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翻译 任西娜.尹晟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866049897
分类 藝術及音樂 > 其他
藝術,與其背後的人們與時代。
Walter Hopps / Pontus Hulten / Johannes Cladders / Jean Leering / Harald Szeemann / Franz Meyer / Seth Siegelaub / Werner Hofmann / Walter Zanini / Anne d'Harnoncourt / Lucy Lippard
本書由11位美術館長、策展人、藝術經紀商、藝術史學家、藝術評論家,勾勒出二十世紀初至末,歐美戰後的變動年代,所萌發交織的藝文網絡。
“Curating”不只是「策展」!
在黑暗也光明的時代下,藝術創作仍源源不斷的繼續發生著,看看他們如何轉變傳統美術館保存功能,自己開畫廊引介新藝術潮流;如何「想像」策展這件事、策畫與執行,如何在空間、經費、藝術家、作品之間取得平衡,將作品與語境展示於美術館或藝廊;如何以策展的方式,傳達意念,將創作背後的人們與現場觀眾連結,產生關聯,甚至在互動下,形成另一個新作品。
本書不只是關於展覽的故事,也是20世紀的歐美藝文簡史。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 ),1968年生於瑞士蘇黎世,現為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展覽與國際項目總監,是活躍於當代藝術界的國際策展人和批評家。奧布里斯特迄今曾參與策劃和發起了至少150多個展覽與項目,並編撰有70多本學術著作,他的訪談專案已經積累了近2000小時的錄音素材,涉及無數全球重要的藝術家。
* 序 克里斯托夫.舍里
* 推薦序
* 華特.霍普斯(Walter Hopps)
* 蓬杜.於爾丹(Pontus Hulten)
* 約翰內斯.克拉德斯(Johannes Cladders)
* 尚.里爾寧(Jean Leering)
* 哈樂德.塞曼(Harald Szeemann)
* 弗朗茲.梅耶(Franz Meyer)
* 賽斯.西格爾勞博(Seth Siegelaub)
* 維爾納.霍夫曼(Werner Hofmann)
* 瓦爾特.紮尼尼(Walter Zanini)
* 安妮.德.哈農庫特(Anne d'Harnoncourt)
* 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
* 關於將至事物的考古學 丹尼爾.伯恩鮑姆
《预售 策展简史 11位策展人勾勒的20世纪艺文历史》这个书名,立刻激发了我对“策展”这一职业的深度好奇。我们通常关注艺术家本身,他们的创作过程,他们的作品。但策展人,这个连接艺术家与公众的桥梁,他们是如何决定哪些作品能够进入博物馆的视野,如何将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这背后一定蕴含着复杂的思考和判断。20世纪,是艺术形式和观念发生巨变的时代,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等,层出不穷。而在这场巨变中,策展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还是推动者?我非常想知道,这11位策展人,他们分别代表了20世纪艺术史中的哪些重要节点或者思潮?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策展哲学和实践的?书中会不会深入剖析具体的展览案例,例如某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是如何构思、筹备、最终呈现出来的?我想了解策展人如何通过对作品的选择、对展览空间的运用、以及对文字说明的撰写,来引导观众的观看体验,甚至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这就像是解剖艺术史的一块重要拼图,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生命力是如何被孕育和传播的。
评分读到《预售 策展简史 11位策展人勾勒的20世纪艺文历史》这个书名,我脑海里 immediately 浮现出无数个可能。20世纪,那是一个艺术思潮爆炸、形式不断突破的时代,从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到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与并置,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故事。而“策展”这两个字,更是点睛之笔。策展人不再仅仅是展览的组织者,他们更像是艺术史的“翻译者”、“编辑者”,甚至是“再创造者”。他们的选择、布局、叙事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和感受一件件艺术品,如何构建对一个时代艺术面貌的认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11位策展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艺术领域吗?他们的策展理念会有多么大的差异?是那些在国际艺术界叱咤风云的明星策展人,还是那些在特定区域内深耕多年的本土力量?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策展危机”或者“策展伦理”的问题?毕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策展的权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能通过这些亲历者的讲述,展现出策展工作中的智慧、挑战、以及那些充满个人色彩的判断。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张藏宝图,而这11位策展人就是引领我发现宝藏的向导。
评分当我看到《预售 策展简史 11位策展人勾勒的20世纪艺文历史》这本书名时,我的脑子里立刻闪过了无数个关于“策展”的疑问。策展,这个词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把艺术品摆在一起,更是一种对历史、对观念的组织和阐释。20世纪,那是一个艺术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流派百花齐放,观念不断革新。而“11位策展人”这个数字,更是增添了一种神秘感。我很好奇,这11位策展人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他们各自代表了20世纪艺术史的哪些重要面向?是那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大策展人,还是那些在特定地区或领域默默耕耘的开拓者?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呈现出不同策展人之间视角上的碰撞与对话,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解读20世纪的艺术潮流的?是不是会有关于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艺术运动的“策展叙事”的详细分析?例如,他们是如何看待抽象艺术的兴起,或者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我渴望了解策展人在艺术史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和艺术眼光,来影响公众对艺术的认知,甚至是重塑艺术史的脉络。这不仅是关于艺术史本身,更是关于“如何讲述艺术史”的一次深入探讨。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叫做《预售 策展简史 11位策展人勾勒的20世纪艺文历史》的书,光看书名就觉得非常有意思。20世纪的艺术史,能被11位策展人以他们的视角去解读,这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策展”的意味。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策展人才能被选中,他们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是那些在某个领域具有开创性地位的人物,还是那些默默耕耘,但却对艺术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幕后推手?我很好奇,作者(或者说编者)是如何挑选这11位“讲述者”的,他们之间会不会有某种呼应或者碰撞?毕竟,策展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梳理和叙述,不同的策展人,他们的视角、关注点、乃至偏好都会大相径庭。这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透过这些策展人的眼睛,我希望能看到一个多维度、更立体、甚至可能充满争议的20世纪艺术图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揭示一些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策展实践,或者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策展背后的故事,也许会发现一些隐藏在经典作品背后的“策展逻辑”,或是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艺术家与策展人之间的互动。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观看”和“如何讲述”的深度探索。
评分《预售 策展简史 11位策展人勾勒的20世纪艺文历史》这个书名,让我瞬间联想到一幅宏大的艺术画卷,而这11位策展人,就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画师”或“导览者”。20世纪,艺术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早期现代主义的实验,到后现代主义的颠覆,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值得探索的细节。而“策展”这个概念,它本身就包含了一种对艺术品进行选择、组织、以及赋予意义的过程。我迫切想知道,这11位策展人,他们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艺术领域吗?他们的策展理念和方法论又会有怎样的差异?是那些一手策划了改变艺术史的标志性展览的人物,还是那些在推广特定艺术运动或艺术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幕后英雄?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策展人之间的“学术争论”或“策展实践上的挑战”?毕竟,艺术史的叙事并非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策展人的选择和解读,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20世纪艺术史的幕后,去理解那些影响我们观看艺术的“策展逻辑”,以及这些策展人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一份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