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超级学霸:受用终身的速效学习法|6550990 |
| 图书定价: | 49元 |
| 图书作者: | (挪)奥拉夫·舍韦(Olav Schewe)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9/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7798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1 |
| 目录 |
推荐序 前言 学习技巧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拿到高分 为什么阅读本书 第一部分 高效学习 第1章 时间和时间管理 003 时间管理 004 宏观了解,做好计划 014 第2章 学习和理解 019 关于学习 020 重要的学习原则 025 理解 034 第3章 个人独立学习及与他人共学 040 个人独立学习 041 课堂学习 049 学习伙伴/学习小组 054 第4章 阅读技巧 056 阅读 057 快速阅读 063 第5章 笔记技巧 070 传统笔记 071 思维导图 076 高亮文本 079 第6章 记忆技巧 082 传统记忆技巧 083 图像化 088 位置记忆法及其他图像化记忆法 093 第一部分要点小结 099 第二部分 成功应试 第7章 复习准备 105 复习备考 106 考试前一天 113 第8章 书面考试 117 迎战书面考试 118 项目任务和作业 131 第9章 口语考试 134 口头报告或演讲 135 迎战口语考试 141 课堂学习 146 第10章 考试结束后 149 考试结果和成绩申诉 150 第二部分要点小结 153 第三部分 正确思考 第11章 动力和态度 158 动力决定一切 159 对你的学习和表现负责任 165 第12章 思维技巧 168 给自己设定目标 169 找到乐趣 174 相信自己 178 积极正面地思考 181 克服紧张和压力 185 自律 190 习惯:习惯成功 196 第三部分要点小结 199 结束语 祝你好运 201 参考文献 203 译者后记 205 |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令人愉悦,这对于一本“方法论”书籍来说是相当难得的。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他似乎很懂得如何通过故事和比喻来阐释复杂的认知科学原理。比如,在解释“深度加工”的重要性时,他没有用枯燥的神经科学术语,而是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像给一个新朋友介绍一个概念一样去理解它”,这一下子就点亮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它教会我,学习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连接者”。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试图搭建一个更大的认知网络,而不是让知识点孤立地散落在我的脑海里。这种探索和建构知识的乐趣,是之前任何死记硬背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给的不是鱼,而是让你自己去建造捕鱼工具的蓝图,而且这个蓝图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可靠的。我感觉我的学习动力不再是外部压力,而是内在的好奇心和掌控感。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时,说实话,我内心是有点抗拒的,因为市面上关于“学习法”的书太多了,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空泛口号,看完后感觉什么都没学会,书也只能堆在书架上落灰。然而,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扎实感和系统性。它没有停留在“你应该如何努力”这种鸡汤层面,而是非常细致地拆解了高效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如何选择学习材料,到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再到如何应对遗忘曲线的挑战,每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的步骤。特别让我受益的是它对“间隔重复”的深入讲解,我以前只是模糊地知道要复习,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不同时间间隔复习的科学依据,甚至提供了具体的复习时间表建议。这让我一下子从“凭感觉复习”的盲目状态,转变为“科学规划复习”的精确状态。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输入,让我感觉自己手中的学习工具箱一下子充实了许多,不再是零敲碎打的几个小窍门,而是一个完整的、可以运行的系统。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将所有事情都流程化和系统化处理的人来说,这种严谨的编排方式简直是完美契合我的思维模式。
评分老实说,我是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也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受害者,经常因为害怕开始得不够完美,所以干脆就不开始了。这本书中关于“如何启动学习”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解药。作者提到了一种“五分钟启动法”,其核心思想是降低任务的启动门槛,先做一小部分,用行动带动意愿。我尝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开始阅读那些我一直拖延的专业文献,神奇的是,一旦我真正坐下来,哪怕只看五分钟,那种“我已经开始”的成就感就会涌上来,接下来的学习就顺理而为地进行了。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直面了我们作为人类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假装它们不存在。它不是一味地鼓吹“意志力万能论”,而是提供了绕过或克服这些心理壁垒的巧妙策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地等待“学习的灵感”降临的人了,我学会了如何主动地去创造进入学习状态的条件。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像是在帮我清理心灵上的灰尘,让我能更轻盈、更专注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学习的传统认知。我以前总觉得,想要学得好,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去“磨”,背了又忘,忘了再背,陷入了一种低效的循环。但作者在这本书里提供的那些方法,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不是在教你死记硬背的技巧,而是深入到大脑运作的底层逻辑,教你如何更聪明地学习,而不是更辛苦地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主动回忆”的部分,过去我总是在被动地看笔记,合上书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信息被提取而不是被输入的那一刻。这种从“输入导向”到“输出导向”的转变,对我这个常年与考试作斗争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着在学完一个章节后,立刻合上书,试着向自己复述核心内容,虽然一开始有点磕绊,但坚持下来后,效果肉眼可见地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读起来就像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学长在旁边手把手教你一样,充满了实用的指导和鼓励。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在学习上遇到了瓶颈,或者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的朋友们。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方法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指南。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效率的低下,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本书非常强调个体差异和定制化学习路径的重要性,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它没有试图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来套用所有人,而是提供了框架和原则,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注意力周期和知识背景去灵活调整策略。比如,书中关于“番茄工作法”的变种应用,就非常灵活,它建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能时段”来调整工作时长和休息频率,而不是死守固定的25分钟。这种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尊重,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了“被理解”的感觉。我不再焦虑于别人一天能学多少,而是专注于如何让自己的投入产生最大的产出。它帮助我建立了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学习习惯,这比短期内提高几分成绩要重要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带来的长期效应,它不仅优化了我的学习技巧,更重塑了我对“终身学习”的信念和实践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