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 [Totally Tangled: Zentangle and Beyond!]

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 [Totally Tangled: Zentangle and Beyon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珊迪·史汀·巴塞洛缪 著,喬喻 译
图书标签:
  • 禪繞畫
  • 繪畫
  • 藝術治療
  • 放鬆
  • 減壓
  • 手作
  • 療癒
  • 圖案
  • 塗鴉
  • 創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積木
ISBN:9789865865368
版次:1
商品编码:16064118
包装:平裝
外文名称:Totally Tangled: Zentangle and Beyond!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膠版紙
页数:72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特色:
  ·108種圖樣&好用工具介紹
  ·12位禪繞畫藝術家作品示範
  ·模擬資深禪繞畫教師授課內容
  ·入門簡單,大人、小孩都會畫

内容简介

  ·2013/12/25前,將封面“活動貼紙”與書末“回函卡”一起寄回積木文化,就送【進口禪繞紙磚黑白組】,限量100份!
  ·美國Amazon網路書店超過100位禪繞畫迷5顆星推薦!
  沒有繪畫天分?生活充滿壓力?
  學習如何藉由創作禪繞畫舒解壓力、增強專注力、開啟創意潛能!
  什麼是ZentangleR禪繞畫?
  禪繞畫是用簡單的重複線條來填補空間,構成美麗的複雜畫面,是一種可以藉由創造圖樣進入冥想的繪畫方式。由於禪繞畫看似複雜的圖樣其實是由一筆一劃的線條所組成的,因此可以堆疊多種簡單的圖樣,隨心所欲朝任何方向延伸創作。
  禪繞畫多變的圖樣可以用來裝飾任何表面,只需要準備一枝針筆就能畫。用不斷重複的單一圖形來作畫的禪繞畫,是一種沈思冥想的放鬆方式,因為專心畫畫時,身體自然會放鬆,焦慮和壓力也會隨之減輕消失,因此學會禪繞畫的人思慮往往比較清晰,對自己的藝術能力也更有自信。
  深信自己缺乏藝術細胞?背負不知如何排解的精神壓力?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只要照著書中的內容逐一練習,就可以釋放焦慮,解開精神枷鎖,開啟內心沉潛的創作能量!
  本書收錄了108種禪繞畫圖樣,以及12位極具?發性的藝術家作品示範,豐富的圖樣資源,讓你隨手畫來都是傑作。此外,作者以她教授禪繞畫的課程為概念規劃本書架構,除了基本技巧,還有意想不到創作祕訣及點子,看完這本書就如同作者親自授課一般。
  一旦掌握了基本的作畫原則,就可以放膽創作屬於自己的禪繞畫。只是要小心,禪繞畫趣味十足,很容易上癮的!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簡介
開始以前
工具:鉛筆|代針筆|禪繞紙磚|這些工具非必要,可是你遲早會想要……
基本步驟:點|線條|禪繞|陰影|簽名
線條
陰影

放手畫禪繞
基本形狀
格子
圓圈與三角

藝術、組合、設計
藝術感:藝術是由各種圖案組成的,找本藝術史的書好好瞧瞧吧!
組合起來!
設計感

民俗風
印度風
日本風
埃及風

自然與人文
元素
風景
植物
動物
居家
建築

更多創意與靈感
形狀與黑白:利用模型或刀膜搭配粉筆、蠟筆創作。
與孩子一起禪繞
3D禪繞作品
禪繞靈感
禪繞日誌:你絕對需要一本日誌本、素描本或筆記本(總之就是一個本子)。說真的,一本可能還不夠。等你開始練習禪繞畫之後,你將發現處處都有禪繞的圖樣和設計。

附錄
藝術家與資源
禪繞畫圖樣索引

纸上的冥想与无限的创造:探索艺术、心流与内在宁静 书名:《纸上的冥想与无限的创造:探索艺术、心流与内在宁静》 作者:[此处留空,作者名通常会出现在正式书籍封面上] --- 引言:重拾专注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洪流与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我们的大脑常常处于超载状态,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我们渴望一种回归本源的方式,一种能够让我们放下外界的喧嚣,专注于手中的事物,从而达到深度放松和自我重塑的体验。《纸上的冥想与无限的创造》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技巧的书籍,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进入一个由线条、形状和模式构筑的微观宇宙。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系统化、重复性的、无需预设成果的艺术创作过程,引导心神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实现真正的冥想。 第一部分:觉察的起点——建立你的“创作仪式” 成功的艺术体验始于准备,而非技术。本部分深入探讨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受打扰、充满仪式感的创作空间。 第一章:工具与心境的契合 我们摒弃对昂贵材料的迷恋,转而强调基础工具的质感与手感的连接。详细介绍了不同笔尖(从极细针管笔到毛笔尖)对线条重量和情绪表达的影响。探讨了纸张的选择——从光滑的卡纸到具有纹理的素描纸——如何影响墨水的流动性与最终视觉效果。重点在于理解,工具是身体的延伸,它们的触感是启动冥想过程的关键感官输入。 第二章:呼吸与线条的同步性 本书引入了一种独特的“呼吸导引法”,将传统的冥想呼吸练习融入到绘画的初始阶段。学习如何通过缓慢的吸气来规划一个基础形状,通过呼气来执行第一笔线条。这种同步性练习旨在立即将神经系统从“战斗或逃跑”模式切换到“专注与观察”模式。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下笔的力度来反映当下的情绪张力,无需评判,只是单纯地观察和记录。 第三章:基础模式的解构与重组 本章聚焦于构成所有复杂图案的基础几何元素:圆、方、三角、螺旋。我们不教授任何具体的“Zentangle”风格图案,而是深入研究这些基本元素的内在逻辑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弧度、角度、网格间距的精确控制与故意打破,读者可以建立对视觉韵律的直觉性理解,为后续的自由创作打下坚实的结构基础。 第二部分:心流的路径——复杂结构与节奏的建立 一旦建立了基础的觉察,下一步便是探索如何通过重复性劳动来深化专注力,从而达到心流体验。 第四章:韵律的构建——重复与变奏 心流状态往往出现在挑战性适中且具有高度重复性的任务中。本章侧重于“叠加法”:如何在一个既定的空间内,系统地、有规律地添加第二层、第三层的模式元素。探讨节奏的重要性——何时保持均匀的间隔,何时故意引入“不和谐音”(一个略微不同的形状或方向的转变)来保持视觉兴趣,同时避免大脑产生审美疲劳。 第五章:空间与留白的哲学 优秀的图案设计不仅在于画了什么,更在于“不画”什么。本章深入探讨负空间(留白)的力量。学习如何将留白视为与图案本身同等重要的设计元素,用以引导观者的视线,平衡视觉重量。通过一系列的“遮蔽练习”,读者将学会如何主动地“雕刻”出形状,而不是被动地填充空间。 第六章:从二维到三维的错觉 本部分挑战读者在平面上创造深度感和立体感。介绍几种基础的视觉技巧,如渐变纹理的应用(通过线条密度和粗细的变化来模拟光影),以及透视的运用。关键在于,这些技巧的应用必须服务于内在的平静,而不是为了追求超写实的目标。目标是创造出一种“在纸上呼吸”的动态感。 第三部分:整合与升华——艺术的自我对话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将创作过程中的觉察力带回到日常生活中。 第七章:命名与叙事:作品的内在故事 完成一组图案后,我们鼓励读者进行“慢速观察”。放下对技巧的评判,转而关注作品在完成时所唤起的情感共鸣。本章指导读者如何为自己的作品赋予一个抽象的、非描述性的“标题”(如“流动的静止”、“第47次迭代”),从而将作品从单纯的线条组合提升为一次自我对话的记录。 第八章:跨界连接:图案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将这种专注和模式识别的能力延伸到非艺术领域。探讨如何将从绘画中习得的“分解-重组”思维模式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规划时间或进行决策。例如,如何用“网格思维”来整理混乱的思绪,或如何用“重复性验证”来简化任务流程。 第九章:持续的探索——无尽的迭代循环 艺术创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探索循环。最后一部分提供了多种保持创作动力的策略,包括“限定主题挑战”(如“只用三条线完成一个复杂的叙事”)和“随机参数生成器”的使用。强调作品的价值在于投入的时间和心智的活动,而非最终的展示效果。 结语:你,就是画布 这本书的最终宣言是: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对当下的确认。它不教授技巧,它教授的是一种存在的模式。通过这种有意识的、重复性的、充满韵律的创作行为,我们重新连接了身体、思想和双手,最终发现,那片等待被填满的纸张,与我们内在的无限可能性,是同源一体。 --- 本书特色: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强调每一次下笔都是冥想的一部分,弱化对“画得好不好”的担忧。 结构化的觉察练习: 包含多个引导读者进行感官连接与呼吸同步的练习环节。 高度的自由度: 拒绝固定的图案模板,鼓励读者在基础结构之上发展完全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 心智工具箱: 将艺术实践中的概念(如节奏、留白、平衡)提炼为可应用于生活决策的思维模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封面上的那些精美图案吸引了,但点进去之后,看到“108种禅绕画练习”这个说法,我心里就有点犹豫。108,这个数字代表的不仅是数量,更是一种深度和广度。我担心这本书会不会太过专业,是不是需要一些基础的艺术知识才能看懂,而且108种练习,会不会太难,或者说,是不是很多练习都是大同小异,只是换了个包装?不过,当我再往下看,发现它主打的是“放手画”,而不是“教你成为大师”,我才稍微放下心来。我一直以为禅绕画是需要天赋的,但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人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性图案来达到一种心流的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即使是一个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能在它的帮助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乐趣。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基础的图案讲解,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复杂的禅绕画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出来的,并且能够教会我如何将这些基础图案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108”这个数字有些迷信的人,总觉得它带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比如佛教的108000烦恼,或是108颗佛珠。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时,瞬间就被吸引住了。禅绕画本身就是一种能让人心静下来的艺术形式,而“108种练习”,更是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伴随我一段时间的“修行”过程。我一直对那些重复性的、有规律的图案感到着迷,它们有一种天然的治愈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禅绕画的魅力,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指导,更希望它能传递出禅绕画背后的哲学意义,比如如何通过专注和冥想来提升创作的质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让我能够逐步掌握不同的图案和技巧,并且能够学会如何将这些练习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放松和自我疗愈的方式。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产生浓厚兴趣,主要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放下执念,享受过程”的理念。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学习禅绕画,每次看到她们画出来的作品,都觉得非常惊艳,但同时我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害怕自己没有这份艺术细胞。这本书的名字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放手”二字,让我想,或许我需要的不是去追求画得多好看,而是去体验一种沉浸式的创作过程。108种练习,这个数字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书,而是能够陪伴我走过一段旅程的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图案的临摹,更重要的是,能够教会我如何去感受每一笔的落下,如何去享受色彩与线条的交织,如何在创作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开始、如何选择图案、以及如何将自己情绪融入绘画的指导,让我能够真正地“放手”去画,而不是被“应该画成什么样”的条条框框束缚。

评分

第一眼被这书名吸引,"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感觉就是那种可以让我沉静下来,摆脱脑子里纷繁杂乱思绪的宝藏。我一直对禅绕画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好像需要很高的绘画天赋,我怕自己画不好,怕画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所以一直没有真正开始。这本书名里的“放手”二字,简直像一盏明灯,告诉我,原来我不需要纠结于“画得好不好”,而是可以享受“画”这个过程本身。108种练习,这个数字听起来就很充实,感觉足够我玩上很长一段时间了,不用担心很快就画腻了。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我想象着,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或是感到压力时,拿起笔,随着书中的指引,一笔一画地勾勒,渐渐地,那些烦恼和焦虑都会随着笔尖的移动而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与满足。这本书,我预感它将成为我放松身心、激发创造力的一剂良药。

评分

初次接触到“禅绕画”这个概念时,觉得它既神秘又充满了艺术感,但同时又觉得似乎离我这样“手残党”很遥远。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放手畫禪繞:我的108種禪繞畫練習》,才觉得我有可能真正地走进禅绕画的世界。书名里的“放手”二字,简直太有力量了,它直接点出了许多像我一样想尝试却又怕画不好的人的心理。108种练习,这个数量听起来非常诱人,说明内容非常丰富,足以让我投入相当长的时间去探索。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让我理解禅绕画的构成元素,并且能够指导我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地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图案。我希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望而却步的教程,而是更像一个热情的引导者,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例,带我体验绘画的乐趣,让我相信,即使没有天赋,我也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创造的喜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