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43.00元
售价:29.2元,便宜13.8元,折扣67
作者:崔忠圻,覃耀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11017967
字数:
页码:41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包括金属学、热处理原理和工艺以及金属材料三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相图和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固态金属中的扩散和相变的基本理论、强化材料的基本工艺方法以及常用的金属材料。对于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合金化问题也分别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提高材料强韧性的途径。各章均附有量的习题和作业,并提供了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
n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是热加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主要对象是高等学校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供非材料专业(如机械制造、化工)的学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2版前言
n版前言
n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n节 金属
n一、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n二、金属键
n三、结合力与结合能
n第二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n一、晶体的特性
n二、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n三、3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n四、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n五、晶体的各向异性
n六、多晶型性
n第三节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n一、点缺陷
n二、线缺陷
n三、面缺陷
n习题
n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n节 金属结晶的现象
n一、结晶过程的宏观现象
n二、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
n第二节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n第三节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n第四节 晶核的形成
n一、均匀形核
n二、非均匀形核
n第五节 晶核长大
n一、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
n二、晶体长大机制
n三、固液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梯度
n四、晶体生长的界面形状——晶体形态
n五、长大速度
n六、晶粒大小的控制
n第六节 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与缺陷
n一、铸锭三晶区的形成
n二、铸锭组织的控制
n三、铸锭缺陷
n习题
n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n第四章 铁碳合金
n第五章 三元合金相图
n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n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n第八章 扩散
n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n第十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n第十一章 工业用钢
n第十二章 铸铁
n第十三章 有色金属及合金
n参考文献
第2版前言
n版前言
n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n节 金属
n一、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n二、金属键
n三、结合力与结合能
n第二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n一、晶体的特性
n二、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n三、3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n四、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n五、晶体的各向异性
n六、多晶型性
n第三节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n一、点缺陷
n二、线缺陷
n三、面缺陷
n习题
n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n节 金属结晶的现象
n一、结晶过程的宏观现象
n二、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
n第二节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n第三节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n第四节 晶核的形成
n一、均匀形核
n二、非均匀形核
n第五节 晶核长大
n一、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
n二、晶体长大机制
n三、固液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梯度
n四、晶体生长的界面形状——晶体形态
n五、长大速度
n六、晶粒大小的控制
n第六节 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与缺陷
n一、铸锭三晶区的形成
n二、铸锭组织的控制
n三、铸锭缺陷
n习题
n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n第四章 铁碳合金
n第五章 三元合金相图
n第六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n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n第八章 扩散
n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n第十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n第十一章 工业用钢
n第十二章 铸铁
n第十三章 有色金属及合金
n参考文献
坦白说,我之前对金属学和热处理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感觉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专业书。但翻开这本《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之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金属相变原理、各种热处理工艺的细节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小贴士”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非常实用。比如,在讲到淬火时,书中提醒我们要关注冷却介质的选择,以及冷却速度对组织形成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钢材,在不同的淬火条件下,性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金相试剂、如何制备金相试样、以及如何解读金相显微镜图像的技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教我“做什么”,更教我“怎么做”,并且“为什么”要这么做。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对如何通过热处理来优化这些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感觉学习过程非常愉快和充实。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金属材料的科学性层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深入的工艺指南。我一直认为,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淋漓尽致。它在介绍各种热处理工艺时,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比如,在讲解调质处理时,书中详细分析了淬火和回火相结合如何能够同时获得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这对于解决材料在承受载荷时的脆性问题至关重要。书中还对各种合金元素在热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铬、镍、钼等元素如何影响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以及抗回火脆性。这让我明白,金属材料的性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精密的工艺设计来“量身定制”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显微组织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强调,例如,如何通过控制晶粒度、相的形态和分布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塑性和疲劳寿命。书中提供的金相显微镜照片,每一个都仿佛在诉说着材料的“故事”,让我对材料的内部世界充满了敬畏。读完这本书,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来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合格的材料工程师又近了一步。
评分这本《金属学与热处理》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材料科学充满好奇的本科生,我一直想深入理解金属材料是如何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性能的。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还要扎实和系统。它从最基础的金属晶体结构和相变原理讲起,层层递进,让我逐渐掌握了铁碳合金相图的精髓,理解了不同温度下钢的组织变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详细阐述,书中不仅给出了清晰的原理说明,还配有大量精美的金相组织图谱,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例如,在讲到淬火时,它详细解释了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以及马氏体转变的机制,这让我对钢的硬度来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在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如何发挥关键作用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实验室里,亲手操作着各种材料,观察着它们的转变。书中对各种术语的解释也十分到位,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我特别喜欢它讲解如何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保温时间来获得预期的组织和性能,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组织方式,可以说是相当的独特和有启发性。我以往接触的许多技术类书籍,大多是按照固定的章节顺序,一层一层地推导。而这本《金属学与热处理》则显得更加灵活,它善于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比如说,在介绍感应加热淬火时,书中并没有直接开始讲原理,而是先描述了在某个特定工业零件的生产过程中,为何需要采用这种快速加热、局部淬火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哪些工程难题。然后,再回过头来,深入讲解感应加热的原理、涡流损耗、以及不同频率感应电流对加热深度的影响。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叙事方式,反而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兴趣,让我更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外,书中对热处理设备和操作规程的介绍也相当详尽,包括各种炉型的特点、气氛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这让我意识到,理论的成功实现离不开精密的设备和规范的操作。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讲解某些复杂概念时,会采用类比的方式,比如用“煮饺子”来比喻奥氏体化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解释,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让我能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
评分从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实践指导性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真正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都是来源于真实世界的工程问题,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处理某个高强度钢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的问题时,书中就详细剖析了可能的原因,包括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缺陷,以及应力集中等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优化淬火温度、调整回火工艺、或者改变零件的设计形状。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试的详细介绍,这让我明白,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评估热处理的效果,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书中还提到了各种常见的材料失效模式,如疲劳、腐蚀、蠕变等,并分析了热处理在预防这些失效中的作用。这让我意识到,热处理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特定的强度和硬度,更是为了提高材料的整体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指导实际的生产操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