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记忆-百年中国家庭老照片珍藏1898-2014

家国记忆-百年中国家庭老照片珍藏1898-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毕春平 著,王世聪 编,龚秀华 校
图书标签:
  • 老照片
  • 家庭史
  • 中国百年
  • 历史文化
  • 民俗风情
  • 记忆
  • 家国情怀
  • 影像记录
  • 社会变迁
  • 历史照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共党史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29929
版次:1
商品编码:167695861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2-01
页数:375
套装数量:1
字数:220

具体描述

一个由我和你 由很多人的记忆图像所构成的历史,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普通人身边的历史呼啸而过的大时代。


《岁月留痕:普通中国人的一百年影像史诗》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变迁个人史卷,一次穿越百年的视觉与情感的深度对话。 本书并非史学巨著,也非宏大叙事,它是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生活的点滴真实。它以一组珍贵的老照片为引,这些照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中国家庭,它们没有经过刻意摆拍,没有统一的叙事,却以其最朴素、最真挚的姿态,记录下了风云变幻时代洪流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轨迹。 穿越时空的凝视:从百年辛丑到全面小康 故事的开端,定格在1898年,那个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年代。画面中,或许是身着长袍马褂的读书人,在昏黄的油灯下,眉头紧锁,思索着国家的命运;抑或是衣衫褴褛的孩童,在泥泞的巷道里玩耍,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与坚韧。照片的背后,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十年,是无数变革的萌芽,是旧秩序的摇摇欲坠。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画面切换到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的硝烟刚刚散去,新生的共和国带着些许稚嫩与希望。照片里,或许是穿着西式服装的青年男女,在明媚的阳光下,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抑或是热闹的市井街头,商贩云集,孩童嬉戏,生活在变革的浪潮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生的活力。这一时期,家族的迁徙、职业的变动、教育的普及,都在悄然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图景。 二三十年代,是抗日战争前夕的动荡岁月。照片中,或许是身着朴素衣衫的农妇,在田间辛勤劳作,她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透着一股不屈的生命力;又或许是穿着校服的学生,在教室里认真听讲,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那是对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家庭的团聚与离散,成为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 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民族的存亡悬于一线。照片中,或许是身处战火中的家庭,脸上带着惊恐与不安,却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又或许是远赴他乡的战士,留下一张泛黄的照片,作为对家人的思念。这些照片,是那个时代最直接的印记,是无数家庭为国家民族做出的牺牲与贡献的无声证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照片里,或许是穿着朴素的工人,在工厂里挥洒汗水,建设国家;又或是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脸上写满了纯真与朝气。大生产的号召,人民公社的场景,以及家庭成员的合影,都折射出那个集体主义年代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生活的特色。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焕发新的生机。八九十年代的照片,开始展现出新的变化。家庭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电视机、冰箱开始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照片里,人们的穿着变得更加多样,笑容也更加舒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乡村也在悄然变革。家庭旅行、亲子活动,这些曾经奢侈的画面,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0年至2014年,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照片中,智能手机的普及,家庭聚会的电子设备,年轻人的时尚装扮,都彰显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人们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家庭结构也在悄然演变。照片里,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忙碌而充实。 不止于影像:照片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岁月留痕》最动人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影像,更是在影像的背后,挖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记忆,一份份情感的寄托。 这里有新婚燕尔的喜悦,新郎新娘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里有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他们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的成长;这里有兄弟姐妹之间的嬉笑打闹,童年的快乐定格在瞬间;这里有家族的聚会,长幼有序,笑语不断,那是血脉的延续与传承。 也有离别时的伤感,父母送别远行的子女,眼中是不舍与牵挂;也有战争年代的恐惧与坚韧,一家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互相取暖,等待黎明的到来;也有饥饿与贫困的写照,孩子们瘦弱的身体,却有着明亮的眼神,那是对生活的渴望。 这些照片,可能来自一个偏远山村的农户,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记录着生命的轮回;可能来自一个繁华都市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的照片里,流露着时代的印记和对文化的追求;可能来自一个沿海渔村的渔民,他们的生活,与大海紧密相连,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海的气息。 《岁月留痕》的编辑者们,并非简单地收集和堆砌照片,而是试图通过对照片细节的解读,对历史背景的梳理,以及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还原,让每一张照片都“活”起来。他们采访照片的提供者,听他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这些故事,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片段,有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有面对苦难的坚韧不拔,也有享受幸福的平凡喜悦。 一段全民记忆的重塑与唤醒 《岁月留痕》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的进程,最终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生活构成的。当我们将目光从宏大的政治事件、经济指标转移到一个个家庭的影像记录时,我们才更能体会到历史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 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家庭始终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情感的港湾,是文化的传承之地。那些在照片中定格的瞬间,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史中,最真实、最动人的注脚。 这本书,或许能让你在某张熟悉的场景或人物中,看到自己家族的影子,找到共鸣;或许能让你对父辈、祖辈的生活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敬意;或许能让你在纷繁复杂的当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它是一部个人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时代的群像史。它不是要教导你什么,而是邀请你一同沉浸在这百年影像的海洋中,去感受,去思考,去回味。在这些黑白与彩色的交织中,我们得以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并最终,更好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岁月留痕:普通中国人的一百年影像史诗》,是对一段辉煌而艰辛岁月的致敬,是对无数个平凡家庭辛勤付出的铭记,更是对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命力的深情赞颂。翻开这本书,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触动灵魂的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对中国近代史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喜。我一直认为,宏大的历史叙事固然重要,但那些扎根于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细节,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本书以“百年中国家庭老照片”为核心,将视角聚焦于一个个普通家庭,这本身就充满了人文关怀。我设想着,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会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家庭生活画面。也许是大家庭在春节时的合影,脸上洋溢着淳朴的幸福;也许是青年男女在某个重要时刻的留影,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是战争年代里,全家福的背面写满了离别的忧伤。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影像,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情感的载体。它们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从1898年到2014年,这漫长的百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百年。这本书通过家庭老照片这一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这段历史的鲜活片段。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过去,更深刻地体会历史的温度,以及那些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打下基础的人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片集,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史。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份厚重感,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精良,都透露出一种认真和考究。封面上的“家国记忆”几个字,像是一道古老的门,邀请我进入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我一直觉得,家庭老照片是最有温度的历史文献,它们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衣着、发型、生活环境,甚至是眼神里流露出的情绪。从1898年到2014年,这上百年间,中国经历了多少风雨,改变了多少面貌,而每一个家庭,都身处其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在那个辛亥革命前的年代,普通家庭的生活是怎样的?是缠足的妇女,还是新式教育下的青年?再到民国时期,那些经历战乱和变革的家庭,他们的笑容里是否藏着一丝忧虑?新中国成立后,大家庭的合影,又会是怎样的场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本书,仿佛就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宝盒,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的是整个中国的百年变迁。我期待着,在翻阅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家国”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本收藏,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一次对先人的缅怀。

评分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我一直深信,最能打动人心的历史,往往是那些与“人”息息相关的叙事。而家庭老照片,恰恰是承载了无数个体生命瞬间的“时间胶囊”。1898年至2014年,这百余年的历史长河,在中国留下了无数深刻的印记,而这本书,选择从“家”这个最基础的单元出发,去窥探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能想象,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会看到从清末民初那些传统的大家庭合影,到民国时期逐渐西化的家庭生活场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穿着朴素的劳动服,脸上洋溢着建设的热情,到改革开放后,家庭生活逐渐丰富多彩,甚至出现了新式的电器和娱乐方式。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记忆,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具象、更感性的方式去理解中国的过去。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更是无数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他们的梦想与传承。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无声的史书,用最朴实、最真挚的影像,讲述着中国百年来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家国记忆-百年中国家庭老照片珍藏1898-2014”,光是看到就觉得充满了历史的厚度和人文的温度。我一直认为,相对于官方的宏大叙事,个体家庭的真实生活影像,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这本书以“老照片”为切入点,跨越了整整一个多世纪,这其中蕴含的故事和变迁,简直是无法估量的。我非常期待看到,在1898年那个年代,中国人家的模样是什么样的?是穿着长袍马褂,围坐在八仙桌旁?还是已经有了受到西方影响的新式家庭?再到民国时期,那些经历过战乱、动荡的家庭,他们的照片中会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新中国成立的年代,集体主义的氛围下,家庭的合影又会有怎样的特色?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家庭生活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个家庭的“时间胶囊”,每一张照片,都凝结着一段历史,承载着一份情感。它让我有机会以一种极其贴近的方式,去感受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去理解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坚持,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本书,绝对是一次关于“家”与“国”的深度回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能闻到老照片特有的陈旧气息,再加上“家国记忆”这四个字,瞬间点燃了我对那个年代的好奇。我一直觉得,历史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是融于生活的点滴细节。而家庭老照片,无疑是记录这些细节最生动、最真实的载体。我常常会想,照片背后的人们,他们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奋斗,他们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生活片段。从1898年到2014年,这跨越百年的时间跨度,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在翻开这本书时,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可能是清末民初的青砖黛瓦,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民国时期的摩登女郎,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直到今天的繁荣景象。每一个家庭,都是时代变迁的缩影。而这些老照片,定然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时代印记,他们的时代记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照片,更是关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关于他们的生命故事,关于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我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这些“家国记忆”里,去感受那些鲜活的生命,去品味那些流逝的时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