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畫譜(1、2、3集)

芥子園畫譜(1、2、3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蓬臨本,吳蓬,楊為國編 著
圖書標籤:
  • 繪畫技法
  • 中國畫
  • 傳統繪畫
  • 繪畫入門
  • 藝術
  • 繪畫教程
  • 芥子園畫譜
  • 臨摹
  • 寫意
  • 工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3335930
商品編碼:1282094856
齣版時間:2010-09-01

具體描述

作  者:吳蓬 臨本,吳蓬,楊為國 編 著作 定  價:468 齣 版 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563335930 芥子園畫譜:集:山水
  序一
  序二
  青在堂畫學淺說
  樹譜
  山石譜
  人物屋字譜
  摹仿各傢畫譜
  增廣名傢畫譜(六十六幅)
  跋
芥子園畫譜:第二集:蘭竹梅菊
芥子園畫譜:第三集:花卉翎毛

內容簡介

《芥子園畫譜》(亦稱《芥子園畫傳》)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課本。近代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傢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園畫譜》作為進修的範本。所以“芥子園”這部書的名氣很大。《芥子園畫譜》自300多年前齣版以來,不斷拓展齣新,康熙年間的“王概本”、光緒年間的“巢勛本”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全書通過國畫藝術傢們多年作畫、教學與齣版的經驗,同時結閤中老年初學者的學習特點進行編輯齣版。從用筆方法到具體景物的筆墨技法,從創作示範再到章法布局,為學習者提供瞭完整的學習解決方案。 吳蓬 臨本,吳蓬,楊為國 編 著作 吳蓬,字稚農,號無篷、仁弘居士、石門散人,室名白雪齋、明琴草堂、月底簫聲樓。浙江嘉興人,生於一九四一年,當代有名畫傢。能文,善古琴。書法篆刻皆精。有《吳蓬畫集》、《研田耕耘錄》、《國畫初步係列教學叢書》行世。倡立「五行品味說」,以金木水火土之徵衡味書畫。
楊為國,字石扉,號大正。杭州人。有名書法傢,迴宮格創始人。多次在中國中央電視颱、中國教育電視颱主講書法課,齣版迴宮格書法字帖等五十餘種,現任中國美術學院齣版社編輯。
《宋畫掇英:南宋院體繪畫精粹賞析》 一部深度探究南宋宮廷藝術風貌的經典畫冊 本書並非對傳統文人畫或普及性繪畫技法教程的簡單匯編,而是聚焦於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特定藝術群體——南宋院體畫的精深研究與賞析。全書圍繞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宮廷畫院中湧現齣的頂尖畫傢及其代錶作品展開,旨在全麵、細緻地梳理這一時期繪畫藝術在題材、技法、審美取嚮上的獨特成就。 第一部分:南宋畫院的興衰與體製(約300字) 本書開篇即追溯南宋畫院的重建與發展曆程。在徽宗朝的北宋院體藝術達到高峰後,高宗南渡,畫院在杭州重建,並在曆代皇帝,尤其是孝宗、寜宗的重視下,形成瞭適應南宋政治、文化需求的新的藝術風格。 本部分將詳細介紹南宋畫院的考試製度、師承關係以及與士大夫階層的互動模式。重點分析瞭“體式”觀念在院體畫發展中的作用——即畫傢如何在恪守宮廷審美規範的同時,尋求個人錶現的突破。我們將通過對曆代畫院待詔、祗候等官職人員的考察,勾勒齣這一體製如何孕育齣既有高度寫實功力又不失風雅韻緻的藝術風格。 第二部分:山水畫的“格”與“意”——馬夏風格的再審視(約500字) 南宋山水畫的成就無疑是古典畫史中的高峰。本書將集中探討“馬夏體”這一標誌性風格的形成、發展及其影響。不同於北宋的雄渾博大,南宋山水更強調“一角兩邊”的構圖,營造齣煙霧迷濛、空靈深遠的意境。 我們選取瞭如馬遠、夏圭等大師的經典作品,進行細緻的“筆墨語言”分析。具體內容包括: 1. “半邊”構圖的奧秘: 探討畫傢如何通過限製視野、留齣大麵積空白(“計白當黑”)來引導觀者的目光,並營造齣“可遊、可居、可觀”的意境。 2. 水法與皴法的革新: 重點剖析夏圭的“拖泥帶水”筆法與馬遠標誌性的“一角”構圖在錶現江南水鄉和山川氣勢上的差異與共通。 3. 氣氛的營造: 分析南宋畫傢如何運用淡墨、焦墨以及渲染技巧,精確捕捉江南特有的濕潤、朦朧的自然氣候,而非單純的客觀記錄。 第三部分:花鳥畫的寫實轉嚮與精微之美(約450字) 南宋院體花鳥畫在繼承五代、北宋傳統的基礎上,實現瞭寫實性與裝飾性的完美統一。這種風格深受宮廷對精緻生活追求的影響,錶現齣極高的觀察力和精湛的描繪技巧。 本書將重點分析以下幾個方麵: 1. 寫生傳統的確立: 討論以林椿、趙子固、劉鬆年為代錶的畫傢,如何通過深入自然的觀察,捕捉植物的生命動態,而非依賴“圖譜”式的描繪。 2. “雙勾填彩”的極緻: 深入研究南宋院體花鳥畫中,尤以工筆重彩為特色的技法。分析其如何運用暈染、罩染等手段,使花瓣、鳥羽的質感達到前所未有的逼真與柔和。 3. 動靜的平衡: 對比不同主題(如靜謐的摺枝花卉與動態的禽鳥嬉戲圖)在構圖和墨色運用上的區彆,揭示其背後蘊含的陰柔、內斂的審美情趣。 第四部分:人物畫的敘事性與世俗化傾嚮(約250字) 南宋時期,隨著社會重心南移,人物畫題材也齣現瞭世俗化和重現世俗生活的傾嚮。本書將考察院體人物畫在曆史故事、風俗場景描繪上的創新。 內容涵蓋對李嵩等畫傢的作品分析,探討院體人物畫如何在高超的白描基礎上,融入對人物心理狀態的細膩刻畫。我們將對比唐代豐腴的人物畫風,審視南宋人物形象的清瘦、修長,以及其服飾、道具描繪的精確性,反映齣時代審美趣味的轉變。 結語:南宋院體畫的遺産與曆史定位 本書最後一部分將總結南宋院體畫在整個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探討其對元代文人畫的衝擊與啓發,以及其寫實精神如何間接影響瞭後世的民間藝術與工筆畫派。 本書特點: 史料翔實: 結閤傳世文獻與考古發現,考證作品的時代背景與流傳信息。 圖版精良: 選取大量高清、細節可辨的摹本及傳世精品,便於讀者進行近距離觀察與學習。 視角專業: 聚焦於宮廷藝術的獨有規範和技法細節,區彆於一般的繪畫普及讀物。 適讀人群: 藝術史研究者、古典繪畫愛好者、專業美術院校師生,以及對宋代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當我打開這套畫譜時,第一感覺是震撼,但隨後湧上心頭的是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敬畏感。這套書所收錄的圖樣,凝聚瞭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不僅僅是繪畫技巧的集閤,更是一部活著的、可以觸摸的文化遺産。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對於“章法”的指導。很多初學者隻關注單個物體的畫法,卻忽略瞭如何將這些元素有機地組織起來。這本書裏,尤其在山水部分,對於如何處理前景、中景、遠景的空間關係,以及如何利用留白來營造“計白當黑”的意境,都有非常明確的示範和理論闡述。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分層取景”原則來構圖,果然發現畫麵一下子就有瞭層次感和呼吸感。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性”,它給瞭你一套穩固的“骨架”,但後續的血肉填充,完全取決於學習者自身的理解和觀察。它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我們與幾百年前的藝術大師,讀它,就是在與曆史對話,其價值絕對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書範疇。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套書主要是為瞭研究古代文人畫的筆墨技法,尤其是對山水畫部分的內容非常感興趣。這套畫譜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不是那種簡單復製古人作品的圖冊,而是深入剖析瞭各個流派和大傢的核心技法。比如,關於皴法的運用,從披麻皴到斧劈皴,書裏都有很清晰的圖例和文字說明,告訴你每種皴法適閤錶現什麼樣的山石肌理和氣勢。我特彆花時間研究瞭其中幾頁關於雲霧處理的章節,那種輕盈、變幻莫測的感覺,單靠看成品是很難領悟的。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同樣是畫山,有的人畫齣來是雄渾的,有的人畫齣來是秀逸的,這其中的奧秘全藏在筆法的細微差彆裏。雖然有些地方的文字敘述略顯古奧,需要反復揣摩,但這恰恰體現瞭傳統藝術的韻味。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反復實踐的“武功秘籍”,對於有一定基礎,希望技法更上一層樓的畫友來說,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

這套畫譜簡直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跡,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這次特地找來完整的三集仔細對比閱讀後發現,它不僅僅是一本繪畫教程,更像是一部中國園林藝術和自然美學的百科全書。你看,第一集側重於花木,第二集擴展到鳥獸蟲魚,第三集則聚焦於山水景物,幾乎涵蓋瞭所有中國畫可以錶現的題材。這種體係化的編排,使得學習者可以係統地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我尤其對它對不同物象的“特徵提煉”印象深刻。比如畫石頭,它會教你如何用濃淡乾濕的不同墨色來錶現石頭錶麵的苔蘚、風化痕跡,這些細節的處理,是任何現代速成班都無法比擬的深度。我發現自己以前畫畫時總是缺乏重心,但自從研究瞭這本書,纔知道下筆的輕重緩急,不同部位的筆觸力量是如何影響畫麵的整體氣勢的。它教會我的,是如何用最簡潔的筆墨,錶現最豐富的內容,這種“以簡馭繁”的東方美學思想,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

哇,這本書簡直是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寶典!我剛入手不久,就被它那精美的插圖和詳盡的筆法解析深深吸引住瞭。尤其是那些關於花卉、樹木的畫法,真是細緻入微,從枝乾的虯麯到葉片的脈絡,講解得非常到位。我以前總覺得國畫很難上手,對著空白的宣紙心裏沒底,但有瞭這本畫譜,感覺就像是身邊有位名師在一步步指導。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畫,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中國畫的“意境”和“氣韻”。書中的章法布局也很有講究,能看齣古人對自然觀察的深刻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季節、不同情態下景物的描繪,那種寫意的神韻,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隻是個初學者,但照著裏麵的範例臨摹瞭幾次,感覺自己的筆觸都靈動瞭不少。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收藏價值。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和實踐中國水墨畫藝術的朋友來說,這套畫譜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強烈推薦!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傳統文化和藝術教育的愛好者,我對這套《芥子園畫譜》的評價是: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視覺學習體係,非常科學。我最欣賞它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編排結構。它不是一開始就丟給你復雜的組閤,而是先從最基礎的筆墨點畫開始教起,比如畫竹子的“一筆竹葉法”、“雙筆竹葉法”,區分得清清楚楚。對我這種零基礎想入門的人來說,這種清晰的指導至關重要,它有效地降低瞭學習的心理門檻。而且,它對“意”的強調也非常到位,比如在畫蘭花時,它會提醒你要抓住蘭花“淩風獨立”的氣質,這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融入瞭審美和哲學的思考。我最近嘗試用它教的方法畫瞭一些小寫意花卉,雖然還遠不能稱得上佳作,但那種由內而外的生動感已經初現端倪。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尤其是墨色的還原度,相當不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精髓,非常值得收藏和經常翻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