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欣頻 著
图书标签:
  • 写作
  • 创意
  • 旅行
  • 人生
  • 散文
  • 随笔
  • 观察
  • 思考
  • 成长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方智
ISBN:9789861751078
商品编码:16042030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08-03-31
页数:224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本創意人&熱寫青年不.看.會.死的書!
「當你正在書寫一本源自你感情深處的作品,你會知道那就是一股『非寫不可,不寫會死』的狀態,那文字會先感動自己,然後才可能感動別人,也會比較具有跨國界、跨時空、跨文化的感染力,與留下來的價值。」
創作之於李欣頻,就好像犯了一種無可救藥的癮,如果忘了帶筆,她就會用口紅、眉筆或是用指甲在紙上刮字,以記下思緒的源源不絕。
想知道李欣頻是如何能在同一時間內寫七本書、每年旅行三個月、單月最高還能賺六十萬嗎?想知道她的靈感、創意、寫作又是如何發生的嗎?
本書集結了三年多來,李欣頻橫跨海峽兩岸,接受一百多次媒體採訪與經歷過三百多場演講,由數萬名聽眾與記者精選的五十大提問,所有關於李欣頻的「文案與創意」、「寫作與出版」、「旅行與人生」等精采案例實務版,毫不保留,完整公開!
且讓我們隨著李欣頻的文字創意,一同進入這個熱寫創業的嶄新時代吧!
閱讀前請注意:
知識是可以複製的,但智慧是不能複製,只能感染。建議大家不必急著逐字看完這本書,可以先翻開目錄頁,想一下如果有人拿這些問題拿來問你,你會怎麼回答,然後寫成你的創意問答集,之後再與欣頻的回答做對照。

目录

PART 1:關於文案與創意的23個問題
第01—13問:創意.靈感
第1問:如何踏上「創意這條路」?
第2問:創意是天生的嗎?
第3問:如何增加閱讀的吸收能力呢?
第4問:如何成為創意者?
第5問:創意是一種發明嗎?
第6問: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創意?
第7問:如何突破創意的瓶頸?
第8問:你說創意是要輕易被看見的,但有沒有可能是隱性的?
第9問:如何將創意轉成文字?
第10問:創意需要結構嗎?
第11問:創意和幻想有何不同?
第12問:要如何打破制約?
第13問:對妳來說,終極的創意是什麼?
第14—20問:廣告.文案
第14問:如何寫出經典文案?
第15問:如何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創意?
第16問:文案與設計如何完美結合?
第17問:如何保持寫文案的清靜心?
第18問:請問你最喜歡自己寫的廣告文案是哪一則?
第19問:何說服客戶?
第20問:當你面對說不清楚自己需求的客戶時,要怎麼進行溝通與說服?
第21問:面對廣告產業的萎縮,創意空間變少,創意人該如何自處?
第22—23問:學校.教育
第22問:學生如何堅持自己的創意?
第23問:如何將創意融入到教學?

PART 2:關於寫作與出版的14個問題
第24—26問:作家身分.寫作計畫
第24問: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作家的料?
第25問:如何擬定寫作與出書計畫?
第26問:在寫一本書的時候,需不需要先擬定寫作大綱?
第27—32問:創作流體.圖文形式
第27問:什麼是創意的流?
第28問:如何啟動創意的流?
第29問:找尋創作的資料或靈感時,如何不分心?
第30問:如果同時有好幾本書的創作計畫,該怎麼進行?
第31問:如何決定寫作形式?
第32問:如何將旅行經驗變成書?
第33—37問:執行出版.自他影響
第33問:是否要辭職去寫作?
第34問:如何向出版社提案?
第35問:如何進行書的圖文編排?
第36問:如何行銷自己的書?
第37問:寫書與出版,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PART 3:關於旅行與人生的13個問題
第38—40問:旅行VS.創意
第38問:旅行的過程中,如何才能激發自己的創意靈感?
第39問:對於一個常到世界各地旅行的人而言,「回家」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概念?
第40問:不能常旅行的人,如何才能有常旅行者的創意?
第41—43問:人生規畫.時間管理
第41問:妳是否有訂定短程、中程、長程目標?
第42問:如何轉換人生跑道?
第43問:工作、興趣、生活之間怎麼維持平衡?
第44—47問:靈修VS.創意
第44問:在你的定義而言,靈修是什麼?
第45問:我們如果不能像你一樣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我們該去找誰問?
第46問:要如何相信自己的直覺?
第47問:如何在夢裡找答案呢?
第48—50問:心想事成.人生終極
第48問:依照《祕密》書中所提到的方法,為什麼有時候還會「心想事不成」?
第49問:生病的時候,利用《祕密》提到:把自己放在已經痊癒的快樂心情上,就會康復嗎?
第50問:臣服與宿命的差別?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的图书的简介。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 一場關於文字、心靈與世界的深度對話 書籍導讀: 在這快速變遷、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被無數的訊息流裹挾著前進,漸漸遺忘了如何真誠地與自己對話,如何將內心的風景化為清晰的文字。本書《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並非一本教條式的寫作指導手冊,而更像是一位老練的旅人,邀請你一同踏上一場由內而外的探索之旅。它旨在喚醒你內在的書寫本能,讓你意識到,寫作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是連接自我與世界的橋樑。 作者以其數十年浸淫於文字創作、深度旅行和人際觀察的獨到視角,將「寫作」視為一種生命力的展現。書中探討的,是如何在日常的瑣碎中捕捉靈感,如何在靈魂的荒蕪之地開闢綠洲,以及如何透過文字的煉金術,將平凡的經驗淬鍊成有價值的洞察。 本書結構嚴謹,層次分明,主要圍繞著「寫作的內在驅動力」、「創意的源頭活水」、「旅行的哲學意義」以及「人與文字的共生關係」這四大核心板塊展開。 --- 第一部:驅動靈魂的筆尖——寫作的內在召喚 許多人視寫作為一種「工作」或「任務」,因此感到壓力重重,進而拖延。本書的開篇,便直指寫作的「非寫不可」的本質——那是源於生命的必然需求。 捕捉「此刻」的意義: 作者認為,真正的寫作始於對「此刻」的敏銳感知。我們必須學會放下過去的包袱與未來的焦慮,專注於當下感受到的微光或陰影。書中提供了多種方法,引導讀者進入一種「無我」的書寫狀態,亦即,讓文字自然流淌,不加評判。例如,如何運用「感官清單」來記錄一個場景的氣味、聲音和觸感,將抽象的情緒具象化。 克服「空白恐懼症」: 針對許多寫作者普遍面臨的空白頁恐懼,作者提出了一種「儀式性啟動」的觀點。寫作並非總是一蹴而就的靈感爆發,它更像是一種需要建立的習慣。書中詳述了多種「暖身練習」,如每日五分鐘的「自由書寫」(Free Writing),不求邏輯、不求優美,只求流暢,目的是打破內心對「完美」的執念,讓思緒找到宣洩的出口。 聲音的定位與純粹性: 寫作的精髓在於建立獨特的「聲音」。作者深入剖析了不同文體(如散文、評論、敘事)如何塑造作者的語氣和視角。他強調,找到自己的聲音,就是挖掘最誠實的自我。如果一篇文章讀起來像別人,那麼它就失去了「非寫不可」的理由。真正的聲音,往往藏在那些你最害怕展現的脆弱與坦誠之中。 --- 第二部:創意煉金術——從日常到非凡的轉化 創意並非來自天外飛來的神啟,而是對於既有元素的重新組合與深度挖掘。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如何將平凡的素材轉化為具有穿透力的創意。 「觀察者」的修煉: 創意的起點是深入的觀察。作者分享了如何訓練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提問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一件物品、一個陌生人的舉動,我們不只是看見,而是要探究其背後的「為什麼」與「如果」。書中穿插了多個案例,展示作者如何從一則舊報紙廣告、一塊磨損的鵝卵石中,構建出完整的故事線或深刻的哲學思考。 結構與自由的張力: 許多人誤以為創意就是無拘無束。然而,作者強調,偉大的創意往往在嚴謹的結構限制下爆發出更強大的力量。本書探討了如何運用隱喻、對比和韻律感來編織文章的骨架。它分析了如何打破既有的敘事模式,例如,嘗試用倒敘法書寫一場告別,或者用第一人稱以外的視角來描寫一個熟悉的場景,以此製造新鮮感與認知上的衝突。 跨域聯想的力量: 真正的創意跨越界線。作者在章節中展示了如何從音樂的節奏中提取文字的停頓,從繪畫的光影中學習場景的氛圍營造。這種跨學科的學習,能有效避免思維的僵化,為寫作注入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 第三部:移動的書房——旅行與文字的辯證 旅行,是許多人尋求靈感的途徑,但本書對旅行的解讀遠超乎風景收集。作者將旅行視為一種「有目的性的迷失」,是寫作的絕佳養分庫。 從觀光客到見證者: 作者區分了「觀光」與「旅居」的差異。觀光是佔有風景,而旅居則是浸入並理解當地的脈絡。如何「慢下來」成為一個場景的見證者,是本書著墨的重點。書中提供了一套「文化體察法」,教導讀者如何透過與當地人的深度交流、品嚐在地食物的細節、以及理解歷史遺址背後的權力結構,來豐富自己的文字內涵。 異地書寫的挑戰與機遇: 遠離熟悉環境,使人的感官變得更加敏銳,但也更容易感到疏離。作者坦誠分享了在異鄉寫作時的掙扎——語言的隔閡、文化的誤讀。然而,正是這種「邊緣感」,讓人得以用局外人的清醒目光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書中詳細記錄了作者在某個偏遠村落,如何僅憑著對一個眼神的記憶,寫下對人性共鳴的深刻反思。 地圖的繪製者: 旅行中的文字,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重新繪製地圖的過程。每一次書寫,都是在確認自己的位置。作者探討了如何將地理空間的經驗,轉化為讀者心靈可以抵達的內在空間。 --- 第四部:人與文字的共生——書寫的倫理與責任 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與讀者建立聯繫,這涉及到深刻的倫理問題與社會責任。 誠實的重量: 什麼時候應該揭露?什麼時候需要保留?作者以極其審慎的態度探討了書寫他人的權利與界線。他認為,真正的「坦誠」並非毫無顧忌地傾瀉私密,而是在揭示真相的同時,保有對被書寫對象的尊重與同理心。書中探討了自傳寫作中「自我美化」的陷阱,以及如何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因為那些陰暗面往往是讀者最能產生共鳴的錨點。 文字的傳承與影響: 寫作者如同文明的搬運工。本書最後部分,呼籲讀者思考自己的文字將在世上留下什麼樣的印記。它鼓勵寫作者不僅關注個人的情感宣洩,更要關照社會的脈動,用文字去質疑、去溫暖、去構築更美好的想像空間。 結語: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是一本需要反覆閱讀的書。它不提供捷徑,只提供一把鑰匙——那把通往你內在聲音的鑰匙。它告訴我們,無論世界如何喧囂,只要筆尖不停,靈魂便永遠在路上,永遠鮮活。這是一次關於如何活得更有意義,如何透過書寫來證明自己存在過的深刻宣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这个书名,就像一颗炸弹,瞬间点燃了我对写作的原始渴望。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召唤。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作者将“写作”提升到了“非写不可,不写会死”的境界。 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创意”的定义和解锁方法。是不是那些能够跳出常规思维的奇思妙想?还是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捕捉到的不寻常的火花?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练习方法,能够帮助我打开思维的枷锁,让我的大脑像一个创意工厂,源源不断地产出新的想法。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 旅行,在我看来,是一种与世界的对话,一种对自我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巧妙地将旅行的体验与写作的技巧融为一体,教我如何将旅途中的点滴感悟,转化为动人的文字。是不是那些在异国街头偶然听到的故事,抑或是与当地人的一次真诚交流,都能成为笔下精彩篇章的素材?我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在旅行中激发写作灵感的秘诀。 “人”作为这本书的核心,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我相信,最深刻的文字,往往源于对人性的洞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去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去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文字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这本书的书名,预示着一种强烈的表达冲动,一种“不写就会窒息”的紧迫感。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写作道路上的指南针和催化剂,帮助我克服对空白页的恐惧,找到内心的声音,并有勇气将它们付诸笔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真正点燃我内心的火焰,让我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中,无法自拔。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像是在对每一个渴望表达的灵魂发出呼唤。《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光是读出这个名字,就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冲动,仿佛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言说的声音正在蠢蠢欲动。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魔法,能让“写作”这件事,变得如此生死攸关,如此令人着迷。 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创意”。是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那些在平凡中发现不凡的巧思?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享那些从灵感枯竭到创意迸发的曲折过程,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创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被捕捉、被培养、被点燃的。也许,作者会在书中提供一些“另类”的思考方式,一些能打破常规、跳出思维定势的练习,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成为一个更具创意的人。 旅行,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逃离,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与自我的对话。我期待这本书能将旅行的感悟与写作的技巧完美结合,让我明白,每一次的远行,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写作。我渴望从中学习如何将旅行中的风景、人文、甚至是一些微小的瞬间,转化成生动而有深度的文字。是那些在异国街头的一瞥,还是与当地人的某个擦肩而过,都可能成为一篇精彩故事的起点,这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 “人”是这本书记载的核心,也是最让我触动的地方。我一直在思考,好的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本身。如何通过文字去触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如何去理解和描绘人性的复杂与美好,这是我一直想要探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方法,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人,将他们内心的故事、情感和经历,用文字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本书的书名,承诺了一种“非写不可”的决心,一种“不写会死”的紧迫感。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写作路上的“定心丸”和“兴奋剂”,让我不再畏惧空白的页面,不再被自我怀疑所困扰。我相信,这本书的力量,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写作冲动,让我勇敢地拿起笔,去记录,去表达,去与世界对话。

评分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这个名字自带一种难以言喻的磁场,仿佛在召唤着我内心深处那个一直渴望表达的自我。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考和经历,让“写作”这件事,被赋予了如此生动的生命力。 我对书中关于“创意”的探索充满期待。创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是偶然的灵光乍现,还是刻意的训练和积累?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颠覆我固有认知的关于创意的“秘密武器”,那些能帮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凡,在枯燥的日常中点燃火花的实用技巧。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会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如何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 旅行,对我而言,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次与世界的深度交流。我无比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旅行”的体验与“写作”的创作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是那些在异国他乡的市井小巷里,一次不期而遇的对话,就能孕育出动人的故事?还是说,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更广义的写作,在行走中记录下内心的风景,在归途中将那些零碎的感触编织成一首生命的诗篇? “人”这个字,无疑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坚信,最能打动人心的文字,往往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摹。我渴望从书中找到一些能够提升我洞察力的“法宝”,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捕捉人物内心的微妙之处,更生动地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张力,从而创作出有血有肉、触动人心的故事。 这本《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召唤,一种打破沉寂的力量。我期待它能够点燃我内心最原始的写作欲望,让我告别畏惧和犹豫,勇敢地拿起笔,去记录,去创造,去用文字丈量我的人生,去与这个世界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评分

这本《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就像一本能点亮生活火花的火柴盒,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捧在手里,与它一同进行一场心灵的漫游。翻开书页,我仿佛听到了作者低语的邀请,让我放下浮躁,慢下脚步,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细微之处。我期待着书中能有那些让你拍案叫绝的关于“灵感”的捕捉技巧,不是那些陈词滥调的“多观察”,而是能触及灵魂深处的、能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独特视角。 我知道,写作并非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考的沉淀,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我渴望在书中找到那种能激发我内心深处最真挚表达的“引爆点”,让那些埋藏已久的故事、感悟、甚至是呐喊,都能找到出口。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克服写作瓶颈的亲身经历,那些与“不写会死”的内心搏斗,那些在黑夜中摸索前进的勇气,这些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能给我带来启发和慰藉。 旅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足迹的丈量,更是一种灵魂的涤荡,一次与未知世界的拥抱。我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将“旅行”与“写作”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让每一次的出发都成为一次文字的孕育。是那些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巷尾,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一次与当地人的简短交谈,就化作了笔下生动的篇章?抑或是,旅行本身就是一种写作,在行走中记录下内心的风景,在归来时将那些碎片化的记忆串联成一条有温度的河流?我期待着书中那些关于如何在旅途中发现写作的“金矿”的秘诀。 “人”这个字,是这本书点睛之笔,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深信,真正动人的文字,往往源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情感的细腻体察。我希望书中能有那些关于如何通过写作去理解他人,去连接心灵的篇章。也许是那些关于如何塑造鲜活的人物,如何描绘复杂的情感,如何在文字中展现人性的光辉与阴影。我渴望从书中汲取力量,去写出那些能引起读者共鸣,能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地方的故事。 最后,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非写不可”的冲动,一种“不写会死”的紧迫感。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内心的表达欲被彻底点燃,是因为那些积累已久的思绪和情感,如同喷薄欲出的火山,再也无法按捺。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强大的催化剂,让我找回对文字的热情,找回那个曾经想要用笔尖去描绘世界的自己。我准备好了,迎接这本书带来的,一场关于写作、关于创意、关于旅行、关于人生的全新启迪。

评分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像是一声发自肺腑的呐喊,直击灵魂。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写作”这件事,变得如此生死攸关,如此令人着迷。 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创意”的定义和发掘方法。它究竟是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期而遇的火花?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能够打破常规思维的“捷径”,一些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世界,从而激发无限创意的实用技巧。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在“无中生有”的情况下,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旅行,对我来说,永远是心灵的探索之旅,是与未知世界的深度对话。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将“旅行”的独特体验,与“写作”的创作技法巧妙地融合。究竟是那些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巷尾,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交流,还是一次萍水相逢的谈话,就能成为一段动人故事的源头?亦或是,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更宏大的写作,在行走中记录下内心的轨迹,在归来时将那些散落的片段编织成一篇关于生命的序章? “人”,作为这本书的另一个核心主题,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始终坚信,最能触动人心的文字,往往源于对人性深处的洞察,以及对情感波澜的细腻捕捉。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去展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从而创作出真正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作.創意.旅行與人》这本书名,预示着一种近乎本能的表达冲动,一种“不写就会窒息”的紧迫感。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写作生涯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穿过迷雾,找到内心的声音,并以最大的勇气,将其付诸笔端,与世界进行一场深刻而真诚的交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