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德生回忆录—老一辈革命家回忆录系列
原价:65.00元
作者:李德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10110011
字数:370000
页码:4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李德生回忆录》由李德生所著,李德生同志出生在大别山腹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就参加了红军,16岁入党,经受了历次革命战争战火的考验,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李德生同志和平时期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践,鞠躬尽瘁,贡献卓越。重读《李德生回忆录》,深深感到,这是一部充满革命激情、饱含人生感悟、凝聚深刻思考、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力作。
内容提要
《李德生回忆录》由李德生所著,《李德生回忆录》回顾了李德生同志从童年到任职国防大学,在政治和军事舞台上为党和人民服务的70多年的经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时期和重点内容:(一)苦斗的童年;(二)红军时期;(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朝鲜战争;(五)到中央工作;(六)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七)同四人帮的斗争;(八)工作在东北战略区;(九)任职我军最高学府。李德生同志20世纪80年代从国防大学离休,随后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任主席。本回忆录不包括作者离休后的生活经历。
目录
再版序 迟浩田1 苦斗的童年放牛娃的艰辛担任童子团团长当上了红军2 红军时期的战士生活传令兵的战斗岗位战士崇敬徐向前三千里西征风雨在八庙垭战斗中负重伤当了半年指导员被开除党籍,跟着党三过雪山草地3 奔赴抗日前线聆听刘师长讲作战指挥响堂铺战斗的尖刀连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南关破袭战4 苦战华北敌后参加百团大战公司窑歼逆李家堡讨顽五月反“扫荡”,掩护总部突围四次大整训5 战斗在晋中黎明前的斗争深入敌巢侦察,拔除马坊据点6 转战晋冀鲁豫参加上党、邯郸战役攻克兰封,缴获坦克血战大杨湖奇袭上官村汤阴攻坚战7 鏖战中原激战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苦斗争刀劈三关战襄樊8 参加战略决战淮海战役南线阻击战飞越天堑,千里追击进军大西南9 赴朝作战参加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一年在上甘岭前线10 部队建设的新征程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郭兴福教学法的产生和推广11 受命于危急之时周总理紧急召见把问题倒过来解决靠大造舆论取胜12 到中央工作学习·调研·工作初次接触高层的斗争庐山的较量13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山雨欲来“九一三”事件清查林彪罪行14 批林整风把握批林整风的方向抓住林彪路线的实质解决最棘手的问题15 同“四人帮”的矛盾和斗争矛盾从我当选党的副主席激化撤销八一厂革委会引起的风波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江青“放火烧荒”诬我为“大军阀”我辞去党的副主席的经过粉碎“四人帮”的前前后后16 工作在东北战略地区建设东北战略区落实教育训练的战略地位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建立我国第一个预备役师开创军政军民团结的新局面17 任职于我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的诞生确立以培养高级军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结束语李德生生平大事年表再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所勾勒出的那个时代的精神图景。虽然我本身不是历史研究者,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亲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作者的叙述并非那种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展现出的非凡毅力,那种为了理想不惜一切的坚定信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对战友情谊的刻画,对个人牺牲的淡然,对群众的深厚感情,都让我对那个年代的革命者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功过评说,而是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与复杂性的展现。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段落,思考那些历史选择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对我们今天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书写。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去理解和感悟那段不平凡的岁月,以及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评分我必须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精神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革命”这个词的含义,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个概念,而是无数个个体为了共同的理想而付出的牺牲和努力。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斗争,更是精神上的追求。我看到了那些革命者在面对物质匮乏、生命危险时,依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仰,这种精神力量是极其宝贵的。它让我思考,在当今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拥有那份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作者的叙述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中的弱点,但其总体基调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关于责任、担当和使命感。它让我明白,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即使在看似微小的方面,也可能对历史产生影响。这种思考方式,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得更有力量。
评分这本回忆录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真挚而朴素的语言风格。作者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刻意雕琢,只是平实地讲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将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娓娓道来。这种“娓娓道来”并非缺乏力量,反而因为其真实感而更具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艰苦条件下战友之间的互助,简陋生活中的乐观精神,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朴素表达。这些细节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而是在和一位亲切的长辈促膝谈心,听他讲述他的人生故事。虽然我知道其中涉及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作者的个人视角让这些事件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概念,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温度。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奋斗与成长,也看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那种淳朴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年代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节奏都做得相当出色。作者似乎并没有刻意追求某种文学技巧,但其叙事自然流畅,人物塑造生动饱满,情节推进引人入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并没有直白地进行分析,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甚至是细微的表情变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能够感受到那些革命先辈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犹豫、挣扎,以及最终的决心。同时,作者对于宏大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的结合处理也十分巧妙,既展现了时代的广阔画卷,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注。那些战争场面描绘得惊心动魄,却又不失人性的温情;那些政治斗争的描绘,则充满了智慧与策略。整本书读下来,有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但又不压抑,反而充满了力量和启迪。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看到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能动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真正触及灵魂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咀嚼的。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事件,更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塑造和被塑造的。书中对人物的描写,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这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边缘人物的关注,以及对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普通人的描绘。这让我意识到,历史的宏大叙事,离不开无数个小人物的默默付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意。它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奋斗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