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马氏温灸法 | 开本: | 2 |
| 作者: | 马少群//黄晓春//孙迎红 | 页数: | |
| 定价: | 39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 ISBN号: | 9787530473443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 出版社: | 北京科技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目录:上篇 总论
......
精 彩 页: 内容提要:马少群先生(1903~1992)从事温灸研究及工作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他用温灸治而有效地疾病已逾种,临床的病人数以计。由其弟子黄晓春等同志协助先生归纳整理其临床经验及病案,同时查阅了大量中医古籍文献资料,编成此书。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温灸的历史、机制、常用穴和马少群温灸经验的要点;下篇介绍马少群温灸治病的临床经验,共介绍近种疾病的诊治方法,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五官、口腔及传染病等。本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文字通俗易懂。特别是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是本书的精华,对于专业医师有参考价值,对于患者也是温灸自治的依据。
......
作者简介:马少群先生(1903~1992)河北省河间县人。先生幼时念过私塾,壮年以后,渐对祖国医学产生兴趣,业余时间用于浏览医书,由是而知灸之一二。作为一名对传统养生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购买此书是希望获得一套系统、有逻辑的养生体系。我更关注的是穴位按摩和日常保健的结合,希望能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穴位养生书”的实践框架。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知识点的零散堆砌,缺乏内在的联系和层次感。它似乎想把温灸、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这六种截然不同的疗法塞进同一本书里,结果是什么都没讲透。温灸的火候和灸感描述得不够细致,刮痧的工具选择和出痧标准含糊不清,以至于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给自己刮痧时,因为用力过猛,反而弄出了大片淤青,这完全违背了“养生”的初衷。这本书的结构像是一个大杂烩,不同章节之间的跳跃性非常大,读完前面关于“温灸禁忌”的内容,紧接着可能就是一段关于“推拿放松”的笼统描述,让人很难将这些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认知模型。真正好的养生书,应该能教会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当下的状态,灵活调整方案,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是缺位的。
评分我对这本宣称涵盖了“速效”疗法的书籍,在“艾灸书籍”这一分类下表现出的内容深度感到震惊。我个人在尝试温灸调理慢性疲劳方面遇到瓶颈,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关于特定病症如“气虚”或“湿盛”的深度灸疗方案,包括具体的温和灸、雀啄灸的操作步骤,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的配穴思路。书中提到的穴位组合,往往是那种最基础、人尽皆知的“万金油”配方,比如足三里、三阴交的组合,但这在任何一本基础的艾灸读物中都能找到。更让我失望的是,它在讨论“速效”时,似乎忽略了艾灸本身需要积累和坚持的特性。它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判断灸感是否到位、如何根据反应调整火力强弱的详细指导。相反,它花了大量篇幅去介绍一些与核心疗法关联不大的“养生小常识”,比如某种食材的功效,这些内容在其他养生类期刊上更加专业和系统。这本书与其说是马少群的温灸法专著,不如说是一本非常粗浅的、将多种疗法概念简单罗列的入门手册,深度远不及市面上许多专注于单一疗法的书籍。
评分这本号称“速效”的养生指南,拿到手翻了几页就让人心生疑惑。我原本是冲着标题里“马氏温灸法”的专业名头来的,想着能学点扎实的传统疗法,结果里头充斥着大量模糊不清的理论,说什么“气血流转的玄妙”,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或清晰的病理分析。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它对穴位的描述常常相互矛盾,A穴位说能治头痛,翻到后面B穴位又成了缓解头痛的首选,让人无从下手。买了那么多本中医入门书,从来没见过讲解得如此含糊不清的。比如谈到“拔罐”的力度掌握,书中只用了一句“适度用力,以不出痧为宜”,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到底什么叫“适度”?是蜻蜓点水般的吸附,还是能看到明显的皮下充血?书中完全没有提供任何量化的标准或图示来辅助理解,更别提什么“速效”了,我怀疑连“慢效”都够呛。这更像是一本未经充分整理和校对的讲稿汇编,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或专业人士的严谨书籍。对于想通过自学掌握真正技能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几乎为零,纯属浪费时间在猜谜语上。
评分我对这本所谓的“医生手册”的实用性感到极度失望。我是一名基层社区的健康工作者,希望能找到一本可以快速查阅、指导临床实践的工具书,尤其是关于“推拿”和“按摩”的部分,我期待有清晰的肌肉解剖图谱和具体的按摩手法演示。然而,这本书给出的推拿手法描述,抽象得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招式。例如,它提到一个“调和肝脾”的手法,描述为“以指代针,轻柔往返,由内及外渗透”,这到底该用多大的力道?手指是并拢还是散开?按摩的走向是单向还是来回?书里提供的插图模糊不清,远不如网络上随便搜索的一个专业视频来得直观。针灸部分更是敷衍了事,穴位图谱简陋,定位依靠的更多是“感觉”而非解剖标志。我宁愿花时间去研读一本专注于人体局部解剖的教材,也比在这本书里揣摩这些难以捉摸的“意境”要强。所谓的“速效”标签,恐怕只是吸引购买者的幌子,对于需要精确操作的医疗实践而言,它提供的指导几乎是负面的,因为它会引导使用者去依赖“感觉”而非科学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人的感觉非常廉价,这或许也侧面反映了内容的质量。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拔罐”和“刮痧”的章节,期待能看到一些针对常见都市病如颈椎不适、肩部僵硬的速效缓解技巧。然而,书中对这些常见症状的介绍,仅仅停留在“哪个部位拔罐/刮痧”的层面,完全没有深入到操作的细节。例如,对于肩部僵硬,它只是笼统地说在肩胛骨周围操作,却没有指出哪条经络最为关键,也没有区分“实证”和“虚证”时应采用的泻法或补法。作为一本标注了“医生手册”字样的书籍,这种缺乏细节指导的描述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需要的是那种能让我拿起工具后,立刻就能对照着操作,并且明白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原理的指南。这本书提供的,更像是给一个完全不懂推拿按摩的人看的“旅游指南”,告诉你哪里值得去,但绝不教你如何驾驶。因此,对于任何想要通过学习这些物理疗法来实际帮助自己或家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信息量和指导性是严重不足的,根本无法支撑起“速效”的承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