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賞甲蟲圖鑒

中國觀賞甲蟲圖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文柱著 著
圖書標籤:
  • 昆蟲
  • 甲蟲
  • 觀賞甲蟲
  • 圖鑒
  • 中國昆蟲
  • 昆蟲圖鑒
  • 寵物昆蟲
  • 科普
  • 自然
  • 生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45369
商品編碼:13295258590
齣版時間:2017-05-01

具體描述

作  者:李文柱 著 定  價:108 齣 版 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頁  數:421 裝  幀:精裝 ISBN:9787515345369 認識甲蟲
犀金龜科
1雙叉犀金龜14
2戴叉犀金龜16
3細角尤犀金龜18
4橡膠木犀金龜20
5濛瘤犀金龜22
6椰蛀犀金龜24
臂金龜科
7陽彩臂金龜28
8颱灣長臂金龜30
9戴褐臂金龜32
糞金龜科
10華武糞金龜36
11戴氏錘角糞金龜38
金龜科
12神農潔蜣螂42
13雲南嗡蜣螂44
14小駝嗡蜣螂46
15叉角利蜣螂48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昆蟲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員,不但種類繁多,而且數量龐大,幾乎在各種環境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本書作者李文柱先生癡迷於昆蟲傢族中擁有特色的甲蟲,驚嘆於它們韆差萬彆的外形、靚麗的體色、奇巧的結構及婀娜的體態。多年來,每獲得一枚甲蟲標本,都如獲珍寶、愛不釋手。因為愛,李先生便用畫筆為它們“照相”。經年纍月,這種積纍便成就瞭一部科學+藝術的精品。書中全部的彩繪都是李先生用“原始”、“粗笨”的方法手繪完成的,為普及昆蟲知識,還配有介紹甲蟲生境、習性、食性及嗜好的文字。今天,李先生希望把自己珍藏的這份美麗、這些年“獨享”的那些快樂通過《中國觀賞甲蟲圖鑒》分享給大傢。希望大傢能通過本書認識到自然界中這些小成員的魅力,希望您也能和作者一樣由衷地感嘆自然界的神奇和偉大,希望您能由此愛上它們、保護它們。 李文柱 著 李文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不錯實驗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要從事昆蟲繪畫,曾齣版過圖冊《鍬甲的風采》。參與過多個書籍、雜誌文章的編寫及圖鑒的編繪。參與研究的多個科研項目獲得瞭重量及省級奬項。
《中國觀賞甲蟲圖鑒》內容簡介 導言:自然界的微觀寶石——觀賞甲蟲的世界 自然界中,昆蟲以其驚人的多樣性和精妙的結構,構成瞭地球生命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這一龐大的傢族中,甲蟲(鞘翅目,Coleoptera)以其數量之巨、形態之奇、色彩之美,獨樹一幟。它們不僅是生態係統中重要的分解者和傳粉者,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品。 《中國觀賞甲蟲圖鑒》並非僅僅是一本物種名錄,它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國境內那些形態獨特、色彩斑斕,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甲蟲物種的深度專著。本書旨在為昆蟲愛好者、自然攝影師、生態研究者以及普通自然探索者提供一個全麵、詳盡且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指南,揭示隱藏在我們身邊這些“微觀寶石”的真實麵貌與生存智慧。 第一部分:認識觀賞甲蟲——基礎與分類學入門 本部分為讀者搭建瞭理解觀賞甲蟲的科學框架。我們將從宏觀的昆蟲學基礎知識入手,係統介紹甲蟲的基本形態特徵,包括口器、足、翅鞘(鞘翅)的結構特點及其功能演化。 1.1 甲蟲的生命史與生態位: 詳細闡述甲蟲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完全變態過程,並重點討論不同類群觀賞甲蟲在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如腐食性、植食性以及捕食性甲蟲對環境健康的指示作用。 1.2 中國甲蟲的多樣性概覽: 基於最新的係統發生學研究,對中國境內的主要甲蟲目進行分類學梳理。重點介紹與觀賞價值高度相關的幾大超科,如金龜子總科(Scarabaeoidea)、天牛總科(Chrysomeloidea)、虎甲總科(Cicindeloidea)等,明確它們在中國地理分布上的獨特性。 1.3 采集、觀察與保護倫理: 提供科學、人道的野外觀察與記錄方法,強調在欣賞自然之美的同時,必須遵守的生態保護原則和法律法規,確保研究與愛好行為的可持續性。 第二部分:金碧輝煌的收藏——金龜子科(Scarabaeidae)專題 金龜子科無疑是觀賞甲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類。它們體型碩大、外殼堅硬,且常帶有金屬光澤或獨特的紋飾。本書用大量篇幅聚焦於中國最具代錶性的觀賞金龜子。 2.1 兜蟲亞科(Dynastinae)——巨人的榮耀: 詳盡描繪中國特有的巨型兜蟲,如颱灣大兜蟲、中國的獨角仙屬(Allomyrina)及相關近緣種。書中不僅展示瞭雄性用於求偶和領地爭奪的復雜“犄角”結構,還配有不同發育階段的清晰照片,深入解析其生活史中的“角鬥士”現象。 2.2 鍬形亞科(Cetoniinae)——彩虹的碎片: 重點介紹花金龜和臂金龜。尤其關注那些具有虹彩光澤或鮮艷斑點的物種,如廣翅蠟蟬(Megalorrhina 屬的近似描述)和色彩變幻莫測的扁鍬甲類。圖鑒部分會詳細區分不同地理種群間細微的顔色差異。 2.3 蜣螂亞科(Scarabaeinae)與蠐螬的生態功能: 雖以糞食著稱,但部分蜣螂因其體型和行為的特殊性,也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本節側重於其獨特的行為生態展示,而非單純的形態美學。 第三部分:木雕的藝術——天牛總科(Chrysomeloidea)的精工細琢 天牛以其修長的觸角和精美的體錶雕刻聞名,它們仿佛是行走在樹乾上的活體雕塑。 3.1 天牛科(Cerambycidae)——觸角的交響: 本章詳細介紹瞭中國各地特有的長角天牛。重點突齣那些擁有極長觸角(可能超過體長數倍)的物種,分析觸角長度與性選擇的關係。同時,對帶有警告色(如紅黑相間)或擬態特徵的天牛進行專題分析。 3.2 葉甲科(Chrysomelidae)——琺琅質的閃耀: 葉甲,特彆是甲蟲中的“珠寶”,因其強烈的金屬光澤和如琺琅瓷器般的錶麵質感而備受推崇。書中收錄瞭大量的跳甲(Flea Beetles)和廣為人知的金花甲(Eumolpinae),解析它們光澤背後的微觀結構——光子晶體效應。 第四部分:速度與激情——地麵上的獵手 這一部分聚焦於那些以速度著稱或具有強大捕食能力的甲蟲,它們代錶著自然界的狩獵效率。 4.1 虎甲科(Cicindelidae)——草原上的矯健跑者: 詳細展示中國各地的虎甲,這些甲蟲以其鮮艷的斑紋和極高的奔跑速度著稱。圖鑒部分將區分不同棲息地(如沙地、林下)虎甲的形態適應性差異。 4.2 步甲科(Carabidae)——夜行的行傢: 步甲是生態係統中重要的捕食者。本書挑選齣那些具有特殊形態(如奇特的足部結構用於攀爬或挖掘)和迷人色澤的物種進行介紹,並探討其化學防禦機製。 4.3 芫菁科(Meloidae)——劇毒的僞裝大師: 介紹這一科昆蟲的防禦策略,包括利用斑蝥素(Cantharidin)進行化學防禦,以及它們與特定蜂類寄生關係的復雜故事。 第五部分:奇形怪狀的魅力——特化形態的甲蟲 本章集閤瞭那些因其極端特化或奇特外觀而具有高度觀賞價值的甲蟲,展現瞭進化的想象力。 5.1 獨有觸角與附屬器: 集中介紹那些因其頭部、胸部或附肢的誇張突起而聞名世界的物種,如某些獨角仙的變異體,以及具有特殊頰突或角狀突起的金龜子。 5.2 鞘翅的藝術: 探討那些鞘翅上具有深刻溝紋、孔洞、毛簇或奇異紋路的甲蟲,例如部分獨角仙的“鎧甲”紋理,以及扁甲類中呈現的扁平化或模塊化結構。 5.3 擬態與僞裝大師: 深入解析那些模仿樹皮、苔蘚、甚至動物糞便的甲蟲,這些精妙的僞裝技術本身就是極佳的觀賞素材。 結語:甲蟲文化與未來展望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簡要探討觀賞甲蟲在中國文化、藝術(如傳統工藝品中的甲蟲元素)中的地位,並展望未來甲蟲研究與保護工作需要關注的領域,倡導更深入、更負責任的自然觀察風氣。 全書特色: 高質量實拍圖版: 每種主要物種均配有清晰的生態照片與形態細節特寫,確保色彩還原度高,細節縴毫畢現。 細緻的分布與生境記錄: 結閤最新的地理信息,精確標注瞭各地物種的典型生境,便於野外對照。 專業與通俗的平衡: 采用嚴謹的生物學命名係統,同時配有通俗易懂的描述,使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略其魅力。 《中國觀賞甲蟲圖鑒》是獻給所有熱愛生命之奇妙、著迷於自然界微觀之美的探索者的寶貴工具書。翻開它,您將進入一個由堅硬甲殼、金屬光澤和生存智慧構築的,令人目眩神迷的微觀王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昆蟲愛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對那些閃耀著金屬光澤、外殼上布滿瞭奇特花紋的昆蟲著迷,尤其是甲蟲。拿到這本書後,我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狹隘。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鑒,更像是一部微觀世界的史詩。每一頁的排版都極其考究,色彩的還原度高得驚人,仿佛那些甲蟲就活生生地展現在你眼前。作者對不同物種的形態描述細緻入微,從觸角的細微彎麯到腿部的剛毛結構,都一一進行瞭深入剖析。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地域分布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在一些特定的森林或山地纔能發現那些稀有的品種。這本書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語言錶達卻非常生動流暢,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入門,同時又不失給資深研究者帶來新的啓發。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新的探險,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細節。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心的人。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自然觀察者,我最看重的是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本圖鑒在這方麵做得尤為突齣。它不是那種隻適閤放在書架上落灰的“花架子”,而是真正能夠帶到野外去用的“戰鬥書”。它的開本設計閤理,紙張的質地也耐磨耐看,即使用髒瞭手去翻閱,也不容易留下難以擦拭的痕跡。更關鍵的是,書中的識彆特徵描述非常精準,很多關鍵的鑒彆點,例如鞘翅上的刻點密度、前胸背闆的形狀差異等,都配有高清的特寫圖進行對照說明。我前陣子在郊外采集到一個形態可疑的樣本,正是依靠這本書裏對幾個相似種類的精確對比,纔最終確定瞭它的身份。這種即時解決疑惑的體驗,是其他網絡資料或模糊圖冊無法比擬的。它教會瞭我如何“看”蟲子,而不是僅僅“拍”蟲子。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編撰團隊顯然是深入田野進行過長期考察的。它提供的信息不僅僅是物種的分類學描述,更有許多關於這些生物行為生態的“野外故事”。比如,有些品種的趨光性差異巨大,有些則對特定的寄主植物有著近乎苛刻的選擇。這些翔實的生態學背景,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昆蟲世界的理解。它打破瞭過去那種“把蟲子當成標本”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它們作為生態鏈重要一環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閱讀起來,會讓人産生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背上行囊,去親身體驗書中所描述的每一個棲息地,去尋找那些書中的主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書本知識與真實的自然世界。

評分

說實話,我買過不少自然科普類的書籍,但大多都流於錶麵,要麼是圖文分離,要麼是信息量不足。這本工具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係統性上做得非常齣色,分類邏輯清晰嚴謹,從科屬到種,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展示瞭成蟲的美麗,還附帶瞭許多關於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的插圖和描述。要知道,甲蟲的幼蟲期往往纔是它們生命周期中持續時間最長、也最難觀察的部分,這本書能把這部分內容詳盡地呈現齣來,簡直是下瞭血本的。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作者對這門學科懷著一種近乎虔誠的熱愛,那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知識的尊重,是完全可以透過紙張傳遞齣來的。對於希望係統學習昆蟲學,尤其是鞘翅目昆蟲的朋友們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從封麵那充滿衝擊力的色彩搭配,到內頁的留白處理,無不透露齣一種高級感。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一些稀有或大型甲蟲時所采用的跨頁大圖,那種視覺震撼力讓人屏息。很多物種的拍攝角度都非常獨特,不是那種呆闆的俯視照,而是更貼近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可能齣現的姿態,甚至能捕捉到它們捕食或求偶時的瞬間動態感。這種藝術化的呈現,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讓我覺得這是一次享受,而不是學習任務。即便是對甲蟲本身不太感興趣的朋友,也會被書中呈現的自然之美所吸引,願意花時間去欣賞這些微小的生命體所蘊含的精妙結構與色彩哲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