酸里又透着乐观。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被新课标强调的部分,发现这些篇章之所以被选中,绝不是因为它们“正确”,而是因为它们真正触及了生活的本质,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基石。每一篇读完,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细细回味那字里行间蕴含的韵味和哲理,实在是一次精神上的盛宴。

评分

说实话,我对老舍先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骆驼祥子》那种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上,所以当翻开这本《老舍散文集》时,最初还有些许保留。然而,阅读的过程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这本书展示了老舍先生在散文领域那令人惊叹的驾驭能力。他的文字,时而如同清晨的薄雾,轻盈灵动,充满了灵气与机锋;时而又像傍晚的夕阳,温暖而深沉,蕴含着对世事的洞察。最让我惊喜的是,他处理幽默的技巧,那不是刻意的插科打诨,而是根植于生活观察的自然流露,常常让人在会心一笑中,猛然间体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或无奈。比如他对某些习俗的描摹,那种戏谑中带着温情,让人读得酣畅淋漓。而且,这本书的选篇非常精妙,它没有一股脑地堆砌那些高大上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小挣扎”,这反而使得文字更具穿透力,更容易与当下读者的心灵产生共振。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写作时的那种状态,仿佛他就是那个坐在你身边,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跟你分享他所见所闻的智者。这种真实感,是如今许多精心雕琢的文字所不具备的。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出了“收录64篇”这个数字本身所能概括的。当我带着“语文必读”的心态去审视时,我发现它对提升个人文字表达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老舍的文字,就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干净、利落、有力量。他极少使用华而不实的辞藻,却能用最朴素的词汇,构建出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性的句子。特别是他那些描述环境和气候的段落,简直就是一幅幅色彩饱满的油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尝试着模仿其中几段的句式结构进行写作练习,发现即便是模仿,也能在无形中提升自己对中文语感和节奏的把握。更深层次的,这些散文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那种深深扎根于生活、热爱并批判着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它教会我们,文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最真切地反映生活、也最深刻地反思生活的艺术。对于一个渴望提升自己文学素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最直接、最纯粹的养分。

评分

翻阅这本《老舍散文》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文字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印记。这64篇作品,如同64个侧面镜头,清晰地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下,一个知识分子对自身生活、对民间疾苦、对文化传承的复杂思考。它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集合,更是一部微型的社会风情史。我特别欣赏老舍先生对“烟火气”的珍视和书写。他笔下的市井人物,绝非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种对“人”的深切关怀,使得他的散文拥有了一种超越时间的力量,即便是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来自于他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即便在困境中,他依然能捕捉到生活最本真的那一抹亮色。这本书的选编无疑是成功的,它精准地抓住了老舍散文的精髓——那种既幽默又深沉,既世俗又高尚的独特气质。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散文的读者而言,这本集子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评分

没看,包装有破损

评分

老舍先生经典剧作,这一版在茶馆后还有龙须沟。

评分

买来送人的,没看到实物

评分

老舍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本书装帧也好 3册全本

评分

物流很快质量挺好物有所值

评分

非常好的书。

评分

老舍的粉丝 这书不错

评分

618的活动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

评分

书本本收到了,看上去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